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完善备课;信息技术;多元评价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方式处于具体形象化阶段,面对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常常产生思维障碍,此外,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而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应及时发现这一矛盾的产生,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打破这一思维矛盾,还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实现有效教学。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出发点,从“充分完善备课、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元评价”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一、充分完善备课,全面掌握学情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统一的过程,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以学生为主,因此,在备课环节,不仅仅以研究教材作为唯一的备课工作,而是充分完善备课,以“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多个方面展开备课工作,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与“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相契合,还能提高教学效率,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充分准备。
笔者在进行“百分数”备课中,考虑到本章节是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了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百分数、小数和分数之间的转化,因此,设置了“济南假日游”等现实情境,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此外,考虑到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还未完全,预设借助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构建起新的知识体系,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为薄弱,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想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此外,数学知识呈现给学生枯燥乏味之感,学生也很难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乐趣,而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带来了新思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并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将静态的数学知识以三维的形态展现出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还能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笔者在进行“冰激凌盒有多大——圆柱和圆锥”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理解圆柱和圆锥的相关属性,考虑到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首先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展示“水桶、易拉罐饮料瓶、小麦堆”等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圆柱和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相关概念的兴趣,伴随着愉悦的课堂氛围,展开教学活动,因此,信息技术的引入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帮助学生感知圆柱和圆锥的形状特征,还能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降低学生学习的压力,从而提升学习的效率。
三、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习信心
评价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学生获得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源泉。由于小学生的自尊心强,自信心大多数是源于教师的鼓励和同伴的赞许,因此,教师应重视评价学生的发展过程,并鼓励学生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取其所长,补其所短,同时,也应及时督促学生适时进行自我反思,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客观评价自我,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获得一定的内驱力,从而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笔者在进行“我们长大了——统计”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中位数的意义,考虑学生已经掌握平均数和众数,首先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节假日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你们去旅游,如果看到上了年纪的游客,你们该不该关心礼让一下他们?”学生纷纷说出:“尊老爱幼是传统美德”,笔者提出:“你们真是懂文明、讲礼貌的好孩子”,再次提问:“可是导游计算出游客中平均年龄为17岁,如果这么介绍所有的游客,合适吗?”学生们回答:“不合适,因为有些需要被照顾的游客,这样有些游客变成不被照顾的了”,于是引出“中位数”这一概念,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探究“中位数是哪个数?中位数有何意义?解决问题时如何求出中位数?”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一段时间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最后由小组互评,学生自评方式展开评价活动,通过这一方式,每个学生都获得了自我效能感,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完善备课,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此外,教师也应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让学生提高附属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从而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冀留军.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38).
[2]高芳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J].学周刊,2019(20).
论文作者:王倩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学生论文; 信息技术论文; 中位数论文; 这一论文; 圆锥论文; 圆柱论文; 评价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