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郭振宇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郭振宇

河南华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林州 456550

摘要:屋面漏水是建筑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质量问题,同时也是建筑工程界多年来一直致力研究与改良的一个重大方向。本文将针对目前屋面防水建筑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施工技术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房屋建设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而屋面防水技术相应的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和提高。但是还是要在房建过程中重视屋面漏水的问题,因为房屋一旦发生漏水,那么就会严重的影响到房屋的质量和寿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甚至是生命安全。但是,在平时的房建过程中,屋面很难发现水的渗透问题,也不容易直接发现其对建筑物结构主体以及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影响。

1 引起屋面漏水的原因分析

(一)屋面设计不合理

有些建筑在设计过程中就存在屋面排水坡度小、排水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导致建成后屋面排水不畅;还有一些则是因为设计的保温、防水、找平层等做法不合理,造成房屋的渗漏;设计过程中,不结合考虑建筑所在地的湿度、降雨量、降雨强度等气候因素,不能合理的安排排水管道的位置及数量等也会引起屋面的渗漏。

(二)施工质量低

建筑物的防水工程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但有些施工单位由于施工工艺差、配套技术和检测手段落后等原因,降低了施工的质量;施工单位施工时一般采用手工完成,加上施工条件艰苦,分散度高,不便管理等因素也造成了施工质量低;有的施工单位则购买的建筑材料不达标;有的涂膜厚度达不到设计要求,使得防水层的建造达不到标准,防水作用差且不持久,导致了屋面的渗漏。

(三)防水材料性能差

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在防水材料的选择上曾经多选用石油沥青毛毡,这种材料低温脆裂、高温流淌,而且还有易龟裂老化等质量问题,石油沥青毛毡的使用寿命也短,很容易发生水的渗漏现象,故已经很少使用。现多使用的防水材料为高聚物改性沥青类卷材,如SBS改性沥青卷材等。

(四)维护与管理不当

建筑建成后,由于屋面长期暴露在外面,很容易受到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冷热交替影响,使建筑物屋面的防水层受到破坏;有的建筑物在屋面使用过程中不注意保护防水层,甚至在屋面上打洞凿眼、随意将屋面改造成杂物间或堆放一些不常用的物品,这些都加剧了建筑防水层的老化进程,继而导致渗漏,缩短了建筑的使用寿命。

2 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的分析

(一)屋面结构层施工技术分析

在屋面防水施工过程中,屋面结构多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屋面结构在混凝土浇筑时应当控制好坡度,在支模时预留一定的拱度,使得结构自身带有排水坡度。也可以采用结构中找坡的形式,坡度通常为2%至3%。对于檐板、天沟的找坡,则应使用水泥砂浆找坡,其厚度最薄处不小于20mm,当厚度超过20mm时,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材料找坡。

(二)隔离层施工技术分析

隔离层通常处于屋面的结构层与防水层之间,其目的为了使隔离层和防水层在变形时互补制约,进一步减少防水层受到的拉应力,保护防水层。在隔离层的材料选择上一般有纸筋灰、卷材、石灰粘土砂浆等。卷材隔离层施工时,先在找平层上铺一层干细沙滑动层,然后在滑动层上铺一层卷材,用热沥青玛蹄脂胶结搭接缝作为隔离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刚性防水层施工技术分析

1、刚性防水层应在屋面板支撑处或交界处设置分格缝,分格缝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6m,也可采用“一间一分格”施工方法,在这种施工方法下,应严格控制缝宽,在分格缝中嵌填密封材料。在女儿墙、山墙与刚性防水层交接处应留缝隙,嵌镶密封材料。同时要做好泛水上口的卷材收头固定,铺设涂抹附加层,进而防止卷材的下滑。

2、现浇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施工工艺。首先要将隔离层表面清理干净,支分隔缝模板,不设隔离层的情况下,通过将1:1素水泥浆刷在基层上来实现。在浇筑细石混凝土防水层时,其厚度应大于40mm,混凝土初凝后,要及时除去分格缝隔板,对于有缺损的地方进行修补,最后在混凝土终凝前要进行抹光,施工完成后要及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护。

3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的主要控制措施

3.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

选用收缩性较低的水泥,合理搭配水泥强度等级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间关系。选用级配良好的粗、细骨料,粗骨料中针片状石子严禁超标,细骨料不能使用细砂,含泥量严格控制在规范要求以内。尽量选用收缩率小的骨料。夏季骨料温度高时,采用洒水等降温措施,减缓混凝土水化反应速度,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

3.2混凝土施工控制

浇筑自下而上,从坡脚处开始向上浇筑,振捣时先用振动棒振捣,振点均匀,快插慢拔,为确保混凝土浇捣的密实性,再用微型平板振动器从下到上按1/3搭接振捣,直至表面不明显下沉,不出现气泡并泛出灰浆为止。为防止浇捣混凝土时下滑,沿坡屋面每隔1.5米加一道横向方木,浇捣时安排一个工人看护混凝土。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留置施工缝,并处理好施工缝,加强施工中的混凝土坡度控制。

3.3屋面防水施工控制

(1)防水基层要抹平压光,不允许有凹凸不平、松动和起砂掉灰等缺陷存在,排水坡度按设计要求,排水口或地漏部位应低于整个防水层,以便排除积水,阴角部位应作小圆角,以便涂料施工。

(2)涂膜防水施工前,将基层表面杂物清扫干净,对阴阳角、管道根部、地漏及排水口等部位重点清理,做到牢固、干净、无明水。

(3)所有管道、地漏或排水口等部件应安装牢固,接缝严密,收头圆滑,不得有任何松动现象。

(4)按设计2毫米厚高分子水泥基涂料,分4遍涂刷。先涂刷底层,在第一层完全固化后,用无纺布加强粘贴,再涂刷第二层(一般间隔6~8小时)。根据涂层固化程度再涂第三层、第四层。

(5)涂刷方法按“先低后高,先重点后整体”的原则进行,第一层涂层不宜过厚或过薄,以盖住基层,使基层没有暴露点为准。大面积部位可采用滚涂,对于阴阳角、管道根部、地漏或排水口等部位可采用漆刷刷涂。

(6)涂刷要求平直、均匀、满涂、无起泡翘边、气孔和破损,不可过薄或过厚,漏刷露底,每遍涂刷方向应与前一次垂直。在天沟檐口处应顺一方向涂刮,尽量减少搭接。涂刷最后一遍前,应先在伸缩缝、落水口、女儿墙泛水、透气管、排气道等细部节点铺设无防布增强材料,进行密封防水处理,搭接长度按规范要求,搭接缝相互错开,收头处理应多遍涂刷或用油膏密封。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屋面防水施工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施工单位要了解屋面漏水原因的基础上,在建筑的设计以及施工过程中,通过对当前屋面防水施工技术的运用,建筑单位精心选材,严把材料关,提高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进而提高屋面防水施工的质量,为用户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英良.浅谈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术[J].科技信息,2011,10:321.

[2]王振华.建筑工程屋面防水质量控制措施[J].山西建筑,2008,12:207-208.

[3]梁文生.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术[J].江西建材,2013,03:134-135.

[4]李必瑜.房屋建筑学.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10:197、203.

论文作者:郭振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9

标签:;  ;  ;  ;  ;  ;  ;  ;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施工技术分析论文_郭振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