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肝肾综合征;综合治疗
肝肾综合征(HRS)是严重肝病、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患者晚期出现的一种功能性、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预后差,病死率高。其主要病理生理特征是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引起肾外全身动脉扩张和循环血量不足,导致肾血管显著收缩和肾小球滤过率骤然下降[1]。现选取我科收治的48例肝肾综合征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肝肾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
选取我科2017年2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48例肝肾综合征患者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9例(占81.25%),女性患者9例(占18.75%)。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64.3±0.3)岁。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综合治疗具体如下。
2.1治疗程序
2.1.1早期治疗
控制最佳的液体量,治疗低血容量。
2.1.2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
(1)调整血压:如果平均动脉压<70mmHg,应升至85~90mmHg,直至尿量改善。可选用抗利尿激素、加压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2)腹腔穿刺放液:放腹水能通过降低。肾静脉压力,暂时改善肾血流动力学,但应适量,以免显著降低血压[2]。
2.1.3药物治疗
增加肾血流量,包括收缩内脏血管和扩张肾血管(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2.1.4血液净化治疗
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
2.2处方
2.2.1纠正低血容量系疾病早期的治疗措施,适用于非少尿的早期患者,且存在血管内容量不足。
处方1 NS500~1000mL,静脉给药;人血白蛋白l0~20g,静脉给药。
警示:早期纠正低血容量的治疗必须注意患者无少尿,且存在血管内容量不足时方可应用,同时注意观察尿量及容量负荷变化,警惕心功能不全的发生[3]。
2.2.2收缩肾外其他内脏血管用药
处方2 特利加压素:为抗利尿激素类似物,用于收缩肾外其他内脏血管,以增加肾灌注。用法:静脉给药,0.5mg/4h,2~3d后逐渐增至1mg/4h。如果SCr没有明显下降,可增至2mg/4h。每lmg注射粉针剂用5ml生理盐水溶解,缓慢进行静脉注射(超过l分钟),同时对血压及心率观测。
处方3 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联合α受体激动药物(米多君,去甲-肾上腺素)及人血白蛋白:用于收缩肾外其他内脏血管,以增加肾灌注。白蛋白的作用在于防止前两类药物造成脏器缺血。用法:米多君2.5~7.5mg tid 必要时增至12.5mg;奥曲肽l00μg/d ih,必要时增至200μg。去甲肾上腺素0.5~3mg/h持续iv。从0.5mg/h开始,至少平均动脉压升高lommHg或4h的尿量大于200ml,如果其中一项未达标,则增加0.5mg/h,每4h评价l次,最大剂量为3mg/h。当病情恢复(SCr<1.5m/dl或Ccr>40ml/min)或用药达到15d时,可停药[4]。静脉输注白蛋白为lg/kg(第1日),以后为20~50g/d,疗程1~2周。
2.2.3扩张肾血管药物
处方4 多巴胺:利用小剂量多巴胺的扩张肾血管作用,改善尿量。如果治疗12小时尿量没有增加则停药。用法:3~5μg/(kg?min),静脉持续泵入。因大多疗效欠佳,目前临床已经很少使用
处方5 米索前列醇片:小剂量使用具有扩张肾血管、利钠、利尿作用,虽可逆转HRS时肾血管的收缩,但没有证据证明该药能促进HRS。肾功能的恢复。用法:0.4mg口服qd
2.2.4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
TIPS通过降低门静脉压改善肾缺血,减少HRS患者血管收缩物质的活性,但并不能逆转肾功能不全的进展。TIPS治疗的重要意义在于延长HRS患者生存期,等待肝脏移植机会。
2.2.5血液净化治疗
包括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和分子吸收再循环系统(MARS)。MARS作为一种新型的血液净化技术,能持续清除水溶性及与白蛋白结合的毒素(如胆红素、胆汁酸等),并且具有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纠正电解质紊乱的优点[5]。MARS对与白蛋白结合的毒素清除效果好,可部分替代肝脏功能。
3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54.17%,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分别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33.33%、治疗总有效率62.5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n(%)]
4讨论
肝肾综合征是在严重肝病时发生的功能性急性肾功能衰竭,临床上病情呈进行性发展,是一种严重肝病伴有的特异性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其最大的特点是这种急性肾功能衰竭为功能性[6]。失代偿期肝硬化或重症肝炎出现大量腹腔积液时,由于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及肾内血流分布,内毒素血症,前列腺素减少等因素,可发生肝肾综合征,又称功能性肾功能衰竭。本研究中两组肝肾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中,显效13例(占54.17%),有效9例(占37.50%),无效2例(占8.33%),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22/24);对照组中,显效8例(占33.33%),有效7例(占29.17%),无效5例(占20.83%),治疗总有效率为62.50%(15/2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提高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葛丹梅.64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肝胆外科杂志,2015,(3):211-213.
[2]王文苓,苏晓峰,苏梅,晁华,刘力畅,王冶.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临床特点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J].传染病信息,2017,30(2).
[3]胡盈莹,叶珍洁,高海兵,俞晓玲,林明华.特利加压素与去甲肾上腺素治疗肝肾综合征药物经济学评价[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8,35(7).
[4]伍小青.肝肾综合征65例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5,(7).
[5]徐明亮,熊玉珍,邬小萍,卢雪琴,袁松松.肝硬化腹水并发肝肾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16,17(8).
[6]张丽丽,赵良瑞,窦宇明,曹琳,沈桂堂.肝硬化并发肝肾综合征79例临床病例经验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61):159.
论文作者:, 张金苹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0
标签:综合征论文; 患者论文; 肝肾论文; 血管论文; 白蛋白论文; 两组论文; 静脉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20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