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CP的资源产业组织及其优化的理论分析_产业组织理论论文

SCP视角的资源产业组织及其优化的理论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视角论文,理论论文,组织论文,产业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IO)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包括市场交换关系、竞争和垄断关系、市场占有关系、经济资源(即生产要素)占有关系等。以美国哈佛学派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主要由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和市场绩效 (Market Performance)等三大部分的理论组成,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构成了一个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市场供求环境形成市场结构(S),市场结构制约或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企业的市场行为制约或决定市场经营绩效(P),并由此提出资源(即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产业组织政策[1](P139)。尽管现代产业组织理论有许多新发展,如形成了新产业组织理论等,但是,有关产业组织的SCP理论仍然占据着产业组织理论的主导地位,其他有关新理论都是对它的修补和发展。 SCP分析范式不仅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制造业)的理论研究中,而且也已经大量引入到金融保险业等产业的发展分析中,然而它还很少被引入到资源产业的理论研究中来。资源产业问题是产业经济学和资源经济学共同研究的交叉领域,虽然产业经济理论界或者资源经济学已经开始研究有关资源产业发展问题[2][3][4][5],但是,无论是产业经济理论界还是资源经济学界对其关注和研究都还比较少,更缺少从产业组织理论的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因此,笔者在此试图运用 SCP分析框架来研究资源产业组织问题即资源产业内部的资源生产经营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促进资源产业组织不断地趋于合理化和优化。

一、资源市场结构存在着与其他市场结构不同的竞争和垄断的市场关系

1.不同类型的资源市场结构及其所受到的影响

(1)不同类型的资源市场结构具有不同的市场特征,但是垄断性是资源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

资源产业(Natural Resources Industry)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包括资源企业)投入进行保护、恢复、再生、更新、增值和积累自然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活动的集合,包括资源开采前、开采中以及开采后的一切资源经济活动,是有关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全部活动的总称。在标准产业分类中虽然没有“资源产业”,但是其中的“矿业”或者“采掘业”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资源产业。根据产业细分的原则,资源产业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中类产业、某个中类资源产业还可以再划分为若干个小类资源产业[6](P96-97)。如矿产资源产业就可以根据这种方法对不同品种的矿产资源产业活动进行不同层次的产业划分。资源市场结构则是资源产业内部的资源生产经营企业之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主要包括卖方之间、买方之间、买卖双方之间、市场内已有的买卖方与正在进入或可能进入市场的买卖方之间在数量、规模、市场份额、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关系与特征,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和垄断的形式与特征。根据资源市场竞争和垄断的不同程度及相互关系,可以将资源市场结构划分为完全竞争的资源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资源市场结构、寡头垄断的资源市场结构和完全垄断的资源市场结构等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的资源市场结构的特征,可用表1来表示。

表1所归纳的是四种较为典型的资源市场类型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的基本特征。由于自然资源具有特殊性如资源所有权的垄断、开发经营权的垄断,因而在现实的资源经济活动中,完全竞争的资源市场结构是较少的,而大量存在的是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和完全垄断的资源市场结构。这说明,资源市场结构中的垄断程度较高,垄断性是资源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

表1 不同类型的资源市场特征

资料来源:根据有关产业组织理论和资源市场发展状况总结归纳。

(2)资源市场集中度和资源产品差异化是影响资源市场结构的主要因素

具有垄断性(Monopoly)特征的资源市场结构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决定资源市场结构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其一,资源市场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io,CRn)。资源市场集中度为某一资源产业市场中卖方或买方的数量及其相对规模(即资源市场占有率)的分布结构,分为卖方集中度和买方集中度。某一资源产业的规模经济水平、市场容量的大小、行业进入壁垒的高低、行业内横向并购的自由度以及相关的资源产业政策和法规等,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资源市场集中度,使其成为衡量资源市场垄断或集中度的基本指标。其二,资源产品差异化。资源产品差异化为资源企业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或销售产品过程中的条件,与同行业的其他资源企业相比较而在产品质量、规格、效能、销售服务、信息技术服务以及满足消费者偏好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具有可区别性和不完全的替代性。在资源产品差异化较高的市场上,资源企业可以扩大产品差异,以巩固或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市场集中度。其三,资源市场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BE)和退出壁垒的高低。资源市场进入壁垒为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的新资源企业在与资源产业内已有资源企业竞争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或不利因素,它们主要有:资本投入所形成的沉没成本、退出处置(转产、被兼并或破产的处置费投入)、政策法规等制度(如政府规定石油、铀、黄金等战略性资源特许开发经营)。资源市场退出壁垒的高低如同进入壁垒的高低一样,均是资源市场结构的直接影响因素。

2.资源产业市场结构与制造业市场结构所表现出来的异同性

从上述对资源市场结构的类型、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源产业市场结构与制造业市场结构或者说一般的市场结构如商品(消费品)市场结构、除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以外的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结构相比,既存在着共性,也存在着特殊性。

资源市场结构与一般市场结构一样,均具有四种类型的市场结构及其基本特征;具有四类市场结构形成的相同影响因素,即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化、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也就是说,从产业组织的角度来看,资源品生产与一般商品生产相类似,因而资源市场结构与一般商品市场结构均存在着竞争和垄断的市场关系,并表现出相同的变化特征。

但是,资源商品与一般商品又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为资源商品的生产方式具有特殊性。如在资源品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应借助自然力的作用,有时自然力还起着主要甚至决定性作用,而一般商品的生产主要依靠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组合作用,自然力的作用很小甚至完全被排除在外。资源商品生产方式的特殊性导致了资源市场结构与一般商品市场结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为:其一,资源耗竭性影响着资源市场结构。可再生资源市场具有较多的竞争性,其市场结构则以垄断竞争或完全竞争的市场为主要形式;不可再生资源市场具有较多的垄断性,其市场结构则以寡头垄断或完全垄断的市场为主要形式。其二,资源禀赋影响着资源市场结构。资源的稀缺程度尤其是资源的数量规模(如储藏量)、质量(如矿产资源的富贫度、含量或伴生量)影响着资源的垄断度,这样,遍在性资源的市场具有较多的可替代性和竞争性,而稀缺性资源尤其是战略性资源的市场则具有较多的不可替代性和垄断性。其三,资源所有权和生产经营权的垄断性降低了资源品的竞争性。资源的绝对所有、生产经营权的排他性(如矿产资源开发权的垄断)使资源品的生产经营与一般工业品的生产经营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因为一般工业品的生产经营可以不断地通过市场自由竞争来获得,其市场准入的壁垒相对来说比较低,而资源品的生产经营权一旦通过市场手段(如拍卖、招投标)获得就具有绝对的排他性(更不用说行政性垄断了);资源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和企业生产经营的起点,资源的垄断即为“源头垄断”,它大大降低了其生产经营权的流动性和资源品市场的竞争性。

二、资源市场行为既受制于资源市场结构又直接影响资源市场绩效

资源市场行为是资源企业在根据资源市场供求条件并充分考虑与其他资源企业关系的基础上,为获取更大利润或更高的利润率而采取的战略决策行为。它包括资源企业的一般市场行为和战略管理如资源控制战略等。资源企业的市场行为既受到资源市场结构状况和特征的影响,又反作用于资源市场结构,影响资源市场结构的状况和特征并直接影响资源市场绩效。这是因为,资源企业市场行为直接由资源企业的经营目标决定,资源企业经营目标是资源企业行为的动力源泉和行为准则,而资源企业行为目标的形成和实现又受到企业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双重制约。其中的内部因素为资源企业的双重产权(资源产权是前提、资本产权是基础)关系尤其是资源企业的资本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关系、或者资源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的状况;外部因素则为资源企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状况、有关的资源产业政策和资源法制环境,因此,资源企业的市场行为是资源企业实现其经营目标时受到内外因素制约而采取的行为。

资源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一般采取的市场行为主要有三类:

1.控制和影响资源价格的定价行为具有垄断性和歧视性

由于资源的特殊性和资源市场结构具有较多的垄断性特征,因此资源产业中的(大中型)资源企业在这种市场环境之中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市场支配能力,或者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定价能力。资源价格竞争行为包括阻止进入的定价行为和驱逐对手的定价行为,也就是通过降价竞争以限制新的资源企业进入资源市场或驱逐已有的资源企业退出资源市场的定价行为。或者说,进入阻止定价(Ently Limit Pricing)行为是资源产业内寡头垄断企业采取适度降低产品价格以阻止新的资源企业的进入而又可以使其获得垄断利润的定价行为。这种阻止新竞争对手加入的人为行为,其实质是牺牲部分短期利润而追求长期利润的最大化,因而它是一种长期价格行为。资源高价垄断行为和价格协调行为是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中的资源企业之间在资源价格决定和调整过程中相互协调而采取的共同定价行为,它包括资源价格卡特尔(书面的明确协定和口头的秘密协定,以达到不断提高价格或稳定较高价格或协调降价的目的)和价格暗中配合(垄断价格领导制和有意识的平行调整)。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就是典型的国际石油资源价格卡特尔,其定价行为不仅有价格竞争行为和高价垄断行为,而且更多地表现为价格协调行为。可见,资源价格协调行为实质上就是一种资源价格的垄断行为和歧视行为。

2.资源企业的非价格行为可以增强其在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

在竞争日益趋向广度、深度发展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是在寡头垄断的资源市场上,资源企业的非价格竞争也是十分激烈的。资源企业的非价格行为(Non-pricing)主要有增加研究与开发(R&D)经费投入,通过提高资源技术来获得较高利润;扩大资源品促销(Promoting)如广告宣传和销售服务以增加资源品的品牌效应和树立资源企业的市场形象;采取合理的甚至不合理的排挤行为(Squeezing out)以排挤、压制或控制竞争对手而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加强与政府组织的联系,争取特殊的政策优惠和积累社会资本 (Social Capital)以形成更有利的市场竞争优势;资源企业主动进行或者扩大社会责任投资(SRI)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参加环境保护活动),注重资源企业文化在资源市场竞争中的积极作用。资源企业的非价格行为一般是与其价格行为密切相联的,其实质是资源企业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具体实施,也就是说,资源企业通过非价格行为,扩大资源产品差异程度,以增强其在资源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在长期内获得更多的利润。

3.资源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可以提高市场集中度和巩固其市场占有率

资源企业的市场行为除了定价行为和非价格行为外,还有组织调整行为,它包括并购和拆分两种形式。资源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主要表现为资源企业的合并(Merger)、兼并或收购(Acquisition),统称为“并购”(M&A)。无论资源企业进行何种形式的并购,它都表明资源企业之间发生了双重产权关系的转移即资本所有权转移和由此产生的资源生产经营权转移,通过资本结构的变化实现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从而提高资本集中度和资源市场集中度,最终改变资源企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因此,资源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资源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不仅仅主要表现为“并购”,而且还表现为拆分或转产。由于资源生产的特殊性,当不可再生资源耗竭时,资源企业的生命周期即将结束(资源企业破坏了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时也会缩短其生命周期,如林场无木可伐、渔场无鱼可捕),因此,在这种条件下,资源企业面临的组织调整方式的选择就是拆分、或转产、或宣告破产退市,而其中的组织拆分或转产则是较为现实的选择。具体来说,资源枯竭型企业的退出途径是多样化的,包括从市场中的退出 (关闭破产)、从原资源产业的退出(产业转型)、所有制意义上的退出(改制重组)、从资源所在地的退出(迁移)等[7](P49-51)。为了增强主业的市场竞争力并保持正常的利润,处于衰退期的资源企业有必要采取组织拆分的调整战略。经过组织拆分的调整后,资源企业还有可能在一定期限内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占有率。

三、资源市场绩效是资源市场结构的直接表现和市场行为的直接结果

笔者认为,研究资源市场结构和资源市场行为的目的在于说明资源市场绩效。资源市场绩效是在一定的资源市场结构之下,通过一定的资源市场行为而使某一资源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品种规格及其在资源技术进步、生态环境等方面达到的效率和效益状态,也就是资源市场运行的总体效率和总体效益。因此,资源市场绩效是资源市场结构的直接表现和市场行为的直接结果,它应该包括动态的市场绩效和静态的市场绩效。

1.动态的资源市场绩效直接决定于资源市场结构

分析动态的资源市场绩效主要是要说明资源市场结构、资源市场行为和资源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寻找影响资源市场绩效的因素。这可以运用SCP分析模式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短期(short-term)来看,资源市场结构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即资源市场的竞争和垄断关系不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可将其视为一个既定因素。在既定的资源市场结构下,资源市场绩效就取决于资源市场行为,即资源市场绩效的好坏直接取决于资源产业内所有资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这样,资源企业的价格策略、产品策略和销售策略均会从不同方面对资源市场绩效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短期内,决定资源市场绩效的直接因素是资源市场行为,而制约资源市场行为的基本因素则是资源市场结构。从长期(long-term)来看,资源市场结构是变化的,资源市场竞争和垄断关系的变化既可能是资源市场行为变化的结果,也可能是资源市场绩效变化的直接结果。如资源企业的定价行为会影响新的资源企业的进入,资源企业的并购行为会提高资源市场集中度,资源技术进步与创新会改变资源成本结构、资源品差异、资源企业的进入条件以及资源生产规模,从而引起资源市场结构的变化。因此,在长期内,决定资源市场绩效的直接因素是资源市场结构,而资源市场行为只能在适应资源市场结构变化的过程中对资源市场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2.静态的资源市场绩效来自多个方面

一般来说,只有完全竞争是最有利于提高市场绩效的,而垄断则会造成市场绩效即效率的损失。从静态的角度、以效率为标准来研究资源市场绩效,就不能局限于资源产业内某一资源企业的收益率(the Rate of Return)的高低或停留在其利润最大化的唯一经营目标上,而必须涉及多个方面。在现实的资源经济中,应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评价资源市场绩效:

(1)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Allocation Efficiency of Socioeconomic Resources)反映的是有限的社会经济资源(包括劳动、资本、技术、信息、自然资源等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者之间进行分配使生产者所获得产出大小程度、同时兼顾使生产者利用有限的社会经济资源所得到的产出大小程度和消费者使用这些产出所获得的效用满足程度。在现实经济中,以利润率为标准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反映或衡量资源市场绩效的最重要指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自然资源价格由自由竞争的市场决定,资源企业只能获得正常利润,这时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是合理的、有效率的;在寡头垄断条件下,某一资源产业长期获得较高利润率,则说明该资源产业存在过度垄断,社会经济资源流入受阻且分配不合理,这时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较低或很差。进一步来说,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主要依赖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使经济增长付出的自然资源代价过大,那么就表明自然资源使用效率比较低,说明该国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包括资源产业在内的社会经济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

(2)资源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的提高

资源产业的效率可以从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的角度来说明,该指标应该使用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的资源企业的产量占整个资源产业产量的比例来表示。资源产业内规模经济的实现程度表现为:当未达到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所必需的经济规模的资源企业是资源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时,则说明该资源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较低,存在着大量低效率的小规模生产;当达到或接近规模经济效益的资源企业是资源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时,则说明大企业接近资源市场集中度的合理边界;当超过规模经济效益的资源企业是资源市场的主要供给者时,则说明大企业过度集中,资源垄断经营并不能提高相反还会降低资源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3)资源技术进步与创新程度的提高

资源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创新、扩散与推广应用)也是衡量资源市场绩效的一个重要标准。因为资源技术进步会渗透于资源产业组织的生产结构和生产行为的各个方面,如资源经济规模与高效率的技术发展相关,资源品差异与资源产业的技术特点密切相关,资源企业集团化和系列化发展或资源价格竞争的类型和程度都与资源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类型密切相关。如果资源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有助于资源技术进步与创新并渗透、扩散到资源产业组织的各个方面,最终会促进资源经济增长,那么资源市场绩效就好或较好;反之,资源市场绩效就差或较差而需要改善。

(4)X非效率或内部低效率的下降

美国哈佛大学的莱宾斯坦(H.Leibenstein)教授于1966年首次提出了X非效率(X-inefficiency)理论,并使之成为反映市场绩效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8]。该理论涉及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率(EE)是市场环境(ME)和企业组织(EO)的函数,在变量ME为既定(即没有市场竞争压力)的条件下,变量EE(即X非效率的程度)就取决于变量EO(即垄断厂商)适应环境的情况。假定“庇护下的厂商追求利润极小化”,在没有市场竞争压力的市场环境(ME)中,垄断企业的最高决策者 (经理)的行为模式是“极小化”型的,即他不可能将市场竞争压力从最高层次逐级向下传导下去(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其全体员工的利润极小化行为模式就“集体”地形成了企业组织(EO)的行为模式,因此,EE值就不可能是X效率而只能是X非效率。由于资源的市场结构具有垄断性,而垄断性大型资源企业特别是资源型跨国公司因外部市场竞争压力小,内部组织层次多、管理机构庞大,如果出现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则企业并不追求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这时就会出现资源市场绩效的X非效率。这说明,只有改变资源市场结构的垄断性,增加外部市场竞争压力,改善内部组织,才能出现资源市场绩效的X效率。

(5)生态环境效益是资源产业市场绩效的重要内容

产业组织的生态环境效益是现代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有关市场绩效分析中尚未涉及分析的重要内容。根据企业社会责任(ESR)理论,企业不能只有经济职能,而应该同时承担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生态环境责任,笔者认为资源企业比其他工商业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生态环境责任,有必要将其作为分析产业组织市场绩效的重要内容补充进来进行分析,特别是应该使用它来分析和衡量资源产业组织的市场绩效。在一定的资源市场结构下,资源企业的市场行为均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较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比其他工商业企业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还要大得多。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当资源企业的行为具有破坏、污染环境时,就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益;当资源企业的行为具有保护、恢复或改善环境时,就产生了生态环境正效益。事实上,只有少数的资源活动如植树造林、治沙、防洪、治理大气和水污染、废弃物回收利用的再资源化等资源经济活动直接有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使这些资源活动的市场绩效表现为正净值的增加,而大量的资源活动如采矿则会造成相当大但又难以直接计算的生态环境成本支出。如果资源企业活动的收益大于生态环境成本支出,那么资源市场绩效为正净值,且其差额越大,资源市场绩效的正净值就越大;如果资源企业活动的收益等于甚至小于生态环境成本支出,那么资源市场绩效为零或负净值,且其差额越大,资源市场绩效的负净值就越大;而资源企业不能通过不支出或者减少生态环境成本支出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经济收益。因此,生态环境效益是资源市场行为的副产品,其正值大小或负数已成为衡量资源市场绩效的一个新的重要标准。

四、促进资源产业组织的合理化与优化

在资源开发利用制度不断创新[9]的条件下,资源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要求实现资源产业组织的合理化和优化,这无论是对资源企业还是对资源产业本身、对资源经济运行及其宏观调控[10]以至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或者说,资源产业组织合理化和优化的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提高其市场绩效,实现经济绩效的最优化。笔者认为,促进资源产业组织合理化与优化的重要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资源市场结构合理化与资源企业行为合理化,并且应该将这两个方面的途径统一起来同时进行实施。

1.调整资源市场的竞争与垄断关系以促进资源市场结构合理化与优化

从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来看,无论是以哈佛学派为代表并占主导地位的产业组织理论SCP分析框架的“结构主义”,还是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行为主义”,这两大学派都主张:要实现一个能取得较高经济绩效的产业组织,必须具备合理的市场结构和合理的市场行为。按照以哈佛学派为代表的“结构主义”产业组织理论来分析,资源市场结构决定资源市场行为,资源市场行为决定资源市场绩效。也就是,一个特定的资源市场结构决定了一个与之相联系的资源企业行为和经营效果,而且不同资源产业部门间的市场结构不同,则不同资源产业部门间的资源企业行为(如集中度、竞争方式、价格水平、创新度等)也不相同;如前所述,资源所有权的垄断、开发经营权的垄断使资源市场结构中的垄断程度较高,垄断性是资源市场结构的主要特征,因而资源市场结构、资源市场行为、资源市场绩效三者之间存在着单向的因果关系。这说明,要实现资源经济绩效优化,必须从根本上优化资源市场结构,调整资源市场的竞争与垄断关系即适度增加竞争、减少垄断,同时增加进入度、降低集中度。这在具有明显垄断性特征的资源产业组织领域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

2.调整资源企业的经营目标和预期以及组织结构以促进资源企业市场行为合理化

根据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行为主义”产业组织理论来分析,资源市场结构、资源市场行为、资源市场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单向传递的、而是还包括逆向传递的双向互动的关系。它要求既分析资源市场结构对资源企业行为的影响,又分析资源企业行为对资源市场结构的影响,分析资源企业经营绩效通过企业行为而对资源市场的影响。这说明资源企业的市场行为合理化是资源产业组织优化的重要内容或基本实现途径。其一,调整资源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经营目标和合理预期对资源企业行为的影响,使资源企业的定价行为和非价格行为更趋向于实现资源经济绩效的优化。其二,通过资源企业组织调整行为实现资源企业组织的合理化。由于资源企业组织是单个资源企业的内部组织结构,它既包括其资本组织形式、管理机构设置,也包括服务于某种目标而形成的资源企业之间的关系的组织体,且资源企业组织与资源产业组织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和变化上的互动关系,因此,合理的资源企业组织是实现资源产业组织合理化进而实现较高资源经济绩效的基本内容。具体来说,资源企业组织的调整和优化,是以资本和资源双重产权(股权)变动为手段、以特定资本组织为形式、以内部管理机构为基础,形成包括由多个资源企业组成的一体化的现代资源企业组织,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资源企业集团和大中小型资源企业系列并在这个框架之内的资源企业与资源企业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

资源企业组织合理化调整的目的,一是将存在于较高市场交易费用的资源市场交易一体化为资源企业内部的交易,降低资源市场的交易成本,提高资源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二是实现资源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和范围经济(Economies of Scope)效益。资源企业组织合理化的标准即实现资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合理化,也就是确定要达到资源企业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合理边界:资源企业组织体的管理成本等于资源市场交易成本。在一个“可竞争市场”(Contestable Market),资源企业经过组织调整,参与“有效竞争”(Workable Competition),将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竞争活力有效地协调起来,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资源产业组织的“马歇尔困境”(Marshall Dilemma),即追求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与形成垄断、抑制自由竞争之间的矛盾。这从西方发达国家近年来运用产业组织政策在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资源以及其他重要矿产资源领域大规模地放松规制(Regulation)以提高有效竞争的做法中可以得到例证。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  ;  

基于SCP的资源产业组织及其优化的理论分析_产业组织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