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煦旭 (湖南省益阳市中心医院 益阳市 413000)
摘要: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靶向治疗是从基因的角度出发,通过基因治疗方式来探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手段,但是临床研究相对较少,并且主要为动物实验。本次研究主要探究靶向治疗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进展。对糖尿病神经病变以及视网膜病变的靶向治疗进行研究。希望可以为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防控带来新治疗路径。
关键词:靶向治疗法;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是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所致,导致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出现障碍,靶向基因治疗属于新兴的治疗手段,其是指将目的基因载入患者的机体,通过基因的特异性调控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因此,本文通过综述研究,探究靶向治疗法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的研究进展。,
1.糖尿病神经病变的靶向治疗研究
史雅琼(2017)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的靶向治疗方式进行研究,作者通过小鼠注射的方式进行探索,发现对糖尿病小鼠注射该基因载体,发现其可以抑制感觉神经。另外,通过对糖尿病小鼠的研究,发现小鼠的热感觉逐渐消退,通过对小鼠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可以改善小鼠的反应时间,对小鼠的感觉神经进行保护。作者在研究中,将对小鼠进行长达4周的实验,通过对比分析,实验组注射该基因的小鼠神经功能得到明显的控制,并且有效的调节了神经功能,达到治疗和控制的目的[1]。
陈聪等人(2017)指出,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属于糖尿病的基本并发症之一,其通过注射毛果芸香碱进行研究,发现通过刺激形成的汗滴可以对基因表达进行反应。通过研究发现,在动物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后,患者的汗滴明显的增加,证明该基因具有较好的神经改善功能[2]。
陈永生(2017)对神经营养因子3的靶向治疗机制进行研究,其发现该因子对糖尿病神经性病变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其结合糖尿病小鼠进行研究,在对小鼠注射该基因后,发现小鼠的热感得到明显的提升,同时小鼠的神经功能有所好转,经过半年的使用,发现其可以对小鼠的神经功能进行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的目的[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周宇(2017)在研究对,对离子通道作为糖尿病镇痛药物靶点治疗的研究中,结合小鼠进行探索,发现将离子通道作为糖尿病的靶点,通过靶点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另外,在对小鼠的治疗研究中发现,对小鼠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2,可以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且对小鼠长期注射神经营养因子3,则可以达到保护小鼠神经功能的目的[4]。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靶向治疗研究
秦燕勤等人(2016)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靶向治疗基因进行研究,其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属于血管并发症,近年来,针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逐渐增强,发下通过靶向基因治疗,可以促进视网膜血管的生成,包括内皮生长抑制素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以及人体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等。均对患者的心血管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在对小鼠的研究中,将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进行实验,发现小鼠视网膜周边逐渐生成新生血管,达到治疗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郑玲等人(2014)对小鼠的靶向基因治疗进行综合研究,通过研究发现,胰高糖素样肽-1具有改善分泌缺陷的功效,并且具有抑制食欲的作用。但是该靶向基因的治疗半衰期相对较短,因而其功能受到明显的限制作用。其将该基因注入小鼠体内,注射4d后,发现小鼠的空腹血糖明显提升,小鼠的血糖恢复正常水平,体重在2个月内增加了5g,同时小鼠的脂肪酸浓度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另外,为了改善胰岛素的信号转化环境,试验了受体底物1和磷酸化IRS-1的含量,证明了胰高糖素样肽1是靶向治疗的重要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对于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治疗研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研究进展。并且涉及到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各个角度。但是在临床研究中,目前仍然以小鼠动物实验为主,对人类患者的研究较少。在短时间内无法将靶向治疗转移到临床治疗中。相信在为未来的发展中,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靶向治疗必然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带来新途径。
参考文献
[1]史雅琼,马建伟.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并发症证型特点[J/OL].河南中医,2017,(10):1789-1791.
[2]陈聪,陈云志,喻嵘,等.中医药调控糖尿病常见并发症bax表达的实验研究述评[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6(02):81-84.
[3]陈永生,陈悦.FKN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9):14-16.
[4]周宇,王晓良,于海波.离子通道作为糖尿病神经性疼痛药物靶点的现状研究[J].药学学报,2017,52(03):355-361.
论文作者:詹煦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小鼠论文; 靶向论文; 糖尿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基因论文; 视网膜论文; 内皮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