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论文_史天翔

“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论文_史天翔

(国网长治供电公司 山西长治 046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发展也十分快速。当前,我国整体用电量先住着增加,变电站的规模以及数量也随之持续扩大,在变电运行技术以及设备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很多电网暴露出了管理结构过于复杂,电网运检效率偏低等方面的问题,传统的线路运检模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的解决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的问题,对提高变电站的故障处理能力以及维护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需要电力部门深入研究,采取合理措施,实线维护管理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大检修;变电运行文化一体化管理;新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各行各业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逐步增加,这也对电网的运行情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运行,需要加大检修的力度,很多供电企业采用传统的运检管理方式,实际检查的效果并不理想。分析传统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指明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的优势,以及在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构建的必要性,提出大检修体系下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构建的策略。

1我国传统变电运行维护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变电站在进行运维管理时,由于变电运维与变电检修属于不同单位,其运作具有独立性,管理具有分开性,且权责较为明确。对此要求变电运维人员落实巡查制度,对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检查与记录,并完成站内辅助、倒闸操作以及设施维护等工作,检修试验专业、继电保护专业、自动化专业、通信专业工作人员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责,合理分配检测任务,如机构箱检测、端子箱维护及带电检测等。随着“大检修”体制的变革,使得变电站运行维护、检修管理要求得到提升,传统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在集约性、经济性、精细性以及高效性上无法满足发展要求,如检修人员需要对设备缺陷进行处理,而处理过程包含很多环节,存在处理时间过长、职责界限难以分清等问题,与此同时,还有可能让车辆、人员、物资消耗增大,会让运行维护成本加大。此外,传统变电运行维护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的专业具有单一性,普遍存在未进行定性分析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等,因此发展变电运维一体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主要优势

2.1促进维护水平的全面提高

采用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的模式可以及时发现电网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降低供电故障以及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这种方式简化了原有的工作流程,使各种故障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被发现,有利于提高电网维护的水平,降低企业的成本。由于一体化模式的先进创新,对于相关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培养一批复合型的人才,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平稳。

2.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

在“大运维”体系下,对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应在保障专业技能的基础上学习其他相关专业技能,利用此种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可以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的全能型人才,进而有利于电力企业的人才培养。

2.3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配置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主要的原则是优化相关资源的配置,要想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大检修的前提之下,对一体化的模式进行科学的分析,对于实际操作的人员加强培训,合理安排这些人员的工作岗位,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实现自动化,直流专业,变电运行,检修维护的有效整合,达到资源最优化的配置。

3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主要要求

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首先需要全力保障生产安全,针对在业务交接以及人员调整、现场操作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详细进行分析,严格审核各种操作方案,实现两票制,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监督和培训,保证作业安全和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需要制定明确的变电运维一体化制度,建立明确的监督管理和评价考核机制,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制定严格的工作标准,编制作业指导书,使工作整体流程呈现出固定化的趋势,加强验收环节的把关,全过程采取闭环式的管理结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属于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需要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管理,在技能培训后组织资格认定考核,通过考核的人员在工作的初期需要有专业的检修人员指导陪同,通过技能训练、模拟操作、监督运作等模式,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基本能力。在维护管理的过程中,为满足维护检修以及设备清扫的实际需求,需要增加带电检测仪器仪表等设备,以满足检修管理的实际需求。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项目需要采取分层执行的方式,从设施到设备,从低压到高压,从不带电到带电逐步完成运行维护的过程。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重新建立业务操作流程,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保证一体化管理顺利进行。

4变电运行维护管理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措施

4.1技术支撑不足风险的防范

技术职称不足会让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的推行存在风险,诸如带电检测项目、设备维护项目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及判断能力,同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运行维护人员需对设备运行状况与内在结构做到全面熟悉,而这种要求是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的,在新模式开展初期,如果运行维护工作人员没有做到深入分析运行工况,没有全面认识设备结构,就有可能带来风险,产生维护缺失情况。对此,电力企业需要针对技术支撑不足风险,一方面需要对变电维护一体化项目进行循序渐进的推进,让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工作难度与工作量得到提升;另一方面,需要在电力企业中积极引进优秀的运行维护工作人才,并在企业内部对运行维护工作人员开展技能培训活动,让运行维护工作人员技能水平得到提升。

4.2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实施标准

为了保证变电运维工作的效果,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一体化标准,尤其应当制定在线监测仪,避雷器的更换步骤以及具体的操作标准,比如在线监测仪避雷器在200千伏的条件之下进行更换需要操作人员保持3米的安全的距离,检查设备是否存在裂缝,依据运维的实际特点,细化管理措施,对技术人员提出比较明确的要求。同时对于监督,调度等方面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检测的质量。转变员工的管理模式,建立考核体制,使企业员工树立危机意识。

4.3建立约束制度

在大检修的模式之下,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构建金运维系统的基本框架,建立完善监督和约束机制,解决传统模式下管理不够严格的问题,使运维一体化工作能够有合理的制度依据。采取合理的措施,提高运维人员的思想认识水平,适当提高薪资待遇,使其能够积极投入工作之中。

结语

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遵循安全第一为基础、人才培养为重点、制度先行为保障、装备配置为支撑等原则,通过构建独立班组、实施一岗多责制度、推进专业协作融合的方法,并重点防范人员思想波动风险、一岗多职风险与技术支撑不足风险,可以构建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的新模式,此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供电服务水平,进而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孙兴,王孜航,牛明珠,祁广源,于泓漪,吴江宁.变电运维安全隐患及其解决方案探讨[J].电子技术应用,2015,41(12):141-143+147.

[2]李茹.浅谈变电运维中隐患风险分析与应对技术[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6(14):37-38.

[3]陈飞.基于一体化变电运维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通讯世界,2014(23):83-84.

[4]刘宜钦.基于变电运维的隐患风险分析及应对技术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4(21):32+34.

[5]罗艳娟,周宏宇.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实践与发展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162-163.

论文作者:史天翔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  ;  ;  ;  ;  ;  ;  ;  

“大检修”体系下的变电运行维护一体化管理新模式论文_史天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