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黄顾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在我国不断增加的建筑项目中,消防防火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面对高度越来越大,功能愈趋复杂的建筑来说,传统的防火设计规范不能一成不变的被应用,应该实现设计上的创新,才能有效的降低高层及大型建筑物的火灾发生率,切实保障财产和生命安全。虽然当前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已经成为一项较为普遍的法规,但是必须认清到其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正确的加以运用,才能充分的发挥其具体的设计规范基本作用。鉴于此,本文是对建筑设计防火及防火规范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防火;防火规范;消防
引言:建筑行业的发展中防火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特别是现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向着高层趋势迈进,其防火设计更应该以多样性和全面性来进行规划。只有最大程度的保障建筑工程消防安全性,才能为提升社会的稳定性奠定基础。在建筑防火方面,国家制定了很多规范和标准,这些制度的颁布和具体实施,为规范工程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从其具体实施来看,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1 我国建筑防火规范的影响
1.1 协调规范之间的条款,明确规范之间的优先权
我国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之间相互不协调的条款很多,部颁标准与国家标准存在较大差异,甚至在同一标准中的前后不同条款仍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地方。不同标准、规范在锅炉房建筑的耐火等级、位置的选定、防火间距和固定消防设施的设置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条文竞相互抵触,很容易引起规范施行者的困惑和执法上的混乱。笔者认为,专业规范比普通规范具有更高的优先权,后实施规范的优先权应高于先实施规范。
1.2 协调统一同一类规范中的相关条文
协调和统一防火规范,是我国加人世贸组织后对政府在履行监管社会经济活动职能时的基本要求之一。特别是新形势下,社会经济的更加市场化和现代建筑发展的更加多元化,认真思考修改和完善我国标准与规范的有关问题,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2 建筑设计防火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2.1 诱发建筑火灾的因素较多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当前社会发展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土地的使用率,节约土地资源,现有的建筑设计不断的走向高层化和多功能性方向发展。再加上科技时代中各类电器的不断生活化使得建筑内部的电路系统越来越复杂。很多生活电气的使用不合理或者电器质量不过关,都会导致一些火灾的发生。在高层或者大型建筑体内,一旦火灾发生,将会以迅猛之势在建筑物内快速蔓延,再加上现代建筑及装修中新型材料的应用,就会导致火灾的发生面积较大。
2.2 消防器材自身的隐患
在重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用于建筑物内部消防的器材的实用性。很多建筑物内部的消防器材虽然都按照要求布设。但是对于高层建筑内的大面积起火,如果室内的消防器材给水量不够,或者消防器材本身没有较好的质量保障,就会错失最佳的灭火时间。
2.3 火灾蔓延快,疏散难度大
这种情况主要是对于现在的城市来说的,大城市的楼层密集,人口密度也非常大。一旦火灾发生,火灾会顺着建筑物内的电梯间或者楼梯间,管道等进行快速的发展,人群遇到火灾发生混乱而出现踩踏及拥堵等情况,这些都对消防灭火带来很大的困难,再加上高层的楼层较高,人员疏散非常麻烦,高层灭火也相当具有难度,这些都是建筑防火设计中必须要正视的一些问题。
2.4 因使用不合格保温材料引起火灾
伦敦当地时间2017年6月14日凌晨,位于英国伦敦西部一栋24层公寓大楼(“格兰菲尔塔”)发生的大火,火势猛烈,伦敦公寓楼大火遇难者总数已经上升到79人。《泰晤士报》援引一位建筑供货商的话说,发生火灾的高层居民楼外墙材料是价格较低的不防火材料,虽然在英国符合建筑标准,但在德国被列为易燃材料,而美国则在2012年就规定高层建筑禁用这种材料。这种保温墙体在施工是由包层由3层材料组成,上下是铝层,中间包着塑料材料。
3 关于建筑设计中的几点防火规范措施
3.1 建筑保温系统的防火性能要求
面对不断发生的建筑物保温系统火灾事故教训,也为了紧跟国家的建筑节能政策形势。相关科研机构在对保温材料及系统的深入研究分析中,对不同类型和建筑高度的建筑物保温材料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规范和要求。国家也因此推出了建筑物施工中严禁使用可燃材料作为保温材料的设计规范。不燃性保温材料因此逐渐的进入到建筑市场。同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还对保温系统的构造及工艺进行了明确的要求,这也成为建筑防火设计的主要依据。
3.1.1 建筑外墙保温设计
对于人员较为密集的建筑场所,其外墙的保温设计上要考虑以燃烧性能为A级的材料。基层墙与装饰层之间的无腔建筑外墙保温系统,保温材料的设计要符合以下规定:(1)住宅类的建筑。当建筑高度大于100米,以燃烧性能为A级的保温材料;建筑高度在27米到100米之间时,保温材料的燃烧级别在B1以上;建筑高度低于等于27米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要高于B2。(2)对于非住宅建筑和非人员密集区域的外墙保温设计。当建筑物的高度高出50米时,保温材料以A级为要求;当建筑物高度小于50米,但是大于24米时,外墙保温材料要求不低于B1级;当建筑高度在24米以下时,要以燃烧性能大于B2的材料为保温材料。另外,除了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外墙保温考虑之外,还要考虑当基层墙体与装饰层之间的建筑空腔保温系统,高度在24米以上时,保温性能必须为A级。建筑高度小于24米时,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要高于B1。
3.1.2 建筑屋面的外保温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防火处理,切实关注建筑屋面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建筑屋面的外保温系统设置中,更是需要切实围绕着防火效果进行详细分析,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耐火效果,避免出现较为明显的消防隐情。基于此,需要首先围绕着保温材料的恰当选择进行严格把关,促使其能够具备理想的耐火极限以及燃烧性能,避免在后续轻易出现火灾问题,当然,不仅仅需要围绕着保温材料的耐火等级进行严格把关,还需要关注外层防护材料的恰当选择,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整体消防防护效果,避免任何一个层次出现燃烧问题隐患。在当前具体施工建设中,应该优先选择B1、B2级保温材料进行处理,并且不燃防护层应该设置在10mm以上。此外,在屋面保温结构的设置中,还需要注重和外墙结构的有效配合,促使其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宽度,具备理想的防火隔离带效果,如此也就能够避免火灾在后续出现较大的威胁。
3.1.3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保温系统
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集建筑保温功能与墙体围护功能于一体,实现建筑保温与墙体同寿命的建筑节能技术。建筑结构的不同形式,相对应的有不同的建筑节能结构一体化设计。主要包括各种框架填充墙自保温砌块结构体系类、夹芯墙复合保温结构体系类、装配式混凝土复合墙板保温体系类和现浇混凝土墙体结构自保温体系类等。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必须首先满足相应的防火功能要求。经多次试验,一体化技术的防火性能远远好于外墙外保温系统。但就目前市场情况,一体化设计施工工艺较复杂,一体化保温体系不够完善,材料性能不够理想。一旦这些问题解决,形成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规模,这将是对传统保温的形式的一次重大升级。
3.2 我国建筑防火规范的发展展望
针对当前我国现阶段的建筑防火规范体系来看,虽然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延续,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很多方面也都能有效的约束相应的建筑防火设计和施工,但是随着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其相应的建筑防火规范体系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完善。随着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其相应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且相应的建筑类型也越来越多,其对应的建筑防火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在未来的建筑防火法规发展中,就应该重点针对这种多样化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制定,如此才能够更好的促使其适应性水平的提升,也才能够为建筑防火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此外,对于具体的建筑防火规范体系发展来说,还应该促使其具备较好的系统化和科学化水平,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使这些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防火的设计是建筑施工中比较关键的一个环节。这就要求设计人员首先具备比较扎实的设计基础,同时能够具有较综合的分析和设计水平。能够按照实际的建筑规划,并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的防火规范,加强对建筑物的防火有效设计全面性。通过预防为主,灭火结合的形式,不断的提升建筑工程的消防安全性和消防能力,从而实现人民生命及财产的最大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罗青平.对《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部分条文的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8(01):72-73.
[2]李博.王加.刘小舟.谈大型地下商业建筑防火设计要点[J].山西建筑,2018,44(01):10-11.
[3].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3.3~3.5)[J].医用气体工程,2017,2(04):39-46.
[4]尹大勇.关于《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建筑高度的确定[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7(11):58-60.
[5]胡海波.《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实际应用探讨[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7(11):60-62.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拟完善老年人照料设施建筑防火内容[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17(11):66.
论文作者:张凯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4
标签:建筑论文; 保温材料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火灾论文; 建筑物论文; 外墙论文; 高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