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一般采取建设水利工程的方式。水利工程的建设离不开引水建设技术,在实践中,导流施工技术的方法决定了水利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可以有效缓解水流对水利工程施工的影响,为水利工程施工提供合适的施工场地。因此,科学合理的引水施工技术的选择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导流
引 言: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有助于水利工程的进步,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在设备,材料和施工技术,特别是建筑技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引水施工技术的使用在水利工程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施工速度,而且提高了整个工程建设的管理水平,使水的建设保护工程可以顺利完成。
1 导流施工技术概述
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般在河道进行,在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确定引水施工技术是否科学可行。在实践中,引水施工技术主要用于控制和引导水流,在施工过程中,流水绕过现场施工区域向下游流动,可有效保护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免受漏水和堆积的影响。施工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有效地提高了施工期的进度和施工质量,避免了施工受洪水季节和河水流量的影响。
2 水利水电导流的主要影响因素
2.1 水文因素
水文因素是影响水利水电建设引水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包括旱季,水位变化,流量,干旱和洪水以及结冰。对于流量相对较大的河流,分段围堰通常用于逐步降低水流压力,对于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流,可以使用基坑淹没。这两种方法都能有效地应对洪峰,实现河流的水量宣泄的目的。另外,如果河流干旱季节较长,水利和水电的建设应尽可能在旱季进行,这样可以节省成本,大大提高项目质量。如果河水中出现冰漂现象,应该为漂流冰进行水流,小心不要让冰流堵塞通道并影响导流。
2.2 地形地貌
坝区周围的地形也对引水方案的设计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河床较宽,河流流量较大的河流,分段围堰方法仍然是满足施工期间航行要求的最佳选择,特别是在有沙坝和小岛的情况下,垂直围堰是首选。对于河流两侧有坚固岩石的狭窄河谷,通常可以通过隧道进行分流,如果河流两侧有平坦的侧面或其他河道可供使用,明渠引水也是一种很好的分流方式。
2.3 地质水文因素
河流两侧地层的岩性对引水方案的选择影响较大,一般而言,对于相对坚硬和完整的岩层,可以采用隧道分流,具有抗压性差的优点,并且比较风化。在具有严重破碎的岩层和相对发育的接缝的区域中,优选开放通道转向。为了防止河流过度划分,当河流流量相对较大时,河床可以得到维护,由硬岩形成的河床具有很强的抗冲刷能力,由覆盖层组成的河床由于质地柔软,往往容易被冲走。
2.4 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布局和分流方案具有相互影响,在建造水工结构时也应考虑选择导流方案。充分利用建筑物的特性,可以建造永久排水。排水设施,如涵洞和隧道。例如,当采用分段围堰法建造混凝土坝枢纽时,坝与水电站之间的隔断,溢流段和非溢流段可作为纵向围堰,节约成本,缩短工程建设期。
2.5 综合利用河流
在水利工程建设期间,为确保河流的航行功能不受影响,引水问题至关重要。当采用分段围堰方法进行分流时,在缩小河流后也能确保船舶通过河流的能力,通常,河流的流速控制在每秒2米以下。当有船只在河上运载木筏时,应防止木材撞击引水设施,同时,应考虑下游的一些供水和渔业,并应安排特殊的鱼类通道,以确保鱼类养殖不受影响。
3 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技术的应用
3.1 围堰法
结合不同的工程特殊条件,围堰法可分为两种类型:全断面围堰和分段围堰法。围堰方法的整个部分是通过在河上建造围堰使河道切断一次,在这种情况下,河水从围堰建筑物转移到排水建筑物的一侧,并向下浇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采用这种围堰方法时,应结合排水建筑的具体情况,根据水量等因素有效转移截水段的水流量,如:涵洞,明渠和隧道。对于水量较大的河流或河床和狭窄的河道,第二次引水处理应在一次拦截后通过明渠进行,从而实现引水技术的应用。分段围堰与河流的特定条件相结合,使河流水力结构被围堰分成多个部分。当这些部分完成后,整个项目就可以完成,应结合河流,河床和河谷的特点,选择性地完成某河岸或河床两岸的封闭,使河流可以通过狭窄的河道,然后利用其他路段的建设切断所有的河流。实现了这一目标,使河流完全通过完整的围堰建筑,分段围堰的方法适用于河床宽,施工周期长,河水流量大的水利工程。
3.2 涵洞导流法的应用
涵洞导流方法是一种在水利工程下游建设挡水的施工导流方法,通过涵洞将原河水引导至下游,这种方法通常应用于水闸和中小型土石坝等工程中。分段导流的后期转移也采用了涵洞分流的方法,在正常情况下,与隧道分流相比,涵洞分流具有施工工作面大,施工速度快,施工灵活,成本低的特点。涵洞转移可以在山上设置或设置在海滩表面,其次,涵洞应设置成直线,使进出口形式良好,保证水利畅通,不会出现冲浆,避免漏水等问题。
3.3 隧洞导流法的运用
隧道开挖的目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实现引水问题,具体的运作方式是在基坑的上游和下游建造围堰,使河水可以转移并通过隧道转移。因此,这种方法的应用一般与固定建筑物相结合,由于隧道施工施工难度大,施工成本较高。因此,它适用于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且不能挖掘明渠的地区。
3.4 明渠导流法的运用
明渠引水适用于河流两侧相对缓慢的地形。它有建筑工地,如浅滩或废弃的河流排水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水量大,地形条件容易通过明渠,水流及时排出。因此,它具有较低的结构难度,并且在有适当条件时更多地应用。
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导流技术的完善
4.1 做好对水力的分析
在设计导流方案时,计算导流区域的水力,只有获得水力的计算值,才能设计导流楼的大小,以制定详细的导流方案。在许多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模拟试验验证引水方案的设计,综合考虑建筑物的综合影响,确保引水方案的设计是全面的。
4.2 明确工程量
引水工程的难度与水利工程的工程量密切相关,也决定了其实施的最终效果,在引水方案的设计中,应对项目中的金属结构,土方,混凝土等数量进行准确计算,为引水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如果在引水方案的设计中忽略工程量的计算,经济指标的偏差将在后期确定,这将影响引水方案的顺利实施。
4.3 施工进度与强度的计算
施工过程中,应对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对项目的关键施工时间点进行合理规划,明确拦截和发电等施工时间,确保安排 引水工程与实际项目进度一致。施工进度完成后,应提取和规划施工强度,并绘制施工强度曲线,确保施工过程的合理布置,在特殊天气条件下,有必要确保保留相应的施工期。
4.4 经济性验证
不同的转移方案具有不同的经济性和可行性,在选择转移方案时,应对不同的转移方案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根据科学规律和工程经验,应严格分析经济分析,采取客观的态度,确保所选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在对引水工程计划的验证中,有必要根据实际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实际情况,比较不同方案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
结束语
分析了引水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希望施工单位关注引水技术。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水利建设技术,这将影响施工进度,施工导流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施工应按相应标准进行。同时,不断创新新的施工技术,进一步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促进中国水利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劲松.水利工程施工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5(1):67-68.
[2]于小桂,佘国先.浅谈水利工程中导流施工技术的应用[J].水利科技,2014(12)
论文作者:常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
标签:围堰论文; 河流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涵洞论文; 方案论文; 明渠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