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慧城市发展动态及对中国的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启示论文,智慧论文,动态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 C912.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63(2013)01-0047-07
一、当前智慧城市国内外建设的现状
1.智慧城市的建设竞赛全面展开
在全球范围内,智慧城市整体上已进入规划和建设阶段,在建的智慧城市超过100个,其中欧洲和亚洲(主要是东亚和中东)是智慧城市开展较为积极的地区。
2012年欧盟启动“智能城市和社区——欧洲创新伙伴行动”,将集成欧洲在新能源、智能交通和信息通讯(如物联网)等领域的先进技术,在25座城市开展示范项目,推动城市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型。英国政府宣布设立1亿英镑的城市宽带基金,用3年时间建设10座数据传输能力将达百兆“超级网络城市”,奥运期间伦敦已完成110兆带宽建设。作为首届世界智慧城市奖的获得者,维也纳通过“智慧城市维也纳计划”,着重于智慧城市与城市总体规划的结合,分别制定短期、中期和长期计划,以降低能源消耗和改善气候环境质量。
由于智慧城市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亚洲智慧城市活动主要在发达的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以及中东地区开展,典型战略包括u-Japan和u-Korea。u-Japan更多关注数码内容流通、ICT人才培养、研发促进等许多内容。u-Korea制定了各种层面的规划,如在U-松岛计划中,包含各类贸易相关的应用服务,提高外国人生活便利的u-Wallet,针对外国人的政务系统u-Foreign Admin,高效物流u-Port,商业管理系统u-Biz Support等内容。
2.智慧城市建设成效开始显露
智慧城市建设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初步呈现。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技术基础,数字经济行业是智慧城市最直接得益者。在全球危机情况下,数字内容经济行业仍表现为逆市增长。
全球对于智慧城市基础设施的巨额投资已推动全球宽带速度在过去三年里增长了50%。韩国成为全球因特网发展的新标杆,实现了三年累计100%的速度增长。其中首尔排名全球城市网速第一。
在吸引数字经济国际直接投资方面,伦敦和巴黎成为标杆城市,伦敦是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项目最多的城市,约为295个,其中数字经济项目占比31%,为欧洲城市之最;其次是巴黎,为109个项目,数字经济项目占比25%。
发展中国家则同样寄希望于智慧增长来实现赶超。据2009年世界银行对各国信息和通讯技术产品(ICT)消费占GDP比重的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前十名国家中多为发展中国家,英国、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只能排十名开外。当然就ICT消费总额来比,发展中国家的绝对投入还同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
3.智慧城市目标导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在国际上,智慧城市的建设大都被纳入国家或地区的长期战略,并且围绕智慧城市建设许多城市政府给予目标导向,提出诸多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等政策。
2009年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建设智慧城市的计划,预计将投入100-120亿欧元,其目标导向更多围绕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耗这一主题。日本总务省在制定u-Japan的政策时,制定了包含数码内容流通、ICT人才培养、研发促进等许多相关政策导向,并给予一定财政预算。韩国的u-Korea计划较为综合,不仅提出了总体目标,还详细制定了每个阶段各类执行任务,涵盖办公、社会福利、能源、交通、家庭、娱乐等诸多领域。
4.智慧城市评价体系日臻完善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关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不断完善。英国经济学家集团提出的数字经济等级指标被公认为初级智慧城市的衡量标杆。其中主要考察6方面指标。分别是“个人消费和商务应用”(权重25%),反映出智慧城市市场开发的重要性;“网络连接能力及技术基础设施”(权重20%),反映智慧城市发展的硬件和平台;以及反映成熟城市社会的情况的“商务经营环境”(权重15%)、“社会和文化环境”(权重15%)、“政府政策和规划”(权重15%);最后是“法律环境”(权重10%)。
在2010年,经济学家集团依据以上指标体系以国家为单位发布了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国际比较。在前20名国家和地区中,欧洲国家占据领先地位,共有12席;亚洲国家或地区占据五席,包括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中国台湾地区、韩国以及日本,其中中国香港地区和新加坡进入前十名行列;北美有美国和加拿大入围,另外为澳洲的澳大利亚。这样的排名反映出欧洲国家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的巨大领先性。
另一项针对城市评价(由Fast Company于2011年开展),从智慧城市建设所带来的城市面貌和生活状态改变出发予以考察,推出来自不同类型国家的十个全球最佳智慧城市案例,包括:松岛(韩国)、拉瓦萨(印度)、普兰爱提谷(葡萄牙)、斯科尔斯沃(俄罗斯)、马斯达尔(阿联酋)、迪比克(美国)、无锡(中国)、胡志明(越南)、阿普杜拉国王经济城(沙特)、纳米(印度)。
二、智慧城市出现发展分野
智慧城市的动人之处在于主动驾驭先进信息和通讯技术在城市的广泛运用,借助新一代的感知(物联网)、大数据处理(云计算)、人工智能(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六大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以一种更智慧的方式运行。实践中,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全球智慧城市的推进已出现发展思路、工作取向、建设方式等方面的分野。
1.在发展思路出现广义智慧城市和狭义智慧城市两种思路
广义智慧城市思路推崇智慧增长理念的全面推广,在发达国家城市,尤其是欧洲城市得到比较普遍的接受。以维也纳为例,就是强调将智慧增长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的诸方面,追求最终形成一个长期的智慧增长道路,而非短期的技术炫耀。在此实践中,高技术含量和“无技术含量”的创新解决方法同样受到欢迎。“智慧城市维也纳”的目标和任务有以下几种:城市能源系统的宏观管理,高效率的生产和供应技术,智能网络和热能供应,低能源需求的“活力”建筑,发展环保、高效节能、低碳排放的活动系统。
狭义智慧城市思路强调强调技术导向的具体应用,在新兴经济体城市比较通行。其特点是。一方面应用可见、示范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同社会实际需求的吻合度和应用平台的可拓展可复制性较难得到保证。采取技术解决方案思路,重点是具有现实应用的可能,能够在短期内形成产业拉动力。如新加坡提出到2015年打造“智慧国”的战略,其主要内容是建立无处不在的信息网络,同时发展电子信息与通信产业,并取得较好的成就。
2.在推动主体上分化为政府主导战略和社会主导战略
政府主导战略,是一种正式的、由内向外实施的计划,主要是由政府机关、大都市区官方等资助和管理,为城市公共部门和开发机构建设更有效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来提供全新的方法和思路,使城市能够充分发挥能力,并且为数字社会创新发展的战略提供良好成长环境。数字城市战略包括IP网络基础设施,E-政府/电子政务2.0,以及城市规划、交通、社保、教育、设施、建筑等建设过程和系统的数字化。
图1 智慧城市认识框架
第二是社会主导创新,是一种由私人机构、社区组织、大学及其他创始者发动的由外及内、突发性的创新活动,政府投资较少,且多应用公共ICT平台和解决方法,在社区生活中其提倡自我服务和合作生产,强化社会资本建设和推进数字融合。数字社会创新主要包括如下行动:城市活动论坛、城市服务接口、地方营销网站、支撑网络、志愿者网络、集体行动论坛、汽车分享网络、社会创新孵化器、数字融合项目以及社会网络平台的应用,推动社区发展和地方行动开展。
目前的智慧城市实践中,政府主导战略占据主流,因为可以提供核心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但必须予以承认,社会主导战略对于城市的未来发展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3.在应用方向上更显多元化,可分为智慧经济、智慧服务和智慧资源三大领域
智慧经济应用侧重强调城市产业的优化升级,即通过信息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智慧经济发展的平台主要在新工业园区和新卫星城中,各项服务和技术都是为了企业发展服务,一些老工业园区也在进行智能化改造。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特别制定了2009-2011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并大力推进无线园区、智能公交、数字城管、公共信息屏等一批重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
智慧服务关注城市和谐发展的支柱是智慧型、人性化城市服务。通过智能化改造提高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便利性,推动城市就业、医疗卫生、交通运输、社会安全监管等问题。如松岛、马斯达尔、胡志明市、迪比克等城市,以泛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和信息通信技术为基础融合整个城市各领域,构建在任何时间、地点和电子装置等可以随时获得信息和服务的环境整体为其发展目标。
“智慧资源”侧重优化智慧城市的生存环境,充分挖掘利用各种潜在的信息资源,加强对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行业的监督管理,并改进监测、预警手段和控制方法;合理调配和使用水、电力、石油等资源,达到资源供给均衡,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典型城市如拉瓦萨、无锡,都提出将生态、环保城市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发展的目标,物联网是基础平台。
4.智慧城市效益导向和社会服务导向
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智慧城市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显而易见。但还有一类可以总结为社会服务导向型,具体就是政府不推进具体的智慧应用,而是致力于解决在信息化发展中市场失灵方面的问题,即抓信息化普及、关注数字弱势群体,消除数字鸿沟、提升数字包容性。
作为硅谷首位城市的旧金山就采取了社会服务导向的智慧城市建设路径,提出“城市数字包容”战略,该战略开始于2007年。其主要目标是使全民能够共享免费和低成本的互联网和计算机以及相应的便利,通过普及基础的信息和数字技术,促进社会不同群体的融合。主要措施和项目计划包括:(1)普及免费和低成本的互联网应用;(2)普及计算机和基本使用技能;(3)网络安全和责任;(4)普及基础数字和信息技能;(5)提供多语种的互联网信息和服务;(6)为残障人士、老年人以及其他有困难群体提供更便利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服务。
5.结合具体实施城市对象类型,可分为“新城开发型”与“城市改造型”
“城市改造型”多位于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是迪比克、阿姆斯特丹等,主要是利用现有基础设施,通过向其追加传感器以及控制设备,提高能源效率,城市景观看起来并没有太大变化。此外,欧洲许多智慧城市建设在大城市周边的老工业区,目的是在城市扩大的基础上,将老工业区转型成为新的知识经济中心。
“新城开发型”多为新兴市场国家,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如松岛、拉瓦萨、马斯达尔、普兰爱提谷、斯科尔斯沃及纳米,这些城市在郊区重新建设建筑、交通及电力等基础设施为开端,辅以先进的电子信息、网络及节能环保技术进行智慧城市的全新整体建设。
6.多种开发建设组合模式并进
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强调公私合作、政企联盟,在具体建设上可以发现多种模式。
公私合资建设和管理。赫尔辛基Arabianranta项目由赫尔辛基经济和计划中心(the City of Helsinki Economics and Planning Centre)协调和管理,其还与许多私人企业成立合资企业,包括诺基亚、爱立信、摩托罗拉以及当地的电信企业Sonera等。
政府带头,私人企业参与。新加坡的One North项目由JTC Corporation负责建设,JTC是新加坡贸工部下属的官方机构,是新加坡最大的工业地产发展商。在One North项目中,JTC主要负责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20%的土地,而80%的项目开发则交由私人企业进行。
政府投资管理,研究机构和非盈利组织参与。阿联酋Masdar城由政府机构阿布达比未来能源公司(Abu Dhabi Future Energy Company)统筹规划,合作对象有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英国Forter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公司等。
电信企业投资开发,作为新技术试验。德国的T-city是德国电信进行的大规模生活实验室计划(2007-2012),旨在研究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示范如何提高城市未来的社区和生活质量,该计划还集合了阿尔卡特集团、三星集团、德国城镇发展协会、波恩大学等组织。
三、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即将进入深化发展期
中国目前有近50个城市或地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国家层面上的重大战略部署已经展开,2010年科技部会同住房建设部启动了863计划“智慧城市(一期)”项目;2012年由18家行业龙头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通讯协会发起制订了《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相对而言,地方政府对智慧城市的着重点更在于现实应用,其中关注于能够短期内形成经济拉动力的信息产业、物联网等。目前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整体处于以光纤和无线网络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阶段。个别领先城市开始从基础设施布局建设阶段迈向具体智能应用开发部署阶段。
1.高起点建设示范城市(区)
欧洲和亚洲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显示,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全面铺开,选择特定点进行示范开发是目前较普遍的做法,包括欧洲的旧区改造和亚洲的新城开发等。示范城市建设对探索智慧城市在投资、技术保障、社会伦理及网络安全等方面问题的解决都有重大意义。具体选择可以考虑兼顾旧城和新城。选择旧城示范,主要检验智慧城市对于城市更新和城市核心功能释放的助力效果;选择新城示范,主要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支持新城破解功能塑造和吸引力瓶颈,应强调通盘考虑、全面设计,整体试验智慧服务、智慧经济和智慧资源开发等各类应用的接口。
2.科学选择城市智慧应用领域
智慧城市建设难以全面铺开,一是指空间层面难以实现全覆盖,二是指应用领域难以全面开展。根据国际既有的智慧城市建设内涵,大致包涵经济、政务、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环境、能源等多重领域。但尚无城市可以实现全领域覆盖,而在应用方向上呈现多元化的特征。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该结合中国城市化发展中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课题为解决导向,建议重点突出城市管理、医疗、交通三大领域的智慧应用。
中国城市的发展正逐渐由“建设为主”进入“建管并举”的时代。利用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配合以更好的城市管理体制、理念和平台保障城市社会的良好秩序将是重大课题。重点包括网格化社会管理系统,市政、水务以及市容等专业网格化管理系统,市场信息平台,智能水网和智能电网,安全生产,灾害消防等智能化系统。
中国人口红利正在迅速消退,而中国不少城市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发展的态势将日益严重,公共医疗是城市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解决就医难、看病难刻不容缓,重点包括以下智能化工作:第一,建设覆盖各级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网络,连通医疗服务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系统;第二,按照卫生部健康档案基本架构和数据标准,建立涵盖市民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第三,建立辅助决策和协同医疗服务系统,支撑用药智能提醒,开展影像会诊、远程医疗咨询等医疗服务,为制定医疗卫生发展政策提供辅助决策;第四,建设市民健康服务门户网站,为市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个人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报告网上查询、医疗服务资源网上查询和预约的“一站式”服务。
交通问题亦是中国城市化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难题,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感知手段,加强交通各行业间信息共享和实时交换,提高交通信息化对交通组织、运行、管理的支撑作用,为公众、交通运输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综合交通信息服务非常有必要。目前而言包括三大服务系统:第一,道路交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城市实时道路通行信息;第二,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为公共实时提供公共交通各类运行动态信息和客流数据、公共停车场信息采集等;第三,交通管理综合管理系统,整合这种交通信息数据,及时进行交通管理分析并提供决策服务。
3.创新智慧城市投资运行模式
城市开发市场化运作已经相当成熟。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特别是在先期试点的过程中,推行公私合作、政企联盟以谋求投资的多元化、技术的完善化等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国际已有智慧城市的开发运作模式看,公私合作、政企联盟亦有多种模式。建议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采用“政府主导投资管理,国内外多家城市开发公司、多家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合作规划开发”的模式。
在具体运作过程中,由政府成立智慧新城建设开发公司,并通过财政拨款、发行债券等手段广泛利用多元化资金来源进行投资建设,并可以通过股份合作模式与国内外其他企业合作开发,特别是国际知名的城市开发管理商。但在智慧城市方案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国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主导、国际智慧城市方案提供商参与的多元合作模式,以保障城市信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