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理想道德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对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空间、学习空间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健康的人格?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教学细节,合理渗透德育思想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提出:“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为了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更有效地渗透德育内容,教师必须在知识教授的明晰感上下一番工夫,但也绝不能脱离现实、回避现实,进入空洞说教的漩涡。而要注重细节,合理渗透德育思想,应将教学内容中的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艺术化,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完成思想品德的教育。
二、营造良好氛围,进行德育思想渗透
课堂教学中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充分表达思想和见解的机会,启发他们自觉去探讨人生和社会的真谛,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这是使学生学好的前提,更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基础。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坚毅等品格。
三、通过生动的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政治课教学要讲究通俗性。所谓通俗,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以此为根据来处理教材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而不是强制灌输、死记硬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单纯讲解抽象的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历史故事、当前的国情、新闻时事、英雄模范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从而有利于学生在正确认识社会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四、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德育渗透
多媒体技术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齐上阵,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不断将间接经验内化为直接经验和表象,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晦涩的内容形象化,很容易实现情境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进一步强化书本中的德育因素,使之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感情波澜,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例如在讲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首先展示了苏州园林、都江堰、敦煌莫高窟、皮影戏、瓷器等我国优秀文化成果,同学们在观看中已经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已经对中华文化产生了一种认同感,产生了民族自豪感。
五、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渗透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切实加强实践环节,在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教育、锻炼,使他们具有走进社会、面对挑战、规划人生的真实本领,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作为政治课而言,开展研究性学习(如撰写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等)是一种比较可行和有效的实践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和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家乡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和学生生活中的实际,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观察社会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既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等思想品质。
总之,教师要重视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德育作用,以学生的实际状况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支撑点,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落脚点,突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教育教学的全程优化。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会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达到心理成长,形成健康的人格,培养起优良的思想品德。
论文作者:陈颖辉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9月总第18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7
标签:学生论文; 德育论文; 社会论文; 思想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目的论文; 政治课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9月总第18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