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青岛大学师范学院,266071)
摘要:苏联教育家提出“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微信一经面世,以其互动性、便捷性、多媒体化、便宜等优势成为家校合作的首要沟通选择。因此,教育工作者尝试探讨微信在家校合作中的实际应用,使微信更好地为家校合作服务。
关键词:微信;家校合作;应用
1前言
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优势,家庭教育的密切配合,形成家校合力,才能更有效地达到目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微信高效的信息传播与反馈速度、便捷的沟通与协作分享功能、跨越时空的特点,迅速成为家校沟通的第一应用。如何应用微信搭建家校合作的沟通平台,是目前研究的焦点。只有对微信在家校合作中面临的问题有进一步深入的认识,才能更好发挥微信在家校合作中的作用。
2家校合作的概述
2.1家校合作的概念以及内涵。
家校合作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概念,从英文的多样表述“home-school cooperation家校合作”、“educational intervention教育介入”“parental involvement家长参与”“parent-teacher collaboration家长教师配合”等中我们可以略窥一二。虽然家校合作的概念多种多样,但其内涵根据各专家学者对于家校合作的研究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⑴平等性:强调家庭和学校在教育上的平等地位,打破学校权威的传统。⑵双向性:家校合作应体现在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互动,而不只是单方面的学校行为。⑶社会化:家校合作推进了教育社会化和社会教育化的进程。⑷目标一致性: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形成家校合力,共同推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综上所述,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学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平等合作,营造最大的教育合力,以实现学生的学业、身心、品德、交往等综合素质的健康发展,同时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成长,推动教育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进程。
2.2家校合作的必要性。
通过对家校合作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我们发现,家校合作对学生、家长、教师以及学校方面都可以产生积极影响。
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是在专门机构由具备专门知识的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有组织的、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对于发展学生起着主导作用。而家庭教育,由于家长与孩子的情感纽带,且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见证者,对孩子的经历、喜恶、兴趣、优缺点等具备较为充分了解的主客观条件,对孩子的教育更有针对性。只有家校密切合作,充分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⑵促进家长教育方面知识的增长
①转变教育观念:家校合作的践行会让家长意识到孩子的培养不单单只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还需要家庭的通力合作;另外,家长的参与教育逐渐增强家长的主体平等地位意识,而不是一味的服从学校安排。②注重学生心理:以往家长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较少或者是没有时间、没有条件关注学生心理发展是否健康。家校的充分交流合作,不仅教育家长需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也及时让家长掌握学生当下的心理状况。③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家长教育子女方式往往极端化,不是简单粗暴的训斥和体罚,就是过于溺爱,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甚至影响家庭关系。针对家庭教育问题,学校可以展开科学的教育方法、沟通方式技巧的讨论,与家长探讨沟通。使家庭教育更加科学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⑶促进教师、学校的发展
①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家校合作的良性发展,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和必要的沟通知识和技能外,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对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更高要求,教师需要不断发展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即认识和理解新媒体的能力、使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家校合作的能力和迁移新媒体技术的能力,将新媒体技术创造性地应用于家校合作。
3微信的概念、特点以及微信用于家校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3.1微信的概念、特点。
微信是一款腾讯公司吸取各即时通讯软件特长,于2011年1月开发出的新的通讯软件。微信平台由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两大类。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的多形式信息,包括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公众平台又被称为 Wechat,是腾迅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微信与以往BBS、论坛、博客、QQ等的交流方式相比,有其独特优势:第一,信息呈现多媒体化。微信的交互能力强大,可以以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第二,互动信息实时性强。除了消息的推送、资源的分享、还可以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实时互动。第三,交流成本低。
3.2微信用于家校合作的可行性分析。
除了以上提到的微信的独特优势外,我们还可以看看微信作为家校合作平台由哪些主客观条件。
第一,手机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以及微信用户的广泛覆盖为微信广泛使用提供现实基础。相关数据表明,截止到2014年底,手机网民数量已达5.57亿;截止到2015第一季度,在众多使用智能手机的网民中,有 90%以上的智能手机都在使用微信。
第二,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信心和对微信参与家校合作的认同分别反映家长在参与家校合作中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家长的主观态度。研究显示,家长对家庭教育的信心不足,但有意愿通过学习提高当父母的能力,促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这是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内在动力。另外,家长对微信参与家校合作的认同度较高。认为利用微信可以知晓学校事务以及帮助家长寻找方法教育学生。
4微信支持下家校合作的实际应用与实际问题
4.1微信支持下家校合作的实际应用。
因微信有着较传统交流方式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以及微信在智能手机上近乎全面的覆盖,还有就是家长有与学校商量教育孩子的意愿,从心理上认同家校合作,于是微信越来越多地走进校园,构建家校合作平台。目前主要有三种沟通内容有差异的家校合作的微信平台被实际应用:
第一种:微校。是一种学校主导开发的以学校为单位的学校微信订阅号,由校务办牵头负责,各部门分工负责,上下联动,通过对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编辑,最终实现学校信息通知,教育成果展示,教师风采示览、活动剪影展出等项目。
第二种:班级群。是一种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或者是班级家委会组建的微信群。通过班级微信群,可以发布班级信息通知,展示班级活动,敲响安全警钟,布置作业,分享教育教学方法理念,表扬学生形成榜样力量,还可以就某以教育教学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最终形成班级融洽氛围。
参考文献
[1]许珑缤.小学班主任与家长沟通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6.
[2]杨玲,王英凤,刘玥麟,曹秋雯. 浅析微信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J].鸡西大学学报,2015,15(02):5-8.
[3]韩绪芹.泰安市初中家校合作现状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郁琴芳.家校合作视角下教师新媒体素养:内涵、结构与价值[J]. 教育发展研究,2015,35(24):79-84.
[5]孙波.高中阶段家校沟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6]宋丹丹.微信平台在家校合作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
论文作者:赵佳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3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家长论文; 学校论文; 学生论文; 平台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 教师论文; 班级论文; 《知识-力量》3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