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与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闻寅

江苏泰兴市人民医院 225400

【摘要】目的:分析肺癌与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次就诊于本院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1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生存期。另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研究。结果:肺癌患者PT、INR、Fib、D-D、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TA、APT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大于中位生存期患者PT、INR延长、PTA明显低于小于中位生存期患者,Fib明显高于小于中位生存期患者(P<0.05)。结论:NSCLC患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激活及指标改变,且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关键词】 肺癌;凝血纤溶指标;中位生存期

【中图分类号】R734.2【文献标识码】 A

肺癌是最常见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肺癌的80%-85%,大量研究显示,肿瘤生物学与凝血功能是紧密相连的过程,肺癌可直接激活凝血及纤溶系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D-D)等指标与肿瘤生存率的下降密切相关[1]。本研究分析NSCLC患者的凝血纤溶指标,旨在预防NSCLC患者的高凝状态,改善其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收集2011年2月-2012年10月期间,首次就诊于本院的112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者的病理学诊断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其中男84例,女28例;年龄37-82岁,平均(49.67±10.54)岁。腺癌65例,鳞癌47例;分期根据修订后的TNM肺癌分期标准,其中I期-Ⅲa期43例,Ⅲb期-IV期69例。另取同期40例在本院作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观察两组对象凝血纤溶指标,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进行凝血功能检测。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采用ACL TOP700凝血分析仪及N.P质控血浆。正常参考值:PT为9 s-12 s;APTT为28 s-41 s;Fib为2.00 g/L-4.40g/L,PTA为80%-160%。②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正常值为0.8-1.4。③D二聚体( D-D)检测采用干式免疫散射色谱法,D-D正常值为0-1.00 mg/L,本研究选用NycoCard ReaderII试剂盒进行检测。④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为100×109/L-300×109/L,采用雅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3生存期随访

通过电话、门诊复诊及再次住院等方式对86例肺癌患者进行2年随访,以生存期18个月为临界点进行研究,比较不同中位生存期肺癌患者凝血纤溶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室指标等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癌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肺癌患者PT、INR、Fib、D-D、PLT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TA、APT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在肿瘤患者体内,肿瘤组织的生长、浸润、侵袭和转移持续刺激机体的凝血系统,引起凝血功能紊乱,可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和低水平的DIC,直接影响肿瘤患者的预后[2]。

本研究结果证实NSCLC患者凝血纤溶指标水平存在明显的异常。血液凝固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途径,许多凝血因子参与其中。APTT、PT是反映内、外源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的含量与活性的指标。NSCLC患者PT和INR明显延长,且和肺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是评估NSCLC预后的有效指标【3】。纤溶系统的亢进是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的反应之一。Fib和D-D是反映纤溶亢进及高凝状态的特异性指标。Fib由肝脏产生,能保护循环中的癌细胞免疫逃逸,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Fib被激活后转变为纤维蛋白多聚体,同时又可激活血小板。D-D的存在表明体内有纤维蛋白形成和溶解,肺癌患者体内D-D值明显升高。血小板具有粘附、聚集和释放的功能,直接参与血栓形成。本研究显示,肺癌患者Fib、D-D、PLT明显升高,和相关研究基本一致【4-5】。

肺癌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使凝血指标出现亚临床状态。激活的PLT有更强的粘附性和聚集性,通过释放生长因子和PDGF等趋化因子,上调MMP-1、MMP-9等促血管新生介质的表达,能增加肿瘤组织血管的生成,促进肿瘤组织的生长和转移[6]。机体在高血凝状态下有利于血栓的形成,增加了血栓性疾病的发生率,直接影响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本研究结果显示PT、INR延长、PTA下降和Fib升高是影响肺癌患者中位生存的相关因素。因此,对肺癌患者检测血浆中凝血及纤溶指标,早期发现并治疗血液高凝状态,能改善肺癌的预后。

参考文献

[1]Oberhoff C, Rollwagen C, Tauchert AM, et al. Perioperative development of a thrombogenic risk profile in patients with carcinoma of breast: a cause of increased thrombosis. Eur J Gynaecol Oncol, 2000, 21(6): 560-568.

[2]王明山, 杨丽红, 潘景业, 等. 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抗凝血酶和纤溶功能的变化及意义. 中国肺癌杂志, 2007, 10(3): 226-228.

[3]李艳华,魏素菊,王俊艳,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相关因素与预后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4,17(11):789-796.

[4]李鸿波,许启霞. 晚期肺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及化疗对其的影响[J]. 肿瘤防治研究,2014,41(07):766-770.

[5]徐澄澄,付向宁.肺癌与高血凝状态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0,17(10):790-794.

[6]薛英波,倪婷婷,俞婕,等.化疗对晚期肺癌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影响的临床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9):46-48.

论文作者:闻寅

论文发表刊物:《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年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9

标签:;  ;  ;  ;  ;  ;  ;  ;  

肺癌与凝血纤溶指标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闻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