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有商业改革与发展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点思考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商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八五期初,我省国有商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00.7亿元,所占比重为38.8%,去年国有商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12.1亿元,所占比重为26.5%,比1990年下降12.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以2个百分点速度下降,今年1—11月国有商业零售额462亿元,所占比重又比去年下降2.2个百分点,销售规模下降,经济效益滑坡,直接影响国有商业的生存和发展。党的十五大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元化。显然在流通领域的商业所有制将是混合经济,原有国有商业份额下降这是必然趋势。本文仅就今后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商业如何发展,谈点个人看法。
一、全面理解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对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以上论述,我认为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量变,而且要体现在质变上,也就是说关键看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导向力是否掌握在国有经济手中。二是其他领域也有结构调整、资产重组的问题,如流通领域中除粮食等行业外的其他行业也有如何抓大放小,提高国有资产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的问题。三是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和控制力,即使其他一些行业和企业的国有经济比重有所减少,市场占有率下降,不会动摇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也不会影响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因此,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元化,原有的单一公有制形式将被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所取代。随着党的十五大精神的贯彻,流通领域改革的步伐必然加快,我们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尽快适应这种不可逆转的改革潮流。
二、确定工作目标和思路,把握发展机遇
当前国有商业销售下降,效益下滑,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各级领导要克服畏难情绪和“等(市场启动)、靠(政府政策)、要(银行贷款)”的思想,要头脑清醒,振奋精神,既要看到商业经营的困难,也应看到企业信誉、经营渠道、资产重组带来的机遇,树立搞好国有商业的信心和责任感,按照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国有商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思路,坚持大公司、大市场、大流通战略,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资本为纽带、市场为导向,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联营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抓大放小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的步伐,切实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全面推进我省国有商业现代化建设,以崭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的到来。
笔者认为,全省国有商业改革与发展的总体框架应为规模扩大、结构合理、效率提高。规模扩大,即组建大公司、培育大市场,发展大流通。以南京为中心,以徐州淮阴为纵座标, 以苏锡常为横座标形成“L”形的商品流通框架。本世纪末要组建30亿—5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3—5个,10亿—30亿的企业集团10到20个;年成交额15亿—30亿元的国家级批发市场3—5个。结构合理,即经营结构要从目前普遍存在的“散、小、低”逐步调整为大、中、小并举的商品流通体系,业态结构要从传统的批发公司、零售商场逐步调整为集团公司、连锁超市、配送中心、会员商场、批发市场等现代化新型业态。效率提高,即以提高劳动效率和经营效益为根本目的,无论是结构调整还是业态变化,关键是围绕“高效”这个目标开展工作,只有抓住结构的调整,才能提高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营水平。
三、以两个根本性转变促进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建立
全省流通领域经过八五期间和近两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仅厅系统国有商业现有固定资产148亿元,在建工程55亿元。因此,国有商业今后的发展应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通过经济联合,把现有存量资产盘活。
1、营销观念要更新。经营理念对企业的兴衰成败关系极大。 消费品市场已从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转变为商品充裕的买方市场。国内市场长期以来存在的供不应求的状况已有了根本性转变。据我厅对428 个主要商品调查,其中供过于求的商品占了61%,同时用户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购买的选择性增强,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在加快,国内市场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国有商业企业更新经营观念,从销售导向向营销导向转变。其关键在于确定目标市场顾客的要求,进而调动和集中企业一切资源和力量,调整好经营结构、库存结构,形成经营特色,比竞争者更有能力和效率地满足顾客需求,通过顾客满意度来实现企业利润的增长。
2、营销业态要全新。国有商业无论进行何种形式的改制, 都应对计划经济模式下形成的传统经营业态进行变革,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代理配送,提高组织化程度和规模经营水平。目前,省贸易厅系统现有连锁经营销售额只占到零售额的6.5%,到本世纪末要力争达到30 %左右。连锁经营要由零售业向快餐、娱乐、服务等行业发展。通过调整使国有商业企业的经营业态从单一的传统型向多元的交叉型转变。
3、营销方式要革新。企业首先要努力实施顾客满意工程, 以顾客满意度为取向,着重从理念、标识、环境、行为、商品、服务等方面为顾客服务,量化考核标准,通过建立满意工程考核体系而赢得消费者信赖,确立信誉,创立名店。其次是准确的经营定位,如定位不准,也不能获得良好的效益。曾风靡一时的仓储式批发市场,由于定位脱离国情,导致生命力不强。而上海的麦德龙则将中小型零售商作为销售对象,品种全、价格低,并以会员制方式形成12万客户的固定消费群体。三是要继续发展总经销、总代理业务,搞好若干品牌商品销售规模,同时要重视对现代营销手段研究探索。最近,国家经贸委建立了中国商品交易中心,国家计委批准的商友商务公司建立的商品购销网络服务系统,以及全国库存商品调剂(网络)中心的建设,标志着我国流通贸易开始迈向无纸化的电子贸易时代。这些无疑是对传统营销方式的挑战,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接受新观念,接纳新方式,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正确理解抓大放小,对国有商业进行战略性改组
1、发挥行政导向作用,因地制宜地抓大放小,引导企业联合。 市场竞争将导致企业走向联合,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全省大多数企业资产属国家所有,主动引导企业走向联合,提高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率,是各级行政部门不可推卸的职责。在引导企业联合时,我们要正确认识抓大放小的政策,防止误入歧途。现据内贸部最近划分大中小型企业的标准统计,全厅系统大型一、二类批发零售企业共32家,只占到全省批发零售网点的0.32%,主要集中少数大城市,因此抓大放小不能层层生搬硬套。县(市)处于大城市和农村的中间地带,是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阵地,尽管企业大都为中小型,但与城市的同类企业相比地位作用不同,故改制要因地制宜,切忌一刀切。各地应对现有商业企业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凡具有一定管理水平,购物环境、经营品种、执行政策较好,在稳定市场等方面起到主导作用的企业,要牢牢抓住,并以此为龙头吸收社会资金入股,发展资本联结或商品联结的企业集团。对大量的中小型企业采取租赁、拍卖、承包、国有民营等形式放活一批。此外,对具有一定位置优势和管理水平的中小型骨干企业,可通过股份制改造,或联小为大、聚众为强,办成特色店、连锁店。
2、组建江苏重点流通企业集团。我省商品流通的基本框架, 主要形成两点一线的商品集散区域,徐州是京沪线和陇海线的交通枢纽,鲁、豫、皖、苏商品流通集散中心,去年市商业企业销售规模达48.7亿元。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是南北东西商流中心,去年市区商业销售已达158.9亿元,列全省榜首,其中直属企业销售108.6亿。苏锡常地区具有一定的地理和产业优势,去年三市区销售规模分别达90.3亿、153.3亿、53.2亿。因此,上述地区已具备组建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的条件,应先行抓紧组织实施,重点发展规模较大的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集团公司,逐步向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发展,形成大型流通集团。其他地区也应根据上述原则,进行试点,抓紧组建集团公司。省厅现有直属企业应充分运用“金招牌”和批发幅射功能的优势,把规模搞大。发展思路可先考虑组建副食品配送中心,并逐步向农业、畜牧业、轻工业等部门渗透,形成贸工农一体化大型流通集团。工业品公司可依托名牌商品,利用原有行业系统的优势,本着自愿原则,先采取联购分销,争取部分品牌商品的经销权和市场占有率,再通过资产联结,逐步向集团化迈进;也可以改进传统的批发体制,以现有仓库设施,争取有关政策,建立仓储式大型工业品批发超市,大胆吸收借鉴上海麦德龙的营销策略和定位思路,增强批发的辐射功能。
3、加快连锁经营步伐,提高规模效益。 各地要纠正目前部门办连锁形成的“多、散、小”的状况,通过改造、租赁、联营等方式,加快连锁经营的发展步伐。今年上半年厅系统已累计创办连锁企业75家,连锁店481个,营业面积达11万平方米,销售额8.5亿元。平均每个连锁企业所辖门店6.4个,离保本点还有较大差距。因此, 连锁发展应坚持一个集中、一个转移。即一个地区集中发展1—2个连锁集团公司,由城市中心区向居民区和郊区转移,抢占市场空白点。目前已有一定规模的地区,应逐步向服务标准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其他地区应遵循“先直营后加盟,先系统内后系统外”的原则,加快发展步伐,使连锁企业所辖门店数要逐步达到20个以上,形成网络,真正发挥规模优势。
4、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消费的多元化, 特别是非商品消费领域的扩大,我们要在搞好主业的同时,主动向其他行业寻找合作伙伴,特别要向社会需求量大,具有广阔前景的行业拓展,如家庭服务业、旧货业、拍卖业、旅游业、修理业、装璜业、房产业等领域。在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上要逐步从单纯的商品交换向生产、加工、修理、服务方向延伸,拓宽经营空间和服务领域,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