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石油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与政策选择_石油论文

中东石油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与政策选择_石油论文

中东石油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及政策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东论文,能源安全论文,石油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04(2001)01-0010-05

从20世纪60年代起,石油在世界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上升到40%以上,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石油工业因而成为许多国家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收入在这些国家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石油为主要燃料和原材料的工业部门的产值,约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1/6左右。在过去的50年里,石油一直是影响世界政治风云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石油安全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既影响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国家安全,也影响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斗争的进程和格局。

1999年3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开始采取的减产保价措施,引发了此后的石油价格大幅上扬和持续走高。2000年11月2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2001年1月交货的基准原油价格一度飙升到每桶36.65美元,达到19年来的新高,从而引起许多国家的严重关注和一些石油进口国的经济恐慌,不但给这些国家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制约了世界经济的发展。据估计,每桶原油价格每上升1美元,东亚国家的贸易盈余就减少20亿美元。

进入21世纪后,如何保障长期稳定的石油供给是我国未来经济安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我们应站在新世纪的高点上,从长计议,未雨绸缪,及早决策,争取主动。

一、我国石油安全面临的形势

(一)石油关系我国经济命脉,但国内产量已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将不断加大。

石油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能源,而且是国防战略能源,同时在我国它又是稀缺资源。世界人均常规石油可采资源为53吨,我国仅10吨/人,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石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9年我国原油产量已达1.6亿吨,居世界第5位,成为世界主要产油大国之一;石油与天然气在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例为21.9%。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石油消费量迅速增长,产量增长低于消费增长,全国石油产量与消费量之间的剪刀差将进一步扩大。“八五”以来我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4.9%,而同期原油产量增长仅1.7%。从1993年开始,我国已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1999年原油及油品净进口达4000万吨,占当年全国石油消费量的20%以上。预计,2010年以前,我国石油消费年均增长速度为3.5%左右,2010~2020年为3%左右。2010年和2020年石油需求将分别达到2.9亿吨左右和3.9亿吨左右。今后20年,国内原油产量虽然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但增幅有限,预计2010年和2020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7亿吨和1.8亿吨左右。业内的保守预测认为,石油供需缺口2010年为1.2亿吨左右,2020年为2.1亿吨左右。我国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将由目前的20%上升到2010年的40%多和2020年的50%多。

从动态看,我国对进口石油的需求量可能并非仅仅取决于预测需求总量减去国内生产总量的差额。按照经济学原理,进出口的根本驱动力是获取国际比较利益。简单说,影响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国际比较利益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市场油价与国内石油生产成本的比较。如果国际油价低于国内生产成本,压缩国内生产和更多进口就是有利的。二是进口石油替代其他能源品种的经济性。考虑到治污成本和工艺技术成本,如果用油取代煤等低质能源可以使耗能产业的生产成本降低,那么用进口石油取代国内生产的煤炭就是有利的。三是国际市场上能源产品的长期价格走势。由于任何国家的能源资源都是有限的,如果能源产品价格将不断趋于上升且上升的速度很快,那么一般说,先买别人的而后开采自己的是有利的。从当前情况看,这些因素都是现实存在的。由此判断,我国中长期战略发展过程中的石油进口量实际上将是一个不确定性较大的区间。粗略估计2010年时进口量的弹性范围可能大至1亿吨到3亿吨之间。

国外机构的预测结果普遍高于我们的预测。世界能源机构认为,中国的石油需求量2010年为3.5亿吨,2020年为5亿吨,而原油产量2010年为2亿吨,2020年为1亿吨,2010年缺口将达到1.5亿,2020年达4亿吨,即每天将进口原油800万桶。

随着我国对进口石油依赖程度的提高,今后国际石油市场暂时和局部的短缺,以及油价的异常波动,将对我国石油供给和国民经济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和冲击。

(二)未来20年左右世界石油供求关系大体平衡,但供求格局将发生变化,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近10年来,世界石油产量年均增长速度在1.4%左右,1999年原油产量为34.5亿吨,消费增长为1.6%。有关机构预测,今后10~15年内世界石油产量保持1.4%的增长速度是可能的。2020年左右将达到年产45亿吨的产量高峰。总体看,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速度会略高于产量增长。从资源角度看,20年内世界石油供需会大致保持平衡,但此后供需关系将趋于紧张。

世界石油资源和市场分布不均衡的矛盾有加剧趋势。据预测,世界常规石油可采资源量为3113亿吨。截至1999年底,已探明2500亿吨,累计采出1114亿吨,还有剩余可采储量1386亿吨。从资源分布看,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和北美三个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的82.3%,待探明可采石油资源占世界的72%。其中,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可采储量占世界的64%,待探明可采石油资源占世界的25%。2010年以后欧佩克在世界石油产量中所占份额将由目前的39%增至50%以上,世界石油供应将更加依赖中东。从消费情况看,当前及今后十几年世界石油消费近80%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这种资源分布与消费格局,使供需不平衡的问题更显突出。

我国所处的亚太地区的石油供需矛盾尤为尖锐。过去10年,该地区石油消费量年增长5.4%,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92年超过欧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区。目前亚太地区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4.2%,石油产量占世界总量的10.4%,消费量占世界的26.4%。据预测,2005年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消费区,10~15年内中国将超过日本成为本地区第一大石油消费国。中国与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分享世界石油资源的竞争将趋激烈。

今后围绕石油资源的竞争将主要集中在中东—北非、中亚—俄罗斯、我国南海等地区。中东—北非是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由于世界对其石油依赖程度的不断加大,该地区的石油争夺将更加激烈。中亚—俄罗斯介于欧、亚两大消费区之间,刚刚开放的石油开发市场吸引了众多跨国石油公司参与竞争,特别是西方国家及其石油公司。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潜力和地理位置更为东亚各国所瞩目。我国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且是中东石油东运的咽喉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目前马来西亚、文莱、越南等国已在该区形成年生产原油4000多万吨、天然气310亿立方米的生产能力,且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围绕油气资源的争夺会进一步加剧。

(三)石油与政治、军事、外交等关系更加密切,石油供应中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参与分享世界资源。

石油已成为政治、军事和外交关系的重要筹码。纵观过去50年,围绕石油资源的争夺从来没有停止过。许多地区的冲突和战争都与石油有密切关系,石油领域的竞争已经大大超出了一般商业范畴。美国为控制石油资源,保证中东石油源源不断地、不受限制地输出,在中东地区始终保持着强大的军事存在。日本也积极与中东和世界产油国建立相互依存关系,提出了针对中亚地区石油的欧亚大陆外交计划。

自50年代以来,世界上发生过10多次石油供应中断。其中,1973年和1979年两次中断构成世界性石油危机,直接原因是中东产油国之间的冲突和战争,以及石油运输通道的中断。今后20年,虽然世界石油供需基本平衡,但大的石油消费国之间、消费国和资源国之间、资源国与资源国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引发政治、军事、外交矛盾和冲突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直接对世界或区域石油市场构成重要影响。我国以进口中东原油为主,又以马六甲海峡为主要通道,应对短期石油供应中断甚至石油危机的可能性有足够的估计,不可掉以轻心。

目前,世界石油资源和生产仍处上升阶段,总体供需形势基本平衡。中东虽然一直是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势力范围,但大部分国家不满美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压力,有与我国发展石油贸易与合作的愿望。我国具有利用中亚—俄罗斯石油资源的地缘和政治优势,中亚和俄罗斯等国已与我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处东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在保持地区石油市场稳定方面也与我有共同利益。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种资金加快石油产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抓住有利时机,明确石油安全的战略方针并加以全面实施。

二、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

我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方针和目标应当是:深化石油工业体制改革,推进国内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建立节约型消费模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确保石油长期稳定供给,保障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把保障和加快国民经济的发展作为石油安全的根本宗旨

石油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保证。通过改革和开放,加快国内石油工业的发展,保持石油的基本自给,是抗御风险立于不败之地的基本方略。国民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升高,又是分享世界石油资源、保证供给安全的基本条件。

(二)把石油安全放到整个能源战略的系统内统筹考虑

根据我国资源条件和消费增长趋势,要统筹考虑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的协调发展。以煤为主,优化结构,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将国民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三)把基本点从立足国内及时转到立足于分享世界资源上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国外石油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应予高度重视。但必须注意到,我国石油供给预期缺口扩大的进程是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联系在一起的,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趋势,世界大战还打不起来的大判断、大背景下的一个过程。我们必须顺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潮流,利用世界石油资源和生产仍处于上升阶段,总体供需形势尚未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条件,在世界石油资源的总背景下来考虑我国石油的发展战略。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形成与国际市场相连接的市场供应体系。

(四)把战略视角投向建立稳定的石油安全机制

石油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政治、外交与军事等许多方面。根据国际能源机构规定,石油储备应不低于年石油净进口的四分之一,以应付突发性的石油供应短缺。美国和日本分别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完成本国的石油储备体系。不少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南非、印度等也建立了一定的石油储备。据国际能源机构中国能源问题专家估计,中国目前只有不足30天的用以维持生产周转的石油库存,加之中国还不是国际能源机构的成员国,在危机情况下,不能利用该机构提供的紧急救助。因此建立石油战略储备是确保未来石油供应安全、提高石油工业抗风险能力的必要手段。

三、利用国外油气资源是保障我国石油安全的有效对策

要满足我国迅速增长的石油消费需求,必须着眼于分享国际石油资源。发展国际合作,积极利用国外石油资源是解决我国油气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最近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在十五期间要“进一步加强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要发挥资源优势,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使用效率,“通过合作开发等方式,积极利用国外油气资源。”

目前,我国的原油进口主要来自沙特、伊朗、阿曼、也门等中东国家和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中东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富油区,有“世界油库”和“石油海洋”之称,是当今世界最主要、最大和最具发展潜力的石油供应基地。中东石油具有油质好,单位产出高,开采成本低等特点。其他地区的产油国,无论是其能源基础、产量还是产能都不能与海湾国家相比。有效利用中东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是缓解我国的能源供求矛盾的优先选择方案。

四、中东油气资源的分布情况

中东地区石油不仅储量丰富,且开发条件优越,同时自喷率和单井产量高。首先,油田大,油层厚,一般含油层厚达300~400米;其二,油层压力大,自喷能力强,中东地区85%以上都是自喷井,沙特和科威特100%为自喷井,伊朗、伊拉克98%为自喷井。其三,油田分布集中,距海近,运输方便。因此,中东的石油成本低、获利高、发展速度快、竞争力强、经济效益良好。

中东的油气储量主要集中在沙特、阿联酋、伊拉克、伊朗、科威特、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卡塔尔等国。根据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数据,沙特的已探明石油储量为2635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25.5%,伊拉克的石油储量为1125亿桶,占世界石油储量的10.9%,阿联酋的储量为978亿桶,占世界储量的9.4%,科威特的储量为965亿桶,占世界储量的9.3%,伊朗的储量为897亿桶,占世界储量的8.7%。

五、利用中东油气资源的政策选择

加强与中东主要产油国之间的合作,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石油安全战略问题。我国应当抓住今后15年左右的有利时机,大胆地“走出去”,参与中东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分享国际油气资源。基本保障石油安全的考虑,从多种渠道开展与中东产油国之间的合作,有以下政策选择:

(一)要通过政治、外交途径,减少对抗,寻求合作,为石油供应安全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要有一个稳定安全的石油供给,必须寻求一个安全的机制,在广泛的经济利益关系中考虑经济安全。要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进一步改善与中东主要石油出口国的关系,特别是沙特、阿联酋、伊朗、伊拉克等国家的关系,争取签订政府间长期稳定的石油勘探开发合作与贸易协议。

(二)为适应我国加入WTO的进程,要进一步放开原油进口贸易。一方面,有效利用中东地区的资源满足国内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并轨,抑制国内高成本原油生产,保护国内资源。要努力实现进口来源、方式、品种、渠道、通道的多元化,分散风险。

(三)通过进一步加强与该地区的石油贸易与合作,深化与石油生产国政府、大石油公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和利益纽带。通过资源与市场的结合、互补,形成利益共同体,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政治与外交地位。

(四)在总结“走出去”的经验基础上,要鼓励国内有条件的石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合作,在该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境外石油生产基地,力争2020年海外份额油产量达到5000万吨左右。

(五)抓住中东国家改变石油经营战略、大力拓展东亚市场的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进军中东石油市场。据悉,1999年起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产油国已放宽政策,允许外国石油公司投资本国的石油勘探和开采。去年8月,沙特阿拉伯最大的工程贸易集团——奥斯维特贸易与合同承包公司总裁谢赫·穆巴拉克专程来华洽商中国在沙特的石油工业合作项目。又如科威特正制定开发与伊拉克交界的北部地区油田的开发计划,计划投资70亿美元,在5年内将北部油田生产能力提高到日产90万桶,目前已经有多家世界大石油公司表示参与投资的意愿。伊朗提出20个石油、天然气领域的投资项目,供外商选择投资。现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已在苏丹开发油田,兴建石油管道,还与伊朗、伊拉克签订了石油勘探合同。

中东地区的石油理应成为我国参与海外石油经营活动的重点地区。中东国家与我同是第三世界国家,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有与我国发展石油贸易与合作的愿望。我国既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又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石油消费市场,这必将为我国扩大与中东石油国家的合作开发提供良机。

标签:;  ;  ;  ;  ;  ;  ;  ;  ;  ;  ;  ;  ;  ;  

中东石油与中国能源安全战略与政策选择_石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