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的十分的迅速。以及电网技术的提升,电力系统已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能够实现对电力控制系统的调控,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经济与社会双重效益。本文通过对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进行探讨,并对电力调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解决措施。
关键词:智能电网;电力调控一体化;探讨
引言
电力系统过去在系统管理上,需要由调度中心安排大量人员分别负责系统监控、调度和运维等工作,容易出现分工不明、配合不佳等问题,不利于各项工作的高效开展。而引入调控一体化,则能使调度中心管理工作得以集中化,实现对系统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所以能够更好的进行系统的一体化管理,满足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
1调控一体化概述
所谓调控一体化,其实就是电力系统一种运行管理体系,能够实现系统变电监控与调度的一体化设置。结合电力系统运维管理要求,调控一体化可以实现系统的运维管理,明确系统分工体系,促使系统各部分得到较好的衔接和配合。所以实现调控一体化,可以使电力系统人员劳动强度得到降低,同时促使系统运行效率得到提升。从本质上来讲,采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就是对系统的“控”和“调”的功能实现集成处理,促使系统自动化管理程度得到提高,满足系统开发的集成精益原则。借助该技术,即便系统发生突发状况,依然可以通过远程遥控进行控制指令的发出,确保电网可靠、安全运行。
2目前电力调控中存在的问题
2.1电网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及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城市中的配电网发生了巨大转变,由原来的架空线逐步转化为电缆,配网线路电缆化正在成为未来配电网发展趋势。配电网的管理涉及到多个部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管理难度。所以,我们要摒弃传统管理模式,以电力调控的一体化为基础,整合配电网资源,简化业务流程,使之向集约化管理模式靠拢,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由于配电网维护部门过于分散,很容易造成数据丢失,给数据管理增加了一定难度。
2.2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式存在问题
无论在哪个行业,人都是第一要素,电力行业也不例外。目前我国电站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人数与电网设备数量不成比例。工作任务量大,难度高,工作任务分配不均,大大降低了工作质量,对工作效果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眼下电力调控人员管理方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操作电网设备需要相关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但管理方式的落后使得电力调控一体化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2.3存在盲目调控的现象
由于人力调控的不足,以及管理分散,增加了智能化管理难度,进而在电力系统中调控管理中存在盲目调控的现象。在调控操作中依然沿袭过去的经验与方法进行管理,智能电网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使得工作效率低下,难以实现智能电网可持续发展。配网架空线路开关会由于某种因素而发生预想不到的情况,这就提高了调控难度。与此同时,配网运行部门向上级部门上报的通常为单馈路图,没有将配网调控具体化,导致调控缺少直观认知,这种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盲目调控现象的出现。
3智能电网的电力调控一体化措施
3.1系统设备模型的建立
针对电力系统,在自动化管理实现中,可以应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实现设备模型建立,确保新设备监控业务能够得到全方位开展。伴随着电力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设备被引入到电力系统中。采用调控一体化技术实现二次设备描述,才能使设备模型得到不断优化,满足系统自动化控制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实际建立设备模型时,还要实现对建模技术的科学引用,加强对系统全部设备的分析研究,将设备模型划分为设备层、站控层和间隔层三类。针对设备层模型,需要完成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建模分析。针对一次设备,考虑到设备在间隔层、站控层等应用广泛,设备控制体系相对完善,无需进行再次建模。针对二次设备,则要进行重点分析,结合设备信号点和周围测量点位置实现二次建模。在对设备进行控制时,利用模型获得设备相关信息,则能确保设备得到较好的管理。
3.2系统调控一体化实现
在系统调控一体化实现上,还要结合系统架构模型完成相应数据平台的建设,然后通过集成调度自动化功能满足系统应用需求。在系统硬件平台建构时,还应对系统监控和调度需求进行同时兼顾,采用计算机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完成系统硬件架构调整,利用平台实现系统多余配置的管理,促使系统稳定性得到提升。现阶段,通常采用ORACLE关系数据库进行电网模型数据和历史数据信息的存储,难以满足电网海量动态数据信息存储需求。针对这一情况,还要采用动态数据库技术完成ORACLE+PI数据库的构建,借助标准化的数据模型进行不同内容、结构数据信息的整合调度和监控。在数据调度方面,还要完成系统前置服务器的一体化配置,借助分区设计手段有效实施调度,为数据资源共享提供高效运行的硬件平台。在系统软件建设方面,还要为平台的一致性提供保障。采用模块化设计手段,则能完成提供报警服务、图形工具等各种应用的软件开发,实现对数据、图模库的统一调度和管理。采用该种软件架构,则能实现系统应用的灵活配置,保证系统软件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因此能够为电力系统的智能化发展带奠定良好基础。
3.3加强工作人员管理
针对员工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首先要明确掌握电网运营具体情况,通过合理的分析,科学分配工作任务。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分配不等的工作人员。如工作难度较大的配网部门,应使得增加员工人数;对于工作量较少的地区,可减少员工人数。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企业要营造一个能让员工发挥才能的舞台,对无法胜任工作的员工可通过培训提高他们业务能力,在必要情况下,可对员工进行淘汰。提升团队整体实力,合理利用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此外,企业还要注重科技水平的提升,使电网操作系统更加智能化,这样能够降低操作失误率,降低成本。
3.4加强调控合理化
针对盲目调控现象的存在,要解决此类问题,就需要在自动化设备引进SCADA系统。传统管理模式虽然也能对配网进行自动化远程监控,但自动化装备的普及率并不高,因此,SCADA系统在此就能发挥一定作用。与此同时,调控平台采集数据及系统要以数据为基础,确保数据传输安全,可靠。加大对设备维修的重视程度,通过电气设备检修,对系统进行升级确保电气设备的安全性能,保障数据传输通道的流畅性,保证信息能够准确无误的上传。
结语
电力系统调控一体化建设在技术支撑系统与组织运行管理两方面仍需开展更加积极地深入相关研究与实践。调控一体化建设对于电网发展和运行是大有裨益的,将会提高系统自动化水平和运行管理水平,提升供电服务质量。但构建调控一体化技术系统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性工程,设计技术领域和学科交叉多,并且面临着来自内外多种因素影响系统运行的风险。因此,对于大型或者超大型地区电网的调控一体化改造和建设,必须从方案设计开始进行科学严谨的技术研究和验证。在调控一体化人才方面,同样要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系统运行事故。总之,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在将来具有更大发展空间和应用价值,需要坚持探索相关技术,使之成熟。
参考文献:
[1]李婕茜.打造广泛互联、智能互动、灵活柔性、安全可控新一代电力系统[N].国家电网报,2017-06-29(001).
[2]邓小珍(DengXiaozhen).地区电网调控一体化系统建设的研究与分析(ResearchandAnalysisofRegionalPowerGridControlIntegrationSystemConstruction)[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Beijing:School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Engineering,NorthChinaElectricPowerUniversity),2013.
论文作者:叶小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系统论文; 电网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模型论文; 技术论文; 《电力设备》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