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红 赵晓丽通讯作者 王 东 朱亚芹 耿晓静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河北承德 067000
【摘 要】目的:观察早期床旁康复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随机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床旁康复联合中医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NHI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床旁康复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自理能力,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床旁康复;中医针灸;双相自理能力评估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64-8999(2015)7-0514-01
Study of Bedside Early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on Limb Disorder of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Stroke
Zhang Yanhong, Zhao Xiaoli,Wang Dong,Zhu Yaqin, Geng Xiaojing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e Medical College,Chengde,067000,Hebei,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edside early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on limb disorder of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stroke. Methods:60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30 patints 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regular medicine and nursing,while the patie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bedside early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besieds the treatm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n the clinical effec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and NHISS scores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ch ha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Conclusin:The bedside early rehabilitation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therapy on limb disorder of hemiplegia patients is of exact therapeutic effect,and can improve the limb function, Self-care ability,and recovery of patients.【Key words】stroke,hemiplegia,bedside rehabilitation,acupuncture therapy,Dual phase self-care ability assessment
脑卒中是由于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近年来随着诊疗技术提高,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在存活者当中仍有70%-80%的患者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导致患者的自理能力下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1】。探索科学、有效的康复方法成为预防并减轻致残的关键,本研究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行早期床旁康复联合中医针灸疗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神经内科收住院的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病例均经头颅CT或MRI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年龄44-79岁,平均(56.35±5.61)岁;对照组30例,年龄45-77岁,平均(57.35±4.6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卒中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除均进行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外,观察组病人在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小时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床旁康复联合中医针灸治疗。4周后由责任护士和患者家属双相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对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NHISS评分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
1.2.1床旁康复内容:急性期由责任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及患者家属进行良肢位摆放、关节被动运动训练;恢复期由康复技师到患者床旁对其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训练、起坐训练、翻身训练、移动训练,呼吸功能、步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
1.2.2中医针灸辨证治疗方案:根据患者不同的运动功能水平选择不同的刺激部位,针对患者偏瘫侧肢体的肩周肌群、肘伸肌、腕或踝等被伸肌等进行。取穴:头部取人中、百会;上肢取肩髑、肩井、曲池、外关、合谷等穴位;下肢取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昆仑、太溪、三阴交、气海、中极、曲骨、水道、归来、环跳等穴位,面部穴位可取颊车、地仓、太冲等穴位,并配合电针治疗,每日一次,每次留针20分钟,使针刺肌群出现主动收缩,起到疏通气血、醒脑开窍的作用。
1.3 评价标准 (1)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量表采用改良Barthel(MBI)指数来进行评定[2]:分进餐、入厕、修饰、洗澡、穿衣、转移、行走、上下楼梯、大便、小便等10项进行评定。(2)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3]对病人神经功能缺失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估,评分结果得分越高,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康复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NHIS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患者脑血管意外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破坏,抑制其所支配的高级运动功能,同时皮层对低位中枢的调节也会失去控制,正常运动的传导受到干扰,进而出现运动功能障碍。脑卒中后功能恢复主要依赖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建组中的细胞、分子和基因调控作用[4]。临床实践证明,脑卒中后康复护理干预介入越早,患者肢体功能康复及整体疗效越好。目前采用WHO推荐的康复训练时间,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48h后进行康复干预可最大限度的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
单一疗法往往难以取得理想疗效,在临床工作中常常采用综合疗法【5】。本研究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床旁康复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即由神经内科责任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或患者家属对偏瘫侧肢体进行良肢位的摆放;常驻我科的康复科技师进行床旁关节功能锻炼及推拿治疗;请中医科医师到患者床旁进行辨证针灸治疗。⑴良肢位是从患者治疗角度而设计的一种体位,能够有效防止关节变形和挛缩,避免患者肢体偏瘫后易出现的痉挛模式。发病初期如果不能对患者的偏瘫肢体进行正确摆放,可导致患者并发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挛缩的后遗症,导致患者能行走时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6】。(2)康复科技师对患者进行的早期康复训练便于调动病人脑组织内残余细胞发挥代偿作用,促进损伤区域组织的重构和细胞的再生,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通过肢体活动使相应皮层脑血流量增加,有效地保护肢体功能,加快恢复及预防残疾。早期被动运动,可使大脑皮层传递神经冲动,兴奋病变大脑,促进肢体主动运动的出现。并且有计划的早期康复运动,可以向大脑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经传入、传出冲动的反复刺激,逐渐建立肢体由高级中枢控制的运动模式,加速患肢肌力的恢复,预防患者偏瘫肢体肌肉萎缩,减少偏瘫肢体失用性变形的发生率。(3)中医针灸辩证治疗,通过低频电流刺激以诱发肌肉收缩,通过激发运动或模拟正常自主运动来恢复受刺激肌肉的伸缩功能,并且可使肢体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达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的作用,结合康复训练,可促进损伤神经元再生,延缓和防止肌肉萎缩,平衡屈、伸肌群间张力的作用,促进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本研究观察组在早期床旁康复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结果显示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提高,神经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责任护士与患者家属或患者双相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使患者及家属参加到康复训练中来,对康复效果前后进行对比,以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提高康复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综上所述,早期床旁康复联合中医针灸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良好效果,可提高患者的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运动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
参考文献
[1] 魏秀梅,协同护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影响 [J],新疆医学,2013,43:107-108
[2] 幺莉,尚少梅,张洪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护理分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2013,1-4.
[3] 郭爱松,李爱红,陈 鑫等.电针联合氟西汀对卒中后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山东医药,2011;51(25):9-11.
[4] 陈家骏,蔡东平. 针灸治疗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辽宁中医杂志,2014;41(2):347-348.
[5] 甘小莉,方丽萍,肖展翅等. 经颅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8:367-368.
[6] 庆 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23(6):433-5.
项目来源:
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20123119)
通讯作者:
赵晓丽(1964-),女,主任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研究
作者简介:
张延红(1980-),女,主管护师,本科,从事临床护理研究
论文作者:张延红,赵晓丽,王东,朱亚芹,耿晓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9
标签: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针灸论文; 脑卒中论文; 功能论文; 中医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7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