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论文_赵洪丽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论文_赵洪丽

赵洪丽

宾县中医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400

【摘 要】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对母体及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住院分娩资料完整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共200例的资料进行分析,根据血糖控制程度分为治疗满意组及治疗不满意组,对比两组母体并发症,围产儿并发症与治疗的关系。结果:治疗不满意组母体并发症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满意组(P<0.05)。结论:为了降低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的母体并发症和围产儿患病率,要严格控制血糖,重视胰岛素使用,加强胎心监护,适时终止妊娠。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结局;治疗

【中图分类号】R781.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126-01

引言: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尿病。作为妊娠期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性疾病,严重影响着孕产妇的生活质量。WHO将GDM列为糖尿病的一个独立类型,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世界各国GDM的发生率文献报道为1%~14%,中国为1%~5%,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GDM临床过程复杂,母婴并发症多,可导致胎儿畸形、流产、妊娠期高血压、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因此妊娠期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妊娠期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孕妇诊断及治疗时间、治疗结果分为满意组和不满意组各100例。分组标准为治疗1周的血糖水平,及其后每周1次监测的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以及每月检测的糖基化血红蛋白值。血糖控制满意标准: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h<6.7mmol/L,每月检测糖基化血红蛋白值在正常范围,若有一项大于此标准为血糖控制不满意。

方法:当孕妇确诊为GDM即给予饮食控制,每日检测空腹、午餐及晚餐前半小时,三餐后2h,及晚10时七段血糖;并化验三餐前尿常规,避免因控制饮食而导致饥饿性酮症的发生。由营养师制定个体化控糖食谱,进行面对面指导,总原则是孕期摄入总热量应为(7531-9205)kJ/d,其中碳水化合物为45%-55%,蛋白质为20%~25%,脂肪为25%-30%。实行少量、多餐制(每日5-6餐),同时适当增加运动。

血糖控制满意标准:孕妇无明显饥饿感,空腹血糖浓度为(3.2-5.6)mmol/L,餐前30min为(3.3~5.8)mmol/L,餐后2h为(4.4~6.7)mmol/L,夜间为(4.4~6.7)mmol/L。对照组受试者除定期门诊接受产前检查外,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

诊断标准: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标准即可诊断为GDM:妊娠期两次或两次以上空腹血糖≥5.8mmol/L;50g葡萄糖筛查试验血糖≥11.1mmol/L,再测空腹血糖≥5.8mmol/L;50g葡萄糖筛查试验,血糖≥7.8mmol/ L,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两次血糖达到或超过以下水平:空腹血糖及口服75g葡萄糖后 1、2、3 h血糖值分别为5.8mmol/L、10.6mmol/L、9.2mmol /L、8.1mmol / L。

2.结果

两组孕妇并发症比较,治疗不满意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过多、泌尿系感染、胎膜早破以及剖宫产的发生率均高于治疗满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组合并病理妊娠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满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满意组中,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主要并发症(29.69%),治疗满意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率为4.8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血糖控制不满意组,巨大儿、胎儿窘迫、早产儿、新生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满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终止妊娠时间及新生儿平均体重比较,不满意组终止妊娠时间早于满意组,而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大于满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我国妊娠期GDM的发生率过去为1%~5%,而最近几年的资料显示GDM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为1.7%~16.7%。GDM是一种常见的妊娠期并发症,其患病率逐年增加,一方面可引起巨大儿、胎儿窘迫、胎儿畸形、胎死宫内、剖宫产率增加等不良妊娠结局;另一方面糖尿病孕妇将来患糖尿病的机率明显增加。妊娠期糖尿病通常发生于妊娠中期、晚期。此时孕妇体内抗胰岛素样物质(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增多,使孕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随孕周增加而下降,因此妊娠期胰岛素抵抗是GDM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胰岛素抵抗在孕24~28周表现较为明显,在孕32~34周达高峰,故在孕24~28周应行GDM筛查,有高危因素,但在孕早期进行糖筛查阴性者,在孕32~34周应再次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及早干预。孕期高血糖和微血管病变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流产、早产、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等的发生率升高,严重威胁母儿健康。

医学统计,孕妇年龄≥35岁是已知的GDM危险因素。对妊龄为28-30孕周GDM孕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孕妇年龄与OGTT时BMI是导致GDM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控制是改善母儿围生期结局的关键。营养及运动干预是控制GDM孕妇血糖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多主张根据母亲身高和体重制定个体化控糖食谱,可获得良好控制血糖效果。GDM孕妇多为餐后血糖升高,多数使用短效胰岛素就能控制。对于空腹或餐前血糖高者,则使用中效胰岛素。目前胰岛素对GDM的最佳治疗剂量尚无统一标准,国内治疗采取个体化措施,并充分考虑胎盘激素随妊娠进展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未接受正规治疗的GDM孕妇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者,主要原因是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使毛细血管的基底膜增厚,管腔变窄,广泛的微血管病变促进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胎儿处于高血糖环境,高渗性利尿使胎尿排出增多,导致羊水增多,易使胎膜早破、感染、早产;胎儿代谢增加,机体耗氧量增大,易导致胎儿宫内缺氧,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增加;高胰岛素血症可抑制胎儿肺泡Ⅱ型细胞合成和释放肺表面活性物质,胎儿肺成熟延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高。

饮食控制是治疗GDM的基础治疗,根据孕妇的个体差异给予具体指导,促进孕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利于血糖的控制。饮食控制标准要求既能满足孕妇和胎儿的能量需要,又要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而且不发生饥饿性酮症。运动可使葡萄糖进入肌肉和脂肪组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对胰岛素的抵抗,增强细胞内糖代谢,从而降低血糖。适量的运动可改善脂质代谢、增强心肺功能、减少高血压及冠状动脉疾病,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经过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及时加用外源性胰岛素。研究表明,胰岛素既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也不会造成胰岛素依赖。GDM孕妇如果在孕期得到及时的诊断和系统规范的治疗,母婴的预后将得到明显改善,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GD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与孕产妇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加强孕妇保健,及时及早诊断GDM,通过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胰岛素等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满意范围内,适时决定分娩方式及分娩时机,加强产程中血糖监测及对新生儿的处理,通过系统规范地治疗,能够极大减少母婴并发症,改善围生儿预后,取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参考文献:

[1]郑迅风,董巨浪,杜继红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干预治疗与妊娠结局的临床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2,8(4):447-449

[2]邹清如,黄利兰,宋薇等,妊娠期糖尿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13):1916-1918

[3]鲍筠,于桂云,综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6(24):3715-3717

论文作者:赵洪丽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6

标签:;  ;  ;  ;  ;  ;  ;  ;  

妊娠期糖尿病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论文_赵洪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