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11)(2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 长沙 410011)
【摘要】目的:进一步分析骨与关节疾病中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接诊的45例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患者为例,予以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一次扫描期间采集2个不同能量数据,分析所得能量数据,即140kV、80kV、平均加权120kV数据,均传输至处理站,并利用能谱软件不同能谱值(keY)予以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结果:随着能谱值90keV增加,图像质量越清晰,和平均加权120 kV图像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获取较高的图像质量,有助于判断骨关节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恢复状况。
【关键词】骨;关节;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5-0106-02
一般来说,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在复查时金屑内固定器材线束硬化伪影的存在对临床医师判断骨折断端对位、内固定器材有无断裂等多种情况造成直接影响,不利于患者预后恢复[1]。随着当前影像学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应运而生且得到临床的广泛应用,效果显著。为此,本文对我院45例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复查患者施以双源CT双能量扫描,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计45例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选自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25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18~65(35.3±5.1)岁,疾病类型:10例胫腓骨骨折,3例锁骨骨折, 6例股骨外髁骨折,4例尺桡骨骨折,15例股骨颈骨折, 7例跟骨骨折。均知情同意,自愿加入研究,并且符合医学伦理。
1.2 方法
仪器为德国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机,双能量扫描模式,首先常规取双定位像,设置扫描范围、扫描参数(A球管电压值、参考毫安秒分别为140KV、45mAs,B球管电压值、参考毫安秒分别是80kV、191mAs,矩阵为512*512,螺距为0.7,球管旋转时间为0.5s/转,准直器宽度为40*0.6mm)。待扫描结束,重组图像(层厚0.75mm、层间距0.5mm、KernelB30f),把不同能量数据,即140kV,80kV以及2种能量融合数据传输至工作站处理(2种能量融合数据与常规120kV单能扫描较接近),均予以MPR、VR、MIP技术处理,即40kV、80 kV重组数据一同置入能谱软件,设置能谱值40~190keV,控制区浮动条间隔为50KeV,然后分别予以40keV、90keV、140keY、190keV能谱值完成图像后处理工作,以MPR、VR、MIP技术处理140kV、80kV平均加权120kV融合图像数据。由具备主治医师资格证的2名影像科医师对图像予以评价。
1.3 观察指标
图像质量判定标准如下:1分为明显的金属伪影且难以观察到骨折处解剖结构;2分为存在较多的金属伪影,尚可观察到骨折处解剖结构;3分为无明显金属伪影且可以较好的观察到骨折处解剖细节;4分为无金属伪影且骨折处解剖细节清洗可见。
1.4 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21.0为工具,以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能谱值、平均加权120kV图像质量,若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能谱值、平均加权120kV图像质量的比较:随着能谱值90keV增加,图像质量越清晰,和平均加权120 kV图像相比,差异显著(F=207.773,P<0.05),见表1。
3.讨论
为了获取详细、精准的骨关节外伤金属内固定术后患者恢复状况,如骨折对位、固定器材有无断裂等,应当加强该病患者术后检查技术手段。
近些年,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关节诊断方面显现出独特优势,其是由2套X线球管一探测器系统构成,并且2个球管可共同扫描,采取双能扫描模式,以X线成像原理、衰减特性为基础,通过能谱软件对该组织曲线予以计算,紧接着施以金属伪影减影后处理,即适当调整控制区浮动条来选择不同能谱值完成减影处理,最终获取不同质量的图像。本文结果显示,低能谱值(40keV),图像质量较差且存在较多金属伪影,而随着能谱值的增加,如能谱值(90keV),局部组织结构清晰,金属伪影减少,图像质量增高,当能谱值增加至≥120keV,无金属伪影,因而,认为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可有效避免X线、螺旋CT图像存在线束硬化伪影,便于准确判断骨折固定术后恢复状况[2]。
在双能量成像过程中,140kV射线的组成部分,即低能量射线,可以促进人体吸收剂量的增加,第二代双源CT通过多种措施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辐射剂量,其一,以锡为滤过材料的能谱纯化技术,可有效滤过大部分低能量射线,达到提高射线有效利用率目的,其二,动态曝光剂量调控系统的应用,可以依照患者解剖结构对管电流适当作出调整,进而减低人体吸收剂量,实现减少辐射剂量目标[3]。所以,第二代双源CT通过增加B球管视野至33.4cm2,可以有效解决第一代双源CTB球管存在的视野受限问题。
综上,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与关节系统领域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使用。
【参考文献】
[1]马新荣,苏萱,郭荣洲,等.双源CT双能量成像技术在骨与关节疾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13(1):93-96.
[2]高江晖,李玉芳,马洪宇,等.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痛风诊断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5):57-58.
[3]侯金玲,高立栋.双源CT双能量成像对痛风诊断价值的再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8):1296-1298.
论文作者:邓卓1,刘曼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6
标签:能量论文; 图像论文; 金属论文; 技术论文; 术后论文; 质量论文; 患者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9月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