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浅析论文_金录安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浅析论文_金录安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102

摘要:城市河道在抗洪排险以及应对极端天气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由于近年来的环境气候变化,恶劣的自然灾害问题引起的极端天气的发生概率愈加频繁。加之我国对于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河道治理的大力推行,通过对于河道附近环境的修复治理,从而实现环境的生态发展,使得城市河道治理工作受到的关注度更高。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修复

1河道生态治理的必要性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经济时代,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下,城市化规模急剧扩展,而河道在此过程中也受到了过度开发。据有关调查所得,近年来的河道污水排放量呈直线上升态势,但污水的处理率却无法同步增长,这使得城市的内河负荷越来越大,河水的质量明显低于其他水体的水平,而水体污染程度的加深更是形成了水体富营养化,这引起了蓝藻水华泛滥,给居民们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另外,当地有关部门为了整治河道,封填了城区水体,部分居民为了方便,在河道两侧违章乱搭,导致河道阻塞甚至断流,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除此以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所带来的污染也同样使人触目惊心,大量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河道,使河道的纳污负荷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就超出了现有的纳污能力,开始出现河水浑浊乌黑、细菌滋生等问题。在一系列问题的影响下,城市的河道逐步变成了一块“大毒瘤”,不仅降低了城市的形象,还严重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积极应用生态理念、生态技术等对河道进行整治,已经成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当务之急,更是打造生态城市的必然选择。

2城市河道水环境存在的问题

2.1城市的水资源匮乏

大多数的城市都有缺水的问题存在,特别是人数多的大中城市,用水量多,缺水情况更为严重。在城市水环境的创建过程中,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导致局域性的水环境污染情况经常出现。水环境的生态组织也更容易遭到人类生活和城市工业化建设的破坏,从而给我国城市水环境建设加大了难度。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的大量消耗,导致河道中的水源补充有限,水体自净能力也因此不断下降,致使城市河道水环境日益恶化。

2.2城市水质的不断恶化

由于城市经济发展快,城市生活、生产的浊水排放速度也在随之加快。黑臭河道数量不断增多,水资源中的污染物早已超过水体自身的承受范围,使城市的水环境质地急剧降低。全国有90%的城市水污染情况非常严重,饮用水达不到用水标准的城市有50%;64%的主要城市,其地下水的水质也受到较危急的影响,33%的城市其地下的水资源是轻度污染。

2.3缺少相关的法体保护

城市的水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且繁杂的工程,在创建的过程中需要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其进行保障。可城市水环境的创建当中却缺少这样的法律法规,致使水环境中的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处理。现有的环保法规也没有落实到水环境的建设上,缺乏实际的执行力,不能迅速惩办部分违反法律的企业。我国的城市居民爱护水环境的思想觉悟较低,污水的排放也不够规范。

2.4认识水平问题

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中,虽然已经将生态理念运用到了河道治理工作中,也取得了一些治理效果,但是从整体上看,对河道治理的认识水平仍然普遍偏低。在治理时过分重视景观效果,而没有将生态体系的构建放在首要的位置,导致河道修复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人工痕迹,虽然在短时间内的河道治理效果较好,但是缺乏长远性。

3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以及环境修复

3.1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以及环境修复的基本含义

开展治理河道生态系统工作,需要结合生态学、系统构建等方面的内容,不仅要保障恢复河道的基本功能,同时还需要确保水体的生态系统平衡,从而改善河道环境,实现美化景观的效果。因此,就需要人们减少对城市河道中的污水排放,借助相应的治理生态的措施,提升水体的透明度,使得水体的自净能力逐渐恢复,从而改善河道的生态环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城市河道生态修复设计原则

3.2.1因地制宜原则

在开展河道生态治理工作时,需要结合当地的文化、历史以及生活习惯,从而制定出适合当地城市发展的河道治理措施。比如,某市河道治理中通过和当地的湿度、温度遗迹阳光照射时长相结合,从而选择与当地景观相适宜的植物,这样一来既能突显出当地景观特色,又能和外部的气候环境相适宜。

3.2.2保持生态格局完整性原则

在生态环境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河道治理方面的内容,借助生态完整性的理念,选择相应的生态护案结构,构建出适合多种生物生存的新型河道。在规划设计河道时,不仅要考虑到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微生物吸收、降解以及泥土特性等方面的内容。在选择河道护案护坡的结构时,应详细了解该地区动植物的相关资料,结合实际的勘察结果,根据动植物的生长规律来开展景观设计工作。

3.2.3以人为本,坚持亲水性设计原则

滨水区域是城市中人们生活以及休闲的主要场所,为了保障居民的生活质量,就需要加强对滨水区域的建设。城市河道的岸壁以及河道的走势对城市亲水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整治河道的过程中,应结合居民的审美要求以及人文景观特性开展亲水设计工作,以此来满足居民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

4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的措施

4.1河道生态修复

河道的生态修复内容主要包括生态净化、岸带修复等,确保水体能够恢复自净能力。对于已硬化的河岸需要用岸带修复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缓城市水体污染的速度。借助生态护案的方法,能够实现对硬化河岸的改造。生态净化技术可用于对生态水体的保护,通过对生态系统的重新构建以及恢复,实现改善环境以及去除水体污染的效果。在开展水体净化工作中,使用水生物种植的方法,能够降低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污染物,实现水体净化的目的。

4.2活水饮水工程修复

对活水以及饮水工程加以修复时,主要使用清水补给以及活水循环的技术,活水循环能够加速水体的流动,该方法适用于坑塘区域或者城市缓流河道,通过利用太阳能或者风力来实现水体的流动。清水补给的方法适用于城市缺水地段,实现对城市水量的补充,能够有效改善水体滞留、缓流的情况,从而提升水体的流动性,借助城市雨洪水、再生水以及清洁地表水来补充水源,从而加强环境容量以及水体的流动性,真正实现城市海绵城市的建设,有效净化城市径流雨水,并缓解城市水体滞留现象。在开发城市地表水时,需要加强对水量的动态变化,从而防止对周围的环境以及水体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应该采取相应的再生水以及补水措施来深度净化水体,从而实现对水体水质的补充。

4.3生态护坡技术

在使用生态护坡技术时,应将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景观为原则,在确保护坡满足一定的质量强度的基础下,检测其安全性以及持久性。在关注建设工程生物效应的同时,还应关注环境效应,从而实现水体与生物的相互涵养,创造出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该项技术是在稳定的边坡形态的基础上,确保生态系统能够自我修复并自我运行。近年来,河道治理工作中广泛使用生态护坡技术,同时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水生态系统修复中,生态护坡技术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对农业污染的拦截,从而给生态修复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5结语

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河道附近的生态系统的发展,对推进城市的生态化建设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极为有利,因此需要在确保河道的基本功能得到发挥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的种类多样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凤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6(01):34-36+33.

[2]石焱.城市河道生态治理与环境修复[J].江西建材,2016(11):118+120.

[3]荣飞,宋俊,杨硕.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32):240.

论文作者:金录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  ;  ;  ;  ;  ;  ;  ;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浅析论文_金录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