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 甘肃 兰州 730050)
【摘 要】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延续性护理模式,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照组20例,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并对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及简易智能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出院后6个月进行随访,实验组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后ADL评分,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应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血管性痴呆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6-0765-02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指由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缺血性、急性和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损伤所致的痴呆[1],临床表现为智力和认知功能障碍。VD目前尚无特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VD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负担,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早期诊断、积极预防,有效护理尤为重要。延续性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实现了患者在院内和院外之间生活模式的平稳过渡,帮助患者迅速、安全地从住院生活重新回到正常的家庭及社会生活[2.3]。本文以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和比较了延续性护理模式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实际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4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均选自2014年1月至7月我科的住院患者,均经过临床和头颅CT或MRI检查,TCD检查,确诊为血管性痴呆。均符合美国精神医学会1994年制定的VD诊断标准,且全部为神志清楚的血管性痴呆患者。40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62~80岁,平均年龄(72.6±5.5)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3例,中学中专18例,大专以上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及疾病种类方面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1.1传统护理
饮食护理:选择低脂、高维生素易于消化的食物。心理护理:主动关心,尊重患者,耐心倾听患者诉说,鼓励病人回忆往日的经历、成功的业绩,并表示赞誉和敬重。生活护理:定时进食、上洗手间,根据季节的变化合理添加衣物,注意安全,防止摔伤和其它意外发生。
1.1.2 延续性护理
饮食护理:护士根据患者的病情状况、个人的饮食特点,与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的食谱,少量多餐,既要保证患者每天维持足够的营养和热量的摄入,又要避免血糖血脂升高。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责任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的信任。住院期间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其心理情绪,正确判断其情感障碍,根据其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同时也要加强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以给患者创造温暖、愉悦的家庭氛围,利于病情的康复。生活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程度,对其进行漱口、洗脸、刷牙、穿衣、沐浴、进餐等技能以及康复训练,在训练中注意保护患者的尊严。同时也请家属积极参与,掌握日常护理及康复训练的内容。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在住院期间一对一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科内定期组织健康教育大讲堂,邀请患者于家属参加,交流经验,为患者及家属提供正性信息,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出院时告知患者及家属康复功能锻炼的方法及重要性,复诊时间。通过电话随访,告知患者与家属长期服药的注意事项及药物出现的副作用、创造安全的生活环境等知识。
1.3评价方法
1.3.1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的Barthel指数[4] ADL的Barthel指数总分为100分,>60分生活基本自理,60~40分生活需要帮助,40~20分生活需要很大帮助,<20分生活需要完全帮助。
1.3.2 简易智能量表(MMSE)[5] 采用MMSE为认知功能的判定。最高分为30分,最低分为0分,27~30分为正常,<27分为认知功能障碍,得分增加>20%为显效,增加>12%为有效,增加<12%为无效,增加<-12为恶化。
1.3.3 调查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于出院后7天和出院后6个月发放于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及家属对于延续性护理的满意度、掌握疾病相关知识程度。实验组发放问卷共20份,回收20份,有效回收率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t检验。
2 结果
3 讨论
3.1 延续性护理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延缓了认知功能损害及进展
表1和表2结果显示,运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均有很明显的改善与提高。延续性护理是整体护理的一部分及住院护理的延伸,使出院的患者仍能得到持续的卫生保健,正确指导患者及家属的自我护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3.2 延续性护理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延续性护理模式打破了传统护理服务范围,使护理服务方式变得更为现代,其根本目的在于设计个体化的高效护理模式,从而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表3结果显示,护士在随访中能切实解决患者在家庭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重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及健康管理。根据患者的状态进行动态评估,不断完善护理方法,患者及家属均参与整个过程,从而良好的控制了病情的发展,提升了整体护理的质量。
总之,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应用于血管性痴呆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能满足患者的自我康复知识的需求,减轻照料者的负担,从而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铮.老年痴呆相关概念辨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10(10):1045
[2]覃桂荣.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护理学杂志,2012,27(3):89-91
[3]钱春荣,朱京慈,杨燕妮,等国内外延续性护理的研究方案及构建[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1):2481-2484
[4]王敬茹,孙铮,孙淑芳,等,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对血管性痴呆病人ADL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05,26(6):592-593
[5]朱姝.从133篇文献分析我国护士心理健康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15-217
作者简介:
刘晓梅,女,1985年6月出生,本科学历,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内科内分泌专科。
通讯作者:
曹丽,女,1978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兰州军区总院神经内科。
基金项目:
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308RJ2A304)
论文作者:刘晓梅, 曹丽,罗红波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1
标签:患者论文; 延续性论文; 血管性论文; 痴呆论文; 家属论文; 模式论文; 方法论文; 《河南中医》2015年6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