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礼嘉中学校 郝丰荣 401122
摘要:灵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堂,需要师生双方的努力,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创造性地组织好教学,精选案例,精彩四十分钟,提升学生学习的幸福感、获得感,才能主动地参与学习。
关键词:师生;灵动;创新
对于道德与法治这门科目,成人们固有的思维就是只要认真背诵考试就能得高分,学生们也普遍认为教材内容都是些“高大上”的说教,枯燥泛味,毫无兴趣。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为教师们研究的一个课题,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际从三个方面谈谈看法:
一、教师的灵动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想学生乐学,教师就要乐教,首先教师要有个人魅力,如学科知识的渊博,良好的表达能力、沟通交际能力、个人的素养等,学生的信任来自对教师的崇敬,教师引导有方,学生才能学有所成。其次要建立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教师备课除了备教材外,还要备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不偏爱优生,不歧视差生,放下教师的身段,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才会对你敞开心扉,吐露心声,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在信息化时代,教师要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正确解读并用于教学,要改变原有的单一的只注重传授知识而缺少创新的模式,坚持持续不断地创新,尽心尽力地做好每节课的创意设计,在实施的过程中吸引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主动性。
创造性地组织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教学中扮演总导演的角色,能否把控好整堂课的节奏,对教学质量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应学生,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教学活动是否多样化,案例能否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等都是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因素,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能力,灵动地组织好教学,反复打磨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课堂教学的灵动
灵动的导入是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第一大要素:导入方式要随教学内容而有所不同,也是教师的学识、智慧、口才等的体现,教师选择恰当的导入,才能第一时间吸引学生的眼球,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启动思维的齿轮,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理解中,进入到学习的意境,为有效促进整个教学过程打下良好的氛围。
精选案例,讲透知识,领悟道理,学会运用是教学的重点:初中教材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还能灵活地运用理论知识进行问题的分析运用,并能从政治的角度去分析当下的时政热点,这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情。因此教师平时要通过各种渠道,用心收集和整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理论知识,领悟道理,学会运用,以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在教学《携手促发展》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一带一路”短视频,摘取了一段材料,设计了四个问题,来说明中国全方位参与全球治理,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重视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合作,致力于共同建设一个繁荣的世界,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等内容。让学生从视觉、感觉、听觉等方面有一个总体印象,再结合问题进行发散思维,一一解决问题,领悟知识的运用,掌握答题的技巧。
将时政热点与教材知识有机结合是政治教学的一大特色:教学要结合时政教育,它既是紧密联系当前形势的有效渠道,又能弥补教材相对于形势发展滞后的不足,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要转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关注时事,分析与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解读其中的有效信息并融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如央视播出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_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在观众和网友中引发热议。为此我设计了一道题:“某镇干部小李说:'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这是习总书记引用古语对我们的敦敦教诲。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当干部的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请思考习总书记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来告诫干部?结合教材来解读:那就是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址等。
灵动地利用身边的事件说理明理: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把发生在周围的与教材内容有关的人和事融入到教学中,学生就会主动地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在探讨辩论中很容易地掌握了教材中的内容。如春节期间上演的科幻片《流浪地球》获得档期满意度冠军,其所带动的观影热潮与话题性成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很多学生观看之后觉得不错,谈论得很热烈。为此让学生探讨涉及的知识点: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
三、学生的灵动
学生的灵动表现为充满了自信: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努力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都有其闪光之点,少批评多鼓励,让学生每天都有进步,在点滴的进步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充满正能量,有幸福感、获得感,自然能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的困难,自信地学习。
学生的灵动表现为主动参与性:在教学中,活动探究离不开学生的参与,情景剧需要学生的排练;辩论活动需要学生们反复商讨;绘制思维导图需要动手动脑,学生们收集整理时政资料等,在教师的“穿针引线”中,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突破课本的束缚,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领悟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学生的灵动还表现为迁移能力的提升: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运用,学习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道德、法律、国情国策都有所涉及,且与时俱进,促使学生把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狭窄的空间投向社会的舞台,学会主动地关注、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为以后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作者: 郝丰荣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灵动论文; 教材论文; 要有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内容论文; 《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