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新时期社会各方面的飞速发展,城镇的园林建设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其中,在传统的施工工艺中引入园林施工新工艺已成为必然趋势,这也是新时期社会对园林建设的要求。本文就围绕着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园林;施工新工艺;技术难点1、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在××园林建设工程中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建设施工,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1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1.1.1 软式透水管软式透水管分为支撑的弹簧钢线主体及透水和过滤的管壁等两大部分及接着的PVC 等三种主要材料。软式排水管的最大特点:是透水是渗透是毛细原理,靠纤维吸收土石中多余的水达到饱和时滴进水管内汇集而排水的,并不同于一般钻孔的滴水式的排水。
1.1.2 高边坡防护技术在实际工程中,根据边坡坡度、高度、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危害程度合理选择防护措施,提高地层软弱结构面、潜在滑移面的抗剪强度,改善地层的其它力学性能,将结构物与地层形成共同工作的体系,提高边坡稳定性。
(1)植物防护:利用植物的根系起到固土、固肥、固水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如在环山路西段一标段右侧高斜坡上密植火炬树,火炬树根的分蘖力较强。
(2)砌体封闭防护:利用嵌草砖铺装护坡,防止水土流失。
1.2 雨水回收利用技术雨水回收利用技术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将雨水收集后,经过雨水渗蓄、沉淀等处理,集中存放,用于施工现场部分绿化苗木的浇水以及混凝土试块养护用水。
1.3 工业废渣及砌块应用技术工业废渣及砌块应用技术是指将工业废渣制作成建筑材料并用于建筑工程。工业废渣应用于建设工程的种类较多,本工程是以粉煤灰、石灰或水泥为主要原料,掺加适量石膏、外加剂、颜料和集料等,以坯料制备、成型、高压或常压养护而制成的粉煤灰实心砖。
1.4 雨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雨水膨胀止水胶施工技术是一种单组份、无溶剂、遇水膨胀的聚氨酯类无定型膏状体,用于密封结构接缝和钢筋、管、线等周围的渗漏。具有双重密封止水功能,当水进入接缝时,它可以利用橡胶的弹性和遇水膨胀体积增大填塞缝隙,起到止水作用。
1.5 肥墒井肥墒井是一种城市园林绿化中树木栽培干旱地区丘陵地树木栽培的辅助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收集雨水、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方便对树木施肥和浇灌的装置—— 肥墒井。
1.6 RZWS 乔灌木根部灌水器的应用乔灌木根部灌水器在根部区域内范围内,分层灌水,有效改善根部的通气状况,为根系的健康生长提供最佳水、气环境。树笼子是由一系列的内置折流板组成,把水输送到需要的位置。
1.7 采用新型科研成果,提高苗木成活率(1)采用ABT-3 生根粉。本型号生根粉对于常绿针叶树种及名贵难生根树种的快速生根、提高成活率具有明显效果。
(2)采用KD-1 型保水剂。采用保水剂可加强土壤的储水保水能力,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使用膨化鸡粪。经过高温膨化,鸡粪中的病菌、虫卵可被杀死,使鸡粪成为高效安全的有机肥,然后浇水,确保苗木对水分的需求。
(4)施用新型高效缓释肥。在特别干旱贫瘠的工作面上,使用新型高效缓释肥,可有效避免使用速效有机肥造成的对苗木的伤害,又能避免土壤板结,促进苗木健壮生长。
1.8 采用新技术措施。提高苗木成活率(1)加大树穴。使用挖掘机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挖树穴,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加大了树穴蓄水能力。提高了苗木的抗旱能力。
(2)地膜覆盖。在冬季苗木栽植完毕,灌两遍透水后,及时封穴,并用地膜覆盖树穴,既提高地温又减少根部水分蒸发,减少了植物由于生理性干旱所造成的死亡,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3)设置风障。由于本地区进入冬季后风力较大,为避免树木倾斜倒伏,应在风口处设置风障。进而提高成活率。
(4)设置排水沟或围堰。由于夏季雨水较多,因此在施工时应在苗木的四周设置排水沟和围堰,以防苗木被涝。
(5)树干保护。在冬季,对树干用湿草绳缠绕后,外面再覆一层地膜,既保温,又保湿,可有效提高苗木成活率。
(6)使用抽枝宝。抽枝宝是当前果树栽培中最新技术成果,特别对较名贵但又抽枝困难的苗木,有明显促枝效果,在园林树木移植中也可使用。
2、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分析城市民众对于城市园林设计的新工艺采用是十分关注的,由园林施工新工艺催生了园林施工对植物配置、施工材料调整的实践,更有一些获得成功的园林例证给园林新工艺的实施做了好的教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总而言之,新工艺的实行,就是城市园林发展的主要干线。
可以大胆的说,如若没有园林施工的新工艺,城市园林的发展也就不会有,从国家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来看,新工艺的采用给xx 园林的旅游收入2010年增加了10%,相比于2009 年要增加2%,人流量2010 年为45.23 万人,2009 年为35.42 万人,新工艺的采用的益处可见一斑。结果如表l 所示。
表1 新工艺作用分析
人数 效益增长幅度
2010 45.23 10%
2009 35.42 8%
城市园林设计越来越受到关注,那么怎么才能在日益发展的园林事业里有所发展了,那么园林施工的新工艺就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是贯穿于园林小品、植物种植、种植土的选用、植物养护等全过程的。
新工艺的运用是需要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作的人员来做的,比如可以在植物的不同品种和选择上创造工艺,不同的植物对生长环境的各项指标要求都不同,那么怎么样协调各种植物的配置就是很重的事情。而在景观效果方面,草、灌、乔的结合,叶、果、花的搭配,低、中、高的层次,四季生物多样性的配置、现有湿地生态景观的改造等,这些搭配和配置都将为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还有园林各项景观的治理带来一些困难,这样的事情也是在小园林建设和植物种植等环节。所以可以说只有认真分析园林新工艺的运用和管理方面的技术困难是需要各个环节的相应对策和措施。那么这些技术难点就要想好解决的措施,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分析,找出解决的办法:2.1 增强园林施工新工艺运用的预见性注重园林施工的科学化、合理化和长久性发展是园林施新工艺要关注和重视的。要对施工园林工艺的地方的多方面的环境,人文、地理、政治文化、气候、地质水文等等方面都要有认知,对于已有的地理形势做一个整体的、清晰的分析,还要通过试验的实践和科学的举证等方式来证明新工艺是否可行,这样就会对园林新工艺的实行有一定的预知性,可以很好的规划园林实施的全面协调发展。
例如在园林叠石(含孤赏石峰)、卧石、顽石、点石等石材的施工新工艺的采用上,不管是怎样的工艺,加上何种新材料,都要注意叠石的整体定位,做到合理的设计,而且放置石头的地方要保证牢固,只有经得起安全性能的考验,才能经得起雨水,暴风,震动等等的破坏考验。而园林叠石这些石材的本身特点,包括质地、形状、颜色、清洁度等等还有怎么样摆放的这些方面都是要符合实际的情况从而保证美观。
在对园林叠石的石材要保证其自身的走向,按照自然规律去设计,只有科学的、合理的、相互映衬、相互照应才会避免不美观的景观出现。搭接的缝隙要采用新工艺进行勾嵌,确保勾嵌材料的膨胀度、光滑度以及色泽度同所用石材相一致。
首先要加强园林施工新工艺的预测性的同时,严格的按照设计的方案进行设计,自觉地调整新工艺的使用方向,务必做到任何一个园林设计施工和任何一个员工的新工艺思维都达到合理的、科学的上面来,从而技术带动团队和施工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2.2 合理配置园林施工资源即使要注重园林施工新工艺的运用,但是也不是一味的胡乱运用,是要有原则的,那就是一定要以合理配置施工的资源为基础,最大的利用现有的土地、湿地、林地等能用到的施工资源,发挥其原有的作用。也是要有目的的,就是要更有限的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是配置达到优化,做到有限的东西造就出无限的景观,做到可持续的发展。
比如园林灌溉技术要充分体现高效节水的特点,从一开始的大水漫灌向喷灌、滴灌等方向实现新工艺的转换,这样新工艺的采用可以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不但减少浪费水资源,还可以保证植物的日常用水。
2.3 探求园林工程施工新工艺的内在规律事物发展的客观性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是有其内在发展规律的,对于园林新工艺的采用也是不能特例的,在园林实施工程引进新工艺的时候,要对原有的资源加以十足的利用,同时要确实把握新工艺的方向,通过清晰思路、明确目标,合理、科学地运用园林施工新工艺,达到明显的园林景观效果。
在园林的施工过程中,无论是什么路面,比如砂浆、花岗岩等岩石路面还是水泥等塑胶路面都必须保持的一点是整洁,保证安全的同时既要舒适又要耐用,这就是对其内在规律的要求。在采用新工艺时,必须注重这些内在规律的作用,才能合理、科学、成功地运用新工艺进行园路路面的施工。
总之,园林施工新工艺代表着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和景观的效果,必须要尽全力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解决好在施工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
3、结束语园林施工新工艺贯穿于园林小品、植物养护等全过程,园林的管理涉及到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以及园林景观管理人员,因此要处理好各方关系。从实际经验中可以发现,由园林施工新工艺催生了园林施工对植物配置等的改变。本文分析了园林施工新工艺的管理与技术难点,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启示和借攀。
参考文献:[1]符宝义.浅谈园林绿化及其施工技术管理模式的发展[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03).[2]吴解云.探讨我国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若干问题及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4).[3]李嵘.园林工程施工中的技术应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l(08).[4]何天宇.浅谈园林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1(05).
论文作者:陈玉青1 曹亮帮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
标签:新工艺论文; 园林施工论文; 园林论文; 苗木论文; 植物论文; 成活率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