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落实率论文_林幼华,付丽明,郑春兰,林宝玲,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 365000

【摘要】目的 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落实率的效果影响。方法 通过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成立了以骨科护士长为组长、质控组成员为督查员、深静脉血栓风险高的外科手术科室的护理管理者及骨干护士为小组成员和联络员组成的护理质控小组,开展了提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落实率的品管圈活动。从现状调查中找出影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的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绘制鱼骨图,找到其中的真正原因,圈员共同制订对策并按计划实施。结果 此项活动不仅提高了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而且小组成员的综合素质和自我评价都得到提高,为患者提供了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质量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落实率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品管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落实率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术后及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继发肺栓塞而危及生命。近年来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逐年升高,目前已成为围手术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医院内非预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如何对住院患者及早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已得到广泛重视。为了更好挽救患者生命及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 广大的医务人员应不断寻找更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1]。但在实际工作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引发的安全隐患事件、提前预警、积极干预上并不乐观。为了明确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倡导积极主动的预防方式。笔者所在医院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小组于2017年3月27日至2017年9月25日,开展了为提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的品管圈活动进行护理持续质量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1.1 选择各临床手术科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4月10日-4月25日及2017年8月17日-9月1日分别到深静脉血栓高危的12个手术科室,随机对在班各级护士进行抽查。入选对象:对照组(措施改善前)83人,其中N0-N1级护士28人、N2级护士29人、N3级护士26人,男:2人、女:81人,年龄:21-50 岁,平均 (30.4±2.1)岁,工龄 0-26年,平均(7.79±1.5)年;试验组(措施改善后)95人,其中N0-N1级护士26人、N2级护士40人、N3级护士29人,男:3人、女:92人,年龄:22- 48岁,平均(28.5±1.9) 岁,工龄 0-27 年,平均(7.67±1.7) 年。两组人员在年龄、性别、工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1.2 于2017年4月12日-5月3日(措施改善前)及2017年7月18-8月10(措施改善后)到外科病区查看围手术期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风险患者分别为205例和300例,以措施改善前为对照组、措施改善后为试验组。对照组205例,其中男132例、女73例、年龄28-93岁,平均(55.5±2.3)岁,平均住院天数(19.2±3.3)天;发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不到位例数为77例。试验组300例,其中男177例、女123例、年龄26-90岁,平均(58.7±3.1)岁,平均住院天数(23.3±3.6)天;发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不到位例数为3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种、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品管圈活动开展方法

1.2.1在全院范围内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开展品管圈 于2017年3月在护理部层面成立了以骨科护士长为组长、督查员3名、质控员9名和联络员11名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并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小组成员自愿报名组圈,共有10名成员,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2名。选出圈长,通过圈员讨论圈名为“畅通圈”,表示血液灌注、畅通、无阻、喷发鲜活生命力。

1.2.2选定活动课题 通过圈员的头脑风暴法选出几个主题, 并根据上级政策、迫切性、可行性及圈能力几个维度来进行评分, 最后将总分最高的“提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定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3 制定活动计划

本次活动计划4-6个月完成,由圈长召集并开展圈员活动,每两周开圈会1次, 每次圈会1h, 圈员共同参与讨论解决一个问题。圈长负责对小组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并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健康教育方案和宣传手册等,并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深静脉血栓相关知识的培训。辅导员负责检查、统计及配合圈长监督指导和制定健康教育宣传手册。圈员主要负责对所在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深静脉血栓知识系统培训、落实指导工作以及深静脉血栓高风险患者的上报和汇总。

1.2.4进行现况调查 圈员从有效咳嗽深呼吸、下床活动、床上主动/被动运动、大便通畅、入水量和下肢静脉穿刺6个方面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柏拉图,依据20/80法则将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前三位(未有效咳嗽深呼吸、未指导下床活动、床上无主动/被动运动最多,分别占32.47%、23.38%、20.78%,合计占76.62%)列为改善的重点。

1.2.5分析原因 圈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未落实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从护士、患者、制度和方法进行讨论,并绘制鱼骨图,寻找真因及拟定对策。最后将护士知识缺乏、患者依从性差和各专科预防措施未细化量化这三个方面认为是造成未落实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真正原因。

1.2.6目标设定 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由改善前的67.80%上升到86.15%。

1.2.7制订对策并实施

1.2.7.1加强护士培训 圈员根据临床实际情况,联合护理部组织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深静脉血栓的定义、临床表现、原因、如何治疗和有效识别高危人群及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的预防等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大家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提高护士对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意识与预警能力。

1.2.7.2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了解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针对原因采取个性化的措施,根据手术病种提交符合本病区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的方案,进行资料的汇总。根据引起深静脉血栓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血液的高凝状态和静脉壁的损伤[2],联合护理部制作图文并茂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宣传手册并制定健康教育方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多种宣教方式,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预防深静脉血栓的重要性。加强护士责任心,宣教后要督促并关注患者对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

1.2.7.3各专科制定细化量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指引护士及患者有效落实。

1.2.7.4 通过培训及措施的有效实施,以最终考核及督查的结果作为评价指标,使预防深静脉血栓的落实率得于提高并长期维持。

1.2.8观察指标 在措施改善前后向外科手术病区不同层级护士分别发放试卷83份及95份,现场回收83份及95份,有效收回率为100%,采用闭卷考试,每份试卷为50分,收集数据,由专人改卷并统计调查的人数及个人成绩;督查预防深静脉血栓落实不到位的例数。查检表自行设计,由督查小组成员负责检查。收集并统计措施落实不到位的分布以及例数。

1.2.9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例数。结果显示:试验组在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例数均比对照组少,落实率由改善前37.6%降至11.3%,提高了26.3%。其中未有效咳嗽深呼吸、未指导下床活动、床上无主动/被动运动、大便不通畅的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护士理论考核成绩。结果显示:通过学习培训,试验组中各级别护士在深静脉血栓护理的相关知识理论考核成绩分值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3.1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落实率的效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此次活动中小组成员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明确活动主题,查找导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落实率低的真正原因,并制订针对性地护理措施,通过落实改进措施,护士对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相关知识掌握率由改善前的62.69%提高到81.17%,患者对预防深静脉血栓措施落实率由改善前的67.8%提高到87.39%。圈成员及护理部共同制作的预防深静脉血栓手册对患者的积极配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各专科制定细化量化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指引的应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3] 。

3.2在本次活动中小组成员通过头脑风暴法、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圈成员对品管圈相关管理方法的运用更加熟练,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护理团队的合作精神[4]。品管圈活动中护士从“要我做”转变成“我要做”,并体验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乐趣[5]。不断唤起所有成员的使命感及价值感,使她们综合素质和责任意识均得到了较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郝进芳,李卫勇,王福霞.25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9(29):2391-2392.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4:1555-1559.

[3]王灵晓,姚瑶2,李冰冰1,等。品管圈在预防关节置换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9):673.

[4]卢佳美, 曾小芬, 黄梅冬, 等.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09) :92-93

[5] 向邱,徐素琴,张子云.品管圈活动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2):104—105.

地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烧伤科

邮编:365000

作者简介:林幼华 女 1971年9月 本科 副主任护师

联系人:林幼华

电话:13850886619

论文作者:林幼华,付丽明,郑春兰,林宝玲,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3

标签:;  ;  ;  ;  ;  ;  ;  ;  

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落实率论文_林幼华,付丽明,郑春兰,林宝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