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了很大进展,市政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在市政工程中,道路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路基是路面的基础,是主要的承载结构层,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沉陷现象,给市政道路工程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对此,文章将着重分析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及其产生原因,进而探讨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对高质量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路基沉陷;应对措施
引言
市政道路的安全、稳定性与路基的强度质量有密切联系,通常来讲,路基稳定性不足、强度不足都是由于路基病害引发的。而导致路基强度受到影响的因素,其包含了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与自然因素和地质条件因素有关,其中影响度最大的就是温度和湿度。第二方面是人为因素,它包含了设计因素,以及施工技术与养护因素。同时在路基施工完成之后,路基的使用质量和路基的整体质量关系非常密切。
1市政工程道路质量现状
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道路的建设是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对外承包给社会上的工程建设企业来进行施工和操作。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任务就需要进行多方的交接,在交接过程中,一旦有交接环节不够严谨,就会影响整个道路工程的质量水平。并且由于整个道路施工工程是承包给不同的企业来进行施工,那么整条公路的整体质量就会有所偏差,一旦企业工程的施工管理不够严谨,就会产生很多质量问题,甚至会出现由于衔接不当产生裂缝等问题。除此之外,由于道路的施工还要涉及到地下管线的问题,如果地下管道的建设不当,或者空间较为狭窄,会直接影响路基回填的施工质量。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对路基填料的质量和压实质量进行控制,很容易造成路基施工质量问题,导致路基沉陷,进而造成路基路面结构破坏,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2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成因
2.1设计因素
通过对不同类型的道路路基沉陷现象分析,发现此种病害的出现不仅与路基填土的高度有关,还与施工材料、坡度、土质、地下水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市政道路的设计中未能考虑全面或者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均可能造成后续工程施工中出现路基沉陷的现象。如在对软土地基及采空区设计中,未能做好软土地基或者采空区的勘查,没有为设计人员提供全面的、详细的地质信息,使得道路路基设计容易出现承载力不足,致使后续出现路基沉陷等现象;设计人员未能做好高填方稳定性及沉降变形方面的计算,如果按照一般路基进行设计,将会影响后续填料的选择,致使施工中容易出现路基沉陷的现象。
2.2施工因素
在进行高填方路基填料分层填筑的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同时合理的控制铺筑的厚度。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有一些施工人员随意的更改铺筑厚度,并且在应用压实工具上,没有能够按照规定的压实工具进行压实,那么道路的路基、填筑质量就不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在材料自重以及外界负荷产生的影响下,市政道路路基就会出现沉降变形;此外,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施工人员的责任心不强或者是缺乏有效的技术管理力度,就会导致工程的质量降低;在进行半挖半填地段施工过程中,如果边坡没有能够按照要求的内容挖成台阶,就会导致路基和填料之间的结合产生沉陷以及裂缝。
2.3路基刚度因素
路基的综合刚度主要是指路基在有效的路基沉降范围内综合抗变形的能力。由于路基表面并非总是水平,并且各个地区的路基土体刚度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道路使用时,在相同外力的作用下,其变形量也存在着诸多的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人为原因以及客观原因分析
一些承包商为了从工程中获取更多的个人利益,会在工程建设的过程当中不断地压缩和减少成本支出。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的施工资金就不断地减少,在施工材料的选购和工程管理上,就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足。甚至还会出现施工队由于材料和设备不足,不按照工程标准来进行严格规范的施工。这都是导致路面沉陷的重要原因。另外,一般情况下市政工程的工期要求都较为苛刻,给施工单位预留的施工时间较为紧密。所以经常会出现一些施工单位为了满足施工时间,为了及时交付工程而忽略质量监管的问题。工作人员在后期的工程监管过程中,普遍没有起到良好的监督管理作用。并且由于为了尽量压缩成本,施工人员都是一些文化水平较低的个人劳动力,并没有专业的相关技术和知识支撑,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出现由于人力操作不当导致的工程疏漏。但是为了赶工期,许多施工队不会对此进行二次修补,而是视而不见。这都会对道路的质量造成严重的损害,导致日后使用过程中的路基沉陷。
3路基沉陷主要防控措施
3.1分层填筑
在进行高填方施工时,为了能够切实提高填筑的质量,填筑方式可以使用分层填筑的方式进行施工,并且,在施工操作过程中,严格的对摊铺的厚度进行控制,需要按照30cm的厚度要求进行分层压实,另外,在市政道路路基填土碾压的环节中,碾压的宽度要大于设计宽度的20cm,同时针对于受到水淹部分的地方,要选择性能好的材料进行施工;在施工时,针对不同性质的土壤,要进行分别填筑,并且材料不能够混搭使用,对于每层填筑的厚度累积不能超过50cm;在施工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挖填结合环节的质量控制,需要采用小型机械进行补充施工,以减少漏挖的情况出现。同时,还需要对压实的质量进行控制,在压实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压实度,在压实设备的选择上,需要选择大吨位的压实设备进行压实,同时在压实的环节中,横向接头重叠的距离要控制在40cm~50cm之间。在填料的性质与成分上,不要使用耕植层等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层,也不要使用过大的巨石、漂石;在填方施工上应注意避免在不良天气下施工,并保证填料的含水量符合要求,按规范要求分层进行填筑、辗压与压实度检测,使压实系数满足要求,杜绝一次性推填后再来返工、压密等,并保证满足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3.2软土地基超限沉陷的控制
市政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会碰到软土地基,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处理,如果处理不当会再次出现沉陷现象,所以在具体进行市政道路软基施工时,应当注意对路基超限沉陷现象的控制。如软土层厚度在2m内,施工单位可以采用换填土方法来处理软土地基,利用合格的填土材料来替换软土层,提高路基的坚固性和稳定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抛石挤淤法对沉陷问题进行处理,在采用抛石挤淤法进行路基处理时应当注意,由于这种方式的实施有着局限性,只能在一些表面没有硬壳以及长期积水的洼地和河流等处使用。
3.3加强市政道路路基的沉降观测
为了及时发现市政道路路基的沉陷问题,以便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必须加强沉降观测。现阶段,我国对市政道路路基的沉降观测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地面沉降观测,通过地面的沉降观测数据分析路基的沉陷情况;第二种是分层沉降观测技术;第三种是深层沉降的观测技术。在市政道路沉降观测中,应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沉降观测方法,也可以选择多个沉降观测技术进行同时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对路基沉降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道路路基施工过程中,如果道路路基出现沉陷病害问题,就会严重的影响整体道路的通行。因此,为了能够切实提高市政道路路基质量,需要对影响道路路基病害的问题加以分析,并且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解决。在上述研究中,对影响市政道路沉陷病态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见解,希望分析后能够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祖德宝.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及应对措施[J].珠江水运,2012(24):88-89.
[2]刘博.市政道路路基沉陷病害及应对方法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23):121.
论文作者:周兴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路基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就会论文; 病害论文; 质量论文; 道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