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视角下乡村建筑风貌控制思路研究论文_金琳

地域文化视角下乡村建筑风貌控制思路研究论文_金琳

重庆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 重庆 401120

摘要:当前,我国经济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了长足进步,在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断完善,各种类型的乡村建筑形态也层出不穷。然而,在乡村建筑的推进过程中,不管是怎么样的改造项目,乡村建筑风貌都需要得到科学合理的控制,需要以当地的文化特色为立足点,要把文化影响作为风貌确定的依据。结合这样的情况,本文着重分析和探究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在农村建筑设计相关方面的不足,并以地域文化视角提出相对应的乡村建筑风貌控制思路,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够为其他乡村建筑空间改造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地域文化视角;乡村建筑风貌;控制思路

1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相关建筑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小城镇,特别是农村建设,在总体上来看,并没有统一标准的规划,往往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大拆大建或者千篇一律,特别雷同的问题,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不够人性化,没有切实考虑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强制农民上楼,具体的操作问题层出不穷,在农村规划以及建设过程中往往盲目生搬硬套城市的规划设计,农村原有的住宅建筑设计也往往直接生搬硬套城市的社区住宅设计,没有真正意义上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结合农村当前的发展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同时,相关的设计内容也不够科学合理,在设计的过程中并没有结合特定地区的地域文化特色,未以地域文化视角,设计风格往往比较雷同,缺乏创新性以及和当地环境的融合性。在建筑设计风格上往往南北一色,千篇一律,并不具备地方的特色,没有使传统意义上的地域文化特色得到充分的体现,更谈不上传承和发扬。与此同时,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价值,也没有深入探究,对古村落、古民居等相关传统建筑没有切实有效的保护,这直接造成地域文化特色处于消失的边缘。

2针对乡村建筑风貌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意义

和城市建筑进行有针对性的对比,乡村建筑和自然以及环境之间能够实现更有效的融合,其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也就是古人所倡导和追求的天人合一思想的集中体现,对于乡村建筑风貌进行有效控制,集中体现了这样的思想,同时也是有效进行,使该理念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下,以及人文特色的影响下,营造出多种多样的乡村建筑形态,在乡村建筑风貌控制过程中,在相关设计环节,可以在从根本上确保乡村建筑的风貌的同时,进一步与时俱进,充分融合现代化的成分,使城市设计的人性化、便捷化的要素充分体现,同时让两者互相融合、共同作用,呈现出更新型、更人性化的乡村建筑,而乡村建筑风貌的控制,能够进一步保护和发展乡村民俗建筑文化,在推进的过程中,进一步整理和挖掘传统的乡村建筑,使其得到不断创新和完善,使乡村建筑文化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在乡村建设振兴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复兴乡村地域民族文化,与此同时,乡村建筑风貌的控制更利于乡村建设的推进。在乡村规划设计的过程中,乡村建筑风貌控制工作可以更有效的推进政府与设计施工单位等相关方面有效沟通,在具备保护和传承乡村建筑文化意识的同时,也可以为其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详实的参考资料,以资料为指导,使相关部门做出更科学合理的决策,并以决策为行动指南,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更完美的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之外,乡村建筑风貌的控制也可以使乡村的人居环境得到更有效的改善,使乡村建筑传统得到挖掘并继承,在气候的适应性以及空间适用性等相关方面都体现出集体智慧,并真正意义上体现出乡村民俗建筑的生态效应,文化效应和经济效应。

3地域文化视角下乡村建筑风貌控制思路

3.1居住建筑。在乡村范围内所涉及的居住建筑有着多种类型的形态,从整体来看,各种形态的居住建筑各有千秋,独具特色,不会呈现出雷同的样式。在一个特定区域内的住宅建筑,往往在地理组织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程度的规律性和规范性,尽管单体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是,总可以看出某种意义上的规律性和重复模式,从整体上让人感觉到和谐统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针对这方面内容,韩东青先生曾经研究和引入了类型这个概念。针对这样的现象,类型可以有效解释。针对类型这个概念而言,我们可以更形象直观的把它理解成是个各种事物之间所存在的结构模式,在相似性方面的一种聚合。例如,人们耳熟能详的徽派民居,它的核心是天井外围是封闭式的,内部却是开敞的,使秩序井然的三合院模式,这就是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有效融合,互相作用,而有机构成的外墙封闭式结构,从根本上处理了密集而居的问题,同时也满足了隐私性的要求。而天井的设计,有效处理了采光和通风等相关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在结构模式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风水学领域所提倡的聚纳天地之气的相关理念,在最大程度上有效满足了宗法伦理等相关方面对于礼仪和等级的内在要求。

3.2宗教建筑。道教是源自于中国的,同时也是炎黄子孙自创的一种宗教,他有5000多年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我国文明古国的一个瑰宝。在道教思想中普遍认为,人类是天地之子,要和天地自然和谐统一,休戚与共,所以结合这样的情况提出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该思想的根本宗旨指导人注重自身的修为和修炼,所贯彻落实的是一种渡己,而不是渡人。正是这样的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让国人对于其他各种宗教都有更大程度的包容性和理解性,有一种普世精神。所以针对大多数的汉族人来说,他们并不只是有一种单独的宗教信仰,而是通过多元化的精神和信仰使自身获得更好的精神修炼。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宗教建筑方面,特别是在村口文化上,通常情况下,汉族村口文化最主要呈现出三个方面的特征。分别是:第一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第二是保佑平安,人丁兴旺。第三是多多涌现出文才,学而优则仕。

3.3商业建筑。在我国古代,其商业建筑和现代的商业建筑有着巨大的差异,在古代市是出现最早的一种商业建筑概念,市,也就是我们所称之为的集市,在商周时期就已经有比较大的规模。到了唐宋时期,市集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呈现出十分繁荣的景象,人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诞生了晚市,进而进一步发展成为当今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夜视。在古代市集的发展过程中,也演化出多种多样的比较特别的模式,此类集市有着双显著的时令性,特殊性特色。例如,在正月的灯市,2月的花市等等,都是受到百姓特别重视和欢迎的市集。例如,广州的宵花市,也称之为除夕花市,就有着700多年的历史,这种惯例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呈现出蓬勃的发展趋势。在古代还有庙会这种比较特别的形式,在每一年或者数年一度都会举办这种庙会,在宋代尤其繁盛。之后北京的城隍庙会,会聚集全国各地的商人来此,同时也增加了世界各国内的商品,所以也可以当作国际贸易的雏形。

4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和论述,可以很明显的看出,在地域文化视角下,新农村在建筑设计方面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进一步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情况,通过不断的调研和论证,提取传统文化和传统建筑的精华,进一步有效融入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在这样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同,同时也才更有亲切感和归属感,在共通的建筑设计语汇中,实现更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这样才能让人有更深的记忆,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孙艺慧,陈田,王云才,传统乡村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研究,2016.6(5):58-60

[2]张建武,乡村旅游影响下的乡村聚落外部空间设计初探[J],重庆:重庆大学学报2017.5(5):84-86

[3]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2):17-26+157-158.

[4]李国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党在推进现代化中的伟大创举[J].农村工作通讯,2017.8(21):18.

[5]郭晓鸣,张克俊,虞洪,高杰,周小娟,苏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统认识与道路选择[J].农村经济,2018(01):11-20.

论文作者:金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1

标签:;  ;  ;  ;  ;  ;  ;  ;  

地域文化视角下乡村建筑风貌控制思路研究论文_金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