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医科 重庆 400054)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中医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对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医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27例痊愈,34例好转,14例无效;观察组63例痊愈,13例好转,5例无效。结论: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中医康复治疗和护理有利于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中医康复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213-02
腰椎间盘突出症俗称为髓核突出或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属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通常所说的腰痛病最常见的病因[1],青壮年多发,病因大多为不同程度的外伤及长期的体力劳动,发病年龄大约在40岁左右[1]。该病发作时,往往伴随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加之该病经牵引后,仍然存在复发的可能,亦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通常情况下,诊断明确、症状严重、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马尾神经受压症状者多采取手术治疗。临床上一致认为,在治疗期间,采取恰当可行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有效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就目前实施较为满意的护理措施来看,康复护理干预措施更为有效[1]。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取的160例患者均为本院中医科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年龄20~72(51.0±18.0);观察组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19~73(5.0±19.6)岁。两组患者全部经过MRI或CT检查确诊,均具有非手术治疗指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有可比性但无显著性意义。
1.2 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在生理盐水250ml中加入红花注射液20ml、七叶皂苷钠15mg,静脉输液10d,每天2次口服美洛昔康7.5mg,每天做腰椎牵引治疗1次。同时做直腿抬高、仰卧位拱桥式腰背肌和飞燕点水式背伸肌锻炼。10d为1个疗程,行常规护理措施。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及护理。具体做法是:中药熏蒸治疗,用药川续断20g、独活30g、威灵仙30g、伸筋草30g、鸡血藤30g、赤芍30g、草乌20g、细辛15g、透骨草30g,置于熏药缸内,加冷水浸泡,电动加热煮沸30min后关闭电源,闷煎30min后将温度调至39~50℃。然后由护士协助患者躺在熏药床上,撩起患者的衣服,让腰背部疼痛部位充分暴露在熏药缸蒸汽面。熏药治疗时间20~30min,10d为1个疗程;针灸和拔罐治疗,由医生根据患者体质及病情做不同的针灸方法,主要是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秩边、委中等穴位,针灸结束后在上述部位做拔罐、推拿按摩。以揉、按、推、扣等轻柔手法按摩腰部及双下肢,使肌肉放松,缓解痉挛,手法不宜过重,避免患处损伤加重 。每天治疗1次,每次20~30min,10d为1个疗程。
1.2.3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痊愈:
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可以完全恢复原来的工作;好转:不能长时间持续从事原来的工作,但是直腿抬高试验达到50°以上;无效:床症状和体征没有得到改善,仍然不能从事原来的工作。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判断。
2.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u=5.3080,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3.体会
3.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脉络痹阻,不通则痛,中医历来认为,舒筋活血、祛瘀止痛史辨证治疗护理之重点[3]。中医特色康复治疗的主要手段是中药熏蒸、针灸手段加适当的护理干预。熏蒸属物理疗法,原理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对机体发生作用,促使腠理疏通,脉络调和,气血通畅,通则痛消、加速皮肤对药物的吸收,增加细胞的通透性,扩张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令新陈代谢加速、改善患处的血液循环,使炎症和瘀血消散,消除或减轻疼痛;针灸能够加强血管吸收组织渗出的能力,可消除渗出组织对神经细胞的压迫、刺激突出局部穴位增加神经细胞兴奋性,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推拿、按摩可局部松解、活血化瘀、行经活络,能够缓解肌紧张,可使水肿消失,缓解神经痉挛和卡压症状;拔火罐的作用温经散寒、活血散瘀消肿。
3.2 护理介入大体可分为饮食护理、熏药护理、针灸和拔火罐护理。饮食护理方面,应叮嘱患者多吃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禁忌生冷油腻,多喝水,滋补肝肾的食物和含纤维丰富的蔬菜和水果最为适宜。必要时多按摩腹部促进胃肠蠕动,避免便秘。治疗前后禁忌饮食过量。
3.3 熏药时,护士务必注意薰蒸过程的温度,尤其是年龄偏大的患者,末梢神经麻木,皮肤感觉迟钝,不小心就会烫伤,温度适宜稍低。如果是冬天,要注意保暖,加盖衣被,防止着凉感冒。
3.4 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完成调整电针刺激的强弱和艾灸箱的温度,熟悉针灸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如有出冷汗、脸色苍白、脉搏快等晕针现象,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做相应处理。拔火罐时护理人员要倾听患者的叙述、注意观察皮肤情况,如患者感到局部皮肤疼痛应及时解除火罐,防止出现水疱。治疗结束后叮嘱患者卧床休息至少半小时后方可侧身下床,以保持腰椎体之间稳定,巩固疗效。
总之,本研究显示,采用中医康复疗法和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安俊梅腰椎间盘突出症牵引复位的护理[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9):969.
[2]韩清燕.中药熏蒸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中医急症,2010,19(9):1614-1615.
[3]杨彩霞.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康复护理干预现状[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4):45-46.
[4]石红军.牵引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年第23期.
[5]袁丹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护理[J].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
论文作者:王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间盘突出论文; 疗效论文; 中医论文; 针灸论文; 措施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