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念与制度创新*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念与制度创新*_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的观念与制度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市场经济论文,制度创新论文,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总结的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之一。胡锦涛同志最近指出:“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强调我们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①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出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社会公平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现象在人们思想上产生的疑问是:社会主义要实现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市场经济则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市场经济规律的自发作用不能达到社会公平,不能实现社会和谐,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二者能否真正实现统一?这些疑问涉及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就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同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否能够实现结合。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好这些问题,需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二者的结合在观念上、制度上实现创新。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1.观念创新:社会主义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体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一论断,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必须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看做是社会主义内在要求,社会主义首先要有高效率,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不能把社会主义只是理解为实现公平,社会主义的公平是以高效率为前提的,没有这一前提条件,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公平的。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与对社会主义传统认识的区别,就在于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也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从本质层面上论证了社会主义是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的新认识的高度,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是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体在理论上做出了进一步概括。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其实质说,就是要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先进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主义始终能够高效率地发展,在当今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条件下,没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就谈不上高效率,高效率是先进生产力的直接体现。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在联系上,把社会主义公平和效率统一起来。

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新阶段,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就是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效率作为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没有高效率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就没有坚实的基础。以人为本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内在统一,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科学发展观从指导方针和战略思想的高度,论证了公平和效率是社会主义的统一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表现在公平和效率相统一问题上的深化认识,就是通过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过程中实现的。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内在要求,更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解决好的重大任务。

2.制度创新:社会主义公平和效率实现的制度保证

社会主义公平和效率的统一并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需要制度保证。制度是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制定的一种具有法律意义的规范。从经济制度创新来看,为保证社会主义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改革,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并在实践中对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加以完善,提出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基本原则。实践证明,这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能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有效地利用一切社会资源,保证生产力和经济高效率的发展。同时,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居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保证了社会主义公平原则的贯彻具有坚实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不断创新和完善,是社会主义实现公平和效率相统一的基本制度条件。

社会主义公平和效率的实现不仅依存于基本经济制度,同时也离不开运行制度的保证。为保证社会主义经济高效率的运行,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实践的探索,我们选择了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同时也为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主义公平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坚持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是从经济运行层次上为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和效率相统一奠定了制度条件。

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能够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制度选择。在现阶段条件下,离开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谈不上实现社会主义公平,也不可能持续地实现经济活动高效率的发展。同样,离开了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形式,就谈不上经济运行的高效率,也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社会主义公平目标。因此,坚持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实现社会主义公平和效率统一的宏观制度保证。

二、市场经济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式

1.观念创新: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主要手段进行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形态,说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是因为市场经济这一形式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优势,也有明显的缺陷。市场经济的优势表现在它能够使经济发展有充分的动力和活力,在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下,推动着每一个经济主体自发地高效率发展。市场经济具有的这种高效率,是内在于它的利益机制和竞争机制。或者说,每一个经济主体对利益追求的冲动,以及外在竞争的压力,构成了经济高效率发展的动力源。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首先要看到的是它的效率优势,这是市场经济具有的最基本特征。没有看到这一点,就不懂得市场经济。我们之所以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根本依据就是认识到了市场经济这一基本特征,就是从观念上根本改变了对市场经济的传统认识,不再把市场经济看做是从属于资本主义的,而是一种具有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确立这一观念,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无论遇到什么波折、矛盾、问题,都不能动摇走市场经济发展道路的理念。

对市场经济效率优势的认识只是一个方面,同时还必须看到市场经济是有缺陷的。其缺陷最主要的表现是,不能保证经济整体的协调发展,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社会范围内的收入差距拉大。市场经济的这种缺陷,也是内在于它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和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对自身利益的追求必然会导致不能兼顾整体利益,竞争必然会导致各经济主体之间的优胜劣汰。市场经济的这一内在机制,使其在充分发挥效率优势的同时,也必然会产生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没有看到这一点,同样是不懂得市场经济。我们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是以认识到市场经济的缺陷为前提的,就是抛弃了市场经济“万能论”的观念。总之,只有同时看到市场经济的优势和缺陷,才是对市场经济的完整认识,才是真正对市场经济的科学认识和观念创新。只看到市场经济的某一个方面,都是对市场经济的片面认识。确立这一观念,我们就要高度重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把解决好这些问题作为发展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2.制度创新: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抑制市场经济的缺陷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只要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它的这种双重作用就必然会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各国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认识到,要达到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势,又抑制市场经济缺陷的目标,就必须要有具体的制度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制度上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是发挥市场经济优势的基本制度条件。这一制度从微观层次上看,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证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由市场来决定企业应该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从运行层次上看,是建立主要由市场来形成价格的制度,由市场价格来平衡供求关系,由法律来解决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矛盾。从宏观层次上看,是建立规范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制度,明确界定政府的职能,保证政府不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同时,政府要培育一个完善的市场体系,为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创造基础条件。因此,充分发挥市场经济优势的着力点要放在制度创新上。

(2)从制度上保证政府成为一种超越市场的力量,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调控,这是抑制市场经济缺陷的基本制度条件。这一制度的内容是建立和完善政府的宏观调控体系。具体包括建立科学的国家规划体系,使国家规划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性指导;建立合理的国家计划、产业政策体系,使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建立有效的财政、货币运行制度,使宏观调控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种既超越市场的力量,又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宏观调控制度,既能够保持市场经济的优势,又能够有效地抑制和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政府的宏观调控制度之所以都在不断地建设和完善,根本原因就在于为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条件下,有效地抑制和克服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政府宏观调控制度的建设,就是抑制市场经济消极作用的制度创新。

现代经济运行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一方面有发达的市场,市场是进行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市场经济规律是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又有比较完善的政府对市场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制度。只有建设好了这两方面的制度,才能够使现代市场经济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缺陷得到有效抑制。

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结合

1.“结合”必须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市场经济因素

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市场经济因素。要从指导思想上明确,这一结合不是把社会主义融入市场经济,而放弃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属性;也不是否定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而使经济的运行不具有现代形态。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结合。没有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传统的社会主义,而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的市场经济,只能是优势和缺陷同存共长的市场经济,而不是优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缺陷能够得到有效抑制的市场经济。

必须从观念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我们既要社会主义,又要市场经济。邓小平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理论上解决了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同市场经济结合、为什么社会主义必须同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从而创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发展的深化认识,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思想和观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建立走向成熟。科学发展观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阶段新条件下的发展要求,针对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了如何既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充分发挥政府宏观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注重克服市场经济缺陷和不足的重要思想,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些重要理论和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使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从理论、体制、具体制度和政策层面得到了全面的保证。

2.“结合”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的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的结合,其实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选择市场经济发展之路,而不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选择社会主义。这是“结合”的基本内涵。深刻理解这一内涵,必须把握好以下两点。

(1)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我们的社会定向,选择市场经济是我们实现价值目标的经济形式,或资源配置方式。“结合”的内涵首先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任何把发展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的观点,或者借发展市场经济之名,走否定社会主义之路的做法都是错误的。不能把发展市场经济放在首位,而是要将其放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因为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制度规定,发展市场经济是在这一制度条件下经济形式的选择,二者是本质与形式的关系。本质是制度属性的范畴,是根本性的问题。形式是可以选择的,是属于手段的范畴。说市场经济这一形式可以和资本主义制度结合,也可以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就说明了我们要选择的是市场经济这一形式。从人类社会初期的经济形式发展到市场经济以来,市场经济这一形式从来也没有抽象地存在过,它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条件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条件下运行的。所以,不是市场经济选择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而是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选择市场经济。

(2)现阶段的社会主义要发展,就要选择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从选择的必要性来说明社会主义必须选择走市场经济发展之路。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可以选择市场经济这一形式,也可以不选择市场经济这一形式。但从实践上说,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必须选择市场经济这一形式。之所以说这一选择具有必然性,根本的是由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的实际决定的。因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不是抽象的社会主义,而是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的计划经济道路的教训,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市场经济的实践经验,从正反两方面验证了选择市场经济这一形式的正确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基本体现就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的结合是中国发展的历史选择。

3.“结合”的效果如何在于具体制度设计和政策规范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的结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这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解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不能结合的问题。但这一“结合”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主观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规范。要使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实现有效的结合,需要有具体的制度保证和政策规范,这是解决结合得好还是不好的问题。具体制度和政策设计要能够充分发挥三方面的功能。

(1)保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性质得到充分的体现。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主导作用,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必须由国有经济控制。没有这样的制度和政策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在“结合”中得到充分体现。

(2)保证使市场经济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要从法律上保证我们的所有企业都能够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这是市场经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微观基础。要建设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这是市场经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运行条件。没有这样的制度和政策保证,市场经济就缺乏高效率配置资源的基础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运行条件。

(3)保证市场经济的缺陷得到有效的抑制。要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制度,制定各项政策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调节,重点是在收入分配政策、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政策等方面把实现社会公平作为主要目标。没有这样的制度和政策保证,就不能使市场经济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其缺陷得到有效的抑制。

如果具体制度和政策设计能够充分发挥上述作用,就能够使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结合在实践中具有好的效果。否则,就相反。因此,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不是怀疑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能不能结合,不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对立起来。而是应该在具体制度和政策上找原因,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具体制度和政策的建设,并不断得到完善。

注释:

①胡锦涛:《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载《求是》2008年第1期。

标签:;  ;  ;  ;  ;  ;  ;  ;  ;  ;  ;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念与制度创新*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