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和教训都是宝贵财富——二谈总结经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都是论文,总结经验论文,教训论文,宝贵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在领导全党总结经验时,强调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2页)他认为,既要总结研究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研究失败的教训,要把经验和教训都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来对待。既注意总结经验也重视研究教训,是我们党从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始就坚持的好传统。在进一步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时,我们要牢牢记住和认真实践这一重要原则。
经验和教训都是客观存在
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1卷第585页)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 开创历史新纪元的全新创造活动,当然也不能靠自己随心所欲地选定条件,而只能是面对全部现实。这些现实中就包含着我们自己实践的经验教训。经验和教训作为对以往成功的实践和不成功的实践的总结认识,必然成为我们进行创造活动时无从回避的出发点,成为我们建树新业绩的借鉴、启迪和指导。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彻底唯物主义者,我们对于经验和教训的客观存在,必须也只能正视并认真对待。这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是,我们有些同志在这个基本问题上并不总是十分清醒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有些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往往很注意并乐于总结成功的经验(这是很对的,是完全必要的),却不屑于或不乐于总结不成功的教训和成功实践经验中的不足之处,不屑于甚至回避对不成功的教训的认真反思和总结,乃至于作某种掩饰或粉饰。这种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缺乏辩证思维的表现,是对经验和教训在实际生活中都必然存在的道理尚缺乏清醒的认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世人公认的伟大成就,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把这些经验同某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的不成功实践相对比,更能体会其难能可贵。因而,无疑是应当认真地总结,科学地总结。现在,世界上许多追求进步的人们和许多有识之士都在研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参加者,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责无旁贷地应当好好总结,应当十分珍惜这些宝贵经验。有位哲人说过:熟知并非真知,真知也不等于深知。对于亲身经历过的,现在正进一步发展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地认真总结,决不能认为认识已经终了。这是一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极有价值的思想宝藏。
但是正如邓小平同志经常说的那样,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的全新的伟大探索来讲,“要让全党和全国人民懂得,这是很艰苦的工作,十全十美的方针、十全十美的办法是没有的”,“不犯错误不可能,要争取犯得小一点,遇到问题就及时调整。”(《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3、267页)我们的成功是无可辩驳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业绩是世人公认的。与此同时,我们也有一些失误;不仅有失误的事,就是在一些重大的成功实践中也存在着某些不完善。比如,投资规模几次超出实际可能的膨胀,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政企分开难,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某种滞后和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对外开放中如何处理外国商人的倾销和不正当竞争以及保护民族工商业,等等,个中的教训需要我们认真地予以总结。
对于这种现象的历史必然性,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就认识论而言,这归根到底是由于人们对客观世界无限性的认识,受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而处于有限的状态所决定的。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去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才能认识到什么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第2版第4卷第3373-338页)正是这样,我们的认识和判断,我们的决策和行动,就不会从一开始就完全正确,就能对客观世界一览无余。这就有可能产生认识和判断上的失误,也会有决策和行动上的失当乃至失利。因此,就会有成功的实践和不成功的实践的存在。就是一次重大成功的实践,也不会是十全十美,也会有不足和缺憾之处。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彻底唯物主义者,必须认识和面对这样的客观存在。因此,我们既要热心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认真总结不成功的教训,特别是要有敢于总结不成功教训的政治勇气。无论是成功的经验,还是不成功的教训,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客观规律运动和展开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开辟未来,对经验和教训,都要认真总结。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的总设计师。他不仅从根本方法论上教我们既要总结经验,又要认真研究教训,而且他在自我解剖、正确对待经验和教训方面,也为全党作出了光辉的榜样。在著名的南方讲话中,他说:“办什么事情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一开始就自以为是,认为百分之百正确,没那么回事,我就从来没有那么认为。”1989年,他多次指出:“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1991年,他在视察上海时说:“我们说上海开放晚了”,“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2、287、366页)有些只热衷于总结成功经验,而绕开不成功的教训走的同志,应当从邓小平同志的榜样中获取教益。
把经验和教训对照起来研究,才能认识事物本质
既总结成功的经验,也研究不成功的教训,对于深刻认识事物本质有积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成功了的实践,就是符合客观规律要求的,我们应当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以达到对本质的深刻的认识;不成功的实践,必然是违背了客观规律要求的,我们更应当去追究其为什么,从而更清醒地弄明白什么是不可以做的。把这两个方面联系起来,进行全面对照比较研究,就可以更加深切地认识规律。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永远不会结束的。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认识能力是具体有限的,无法罄尽对事物的认识。正反经验教训的比较研究,无疑是一种提高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们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这个胜利来之不易,如果没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导,胜利是不可能的。而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从哪里来的?那些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又是怎么能如此广泛地团结和带领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地奋斗?1962年毛泽东同志在回顾历史时说过,这“必须通过从群众中来的方法,通过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作历史的考察,才能找出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规律”。他具体解释说:“对于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我们自己在很长时间内都认识不清楚”,“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规律”。可见,我们党对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仅是靠总结成功的经验,而且靠总结不成功的经验,是在对成功与不成功的经验教训对比中,在比较研究中不断地再认识,才深刻地认识了中国和中国革命的规律。把这些正确又深刻的认识,结合我们历史的经验教训去教育干部,“才有可能说服群众和干部,并且把这些当作教材去教育他们,使他们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统一的行动”。(《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第832、826、825、831页)这才有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所以,好的成功的经验要认真总结,不成功的教训也要认真研究,不仅是一个面对实际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直接关系到提高和加强我们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的问题,关系到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十分注意精心研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注意研究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脉搏。既充分认识和把握人民群众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好经验,加以总结提高凝练升华;又不回避矛盾和问题,严肃地对待实际生活中应当引以为戒的教训,敏锐地作出科学决策,从而不断地解决我们前进中遇到的问题,推动了我国两个文明建设稳步健康地向前发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六中全会的重要决定,1993年6 月中央关于加强国家调控的决策,等等,之所以能够在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不断地对经验教训进行深刻的总结,做到了本质的把握。
从某种意义上说,对教训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更重要、更有意义。教训是人们付出重大代价后得到的,是人们并不乐意见到的,但是,既然有了不成功的实践,并为此付出重大代价,那就要求我们以历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去认真对待,科学地总结。科学总结是以认真对待为前提的。不成功的实践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好事,但经过科学总结而得到的教训,则可以成为宝贵的思想财富。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而科学总结使我们从反面认识了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正确性。邓小平同志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72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不如人意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在一些时候、一些问题上的失误,提供了反面的教训,对此进行认真的研究总结,就会使我们的工作搞得更好一些。
实事求是要靠出以公心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最后一段是这样说的:“我们要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进。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何况我们自己还耽误了二十年。如果从建国起,用一百年时间把我国建设成中等水平的发达国家,那就很了不起!从现在起到下世纪中叶,将是很要紧的时期,我们要埋头苦干。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啊!”(《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总结经验教训是向新世纪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为了挑起我们应负的历史重担,完成我们中国这样的世界性的大党、大国的责任,为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各级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必须高度重视经验和教训的总结。这方面,有许多工作要做。而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是否实事求是。
我们要实事求是地面对我们经历的实践,是经验就是经验,是教训就是教训;有多少经验就是多少经验,有多少教训就是多少教训;是什么样的经验就是什么样的经验,是什么样的教训就是什么样的教训;经验和教训兼而有之的就是兼而有之的;不夸大也不缩小,不掩饰也不夸张。坚持实事求是的老实态度,才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要实事求是,就要出以公心。我们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总结经验教训的,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总结经验教训的。出以公心,能无私无畏,也才能比较好地解决对待总结经验教训的模糊认识,真正搞好总结。那种私心重的人,为了搞些“政绩”来谋取加官进爵的人,为了讨好上级而在总结上找口径对口径的人,是难以做到这一条的。一切忠诚于党所领导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干部,一切立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的领导干部,应当而且能够认清经验和教训都是财富的道理,并且认真地在实践中坚持这一条,做到这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