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瑶瑶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目的:探究对骨科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我院骨科收治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骨科常规术后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进行康复训练,主要包括下肢的被动以及主动活动。对两组患者的下肢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借助彩超来进行评估,并将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中,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例数为4例,其中1例患者因血栓随血液循环至肺部,导致肺栓塞;而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康复训练后,没有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预后良好。结论:对于骨折术后的患者,除了进行骨科术后的常规护理之外,对其进行下肢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下肢的血运情况,促进下肢血液循环,避免由于患者术后长期卧床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其并发症。
关键词:康复训练;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就是指由于患者缺少运动使得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并在深静脉内凝结,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的情况。临床研究认为,鼓励患者进行下肢活动、促进下肢血运和血液循环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骨科患者的康复训练是一种以加强患者下肢主动和被动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运动训练,旨在通过对患者的膝关节、踝关节进行运动,促进患者腓肠肌深静脉丛的血运,从而起到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的目的。近年来,我院十分重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首先在骨科开展了术后康复训练,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现将本次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我院骨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计1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观察对象的选择标准:1.患者除本次原发病外没有其他基础疾病;2.患者凝血功能良好;3.患者及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军知情同意。将这些研究对象按照统计学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了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未66.79±4.21岁,对照组患者所行的手术术式为:膝关节置换术41例、髋关节置换术2例、股骨头置换术23例、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4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28±3.95岁,观察组患者所行的手术术式为:膝关节置换术34例、髋关节置换术8例、股骨头置换术29例、股骨干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9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可以用于本次研究。
1.2方法
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在其完成手术之后,对其采用常规的骨科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指导家属对患者地进行适度的翻身拍背,并对患者的下肢肌肉进行按摩,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等。
对于观察组患者来说,在康复科医师的指导下,术后第一天就开始进行膝关节以及踝关节的运动训练,运动训练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踝关节的被动活动及主动运动、膝关节的被动活动及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其中,膝关节的运动频率在每分钟30次,髋关节的运动频率为每分钟25次,股四头肌的运动频率为每分钟20次,每项运动每次均持续12分钟作为一组,每组每日进行10个循环。每位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的第七天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在进行每组完整康复运动后的下肢股动脉、股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查看有无血液流速减缓、血液粘稠成团块状等现象出现,总共记录三次血液流速的峰值和平均值,取其平均数作为测量结果。在测量完毕后嘱咐患者平卧休息一到两个小时,然后进行下一组的运动再接着测量数值。
本实验中所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均由统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并且均在同一部位进行测量以减小实验误差。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18.1.0对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同时运用卡方检验、t检验以及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意义的处理。当上述选择的观察指标在对照组患者以及观察组患者之间的差异计算P<0.05时,则认为该项观察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层面的意义。
二、结果
三、讨论
对于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骨科患者的术后愈合较为缓慢,患者长期处于一个制动的状态,一旦忽视对患者的双下肢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很容易造成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一旦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患者很容易出现肺栓塞的情况,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影响患者的预后,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为了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现阶段临床常采用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进行预防,但是仍然不能起到完全避免的作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如何预防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成为了当前骨科医师和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
对于骨科患者来说,在术后早期开展下肢的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踝关节、膝关节的主动被动活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下肢静脉血运,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术后下肢康复训练,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明显降低。另外,由于康复训练是一种完全无创、无耗材的术后训练方式,因此不会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以及经济的负担,对于改善骨折术后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临床可以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泰榕.康复训练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淮海医药,2018,36(01):43-45.
[2] 陈文坤.康复训练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8(11):14-16.
[3] 王娟,范磊,孙小平,陆红,王蔚蔚.康复训练对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3(17):2432-2433.
[4] 王华,刘世清,陈廖斌.康复训练对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09):618-620.
论文作者:何瑶瑶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下肢论文; 术后论文; 骨科论文; 静脉血栓论文; 静脉论文; 康复训练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