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圣人”王阳明的人生哲学论文

“三全圣人”王阳明的人生哲学论文

“三全圣人”王阳明的人生哲学

钟承娅

(贵州师范大学 历史与政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摘 要] 王阳明作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心学大师,其经典语录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数可能,也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无尽智慧。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随着岁月的递增,愈加感到阳明先生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值得我们去深刻领悟的。他告诉我们:立志不能晚,行事需唯心,良知之为本,路要持以恒,克己方成己,切记内心的自性不及。只有身体力行,随时随地致良知,并且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才能真正到达知行合一。

[关键词] 王阳明 致良知 心学 知行合一 传习录

王阳明,是明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也是“心学”的创立者,更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他一生坎坷,命运起起落落,虽步入仕途,仍不忘讲学世人,门下弟子众多。少年时,便认为“人生第一等事”即“读书求圣贤”,这是何等的志气,遥望如今的我们,真是很难企及。之后的他怀着成为圣贤的理想,一生立言、立功、立德,终成“三全圣人”。临终时,答学生之有何遗言,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充分体现了阳明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不愧于天地,对得起自己内心的伟大追求,更让我们感叹他的光明磊落,广阔胸襟。喜欢王阳明,因为他身上有太多让我敬佩的东西。他坎坷的人生经历,让我们看到人身上无数的可能性,从少时的立志“读书求圣贤”、“正心修身,平治天下”,到后来,遇到生命威胁时的坚守自我,再到身处逆境时的永不放弃,阳明先生的那颗心始终未变。我们推崇阳明先生,推崇他自信的圣人之心,推崇他追求一生的独特之心。纵观阳明先生,他让我们看到了人生的无数可能,也给我们带来了人生的无尽智慧。走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随着岁月的递增,愈加感到阳明先生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很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我们应深入领悟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身体力行,随时随地都想到致良知,并且按照自己的良知去做,真正到达知行合一,让心灵、智慧得以提升。

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传习录》一书,这是阳明先生的门人弟子所记录的讲学语录。此书涵盖了王阳明的全部思想及主张,世人称之为“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也是当下我们要读懂阳明先生,感悟心学智慧的必读书目。

一、 人生初始在立志

阳明先生虽生于官宦之家,家境优越,却无安于享乐、纨绔之心。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中,他小小年纪便对人生的意义有了诸多思考,认为“人生第一等事”即“读书求圣贤”,自此,他便立下这成圣之志,穷尽一生,从未放弃。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1]P307。”阳明先生认为,立志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如雕刻、刺绣等一些工匠技艺,也是因为最初的立志,才能有所造诣。就像很多人,不思学业,常常觉得感到迷茫,整体惶惶度日,精神不振,或是只顾享乐,没有追求,任凭时间的流逝,最终都只会一事无成。在我看来,没有为自己立定志向,这就是必然结果。自古以来,做大事者,必先立其志,且志向不坚定也很难成事。因为,每个人的志向,也就是他的理想,体现出的是这个人的眼界和胸怀,所以,我们不能只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打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人生。

每个人都内含无尽的潜力,但如果没有树立志向的话,潜力也许就只会沉睡。因此,要做成一件事,就看你有无志向,你志向的决心有多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态度决定一切”。《传习录》上有个对话,是萧惠向阳明先生请教佛老之学。

“惠请问二氏之妙。先生曰:‘向汝说圣人之学简易广大,汝却不问我悟的,只问我悔的。’惠惭谢,请问圣人之学。先生曰:‘汝今只是了人事问,待汝办个真要求为圣人的心,来与汝说。’惠再三请。先生曰:‘已与汝一句道尽,汝尚自不会!’[2]P109

“不慈不孝焉,斯恶之矣[2]P881。”认为不慈不孝,是我的良知所厌恶的。阳明先生主张以良知为本的孝道观。他认为孝源于良知,当你拥有良知之心时,你自然而然就会发自内心地孝顺父母。当良知被遮蔽,那你的孝就只是形式上的孝,不是出自你内心的孝。[4]因此,孝敬父母不能只流于形式,或是表面的花言巧语,要揭开我们的良知,从心出发,这样你的孝才是真正的孝。

二、 人生行进在于心

虽然阳明先生说我们的心乃最纯真之物,最本真之体,但为什么还有今天说的损人利己、自私自利或伤天害理、违法犯罪等行为呢?那是由于我们的思想开始活动了,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不断追求各种身外之物,以至于掩盖了初心,阳明先生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2]P209。”意思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圣人,只是自己不相信,将它埋没了。或者说是这个“圣人”被我们一些不合理的行为所掩盖了,所以要成圣必须抵制这些遮蔽本心的东西。阳明先生告诉我们“然可欲者是我的物,不可放失;不可欲者非是我物,不可留藏[2]。”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3]。”有时候,扰乱本心的东西,我们需要看淡些,身外之物都只是过眼云烟,生活中得而失之、失而复得等情形是经常发生的。所以,我们经常说一个人的心很重要,人要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要轻易受外界的影响,做事要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正如我们今天提倡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这是我们追求的初心,也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只念念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2]P50。”念念不忘存天理,就是我们所说的立志[6]。阳明先生告诉我们,只要不忘这一点,只要时刻都保持着这种想的念头,久而久之也自然会凝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6],这股力量会帮助你冲破阻挠,让所想变为所能,也就是常说的:成功路上需要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最近听到一个话很实在:谁都是在不想活的同时,又在努力的活着。是啊!坚持不懈是一个不容易的事,但它不是不能做成的事,阳明先生他做到了,他对于“成圣之志”的坚持,让我们看到了持之以恒去力量。

数据挖掘系统构架按不同层次划分为4部分:云计算平台、数据准备、数据挖掘算法和数据分析(图3).云计算作为整个系统架构的底层计算平台,借助云计算的处理能力,完成数据的清洗、集成、选择和加载等准备过程.为了支持数据挖掘算法中的分析型查询操作,同时还需为数据建立索引.借助于这些方法便可实现面向大数据的各种应用,如时空模式发现、可视化分析等.

阳明先生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2]P38。”而且我们的意义世界都是通过心与外在的联系形成的,这里的身指“物”或“行为”,身和心之间还有一个“意”,这个“意”是为身确定具体内容。首先。这个心在阳明先生那里是无善无恶的,是一颗真、善、美的心。他认为“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2]P84。”这个心就是天理。我们没有私心时,是合于天理的。反之,不合于天理,那便是有私心。其中,“心即理”和“心合于理”是不同的,前者是一个本体论概念,后者是指通过工夫达到什么状态。就像父子之间的孝,不是提到父亲你就能理解孝,而是通过父子之间这样一种关系才能得来的。

三、良知为本乃知孝

在阳明先生的晚年,曾总结到“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 “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下功夫便是[4]。”圣人之道是什么,就是良知,良知人人都有,但它是不受外界的影响的。阳明先生认为,良知即是非之心,是判断事情对错的标准,就像我们教育的目的也就是为了去除物欲等各种欲望对于“良知”的遮蔽,而我们如何不让良知被遮蔽,主要在“致”上,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就是“格物”,“格物致知”。可以看出,阳明先生特别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因为个人的修养最终会体现在他的言行举止上,也会导致人生道路的分岔。而阳明先生是很注重行动的,他认为,“知行合一”才能让我们更好地“致良知”,这样,个人才会进步,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所以马上行动,一以贯之不是一句口号。

此时,阳明先生认为萧惠只是敷衍的一问,于是让他等到真正有了成圣之心时,再来与之说道。在阳明先生看来,抵达圣人之道,必先有一颗想成为圣人的心。当你有了这个心,立下此志向后,那其他的也就好办了。

全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学教育家胡大一教授对氢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我们现在要提倡管住嘴、迈开腿,零吸烟、多喝水。要喝好水。富氢源对消化功能调节、缓解疲劳的作用很好。日本、美国很多运动员用这个水来缓解疲劳。还有就是调节一些代谢的功能。很多孩子从小爱喝精糖高的甜饮料,甜饮料是健康的公害,因为它的生糖指数很高,使孩子们从小肥胖,出现一些代谢指标异常,甚至甘油三酯增高,最终发生糖尿病,这是一个祸根。所以我们觉得要更多地推动一些健康饮品。”

“此心若无人欲,纯是天理,是个诚于孝亲的心,冬时自然思量父母的寒,便自然要求各温的道理。夏时自然思量父母的热,便自然要求个清的道理[5]。”这里的“思量”就是说有了孝心才会想要怎么做。当我们的心没有私欲的时候,就是合于天理的,就是一颗诚挚的孝心,道理就如在冬天时自然会想到父母冷,给予他们温暖。在夏天时自然会想到父母热,会给予他们清凉。当我们主动地去为父母防寒消暑时,体现的是我们的发自内心的,这是一种真诚的敬意。因此,我们应深刻领会这种孝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表达,不光是孝,任何一种情感的表达都应该发自内心。在日常生活中,真心为父母做事,没有任何利益的驱使,只为让父母开心,这就是真正的尽孝。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2]P34。”意思是有些时候我们知道了这个道理,却没有行动起来,说到底是不知道的。他告诉我们的这个道理就像他说的“致良知”“知行合一”,他认为良知需要进行推广出去,到“意”确定具体做的内容,再到“身”去行动。因此,只有你懂得并付诸行动以后,你才是真正的“知”。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无人有意做恶,恶只是来自于无知。”也是一个道理。就像我们说某人知道了对父母孝顺,知道了对兄弟姊妹友爱,肯定是这个人已经做到了这样的孝、爱,我们才可以说他知道,而不是说知道这样的话,就可以称之为孝、爱。我们经常说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所以,当父母还健在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行孝,这是永远不能等的事。

四、持之以恒方成圣

假定每个消费者知道他的税收价格,并可以决定他能够享受的公共服务的消费量。依据(9)式给出的居民公共服务消费需求函数,并且加入具有固定的价格和收入需求弹性β1和β2,则居民公共服务的消费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感叹命运的捉弄,怨天尤人,还埋怨社会的不公,其实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一场充满磨难的路途,每个人都在努力前行着,关键就在于你怎么看待,你如何行动。阳明先生曾经两次参加会试落榜,却坦然说出“世人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7]。”而后被人诬陷,在黑暗的诏狱中仍然静下心来研究学问,与狱友道:“累累囹圄间,讲诵未能辍。桎梏敢忘罪?至道良足悦[7]。”特别是之后被贬到环境恶劣的贵州,依旧没被打倒,有了著名的龙场悟道之“心学”,并且领悟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6]P751。”这追求一生的目标。正是这一次次面对人生磨难时的坦然和坚持,才成就了最终的王阳明。因此,只要我们在遇到挫折和磨难时,始终保持一颗乐观的心,积极的心,并且持之以恒地努力,就会有意想不到的人生。

五、克己成己是为己

“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2]P107。”就是说人需要有为自己的一颗心,这样才能克制自己,成就自己。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克己的时候,比如,面对欲望的时候,为人处世的时候,自我抉择的时候等等,都需要我们克制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克己的前提必然是你已经明白这个道理,你才需要克制,但克己不是我们说一味地去压抑自己,只是我们在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以后,需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它最好的状态,克己就是为了此状态。并且,我们说克己应该是出于自己内心,而无需外在的压迫。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2]P100。”阳明先生在这里用树作比喻,告诉我们心的重要性。他在给儿子的家书《示宪儿》中也说到:“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强调我们的心是最本质的东西,就像果实的蒂,蒂如果坏了,那结的果子也会坏掉,坠落。所以,大人在教导我们的时候经常说做人做事最重要的就是用心,一个人如果心坏了,做的事也是恶的,最终也成不了大事。因此,只要心存善念,我们的人生自然会过的安稳、幸福。

阳明先生经常说,每个人都应该修炼自己的内心,提高自己的境界。“静处体悟,事上磨炼[2]P238。”意思是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要静下心来,思考已经发生的这些事情,看看对自己能有些什么感悟,而且,多在事上付诸实践,这样自己也会有所锻炼。比如,如何克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如何克服社会上的各种欲望纷扰?我觉得最好的方法就是阅读,阅读可以让我们思考,开阔我们的眼界。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谨记克己为己,善良正直,还要将这些都放进自己的一言一行当中。

2.1 两组新生儿3种疾病初筛率比较 研究组筛查134 886例,对照组筛查128 828例。研究组新生儿的CH、PKU和G6PD缺乏症的初筛率(97.7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539.07,P<0.05)。

六、相信自我最优秀

“在虔,与于中、谦之同侍。先生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因顾于中曰:‘尔胸中原是圣人。’于中起不敢当。先生曰:‘此是尔自家有的,如何要推?’于中又曰:‘不敢。’先生曰:‘众人皆有之,况在于中,却何故谦起来[6]?谦亦不得。’于中乃笑受[2]P208。”这段对话主要是说在虔州的时候,阳明先生告诉他的学生,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人,只是由于自己的不自信,才没有显现出来。学生于中听后,连连推辞,觉得不敢当,但是阳明先生说这是每个人都有的,不必谦让,于是这才笑着接受了。阳明先生通过他的一生告诉我们,我们每个人都是可以成圣的,每一个自我都可以是完美的,只是我们不相信自己,没有将自己的潜力发挥出来,以至于将真正的“我心”埋没了,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潜力无边的。并且,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我们的圣人之心不光是这样一种自我的埋没,还容易被各种欲望遮蔽,因此,我们说要正确认识我们内心的同时,也要扫清遮挡内心的雾霾。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其实都有感到自卑,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别人优秀,以至于在生活中,遇到展现自己的机会时,都没有勇气不敢迈出去,于是,机会就这样一点点流走。其实我们经常在寻找别人优点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应该去挖掘自身的优点,展现自己最优秀的那一面。我们是具有无限可能的人,也许现在我们觉得有些方面还有些欠缺,不足以展示,但很多东西都是可以一步一步地锻炼积累的。

平时,我们鼓励别人,鼓励自己,也都是为了让自我得到一种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样我们就会尽力地去挖掘自己的内心,到达我们本应站立的高度。阳明先生曾说到古时候使用的卜筮,那都是为了对人的疑惑进行决断,让内心神明而已。自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发掘我们的内心,因此,拥有高度的自信,不光是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还有以后的事业等等都将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1)浮选钛精矿烘干尾气产生异味的关键外因是温度的控制,因此浮选钛精矿烘干采用间接式的低温、缓慢烘干可减少异味的产生。尾气采用强制洗涤是有效解决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开发利用所采用浮选回收钛铁矿烘干尾气中粉尘及异味的最佳选择。

阳明先生的心学思想,影响深远,更是涉及多个领域,从明代中后期到近现代,不光是在中国,还是在国外,他的学说也被越来越多的人研究着。可见,他的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想起阳明先生对于他的心学的总结,“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四句教仍需继续领悟。往后的路上,我也会相信自己内心的力量,变得强大,不被外界所干扰,走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基于上述背景和现状,希望通过该研究,为无障碍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应用提供参考,同时也希望能给广大障碍人群提供学习帮助。由于本次研究有许多方面的局限,不能完整、全面的展开研究过程,因此在结论上可能会存在片面性。希望在日后能通过更加全面、持续的研究来完善,为其他学者提供更为全面的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守仁.阳明先生集要(上)[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5.

[2]王阳明.传习录[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5.

[3]申鹏宇.王阳明心物观思想研究[D].湖南大学, 2010,(3).

[4]王 进.良知 光明 美[D].武汉大学,2010.

[5]白 静.王阳明否定自在世界的存在吗[J].攀登,2005,(6):142-144.

[6]刘 翠.王阳明致良知思想探析[D].河北大学,2010.

[7]发现心灵的智慧——王阳明人生哲学感悟_山金蕴水[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c1ed05010102xcid.html.

[中图分类号] B 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3473( 2019) 04-0053-04

DOI: 10.16162/ j.issn.1672-3473.2019.04.013

[收稿日期] 2019-03-10

[作者简介] 钟承娅(1990-),女,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李春辉]

标签:;  ;  ;  ;  ;  ;  

“三全圣人”王阳明的人生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