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与金华市经济发展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金华市论文,嘉兴市论文,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35(2001)04-0090-06
与金华市相比,嘉兴市在历史条件、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基础、城市化水平及人口等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两地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明显差距,嘉兴市在全省综合实力排名中的地位逐年下降(嘉兴市由1989年前的第三位下降到了1999年的第七位,而金华市由1994年前的第七位上升到了1999年的第六位)。本文试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收入水平、生产要素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两市经济发展的差异,并对形成此种差异的原因进行初步探讨。
一、经济总量比较
1、国内生产总值
为了更好地分析嘉兴市和金华市在GDP增长上的差距,剔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文拟设下述两个指标:Di=(GDP金华-GDP嘉兴)/GDP嘉兴,用来描述第i年以嘉兴市为参照系的两市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若Di小于零,说明在GDP总量上该年嘉兴市对金华市有一定的优势,反之,则说明金华市对嘉兴市有优势,│Di│越大,说明其优势越明显;di=(人均GDP金华-人均GDP嘉兴)/人均GDP嘉兴,用来描述第i年以嘉兴市为参照系的两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对差距,│di│值越大,说明差距越明显。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市与金华市的GDP、人均GDP都实现了较快的增长,具体数据见表1。但两市经济发展差距变化存在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
表1 嘉兴市与金华市历年GDP比较表
(1)1980年——1989年,Di<0,│Di│较大,且di<0,│di│更大。1980年Di值为-19.94%,1989年Di值为-16.35%,其中,1985年Di值达到-24.45%,di值也达到了-43.92%,这是二十年间两市GDP、人均GDP相对差距最大的年份。说明整个20世纪80年代,嘉兴市在GDP、人均GDP上的优势地位明显。
(2)1990年——1994年,Di<0,di<0,但│Di│,│di│总体上开始变小,Di值由1990年的-8.23%缩小到1994年的-0.33%,di值由1990年的-31.80%缩小到1994年的-25.46%,说明虽然嘉兴市在GDP、人均GDP上仍领先于金华市,但差距在缩小。
(3)1995年——1999年,Di>0,│Di│较大,但是di<0,│di│进一步缩小,1995年Di.值(7.30%)首次出现正值,1996年Di值达11.33%,说明金华市在GDP上已超过嘉兴,且差距在加速扩大,但是di值介于-18%~-20%之间,说明嘉兴市人均GDP优势犹存,然而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
由此可见,1990年是两市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的关键之年,该年指标Di和di都迅速变小,说明两市经济发展差距开始缩小。这是由于20世纪80年代两市从本地实际出发,在农村大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在城镇有步骤地推进了经济体制改革,为两市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两市的经济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重要讲话,金华市抓住了加快改革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开放金华,提出了“发展大交通、培育大市场、开发大产业、建设大金华”的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子和“强化农业基础、强化基础设施、强化结构调整、强化机制转换”四大举措,促进了金华市的经济快速发展。而嘉兴人有一种大自然赋予的天生优越感——“鱼米之乡、肥土沃地、负海控江、交通畅达”,缺乏开拓精神,相对没有很好抓住历史机遇,嘉兴市人均GDP优势虽然仍然存在,但两市的差距已逐渐缩小。
2、地方财政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也与国家税收政策有关,分析和比较地方财政收入情况,对于分析政府的调控能力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情况是十分有用的,改革开放以来,两市重要年份的财政收入比较见表2。从表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无论从财政收入总额还是人均财政收入上看,两市都存在着差距,这种差距在人均财政收入上更明显,1999年嘉兴市人均财政收入为798元/人,而金华市人均财政收入为614元/人,嘉兴市人均财政比金华市多负担184元/人。从动态上看,两市财政收入、人均财政收入差距都有减少的趋势。
(2)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例指标,嘉兴市比金华市低,扣除上缴中央财政后,1999年,嘉兴市地方财政收入为13.1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4.83%,金华市地方财政收入为13.75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50.44%,嘉兴市上缴中央财政的比例高于金华市。嘉兴市地方财政收入低,使政府的调控能力减弱,直接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1999年嘉兴市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6.23%,而金华市为5.45%,嘉兴市高出金华市0.78个百分点,说明嘉兴市赋税水平高,相应地企业积累水平就低,也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表2 重要年份地方财政收入比较表
二、经济结构比较
1、三次产业结构比较
(1)现状比较
经济结构向以高效益为特征的产业结构高度化方向演进,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且是经济发展的条件。比较两市1999年三次产业的各项指标(见表3),可见金华市的三次产业结构更优于嘉兴市。
表3 1999年两市产业结构比较
从GDP构成上看,嘉兴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高,超出金华市1.8个百分点,且其增速较快,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高,超出金华市2.3个百分点,其增速较快,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低于金华市4.1个百分点,但其增速要快于金华市7.4个百分点,1999年嘉兴市的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从从业人员构成分析,嘉兴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高出金华市0.72个百分点,这可能与嘉兴的土地占有量有关,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高于金华市9.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低于金华市10.32个百分点。从城镇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额分析,嘉兴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与金华市相同,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高于金华市4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重低于金华市43.5个百分点,其中,金华市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29.6%。由此可见,嘉兴市和金华市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在第三产业。
(2)动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嘉兴市与金华市主要年份的三次产业结构比较(见表4)。
表4 主要年份产出结构及三次产业增长率比较
嘉兴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的时间是1980年,金华市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的时间是1987年。第二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标志着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时期,经济结构由此得到调整和升级。嘉兴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的时间是1993年,金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第一产业的时间是1990年,表明两市经济发展已从改革开放前的农业主导型经济格局转变为如今的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
嘉兴市和金华市第二、三产业增加值一直呈上升趋势,金华市的三次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比嘉兴市更快。表明金华市农民自主向二、三产业进入意识较强,通过第三产业(特别是科技、信息、金融、保险、房地产)的发展,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而加速了两市之间经济差距的缩小。
2、工业结构比较
工业结构的转换或演进,由工业内部各个产业增长速度的快慢反映,衡量工业结构演进水平的标志有两个:一是重工业化程度,二是加工高度化程度。嘉兴市与金华市轻重工业比较(见表5)。
表5 1999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轻重工业比较
从表中可以看出,两市均以轻工业为主,1999年嘉兴市轻工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要高出金华市13.8个百分点。从其原料构成看,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总产值超出金华市24.9个百分点,而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总产值比重低于金华市11.2个百分点,表明嘉兴市农业资源基础较好,其传统工业是嘉兴市的优势所在,轻工业深加工能力弱于金华市。
从重工业内部构成看,嘉兴市的原料工业比重较大,要高出金华市5个百分点,这与嘉兴市原先农业基础相对较好有一定的关系,而其加工工业比重低于金华市18.6个百分点,说明嘉兴市的深加工能力比金华市弱,进而是高增值生产能力与金华市有较大差距。
就行业分布而言,在1999年两市年销售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中,嘉兴市纺织、服装及其纤维制品制造、化学纤维制造、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食品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等六个最大行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58.16%,金华市的普通机械制造、服装及其纤维制品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纺织、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等六大行业的产值占总产值的51.02%。嘉兴市行业集中度高于金华市7.14个百分点,纺织业(占总产值19.57%),尤其是丝绢纺织业(占纺织业的45.97%)是嘉兴市的支柱产业。
高新技术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龙头,它的滞后将制约产业整体升级的步伐,从两市科技含量最高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机械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四大产业的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金华为15.34%,而嘉兴市只有9.2%,说明嘉兴市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水平落后于金华。
三、居民收入水平比较
人均可支配水平的高低,从另一个侧面反映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两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两市居民收入水平也存在差距。
(1)比较两市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见表6)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所有年份,嘉兴市的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都高于金华市。
(2)两市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由于国家提高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保障制度“三项保障”水平,适当增加了行政事业人员的工资,使城市居民收入明显提高,1999年金华市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7.5%,高于嘉兴市3.6个百分点。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仍较困难,从而影响农村人均收入的增长。1999年,城乡人均收入比重嘉兴为1:2,金华为1:2.3,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嘉兴市比金华市小。
表6 主要年份居民收入水平比较
四、生产要素比较
改革开放以来,制约两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最主要的是生产要素尚被原有体制压抑,这些要素在新的经济模式和国家政策激发下,首先得到优化组合,其能量的有效释放,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表7 1999年两市生产要素存量比较表
(1)比较两市反映初级生产要素的土地和劳动(见表7),嘉兴市土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由于所处杭嘉湖平原,人均耕地面积为0.063公顷,金华市土地面积10918平方公里,大部分属于山地丘陵,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38公顷,人均土地资源优于金华。同时,嘉兴劳动力资源也优于金华市,两市单位从业人员的比例为52:48。另从反映劳动力流动性指标(全社会客运量)分析,1999年嘉兴市为6207万人,金华市11741万人,说明金华市的劳动力的流动性较强。
(2)就两市经济发展水平而言,资本积累是实现经济起飞的首要条件。1999年,金华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3.6亿元,嘉兴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97.09亿元,剔除秦山核电站二期三期工程,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38.08亿元,略高于金华市。从资金流向来看,两市投资的重点是基本建设方面,19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用于更新改造项目的,嘉兴市占4.86%,而金华市占5.91%,高出嘉兴市1.05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偏低会影响到企业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最终会影响到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升级程度。
(3)从反映资本形成能力的存款余额、贷款余额指标看,嘉兴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89亿元,贷款余额为341.18亿元;金华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467.02亿元,贷款余额为336.64亿元,嘉兴市要优于金华市。另一个反映资本形成能力的利用外资的数量指标,1999年嘉兴实际利用外资为123000万美元,金华市实际利用外资为2026万美元,嘉兴市明显优于金华市。利用外资不仅可以弥补资金不足,而且可以引进先进技术,提升本地产业结构。
(4)反映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比较,嘉兴市专业技术人员数174人/万人,金华市156人/万人,都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77人/万人,专业技术人员的缺乏将直接影响两市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五、基本结论
从前面的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嘉兴市原有经济基础较好,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嘉兴市都具有优势地位。但90年代初期,嘉兴市没有实现较快发展,被金华市逐渐赶超,至1995年金华市GDP首次超过嘉兴市,人均GDP差距也在缩小。
(2)嘉兴市税赋水平高于金华市,上交国家财政比例高,影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3)嘉兴市居民收入水平高于金华市,城乡收入差距比金华市小。
(4)金华市第三产业比嘉兴市发达,1990年已超过第一产业,这主要与义乌等地发达的专业市场有关。
(5)金华市工业结构中,深加工能力强于嘉兴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快于嘉兴,工业结构更优。
(6)从目前生产要素存量来看,总体上嘉兴仍高于金华市。
收稿日期:200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