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关村论文,园区论文,金融创新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99(2002)01-0042-04
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区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仍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2000年中关村继续以技工贸总收入1540.3亿元领先于全国53个高新区。但是,由于受金融体制发展滞后的制约,中关村的企业从整体上来说,还没有实现质的变化,还没有产业化。像联想这样比较成功的企业,其一年的销售规模也就是200~300亿,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达到了规模极限,它们与建立世界级的科技园区还有相当距离。因此要实现中关村科技园区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建立区域性的金融创新。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面临着融资及金融创新困境
一个高科技园区的企业要突破规模极限,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完全有效的金融支撑系统,因为金融支持是园区和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大做强的唯一的选择,然而,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面临融资及金融创新困境:
1.未形成资金积聚效应
中关村园区的建设需要长期持久的巨额资金的不断流入。预计中关村科技园区建成后产值达6000亿元人民币。依经济学家的匡算,形成这样规模产值能力的投资也应为6000亿元。假定其中20%为企业盈利后的再投入(实际上远远达不到),即1000亿元,那么,还缺5000亿元人民币。另外,根据《中关村建设规划纲要》预测,中关村科技园区硬环境建设,包括中关村中心区、发展区和辐射区,估计总投资需约2000亿元人民币,其中仅中关村西区建设就要投资100多亿,城市铁路投入需58亿元。未来在7~8年内,这700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我国任何一个省市财政都难以单独承受。如果只用传统的投融资方式、靠资金积累将是个漫长的过程。
2.没有形成金融支持产业化的机制
中关村在创业之初,由于资金是最大的需求所在,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融资困境又迫使中关村的创业者都把赢得利润作为企业的第一要务,对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放在了比较次要的位置,直接导致了长期以来建立在代理、贸易以及散件组装上的中关村企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中关村的企业几经沉浮,探索出的是一条“贸、工、技”的发展之路。即先给国外的电子厂商做代理,做贸易,开创市场,同时开展自己的技术研发,走自我发展之路。用联想总裁柳传志的说法,这在当时来说是迫不得已的选择。据资料显示,中关村企业研发费用的比率仅占销售额的1%左右,远低于国外15%的水平。就是这1%的研发费用,也不能保证完全用在研发上面。
3.金融支持选择不当
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大约需要5000亿元来自园区企业外部的巨额资金投入,而目前的融资渠道仍然过窄,各类金融机构所提供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过于单一。而且园区内的商业银行现在还是依靠中关村经济发展来扩大自身的负债业务为主,并没有对园区内以科技型产业为主的经济发展给予充分的融资支持。中关村目前仍未打破传统的以国有银行为主的单一投融资格局。8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高新技术项目的开发未能取得如愿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简单地借用借贷资金,将风险企业的资本支持等同于银行的贷款支持,从而使中国的风险投资在相当长的时期走了歧途。
4.风险投资业务发展缓慢
首先是机制上的问题。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投资的责、权、利不统一,缺乏风险的约束机制。政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承担着风险投资的一切风险,从而导致风险投资资金随意发放。投入风险企业后缺乏进行配套服务的积极性。其次,缺乏一批具有风险投资家素质和富有远见的专门人才。风险投资项目的准确选择有赖于风险投资者对先进技术和未来高科技商品市场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是建立在熟练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基础之上的,而参与风险企业的经营管理则又需要风险投资者卓越的管理才能,但是我国目前尚缺乏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第三,缺乏完备的立法。风险资本的管理和运作应有一套立法进行规范和监督约束,以完全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而我国风险资本在实际运行中却往往这被当做一般企业投资资金,甚至以国家拨款贷款对待。第四,缺乏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的退出,通常有三种基本方式:一是公开上市;二是收购和兼并;三是执行偿付协议。其中,公开上市常常是被优先考虑的退出方式。在美国出现了NASDAQ,在英国USM,我国的香港地区也开辟了创业板市场。这些被称为二板市场的交易以相对宽松的条件和较低的要求,为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上市创造了机会,使风险投资容易退出,促进产权的流动。在美国过去的25年中,大约有3000家得到风险资本支持的公司挂牌上市。但由于我国对上市指标、规模控制、对境外上市审批要求以及对发起人股和法人股的限制等规定,使企业上市套现存在很大困难,转让和兼并以及偿付协议的实现也同样面临诸多法律障碍。尽管我国的上市及并购机制正在日趋完善,但这毕竟需要一个过程。
二、中关村金融创新基本思路——建立区域性金融创新体系
创新总是有一定边界的,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大规模的金融创新工程是不可能的,目前难以提上日程,在局部范围内、在一定区域内实现金融创新则是有可能的,因为资本作为一种资源总是稀缺的,但在局部范围内的金融创新可以引起积聚反应,起着强大的发动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高科技园区不可设立过多,避免出现资源过于分散的状况,目前53个国家级的高科技园区显然数量过多,如果集中到一个大的实验区,局部范围内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将显得更为必要。另一方面,区域内的金融创新作为一个实验区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如果出现问题,也只是在局部范围内引起影响。实现区域内金融创新可以起到单边突进的作用,而避免了高科技企业坐以待毙的局面。
1.建立金融创新实验区
建立金融创新实验区就是在局部区域为支撑特定经济而实行的一系列的金融创新和金融整合。在中国一些经济较为发达和活跃的地区建立一些自发的产权交易中心,有的采取柜台交易的形式,这是一种为了突破现有金融的限制,而被迫地、自发地进行的金融实验活动,但是适合高科技发展的金融市场毕竟不同于简单的商品市场,通过柜台交易就可以解决。通过全国53个高新区来看,中关村无论从国内生产总值、技工贸总收入、投入资金、发展潜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从业人员等方面来看,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从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来看,建立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实验区是有必要的也最有可能。从全国的资源分配来看,最发达的三个省市上海、北京、广东,除了北京之外都有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由于北京被定位于全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服务中心,未被赋予经济中心的地位,在北京设立证券交易所是不被考虑的。但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此,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特大城市更应该如此,因为要解决1400万人口的就业和生活问题离开了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作为产业发展来看,第二产业逐渐退出或退至四环以外。北京的产业目标被定位为以高科技产业为主,同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也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表现。如果北京的发展离开了高科技,北京的经济就会出现空壳化,所以建立适合高科技发展的资本市场对北京来说是实事求是的表现,是不容回避的现实。作为首都的北京,不能建立有形的证券市场(指的是交易场所等),而要建立无形的市场,这是考虑到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因素,而二板市场正是这样的市场。二板市场没有交易大厅,而是通过千千万万个计算机终端,计算机终端通过机构投资者来操作,市场交易通过计算机的自动撮合机制,是非常方便和程序化的。需要指出的是二板市场在哪里设立并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体现出中关村板块的带动作用。政府把二板市场放在了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中关村是有一定影响的。但是建立金融创新实验区不仅仅是建立二板市场,关键是建立资金的积聚和渗透体制,可以考虑的具体措施包括:建立新型的产权交易中心、中关村一区五园作为园区整体上市、重组中关村龙头企业、风险投资实验中心、企业管理体制实验中心等等,凡是能够促进园区和园区内企业发展的金融创新和金融运行措施都可以实验,我们的基本思路是把中关村建设成一个金融实验区,使中关村良性运转的必不可少的两个轮子——科技和金融都真正运转起来。
2.突破现有的金融体制
目前支持中关村发展的金融体制是一个缺乏创新和徘徊不前的体制,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其发展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使一些并不很成熟的企业在美国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出血上市。目前中关村的金融体制的突破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中关村的金融体制如果没有突破,中关村就没有发展,没有未来,10年以后也不可能出现世界一流的中关村。体制的创新往往造成全方位的资源的重新组合,使资源发挥更大的能量。
突破现有金融体制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破单一的以银行为主的金融行为。因为银行一般不支持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创新活动,而中关村大部分是中小企业。
二是突破风险资本游离于园区之外的状况,使风险资本真正介入高科技。
三是通过金融创新真正发挥资本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激活科技创新,同时也激活资本本身。
3.走向国际资本市场
中国加入WTO以后,资本市场将逐渐对国际资本市场开放,最近,允许持有外汇的中国公民购买B股,这为A股和B股的最终合并并向国际资本市场开放创造了条件。中国正在发展面向高科技的二板市场,在这之前,中国的高科技网络企业已经无法忍受贫乏的国内资本市场,纷纷到国外融资上市,象搜狐、新浪、网易等中国门户网站到美国纳斯达克二板市场上市,但上市不久就遇到网络泡沫破裂,由于现有的门户网站无法拿出具体的盈利计划,存在固有的商业模式缺陷。特别是由于对网络公司难以实现盈利的预测,投资者们已经对网络公司失去了信心,不再对这些公司追捧,致使纳斯达克股指大幅度下跌,中国的网络股都跌破发行价,几近成垃圾股。中国的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很难有上佳的表现。中国的股票市场实现国际化也面临很大的考验。国内管理层为吸引海外资金而设立了B股,但是现在60%~70%都是国内资金交易。时至今日,深沪A股的总市值为3.8万亿,而B股总容量为350亿,B股为A股的1%,交易额A股每天百亿以上,而B股每天好的时候能够上亿,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个交易所整个B股市场一天一点成交量也没有的情况,所以在短期内吸引国际资本市场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是很困难的事情。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有庞大的游离资本,它们是追逐利率最大化的,但是它们也容易兴风作浪,中国企业面向国际资本市场存在着难以利用的困难,因为对于任何企业来说,没有免费的午餐,中国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吃免费的午餐已经习惯了,所以一旦面向高风险的国际资本市场往往不知所措,但是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要想真正实现产业化、突破规模的限制,就必须学会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象日本人的一些大公司在逐渐走向国际化的时候也是利用了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所以企业的国际化和资本的国际化应该是同步进行的,中国应该大力利用国际资本市场,同时应该搞好企业的管理和经营,使企业真正面向国际。利用国际资本市场还应该考虑利用国际风险资本,庞大的国际风险资本已经在中关村周围虎视眈眈,应制订优惠和互惠互利的政策,在外资持股比例和控股权上创造更为宽松的条件,使风险资本真正能够介入。
4.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
发展高科技企业如果只依靠单一的资本市场融通资金将面临很大风险,特别是市场走向控制在别人手里时更是如此。中关村的网络公司曾以能够到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融资作为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资本运作手段。但2000年下半年开始,由于投资者对网络公司的盈利前景不看好,纳斯达克指数一路狂跌,亚马逊股票立马缩水几百亿美元,中国刚刚上市的网络股无一幸免,有的已贴近垃圾股,从而面临被摘牌出局的危险。在此情况下,有专家预言,至少在四年内,中国高科技企业到纳斯达克上市将不可能。面对此种情况,国内许多网络公司纷纷转向国内即将出台的创业板。
不同类型、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对资本市场的需求存在着明显差异。所以对中关村来说,首要的问题是建立多级化、多样性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同的高科技术企业,对投资的需求量也有相当大的差别。这就决定了,仅采取一个规则、一个层次的市场,只能满足创业投资在某一个阶段的需要。要较充分地实现创业过程的全面要求,应当根据创业投资在各阶段的特点,建立不同层次的资本市场,从而,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另一方面,股权的非公开转让、企业(项目)购并、项目出卖、资产证券化、企业清算等,虽也都属于资本市场的范畴,但就主要方面而言,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指建立多层次的股票、基金证券、债券等证券的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
第二板市场主要解决的是,创业过程中处于幼稚阶段中后期和产业化阶段初期的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场外市场主要解决的是,创业过程中处于初创阶段中后期和幼稚阶段初期的企业在筹集资本性资金方面的问题,以及这些企业的资产价值(包括知识产权)评价、风险分散和创业投资的股权交易问题。第二板市场、场外市场与第一板市场共同构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从上升阶梯看,经过场外市场培育一段时间后,在有关条件满足第二板市场规定的前提下,企业可以申请转入第二板市场;同样,经过第二板市场培育一段时间后,在有关条件满足第一板市场规定的前提下,企业可以申请转入第一板市场,由此,场外市场、第二板市场与第一板市场呈现入市条件逐步严格、企业素质逐步提高的上升走势。从下降阶梯看,已进入第一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当经营状况下降或其他条件不能满足第一板市场要求时,可退入场外市场;已进入第二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当经营状况下降或其他条件不能满足第二板市场要求时,也可退入场外市场,由此,改变了上市公司的“终身制”。
5.体制、机制创新最为市场化的综合实验区
中关村应该是世界风险资本和各种投资资本的乐园,是中国金融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而要作到这一点,各种体制、机制都应该是最为市场化的,而目前,中关村在企业注册、审批、以及为企业服务方面与硅谷还有很大的差距,不仅仅是10年的差距,注册会计师、律师、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还远远滞后,企业的经营环境还不时受到行政干扰,企业的市场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企业的产权结构还在制约着企业的发展。这些体制、机制不能实现创新就不可能有金融的创新,所以说,体制与机制的综合创新是金融创新的先决条件。中关村地区应该成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它的市场环境应该与国际上接轨,如果单纯强调中国特色,忽视了体制和机制创新,中关村就不能成为协调发展的实验区,由于不能协调发展,各种资源就有可能相互牵制,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发展就有可能中途失败。为此,在中关村地区需要有最好的政府、最好的中介机构、最好的企业制度、最好的融资体制、最好的信息服务平台。政府的审批、干预应该是最少的,而在需要政府出面支持、服务是,政府应无所不在。中介服务机构应该为企业从诞生到走向国际化提供从咨询、会计、管理、产品推广、国际拓展等全方位的服务。企业制度应该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产权明晰。融资环境应该足够宽松,融资手段应多样化,应出现专业融资人,特别是建立专业的风险投资机制,确保好的项目能及时获得充足的资金,使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园区应有透明的管理体制,使园区与外界之间有充分的信息交换,特别是为园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很好的信息平台。
收稿日期:200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