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发辉 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 731799
摘 要: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诵读抓起,通过师生互动和有梯度的训练,落实好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把握阅读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1.结合课文教学,由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扩张。
如:学过《生命的意义》之后,引导学生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学过《孔乙己》后,向学生推荐《狂人日记》、《阿Q正传》,这种延伸性的阅读,既巩固了课内知识,也扩大了知识面,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
2.按照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课外读物。
学生因年龄、性别、性格、爱好、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阅读兴趣各有不同,推荐课外读物应因人而异,使学生既乐于接受,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好,还提高了阅读能力。
3.注意容量适当,循序渐进。
再好的美味,暴饮暴食其结果只能是消化不良,令人反胃。在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中,既要注意与学生的阅读能力相适应,又要注意不能一次要求太多,这样学生才能读得了,读得好,而兴趣倍增,如果让学生望而生畏,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
4.注意不断刺激,巩固深化。
初中生年龄较小,兴趣来得快,消失也快,教师应注意在培养的过程中围绕读书活动采取板报、专刊、故事会、表演、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刺激学生阅读兴趣,使之得以巩固和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开展讨论
常言道:“真理越辩越明”,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一个或者多个话题,展开讨论,实现教师、学生、文本在“三维对话”中的交流、冲突、介入与融合,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习的热情,获得更丰富、更全面的“结论”。
三、倡导有声诵读
有声诵读时,学生的眼、手、口、耳、脑等各种感官同时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并提高学习效率。
本人常有以下几种做法:
1.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
2.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在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
3.诱导学生反复朗读内容含蓄的文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品味,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
四、教学生“咬文嚼字”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细心品味文本最精彩的文字,感悟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抓准文眼、理清文脉、剖析内涵。“文眼”是指文本中概括性的词语或句子,抓准文眼就把握住了文本大概的内容;“文脉”是指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结构特点,意义、关系,表达形式和作用,理清文脉就可以使内容条理清楚地浮现字端;“内涵”是指文本中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所要表达的主旨,内涵往往比较含蓄,剖析内涵既可以最终清楚文本内容,还能完整深入地领悟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五、鼓励学生创新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中学生说话、看问题的深度、角度和方式不可能完全一样,教师可以选取文本中富于想象的文字,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大胆想象,培养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
总之,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在师生互动,轻松、愉快、和谐、迁移默化的氛围中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有目的、循序渐进地训练。
论文作者:戚发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5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学生论文; 文本论文; 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文脉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是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12月总第25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