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硅谷的条件与途径_科技论文

中国硅谷的条件与途径_科技论文

中国硅谷产生的条件与途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硅谷论文,中国论文,途径论文,条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4.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2 —9753(2000)06—0006—0104—04

硅谷是指在美国旧金山附近一个狭长地带形成的高新技术园区,这里集中了近4000家高技术公司,是美国微电子工业的摇篮和创新基地,因这里有大量的半导体公司生产电子工业所需的最基本材料——硅片而得名。硅谷是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园区的象征,对美国的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要建立自己的知识创新体系,要大力发展一批高水平的科学园区,若能建成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硅谷”或类似的高新技术园区,对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促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无疑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硅谷产生的条件

通过对美国硅谷、“128 号公路”等高新技术园区产生与形成基础的分析,以及中国高新技术机制的一些特点,中国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的产生与形成,需要具备以下一些主要条件:

1.地理区位条件 临近一个大城市,同时又不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呈狭长延伸状态是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的地理区位特征。以一个大城市为依托,主要能够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和配套生活设施,借助一个大城市所集中的信息源与资金流,在一个相对狭长的地带发展高新技术,可以一方面起到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又能将各种信息加以延伸,使经济腹地接受科技方面和经济方面的信息辐射。美国的硅谷就是建在一条长48公里、宽14公里的一个狭长地带上,北起斯坦福大学所在地帕拉奥托市(Palo Alto),南至圣何塞市(Saint Jose), 临近旧金山和圣何塞这两个大城市,后者是美国加州第三大城市。美国128公路(Route 128)高新技术区则是在波士顿附近,沿128 号高速公路形成的一条狭长的高技术区。中国的硅谷形成也一定需要借助某一个大城市或城市群,以一条产业带为依托。

2.智力密集条件 硅谷式的高新技术园区必须是智力十分密集、知识高度集中的地区,这种园区的最大资源就是智力,而且是高度密集的智力。美国硅谷区内拥有8所大学、9所社区大学和33所技工学校,其中斯坦福大学是世界上著名的电子学研究中心。美国波士顿“128 公路”高技术区也以两所极为著名的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MIT)为依托。中国若能出现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则也一定是建在著名大学、科研单位比较集中的地区。中国的一些城市或城市群集中了一批比较知名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智力密集程度较高,若能在体制上实现创新,且加以很好规划,形成硅谷式高技术园区是基本具备这方面条件的。

3.信息资源条件 信息资源对于高新技术园区的产生和形成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今社会中的经济竞争、技术竞争与企业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信息资源的竞争。谁能掌握更多的资源,谁就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美国的硅谷、“128 公路”等高新技术园区内研究开发机构密集,高层次科技人员集中,信息源十分丰富,信息传播也非常迅速。中国产生自己的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也需要借助于信息资源的开发与集聚。因此,中国能够产生的地方,也一定是大量信息的发源地或集中地。

4.产业支撑条件 高新技术园区的研究成果需要进行迅速的转化,园区内的技术研制与开发也要和产业很好结合起来。因此,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的产生,需要凭借相关产业发展的支撑。这种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技术研制及其转化需要和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相衔接;二是这些技术水平较高的产业在地缘上、体制上、文化上比较接近高新技术园区。从某种意义上讲,高新技术园区与相关产业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

5.资金融通条件 中国要建成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必须创造较好的资金融通条件。美国硅谷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来自美国全国各地的大量资金不断涌向那里。许多高新技术的研制成功,是需要靠大量资金做后盾的,甚至是用金钱“堆”起来的,这些技术一旦研制成功,将会带来更大的资金回报。中国要建成自己的硅谷,必须解决好高新技术研制开发过程中的资金融通问题。

6.生活设施条件 高新技术园区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里面集中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非常高,需要有相应良好的生活设施,以满足这个群体对较高的生活质量的追求。因此,要产生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必须要在园区内建设充足而良好的社区设施,营造美好的居家环境,提升园区的社区文化内涵,形成一种激励创新的氛围。

7.规划与政策条件 美国的硅谷和“128 公路”高新技术园区事先并无政府的规划,政府也未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完全是自发形成的。但是在中国,情况有很大的不同。目前,资源配置的主要权力还是在政府手中,或政府影响资源配置的作用还相当大;同时,无论是从长远预期看,还是从资金实力看,企业或科研机构自发形成一个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必须发挥对高新技术开发的导向、集聚、扶持和服务的功能。规划是否科学,政策导向与政策扶持是否充分与合理,也是中国产生和形成自己的硅谷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创建中国硅谷的主要途径

创建中国的硅谷,或建设一批硅谷式的高新技术园区,需要从资金、人才、制度和环境建设四方面入手,通过这几个方面途径的建设,不断营造产生和形成中国硅谷的条件。

1.资金途径 中国的高新技术园区,资金不足仍然是一个瓶颈,尤其是投向真正高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资金供给仍然十分紧张。许多高技术产品的研制由于缺乏资金渠道而难以继续下去,还有一些技术开发项目因筹集不到资金支持而无法启动。虽然也有一些高新技术园区每年吸收的资金总量十分可观,但其中绝大部分资金是用作投资建厂、加工产品,对真正的高新技术开发并无支撑。这种情况若长期发展下去,中国的高新技术园区就有可能变成一个制造业的加工区。

要建成像美国硅谷那样的高新技术园区,必须放大园区自身的融资功能,通过园区自身的资金“造血”机能,支撑园区内高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具体的办法可以有三种:(1)通过政府税收返还的方式, 增大高新技术园区的积累,并把这部分积累的资金专门用于园区内高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2)由高新技术园区发起成立创业风险基金, 吸收政府一部分财政资金和民间资金,支持园区内创业型企业的高新技术研制与开发;(3)高新技术园区改制股份有限公司,挂牌上市, 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以更大的资金量支持园区的高新技术成长。以上三种办法中,第三种办法是最有效的,对园区的资金支持力度也最大,而且也符合国家目前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包括设立创业板块)的政策。不过,高新技术园区上市筹集到的资金,应当主要用于对园区内技术的投资和环境建设,对园区外的投资不应作为主要方向。

2.人才途径 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的最大财富是人才,产生新财富的最主要力量也是人才。国内的高新技术园区若要建成中国的硅谷,必须以最大的力度吸引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吸引海外的优秀人才到园区内安家落户。目前,园内正在出现海外留学人员纷纷回国投资创业的较好机遇,还有一些在海外学有所成的高级人才,回国寻求更大的发展机会,国内的高新技术园区可以通过出台一些有力的政策,营造吸引包括海外人才在内的高级优秀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不断积累建设中国硅谷的人才条件。

在我国沿海地区的一些大城市已初步形成一种开放的全球人才观念,尤其把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投资创业视作一种高层次的技术引进方式,直接而有力地支持了国内高新技术园区的产业发展。政府部门应尽快出台一系列的长期优惠政策,并提供集工商、税务、海关、外汇管理等于一堂的“一门式”服务,提供最宽松的投资软环境,以灵活高效的人才机制吸引各地优秀人才进入高新技术园区。

3.制度途径 美国硅谷的成功是建筑在一种良好的制度基础上的,这种制度基础主要地就是体现了自由选择、公平竞争、合理分配的市场机制。在我国建设高新技术园区的过程中,政府已经有意识地培养一种自由创业的氛围,但作为制度的供给者,政府在这方面还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尤其要管理体制、产权制度、股权激励和人才制度方面大胆突破,实施制度创新。

产权制度的创新应是建设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走制度途径的重要内容。高新技术园区内应在制度上保证“有产者”的地位,包括通过让渡技术获得产权的有产者。应当充分看到,许多科技人员进入高新技术园区工作和发展事业,实际上也是对产权呼唤的一种响应。不少技术专家不仅视科技创新为自己的事业,也把建立和壮大自己的产业作为远大的事业来发展。因此,对投资人对企业的占有权、对生产剩余的索取权都应以法制的形式给予明确长期的保障。相应地,在分配制度上要积极提倡技术入股、按要素分配,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经营者和技术专家可安排股权和期股激励,在企业的税收、用地的规费方面也可考虑相应的优惠政策。制度的途径还包括体制上的创新。

4.环境途径 美国硅谷、128 号公路及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成功,有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环境的建设。这里所说的环境,既包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设施,也包括分工精细、质量优良的社区服务,还包括自由活跃的人文精神和园区文化。

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往往比较容易为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所重视,最近几年也改善了许多。其实,社区服务与人文环境对整个高新技术园区的环境建设同样十分重要,特别是人文环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无形而又影响深远的建设。与高新技术园区配套的各种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子女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从各个层面满足高新技术人才及其家属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人才的创造力,为园区长期竞争力的保持和升级提供了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总之,我国高新技术园区的进一步建设中要从单纯的出台优惠政策转向系统的环境建设。

三、中国硅谷可能产生的地区

中国是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基本尚处在一个工业化甚至初期工业化的时期,但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这个地区的一些大城市,产业比较雄厚,信息比较集中,大学、科研机构密集,有可能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缩短与世界水平的距离。经过若干年的发展,中国的硅谷也有可能产生于这一地区的某一城市或某一城市群。

北京 北京是全国大学和科研机构最为集中的城市,而且集中了全国最知名、最具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接受国际上的信息也最为迅速,各类专业人才云集,应该说具备了产生和形成中国硅谷或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的基本条件。此外,北京也是最早走出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科技能量转化的城市,产生了“中关村”一条街,涌现了一批如北大方正、清华紫光、联想集团等优秀的科技创业型企业。北京在建设和发展硅谷型高新技术园区方面,今后也会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北京形成中国的硅谷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北京是政治中心,政治的、文化的色彩较浓,政策性信息的优势大于技术性信息的优势。此外,北京尚未形成一个颇具规模的真正的高新技术区域,“中关村”基本上还是贸易型的商业街区。

上海 上海是一个非常有魅力的一个城市,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尤其是浦东新区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堪称国内典范,上海已成为国际上最受关注的一个中国城市。上海浦东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涌现了若干个新技术开发区。上海的科技人才优势十分突出,包括国际性专业人才在上海也有一定规模和数量,上海吸收的海外留学人才在本市投资创业和工作数量上是全国最多的,仅留学生创业园区就办了5个;同时,上海吸引的国外专家来沪工作的规模达到每年近2万人,上海已初步形成全球人才流动和人才全球化的局面。上海有很好的产业基础,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达到较高的水准,文化设施充足,因此,上海是国内最有希望建成硅谷式高新技术园区的城市。上海也有自己的不足,城市过大,任何一个高新技术园区不易集中资源和信息;另外,上海的主要目标是要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对硅谷型高新技术园区的形成会产生一些淡化影响因素。

深圳 深圳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城市,毗邻香港,信息资源丰富,具有地缘优势。深圳同时又是一个创业思想比较流行的城市,创新、突破、发展在这个城市能够得到很好的价值认同。经过二十年的开放,深圳也集中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其中有许多科技人才。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深圳也形成了一批具备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深圳还是全国性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的主办地。这些都是深圳产生中国硅谷的有利条件,深圳作为窗口城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会比其他城市快些、好些。但是,深圳也有较明显的不足,大学力量和科研机构力量比较单薄,没有全国著名的大学和著名的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力量相对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走向:能够建成一批接受成果转让的高新技术产业,但不易形成一个产生大量科研成果的全国性的硅谷型高新技术园区。

京津带 北京至天津100多公里,有高速公路连接,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便利,两个直辖市均是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集中地,产业基础比较雄厚,优势互补,经济腹地十分开阔,出口通港非常便利。若规划得当,加以导向,以北京和天津为两极,沿京津塘高速公路两侧可以建成带状型的高新技术带,如同美国128号公路那样。 建成这样的高新技术带,扩散效应好,带动作用大,能够形成一条蔚为壮观的高新技术走廊,不利因素主要是:两大直辖市之间的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平衡。

沪宁带 沪宁带是指从上海到南京的沿江狭长地带。这一狭长地带有长江通道和一条高速公路(沪宁高速公路),有全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群,有三个国际机场(上海两个,南京一个),有数量众多的大学和科研机构,有在全国优势明显的产业群,如电子、石化、计算机、生物医药、汽车产业等,这一条狭长地带有可能最早建成全国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若政策扶持及时到位,有可能在亚洲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条有可能形成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地区中,经过几年的努力,出现一两个中国硅谷式硅谷型高新技术园区是有较大可能的,最有可能是在上海,其次是在苏州或南京。当然,中国的硅谷还是以中国的标准衡量的,与真正的硅谷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可以建成全国性的高新技术园区。当然,在这一区域内,也会出现若干个地区性的高新技术园区,或称区域性的硅谷。

收稿日期:2000—01—11

标签:;  ;  ;  ;  ;  

中国硅谷的条件与途径_科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