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住宅的设计思考论文_楼莺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092

【摘 要】我国超高层住宅正在不断增多,超高层住宅的设计与普通住宅有很多不同之处。鉴于自己实际工作的经历,从平面的设计到消防疏散,来论述超高层住宅设计中的要点。

【关键词】超高层住宅;核心筒;户型平面;避难层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快速集中,城市住宅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城市土地特别是中心地段的土地越来越稀缺,超高层住宅建筑通过竖向型增长对有限土地高效集约的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为城市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在香港、日本等发达地区已成常态的超高层住宅也逐渐传入内地,随着客户的逐步接受超高层住宅正在快速发展。

一、相关概念

根据联合国1982年决议,层数超过40层为超高层建筑;而日本规定,15层以上就为超高层建筑;在我国,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中对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那就是说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住宅则为超高层住宅。(注:建筑高度指地面到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间,排烟机房和楼梯间出入口不计入建筑高度。)

二、超高层住宅的优缺点

超高层住宅具有视线无遮挡、景观效果好、通风好、湿度小、受交通噪音尾气干扰小、土地利用率高的优点。同时,也有体型庞大、消防设计复杂、投资高的缺点。在设计、施工、管理维护上和普通住宅有很大差异。

三、实际设计的经历和感受

2014年我有幸参加了“安徽省合肥坝上街环球中心二期”项目中的R3R4超高层住宅项目的设计。结合自身项目的实际,谈谈对超高层住宅设计的心得体会。

本工程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北侧为长江东路,西侧为滁州路,东侧为明光路,南侧为长江东大街,毗邻淝河景观轴,是集超星级酒店、高级办公楼、商业金融中心及住宅于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本项目旨在建设成为一个标志性而又极具动感的城市目的地,以其丰富的城市生活体验吸引八方来客。其与众不同的形体、

强烈的视觉吸引力,使本项目显著区别于城市中其它社区商业和商业综合体项目。R3、R4为基地内两栋超高层住宅。R3住宅楼地上计容建筑面积41123m2,R4住宅楼地上计容建筑面积41603 m2,地上1-3层为商业部分,4-54层为住宅楼,其中11、26及41层设置避难层。现从几个方面论述在做超高层住宅设计中的要点。

(一)平面布局的设计:

1.核心筒的形式

核心筒的面积占标准层面积的比例通常情况下为25%,如果超过28%则表明设计的住宅有效使用面积的比例在降低,结果自然是不经济。因此,需要在核心筒设计时注意面积的控制。

在本项目,一个核心筒采用了“二合一”的形式,就是消防电梯前室和剪刀楼梯的一个前室合并,也作为电梯的候梯厅,从而可以减少核心筒的面积;而剪刀楼梯的另外一个前室成为独立的前室。如下图所示:

另外一个核心筒则采用一个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合用,一个防烟楼梯间前室作为电梯候梯厅。如下图所示:

2.标准层面积及户型设计

本项目在设计时,标准层面积为831.76平方米。整个标准层由两个单元组成,采取两梯四户及两梯三户的组合,注重经济性和舒适性的统一。功能房景观最大化,客厅、卧室尽量布置在南向,各房间全明化,舒适度高。

标准层如下图所示:

(二).避难层设计

1.避难层的概念及设置的必要性

对于100m高的建筑(住宅大约34层、办公楼大约25层),火灾时普通电梯因为高温影响或者停电停运,甚至着火燃烧都会危及生命,楼梯间将是人员逃生的唯一生命通道。根据测试,一名20岁-50岁的正常成年男子,使用一部净宽1.10m的楼梯疏散时,住宅每层的运动距离大约8m,办公楼每层的运动距离大约13m,在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由顶层跑至首层,住宅平均耗时4.5min-5.5min,办公楼平均耗时5.5min-6.5min,跑下楼梯的平均速度为0.8m/s-1.Om/s;如发生火灾,紧张慌乱人流拥挤体力不支,需要的疏散时间就会更长。一般住宅建筑火灾时最佳逃生时间是火灾初期的2min-3min,公共建筑是5min-6min。可见,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全部楼内人员通过楼梯间安全疏散至首层室外是不太可能的,主要还是靠等待救援为主。因此,在高层建筑内每隔一定楼层设置避难层或避难间,采用特殊安全技术处理,为人员提供一个暂时安全的避难场所,并给消防人员提供一个救援的前沿基地都是必要和必须的,超高层建筑应沿建筑高度方向设置避难区,以缩短垂直疏散距离,为人们提供临时避难、等待救援场所,如屋顶平台、避难层(间)等。避难层,是指超过100m的超高层建筑为了消防安全疏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

2.避难层(间)位置

按最新的《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高度大于100m的公共建筑,应设置避难层(间)。避难层(间)应符合下列规定:第一个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其理由是发生火灾时集聚在50m左右的避难人员,可由消防云梯车(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城市的消防车配有50m高云梯)将人员疏散下来。第一个避难层(间)距首层的位置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城市消防部门意见或消防车配备云梯可达高度确定,并不宜超过50m,以满足大部分配有50m高云梯的消防车实施救援。另外,为使避难层、设备管道层、结构转换加强层合用以及安全疏散时间控制在较短时间内(2min-3min),两个避难层之间的高差也不宜大于50m。

确定好了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间)的楼层之后,避难层(间)的具体地点设置也相当重要。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间)的作用一方面是人群的疏散,另外一方面还需考虑方便灭火和求援。因此,高层建筑物避难层、避难间的正下方要保证有一定的空地,以便于消防车停靠以及云梯车的靠近;高层建筑物不同楼层的避难层(间)应尽量朝一个方向,便于救援的时候发现目标后快速展开救援行动,赢出宝贵时间。

本项目11、26及41层设置为避难层,第一个避难层距地47.9米,第二个避难层距地95.3米,第三个避难层距地142.7米。住宅塔楼避难层正向地面均设置足够的消防登高场地。

3. 避难层的建筑设计和一般楼层不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规定:通向避难层的疏散楼梯应在避难层分隔、同层错位或上下断开,人员须经过避难层方能上下;净面积应能够满足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人/m2计算。同时,避难层应设消防电梯出入口、消防栓、消防软管卷盘、消防专线电话、应急广播;在避难层(间)进入楼梯间的入口处和疏散楼梯通向避难层(间)的出口处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应设置直接对外的可开启窗口或独立的机械防烟设施,外窗应采用乙级防火窗。

本项目避难层平面如下图所示:

结语:

超高层住宅与普通住宅相比有很多优点,同时也会有很多缺点。从设计上来说,要尽量规避和弱化不足,强化有利部分;要从核心筒、平面户型、消防疏散、避难层等方面着手,注重通风、采光的设计,注重对公共空间的设计,增加舒适度;做好疏散设计,制定令人放心的防灾、避难体制,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

参考文献:

[1]高鹗,朱印星。超高层避难层建筑设计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2

论文作者:楼莺莺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5

标签:;  ;  ;  ;  ;  ;  ;  ;  

超高层住宅的设计思考论文_楼莺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