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分析_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分析_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可行性措施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质量控制论文,可行性论文,措施论文,项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建立审计项目负责制,实施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

审计项目确定后,审计机构应成立审计组。审计组是实施审计项目的基本单位,一个审计项目由一个或若干个审计组负责实施,审计方案最终由审计组执行和落实,因此,审计组对于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起着最直接的基础作用。就审计项目来讲,要确定审计项目负责人,明确审计组及审计项目负责人的质量控制责任。在以往的审计项目实施中,审计组长一般由审计机构领导或业务部门负责人担任,其具体工作一般由“主审”承担。审计机构领导或业务部门负责人一身兼“二职”甚至“三职”,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严重混淆了各自的质量控制责任,造成质量控制责任不清楚,质量责任的追究对象不明确。另外,审计机构领导和部门负责人是行政领导,他们有大量的全局或部门的工作要处理,不可能经常固定在一个审计组工作;由他们担任审计组长,很难实施日常的质量控制程序、履行日常的质量控制职责,这样做必然严重“弱化”或削弱质量控制工作。建立审计项目负责制,就是要明确划分审计机构领导、业务部门负责人、审计项目负责人、审计人员各自的质量控制责任。建立项目负责制后,应选择有丰富工作经验、具有控制时间与工作能力、对其他审计人员有指导能力、和客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的审计人员担任项目负责人。同时,根据审计署制定下发的《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明确审计项目各主要环节(即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公布审计报告、建立审计档案)相应的工作目标、质量要求和相应责任,实现审计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2.推行审计业务督导制,防范并化解审计风险

审计组在现场审计实施阶段,主要根据审计计划确定的目标、范围、步骤、方法,进行取证、评价,借以形成审计结论,这是实现审计目标的中间过程,它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审计质量控制的核心。在审计实施现场,重要性水平的确定、符合性测试后风险水平的确定、必要的实质性测试程序和审计方法的确定、对重大问题的审计取证和定性等都会影响审计结果。为合理保证既定审计目标的实现,有必要建立审计业务督导制度,通过督导,保证审计师严格遵循专业执业标准,尽量降低审计风险。督导由项目负责人对其他审计人员的督导和审计机构负责人对审计项目的督导两部分组成。项目负责人主要对现场审计进行督导,目的是帮助审计人员了解审计的目标,督促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方案,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确定重要性和风险水平,为审计结论取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提出可行的审计措施。审计机构负责人的督导主要解决重大会计问题和决定重大审计问题或实施重要审计程序。

3.严格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制定奖罚分明、责任到人的责任追究制度,是有效执行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保证,只有将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落到实处才能真正提升审计质量,有效控制审计风险。可行性的措施包括:(1)完善审计质量评价制度。责任追究的前提是对审计质量责任进行评估确认,以此为依据,对涉及质量问题的各级责任人应负的质量责任进行追究。(2)建立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报告分级复核制。在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完成后,在签发审计报告前,通过一定的程序、经过多层次的复核可以减少或消除人为的审计误差,分清审计责任,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3)建立日常监督与事后检查相结合的质量责任监督检查制度。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是一种事后监督机制,它是出现问题后的一种补救措施,用以对责任人的一种警示。建立追究机制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追究责任,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切实提高审计质量。因此,严格的日常监督和定期的事后检查制度是变事后处罚为事前、事中的防范与化解审计风险的主要措施,使审计质量控制系统更加有效地运行。(4)加强审计项目基础工作的规范化。目前审计署发布的一系列审计准则和质量控制办法,都是规范审计项目基础工作的重要措施。只有严格规范审计基础工作,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才能真正有效地施行。(5)要切实发挥审计质量检查委员会的作用。质检委是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评估和责任追究方面的最高权力机构,它的人选组成一定要多元化,真正体现公正、权威。除了各部门的领导外,最好要有外部的审计专家,要切实起到制约作用。此外,应明确质检委的主要职责:考核与奖励优秀审计项目,质量检查和责任追究。(6)建立以审计项目质量为考核指标的导向制度,使审计人员自觉形成强化审计质量的意识。贯彻执行《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试行)》,必须进一步完善现行的审计成果评价方法,构建科学的审计成果评价体系。现行的评判审计项目优劣的决定因素是审计结果产生的影响:一是审计中查处大案要案的情况;二是审计信息采用情况。这一评价方法存有弊端:一是造成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重个案查处,轻总体评价;二是不利于先进审计方法的推广,增加了审计风险;三是不利于先进审计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增加了审计成本。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审计技术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而现行的审计成果评价方法对审计成本未做任何考核。因此,控制审计项目质量必须构建科学的审计成果评价体系。(7)强化审计风险意识。与社会审计相比,国家审计在性质、目的、审计范围、权力以及职责任务等方面存在很多不同,它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依照法定程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违法违纪行为做出相应处理、处罚,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国家审计也有风险,与社会审计相比,国家审计的风险更大。因为社会审计毕竟是局部的、微观的,而国家审计着眼点高、宏观性强,审计出现重大错失时造成的损失也会更大。

4.有效利用审计成果,提升审计成果的价值

首先,抓好成果的综合分析,提升审计成果的质量和水平。综合分析是指在查实问题后对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看提出的问题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是否从体制、机制上和制定、修改、完善法规的高度上提出预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只揭露问题,不研究分析并提出解决办法,就没有实现审计的高层次目标。提高综合分析水平,应抓住三个要点:一是要抓住问题的本质。要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反映出问题最核心的、最本质的东西;二是提高分析研究的综合性。一篇分析材料能否引起重视,发挥作用,很重要的是看反映问题的普遍性和倾向性;三是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审计揭露和反映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整改,更重要的是要促进完善制度和法规,堵塞漏洞,标本兼治。因此,要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提出建议,不能就事论事,要处于超脱地位、站在更高层次;建议不能泛泛而论,要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其次,抓好成果的利用,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要抓好审计成果的利用,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做好审计成果的上报工作,重点是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根据审计署对审计报告的改进要求,把审计报告由原来审计机关的内部文书重新定位为审计结果的最终载体,并相应取消了审计意见书,审计报告在体现审计成果,履行审计职责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二是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如向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改委、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通报审计情况,促进监督管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监督,更重要的是,这些部门有制定法规的职能,他们根据审计信息,修改制定完善有关法规,能更好地利用审计成果,促进经济的规范。三是加大对审计成果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公布审计成果,大力引入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是扩大审计影响、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有效途径。

最后,抓好成果的实现,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审计工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规范、正本清源。提高审计质量,不仅在于审计查出了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建议,还在于这些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整改,建议是不是被采纳。简单地说,就是审计成果有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实现审计成果的作用,应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审计结论落实情况。为了确实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要坚持审计结论跟踪检查,实行结论落实反馈制度和审计回访制度,督促结论落实,确保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得到采纳。二是关注移交案件的查办情况。近几年,我国各级审计机关向纪检、司法机关移交了大量案件,但据了解,很多案件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下来,没有得到查处。因此,审计不能仅仅止步于案件移交,要督促案件查办落实,必要时还要派出人员协助纪检、司法机关查办。同时,要重点揭露地方保护或司法腐败问题。三是关注制度法规的修改完善情况。审计从体制、机制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进制度法规的修改完善,比查处几个大案要案意义更为深远。

5.建立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提高审计透明度,淡化审计处理权

审计结果公告,就是审计机关把项目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结果,除了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以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公告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让全社会对国家财政资金的收支情况和效益进行监督。现代国家审计的本质是维护民主和促进法治,要达到这一目的,很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公开和透明。国家的财政资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社会公众对其实现过程、使用方向和效益拥有知情权。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公告以后,社会各界都能知道国家财政收支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问题。通过审计结果公告,将审计中发现的诸多问题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一定能改得更快,解决得更好。另一方面是让全社会来监督审计机关是不是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在法治社会里,国家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同时可能产生的一个社会关注问题是:审计机关自己是不是依法办事,客观公正,谁来监督?实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就是要把审计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社会公众对审计机关的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标准、审计依据和审计结论都会一清二楚,这将有力促使国家审计工作质量水平的提高。

随着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政府权力的行使必然趋于透明。对违纪违规问题将更多地依靠社会舆论和道德的力量予以追究。国家审计也应如此,审计发现违法犯罪线索,应当通过法定程序移交司法机关进一步调查确认,并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审计查实的违纪违规问题,应及时公布,通过社会舆论压力,促其纠正,并通过舆论谴责,防范同类事件发生。审计机关要强化审计结果、审计信息的发布、通报、公告等一系列提高透明度的手段,逐步淡化审计处理权,以防止通过审计处理权谋取不当利益,也可以提高审计的公正性。政府审计公开化必将促使审计机关加强质量管理,强化风险预防机制。

6.推广审计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

审计的经验、方法是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审计实践中,许多审计人员在查处大案要案、加强综合分析等方面都摸索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方法,但没有进行归纳总结,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另外由于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内部人员之间缺乏交流,先进的方法没能得到及时推广。如查办大案要案,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个单位那个人又查出了什么大案,但到底是怎么查的,有什么技巧和方法,却鲜为人知。如果我们把这些比较成熟的审计方法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和推广,将对审计实践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如审计署武汉特派办2003年实施的国债项目投资审计,积极探索实行国家审计、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三结合”的审计模式,在扩大审计覆盖面、提高审计成果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因此,应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审计方法的归纳、总结和交流,在审计实践中积极推广,使个人方法变成审计共同的财富,使单个的成功经验变成集体的巨大力量,切实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益。

标签:;  ;  ;  ;  ;  ;  ;  ;  ;  

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可行性分析_审计质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