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新世纪中国人文主义研究的历史使命_知识经济论文

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新世纪中国人文主义研究的历史使命_知识经济论文

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重大问题检讨之六——人学研究(笔谈)——新世纪中国人学研究应承载的历史使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人学论文,笔谈论文,新世纪论文,世纪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01)01-0005-16

如果把日益兴起的中国人学思潮放在21世纪世界和中国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加以考察,尤其是置于知识经济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中来考察,我们必将发现,进入21世纪的中国人学将由过去的“热身型”研究阶段转入“攻坚型”研究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和时期,从理论研究角度讲,中国的人学研究应主要承载以下三大历史使命:

一是对既有的人学研究成果加以系统而深入的清理与总结,这是面对“过去”。这主要包括:对所了解的与人学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前沿、学术动态和资料信息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分析;对已形成的人学范畴做进一步的提练;对已提出的人学思想观点加以批判性的反思;对关系前提性、基础性的基本问题的研究成果做进一步的深化;对人学与其相关、相近的学科之间的关系做出合理的解释和安排;对既有研究范式的反省与转型;对一些模糊认识的澄清,等等。

二是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新的人的问题,以及所要求的人性革命和生存方式革命加以准确的分析与把握,这是面对“未来”。进入新的世纪,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必然会提出许多关于人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性质与解答这些问题的方式都会与工业经济时代有重大的区别,这恰恰是新世纪中国人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使命。

三是在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中,在对“中西马”文化精华的汲取中,在对人的科学的综合研究中,在对人的新的哲学理解中,提升并确定当代中国人学的核心范畴、核心观念、核心思想和核心精神。在我看来,这就是建构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的人学理论。因为能力本位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内在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适合中国的国情,反映了人类文化发展的大趋势,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表达了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性发展的新的要求。

一、经过学界20多年的辛勤努力,中国的人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成果

在理论方面,人学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哲学和哲学史的理解,因为20世纪把人的问题推到哲学研究的前台,成为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这就建立起了哲学和人的问题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深化对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后者强调实践和主体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要从实践和主体角度理解人和从人的角度理解实践,强调通过实践改造以达到合乎人的目的;有助于深化对认识论的理解,认识的使命既在于尽力避免认识主体的消极影响,使人的思维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又在于确证人的认识能力以及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有助于深化对唯物辩证法的理解,在当代,唯物辩证法在坚持研究事物自身固有的内在矛盾的前提下,应重点研究人自身(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内在矛盾,因为在一定意义上,人和外部世界的矛盾实际上是人自身内在矛盾的外在表现;有助于深化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因为对人的科学理解——把人理解为社会的人、历史的人和实践主体的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出发点,同时也把人的解放、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作为唯物史观的理论归宿,唯物史观就是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有助于深化对人的问题的理解,人学对人的本性、人的本质、人性以及人的存在和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必将为理解人的需要、人的活动、人的社会关系、人的个性、人的能力、人力资源开发、人的主体性、人的素质、人的权力、人的解放、人的发展和人的自由提供一把钥匙;有助于深化对发展理论的理解,当代发展观把发展理解为“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过程”,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哲学高度和深层看可持续发展理论,其中心问题就是人的问题;有助于深化对文化问题的理解,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塑造人,对人的不同理解必然影响着对文化的不同理解和不同选择,而且文化问题关注的是人的生活世界,文化问题与人的问题具有内在的本质联系;有助于对价值问题的研究,价值问题的深层就是人的问题,不同的价值取向,背后就是对人的不同理解和对人的发展方向的不同选择;此外,也有助于深化对生存问题和交往问题的理解,因为当代意义上的生存主要是指具有“人”的意义的生存,而交往主要指的是作为主体的人之间的交往。

在现实方面,当代中国的人学研究有助于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后者需要通过人又是为了人,人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状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说到底是解放人,为人松绑,解决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从哲学高度讲,市场经济体制的表层是“物”的问题,深层却是“人”的问题;有助于解决当前我国文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如人的理想信念和信仰危机问题,人的思想迷惑和心灵焦虑问题,人的素质问题,人的生活质量问题等;有助于在素质教育中发挥重大作用,既为确定“素质”概念提供方法论,又为理解素质教育的内容提供根据,还为素质教育的实践模式提供理论前提;有益于完善和加强管理,因为在当代,管理首要是对人、人力资源进行管理,是人本管理,对人的不同理解,是确立不同管理理论的逻辑前提和出发点,管理问题首要就是人的问题;有利于组织人事制度的改革,因为组织人事制度改革,涉及的是选人、识人、用人和育人机制的改革,它必然涉及到对人性、人的素质和发展的现状以及人的追求等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首要就是做“人”的工作,是争取人心的工作;有利于推进人的现代化进程;必将为解决人权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解决科学技术的人道化问题,正是由于对人类、人的生存质量的重视和关怀,才提出科学技术的人道化问题,而要理解和解决科学技术的人道化问题,就必须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的发展的关系;有助于推进思想解放和人的解放运动,我国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一定程度上就是解放思想、解放人的进程,而20多年来我国的人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人的解放和思想解放;此外,人学研究,也对人力资源开发,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促进我国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知识经济时代把人的问题推到哲学研究的中心和前台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我国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正在推行以信息化、知识化推动和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思路。知识经济,最简要明白的解释就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为资源、以知识为动力的经济,它是与工业经济相区别而得到确定的。众所周知,工业经济是以工业为基础,以自然资源为主要资源,以资金、设备、技术等为生产要素的经济。在这种经济形态中,人是作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要素而出现的,而自然资源是被当作主要的资源而加以开发和利用的,人的知识虽在这种经济形态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但并没有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主导因素。而它一旦成为主导因素,经济形态就演变成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出现,首先意味着“人的知识”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和主要动力,人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已成为主要的生产要素,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已成为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根本因素。而从更为广阔深远的社会发展视野来讲,主导和支配社会历史的力量已向知识和创新能力转移,人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将会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社会历史将日益成为人的内在本质力量的发展史,人本身的全面发展的历史也即将到来,即开始人本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过程,因为人已成为经济资源和经济发展动力的载体或承担者,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会日益突出。这同时还意味着人性和人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将发生深刻的革命:农业经济时代注重人的体力、经验与道德,工业经济时代注重人的技能,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注重人的知识、智力和创新能力。农业经济时代以土地为本,工业经济时代以“物”(资本)为本,而知识经济时代则真正以人为本。农业经济时代看重的是土地,工业经济时代看重的是资金、设备和自然资源,而知识经济时代则看重的是人的知识、智力、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在农业经济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主要是“人的依赖”(依赖人的自然血缘和统治服从关系而生存),工业经济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主要是“物的依赖”(依赖资本、机器和交换而生存、发展),而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则主要是“能力依赖”(依靠人自身能力的充分正确发挥而生存、发展)。

我们也将进入全球化时代,在这一时代,历史将日益成为世界的历史。人的解放和发展程度与历史转变为世界历史程度是一致的。在历史成为世界历史的条件下,人可以摆脱地域局限、民族局限、职业局限而同世界性生产、世界性市场、世界性交往联系,以吸取和利用世界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从而使人成为世界性的人。毫不奇怪,在对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进行现代的哲学思考的时代,人的问题尤其是人的未来发展将是一个中心问题。因为在这一历史时期,人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人们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全面地占有这些物质生活条件,使其为人自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服务,而不致于使其对人产生异化,因而,人本身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问题已成为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首要问题。

当今世界发展大势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全球性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日趋激烈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首要是人的素质、人的能力和人才的竞争。这样的竞争必然把人的素质、人的能力和人才等有关人的问题突出出来,要求当代哲学对此加以重点研究。

无论是知识经济,还是全球化时代,还是日趋激烈的国与国之间的竞争,都再一次把人的问题推到了人们研究的中心和前台,促使人们加以重点研究。所以,自本世纪60年代以来,人的问题已成为当代西方文化关注的中心问题:当代西方所倡导的发展观,主要是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是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而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是人;当代西方的经济学比较强调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和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人力资本投资;当代西方所倡导的管理,主要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当代西方的政治比较强调民主、自由、公正、个人发展权利等;当代西方的哲学比较关注个人本身的存在及其意义。正如海德格尔所指出的:“任何一个时代,没有像当前时代这样多地懂得人,但任何时候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少地懂得什么是人的问题;任何时代,人的问题都没有像我们当代一样,成为如此重大的问题”。

三、对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人性理论革命加以理解,实行社会体系的创新,建立一个能力社会

时代的发展必然带来人性理论的创新,而人性理论创新必然带来社会体系的创新。在我国传统社会和权力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情”、“关系”、“道德”、“权力”是人性中被加以注重的内容。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这些内容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但人性中的知识、智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因素将被突出出来并加以倡导,“能力”将成为理解“人情”、“关系”、“道德”、“权力”的出发点,成为它们得到确立和实现的基础,人更主要被理解为“能力人”,以能力为本将成为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文化理念。这种对人性的重新理解将会带来社会体系的创新,将会建造一个能力社会。这具体体现在:

制度创新——这是确立一种将责权利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从而在根本上能保证和鼓励人充分正确发挥其创新能力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制度创新包括所有制、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创新的实质目的,就是实行以能力充分正确发挥为目的的产权制度和按能绩分配的分配制度,从制度上确保“能力本位”核心理念的实现。

组织创新——就是用人制度的创新,实质目的就是由“官本位”的组织人事制度向“能力本位”的组织人事制度转变,从组织人事制度上保证让有才能的人更好地发挥才干,避免亲情、关系、特权和金钱向组织人事工作的渗透。以能力为本的组织人事制度注重人民群众在选人中的重要作用;扩大选人视野,五湖四海开放选人;根据对人的能绩的科学测评选人、用人;实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选人不拘一格,用人不一味求全责备。这种组织人事制度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公意、开放、测评、竞争、流动、监督”。

管理创新——就是扬弃“官本位”(当官说了算)、“钱本位”(一味追求金钱和物质刺激)和“人情本位”(一味注意对人进行情感控制、人心控制)的管理,彻底打破“平均主义”或“大锅饭”的管理模式,实行用制度控制来确保人的潜能和能力得到充分正确发挥与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的“能本管理”,确定并处理好目标系统、动力系统、方式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关系。

文化创新——就是实行人格转型,实行“人性革命”与“人的生存方式、发展方式的革命”,确立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理念、以“利(利益)、力(能力)、理(理性)、立(自立)”为基本框架的新形态的文化价值体系,处理好义与利、权力与能力、情与理、依赖与自立的关系。

发展模式创新——就是倡导实力立国,实行实力发展战略,以实力赢得民族和国家的尊严。

实际上,当代中国正在走向能力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把能力的重要性突出了出来。现代企业制度所营造的是一个能力的王国,按能绩大小进行分配的分配制度在逐渐确立,竞争上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能力本位”的组织人事制度改革正在进行,素质教育解决的就是高分低能、提高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以能力为纽带组合社会关系的趋势日益明显。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其视为事关社会主义事业在21世纪的全局。

标签:;  ;  ;  ;  ;  ;  ;  ;  

20世纪末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新世纪中国人文主义研究的历史使命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