摘要:矿山开采是我国工业生产的高危行业,其安全生产情况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对各级地方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管理要求越来越高,对应急技术服务的发展也越来越重视。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新《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即将颁布)、《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指导法规,需要相关人员充分理解应急救援作为安全生产最后屏障的重要意义,认识到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任务依然严峻。
关键词:煤矿工程;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煤炭行业进行全面的改进工作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也给煤炭的应急管理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由于煤矿开采一直朝深部延伸的原因,尽管在开采量上越来越大,但是发生事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因此,若想降低出现事故的概率,就一定要加强煤矿安全应急管理协同机制和能力。
1 煤矿企业安全应急管理的含义和意义
在整个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应急管理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煤矿企业中,由于管理的不科学、不合理导致煤矿企业频繁出现事故。一旦煤矿企业出现事故,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在煤矿企业管理中,安全应急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当煤矿企业发生事故时,为了避免事故的扩大化、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煤矿企业必须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措施。煤矿企业安全应急管理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所以煤矿企业各个部门要做好与应急相关的工作。
在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动态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并将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体系应用于实践这才有利于及时地解决煤矿企业的突发状况。煤矿企业安全应急管理要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首先要以安全为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俄国相关部门已经对这种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这就要求我国的煤矿企业必须要严格执行国家的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胧化企业内部的应急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应急管理培训提高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
2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
2.1 法制建设缺乏
煤矿应急救援未形成自身的标准代码,发布时仅通过并入AQ、MT等行业来完成,这对自身长远发展不利。当前,本国有《煤矿安全规程》等10多条规定及标准对煤矿应急救援工作予以了相关内容的概括,但多数属部分规定,体系并未形成,系统性规定及标准实为缺乏。此外,研发救援配合设备和救援技能虽有了很大提高,但由于相关设备缺乏标准,造成设备性能不均匀;另一方面,有些标准在需求不断变化背景下已然难以满足要求。
2.2 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需提升
国家级应急救援队伍覆盖不全面,目前我国依托大型矿山企业和相关单位已建设7支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14支区域矿山应急救援队。但是在某些煤炭储量多、产量集中、事故多发、区域面积大、应急救援环境差的地区,救援能力仍严重不足。国家和区域救援队缺少小煤矿老空水透水事故应急抢险所需的体积小、质量轻、耐腐蚀的排水装备及配套管路,影响救援速度与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运作机制效率不高
尽管已经创建了应急管理平台,不过这套平台在信息的整合以及传输方面的工作能力依然不是很强,这样就造成了各个部门无法取得及时的联系,从而对指挥人员做出决策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同时也让部门之间“协同作战”的能力下降了不少。而且在应急管理系统中,并没有创建相关的响应以及警报机制,有的即便是创建了,在对相应进行分级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导致出现事故,完全不懂得该如何动用哪个响应,或者什么时候应该进行升级工作。
3 完善应急管理的建设措施
3.1 加强应急预案与演练
在应急预案与演练方面,将新《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条例》、《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当作契机,应急管理及能力提升作为目标,以构建体系、基础设施的指导建设、健全责任制,推进科学应急预案的形成,促进演练与实战的贴近,注重演练与培训基于实际应急救援的效果。此外,向常态化应急演练转变,以事故为导向,组织重点行业科学合理展开应急演练,探索全面开展基于国家层面的应急演练,强化演练过程管理,并科学展开相关于应急演练的研究工作。
3.2 加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
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大力发展现代科技,将其作为应急管理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从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科研基地和基础条件建设、关键技术研发、基础研究、标准体系、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学术组织等方面进行强化。企业、高校等科研机构要从基础理论研究、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科技攻关等方面着手,结合传统救援装备的优势,发展适用于我国煤矿事故救援的综合成套技术与装备,推进应急产品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特色化发展。
3.3 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
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方面,随着新《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规的修订工作启动,本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也将有所完善,法规针对性及标准科学性也会进而改善。需以救援队组建、紧急救援行动和事故处置、救治遇难者、事故区恢复等为主要目标,遵循法律法规,在当前应急救援技术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应急救援工作,构建并对应急救援技术体系予以完善。
3.4 优化应急救援队伍
应急救援队伍结构完善优化、布局趋于合理、建设管理日趋规范。按照当前救援工作的需要,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政府、企业、社会共建模式,逐步建设完善国家、区域、骨干、基层和社会志愿者等层级和类别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构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的社会共建模式,促进救援队伍良性发展;健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提升事故应急救援能力;开展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工作。
3.5 提高信息分享水平
创建应急管理平台的好处在于,首先,可以增强信息整合以及传输的能力,从而为出现事故以后,能够及时地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持;其次,让各部门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从而在出现需要马上进行决策的应急事件时能够发挥出群策群力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根据平时的系统维护情况,来加强解决应急问题的能力。
总之,就煤矿企业本身而言,其属于高风险企业,在煤矿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工作条件恶劣、生产条件复杂、自然灾害等因素这么多因素会严重影响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如果煤矿企业一旦发生事故将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随着我国资源开采条件日益复杂俄国煤矿企业事故的发生率在不断提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必须提高煤矿企业应急管理水平,同时尽量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样才能有效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进行。
参考文献
[1] 王武军. 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探析[J]. 中州煤炭,2013,10:118-120.
[2] 郭昊. 煤矿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建设探讨[J]. 山东工业技术,2017,10:89.
论文作者:马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煤矿论文; 安全生产论文; 应急救援论文; 企业论文; 事故论文; 体系论文; 队伍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