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肺炎预防护理对策论文_魏素霞1,李丽萍1,孙敏2通讯作者

魏素霞1 李丽萍1 孙 敏2通讯作者

1.孝感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孝感 432000;

2.孝感市孝南区妇幼保健院 湖北孝感 432000

【摘 要】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近4年新生儿科住院相关病例统一登记整理、统计与分析。结果: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新生儿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15%;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感染率为0.42%。结论: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肺炎的机会,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率。

【关键词】新生儿;获得性肺炎;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165-02

新生儿肺组织发育不完善,呼吸调节功能较差,呼吸表浅,新生儿抵抗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固有抗感染免疫力低下[1]。新生儿病房环境拥挤,如医务人员院感控制意识不强,消毒隔离不严,患儿极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而患上肺炎。通过分析出现交叉感染的原因,加强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可预防与控制获得性肺炎的发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2012年12月住院新生儿1219例,其中男615例,女604例,日龄为出生1h~28d,医院感染新生儿肺炎14例;2013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新生儿1648例,其中男826例,女822例,日龄为出生1h~28d,医院感染新生儿肺炎7例;

1.2 研究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调查期间病案室的每份新生儿出院病历进行筛查。对发生医院感染新生儿肺炎的病例,统一登记整理,统计与分析。

2 结果

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感染率为1.15%;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感染率为0.42%。2013年1月成立封闭式新生儿病房和院感控制小组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后,新生儿肺炎院医感染率显著下降。

表一 两个年度段新生儿肺炎医院感染结果比较

3 结论

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肺炎的机会,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率。

4 讨论

患者入院时肺部无感染、且不在感染潜伏期内,而于入院48 h后发生的肺炎称为院内获得性肺炎。它是由细菌、真菌、支原体、病毒或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各种类型的肺实质炎症[2]。新生儿肺组织发育不完善,呼吸调节功能较差,呼吸表浅,抵抗力差。新生儿生理的另一个特点:白细胞吞噬能力弱,血清中补体成分少,对外界的细菌、病毒抵抗力低,入院后不加防范容易发生交叉感染而患上肺炎。除了新生儿自身因素外,新生儿获得性肺炎的发生还包括以下原因:

4.1原因分析

4.1.1与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不足有关

医护人员对感染控制的认识不足,消毒隔离执行不严、手卫生依从性差、病号坚持上班等时有发生。研究表明,在外源性医院感染中,经手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感染占首位,这些因素都易造成患儿感染。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与患儿直接接触是带入感染源的重要人群,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因素可以将感染源带给不同的患儿个体[3]。

4.1.2环境因素

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多,医护人员多,使人员相对密集,开窗通风不彻底等使空气质量相对差,受污染的空气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诱因。另外新生儿探视也是感染原因之一,其探视人员会给新生儿病房带来外界的各种细菌和病毒。研究显示,在探视后新生儿病房的空气培养合格率可以从76.67%下降到16.67%,提示经过探视新生儿病房的空气遭到到严重污染,可增加新生儿医院感染的风险[4]。

4.1.3物品与药品管理不严

用物重复使用,消毒不及时如奶具、衣物、雾化器等;新生儿窒息、呼吸道感染患儿多,需大量、长时间甚至联合使用抗生素,可使耐药菌株明显增多,易造成菌群失调,导致二重感染。

4.1.4医源性侵入性操作

如吸痰操作不规范、吸痰管反复使用带入病菌;如气管插管后破坏呼吸道黏膜正常的免疫屏障,削弱咳嗽反射和纤毛运动而阻碍分泌物的排出,易发生呼吸道及肺部感染[5]。一般气管导管放置超过72小时后,每增加1天时间,感染率增加1-3%,4-7天为高峰期[6]。

4.2 预防措施

4.2.1提高医护人员感染控制意识

全科医护人员学习并执行《新生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等管理制度,定期对所有医护人员进行院内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如手卫生、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各种消毒隔离制度、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多重耐药菌患者的隔离与措施、医疗废物分类与收集等。组织学习并分析医院感染典型案例,不断强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保证医护人员充足,对医护人员定时体检,生病的医护人员及时调离临床岗位。

4.2.2合理布局,加强环境管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设置了隔离室、新生儿病室、沐浴室、配奶室、处置室、治疗室、监护室等,病房内感染新生儿与非感染新生儿分室放置,各区域之间流程科学合理,禁止家属和闲杂人员入内,避免交叉感染。早产儿与足月儿分室收治;感染与非感染者分室收治;隔离类别标识清楚,做好防护措施。工作人员穿室内专用工作服、工作鞋,外出时穿外出工作服。家属探视患儿时,采取隔玻璃窗探视,避免与患儿直接接触,避免空气污染。探视毕及时对探视间进行空气、物表、地面的消毒。严格按医院感染规章制度进行消毒、隔离,保持病区环境清洁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流通,病室每天通风换气2次,每次30 分钟,温度控制在24~26℃,安装空气湿化器,保持室内湿度在55~65%。每室安装了人机共处的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天4次,每次1~2小时,人员流动多的工作时段增加消毒时间。使用中的新生儿暖箱内壁每天清水擦试,一箱一巾,暖箱每周更换1次,用后及时终末消毒,卸下一切可卸部件,用25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试与浸泡消毒,暖箱水槽使用无菌水,每日更换,水槽每天清洗1次,每周消毒1次。空调和空气消毒机的过滤网每月清洗消毒,温箱的过滤棉每月更换。

4.2.3加强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及用物管理 

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人员流动,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减少对患儿的干扰。认真做好新生儿皮肤、口腔、眼、脐部、臀部、会阴护理,预防感染。新生儿用婴儿用被服、毛巾、奶具等婴儿用品均高压消毒,尿布一次性使用。听诊器、监护仪头、雾化器专人专用,用后及时消毒。

4.2.4正确及时的气道护理,缩短气管插管时间

选择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护士经系统培训后方可进行各项气道护理操作。对护士进行专科培训,如动态观察患儿的病情及呼吸机的各项参数,定时更换体位及叩背,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掌握正确的湿化气道、叩背吸痰方法等;操作敏捷轻柔,避免损伤气管黏膜;对气管插管吸痰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吸痰用具1人一套,使用无菌生理盐水,吸痰管1次一换;气管插管要妥善固定,避免导管滑动擦伤气管黏膜;采用一次性的呼吸机管路,每周更换1次,遇污染时随时更换;及时倾倒冷凝集水,呼吸机连接管要保持最高位置,严防管路内冷凝水倒入气道内。

4.2.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掌握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株的监测,严格无菌操作,按要求及时送血培养、痰培养、导管尖端培养等标本,尽早查明感染病原,针对病原菌敏感抗菌药物进行用药,减少抗菌药物使用的种类。广谱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易产生医源性菌群耐药和菌群失调,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

4.2.6强化手卫生

医护人员注意勤剪指甲,所有病室均安装感应式水龙头,使用抗菌洗手液,干手设施配备齐全。每个病室、治疗车、查房车、走廊等均放置速干手消毒剂;严格掌握流水洗手的指针。

4.2.7做好环境卫生学监测工作及院感目标性监测

科室每月1次由院感质控员进行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剂、空气、医护人员手、暖箱、水槽、奶瓶及物体表面等进行检测,对不合格项目立即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探讨,请院感办协助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意见并在实施后再监测,直到合格为止。对所有拔除的气管导管进行微生物培养,加强医院感染耐药菌株的监测。

参考文献:

[1]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43.

[2]金珍.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用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267.

[3]肖丽华,麦艳冰.新生儿监护室医院感染高危因素监测[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5(5): 59.

[4]赵明红,郑桂爱.新生儿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与防控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497.

[5]侯爱红.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742.

[6]龚招娣,徐慧,罗文娟.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院内感染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6):173-174.

作者简介:

魏素霞(1973-)女,毕业于武汉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新生儿护理。

通讯作者:

孙敏*

论文作者:魏素霞1,李丽萍1,孙敏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院内获得性肺炎预防护理对策论文_魏素霞1,李丽萍1,孙敏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