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云
(义乌市义亭中心卫生院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 目的:观察和探讨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切口手术;小儿疝气;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4-0095-02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小儿腹股沟疝气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很多少儿深受其苦[1]。小切口手术治疗具有微创,恢复快等优点。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2.0~11 岁,平均(4.5±2.6)岁。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4±2.5)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2~11岁,平均年龄(4.6±2.8)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观察组患者使用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术前30分钟为患儿注射0.02mg/kg 的阿托品。全麻,取仰卧位,开放静脉通道,使用鼻导管为其供氧。常规消毒铺巾。在患儿腹股沟皮下环上方做长度为1.5~2cm的切口,根据患者的生理机构确定切口的大小。切开患者的皮肤及肌肉,露出精索,探查外环口的位置,将疝内容物还纳腹腔,如果是游离疝囊,使用手术刀将其钝性切开,使其与周围组织完全分离。缝扎疝囊颈部,然后切除多余的疝囊。复位睾丸和精囊,常规止血,缝合皮肤及组织,常规消毒,并且注射适量的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进行治疗,术前30分钟为患儿注射0.02mg/kg的阿托品,方法如下:全麻,取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在其皮肤下做适当长度的切口。分离皮肤及组织,露出精索,定位疝囊,切除疝囊。缝扎疝囊颈部,然后切除多余的疝囊。复位睾丸和精囊,常规止血,缝合皮肤及组织,常规消毒,并且注射适量的抗生素预防术后感染。
1.3 比较方法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疝气是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各种人群都容易出现,其中在小儿中发病率最高,发现小儿疝气就要及时治疗。小儿疝气影响患者消化系统的功能,使之出现消化紊乱等并发症,降低肠胃的吸收功能、患者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用于生长发育,因此患儿体质容易较弱,并且容易出现疲劳等现象。腹股沟部与泌尿生殖系统相邻,相接触,因此疝气会影响生殖系统的正常发育,影响患者长达后正常的生理功能,容易出现腹痛,肠梗阻、肠坏死等并发症,严重甚至会危及患儿生命[2-3]。传统治疗疝气的是开腹手术, 但由于开腹手术切口大、手术过程长,出血量多、容易出现术后感染及并发症。而小切口治疗疝气,具有微创,出血少、手术过程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该方法逐渐成为治疗小儿疝气的首选方法[4-5]。本文的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与文献的研究相符[5-6]。
综上所述,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永红.应用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18):262-263.
[2]马爱军,邹辉强.小儿疝气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3,1(14):205-206.
[3]晏贱根,张士金,李晓敏.观察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90例临床效果及其分析[J].中国健康文摘,2013,20(17):94-95.
[4]李先国,陶夏煜,代敦林.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34(22):85-86.
[5]李先国.陶夏煜,代敦林.探讨小切口治疗小儿疮气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3,22(8):85-86.
[6]杨军,钱立印,葛亚博.小切口治疗小儿疝气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38.
论文作者:朱庆云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
标签:疝气论文; 小儿论文; 患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小切口论文; 手术论文; 术后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