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用文化力激活生产力,增强凝聚力、执行力和创造力,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就江滨农场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与文化强场建设做以下探讨:
一、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与文化强场建设的重要性
实现小康社会目标,不仅要让职工群众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也要让职工群众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此,创新文化体制机制与加强文化强场建设,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二、目前农场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现阶段文化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职工群众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在:社会文化自觉性还不高,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独特作用的认识还需提升;重经济、轻文化的意识还不同程度存在,没有真正将文化建设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文化自信还不强,对文化资源的认识不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有待加强,如,农场具有红色文化、移民文化、军垦文化、知青文化、黑土文化、生态文化等独具魅力的北大荒文化,却没有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载体和手段还需进一步创新丰富,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机制还不完善,思想道德领域和社会诚信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近年来出现的道德诚信缺失现象,反映了职工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诚信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网络管理亟待整合加强,建设健康网络文化的任务还相当繁重;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精品力作较少,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还需要加大引导扶持力度;农场城乡一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科技带动文化产业力度不够,文化产业薄弱、整体实力有待增强;文化建设投入力度仍需加大,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建设还很不足;文化人才匮乏,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机制亟需完善。
对此,我们必须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位置,建立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满足职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并重、党委主导与市场机制并重、加大投入与体制改革并重、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新并重、发展繁荣与加强管理并重,切实提高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增强文化整体实力。
三、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与文化强场建设的举措
(一)实施文化引领创建工程。
一是着力抓好道德建设,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弘扬传承北大荒精神相结合,深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中国梦教育和北大荒精神教育,筑牢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是成立“道德讲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工程。以评选“优秀江滨人”和打造“乐学向善进取”好民风等活动为载体,以创建学习家庭为抓手,全面推进“四德”建设。实施典型选树工程,培养壮大优秀群体,增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正能量。
三是着力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深化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统领,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力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实现“文化强人”。
四是着力抓好精神文明建设,有效提升全场整体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做现代文明公民”主题活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重点抓好社区“北大荒精神宣讲队、群众文艺宣传队、市容义务监察队”等志愿者队伍。
五是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和质量评估等机制,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力。积极稳妥地引导社会热点和实施舆论监督。营造理性平和的网上舆论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实施文化共享惠民工程。
一是全面提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将其纳入到城镇整体规划。加强文化阵地建设,逐步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是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发挥文体协会作用,广泛开展乡土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等群众性文化活动。
三是扶持民间乡土文化发展。加强对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挖掘、开发,培育当地特色文化,形成文化新格局。
(三)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
一是积极传承创新地域文化。充分利用丰厚的地域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代表性的文化艺术精品。建立文化研究会,抢占文化理论研究制高点。适时举办文化节,着力打造有影响力的知名文化活动品牌。
二是重视优势优秀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鼓励文化创作领域的领军人物发挥更大作用,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三是全面繁荣各类文学艺术创作。充分发挥文学艺术各类协会的作用,着力歌颂全面深化改革、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展示干部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激发创造活力。
(四)实施文化保护传承工程。
一是做好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一些带有历史印记的建筑物被拆除,应有选择地保护部分历史建筑。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建设一批历史文物景观,大力发展文物旅游,丰富一个地区的文化内涵,提升小城镇文化品位。
二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工作。加大对当地民风民俗、民间艺术、传统工艺等非遗的挖掘、整理与传承力度,注重在开发利用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
三是开展文化名场创建活动。利用来场生活过的文化名人,以及历史等文化资源优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开展文化名场创建活动。
(五)实施文化产业提升工程。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出台优惠激励办法,重点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文化娱乐产业、生态休闲产业等文化产业,逐步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实施小微文化企业孵化培育计划,努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是健全完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培育资本、产权、技术、人才、信息等文化要素市场,依法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三是大力培育文化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主体,鼓励和扶持优势文化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文化与现代新兴产业的融合,提升城镇休闲、观光产业的文化品质。促进文化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充分利用现代农业和自然生态优势,积极发展生态文化产业。
(六)实施文化改革创新工程。
一是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落实保障措施,推动文化改革和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更好地完成。
二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整合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立综合性文化站,选好配强文化站长和相应的专职人员。构建“文化站+文体协会”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鼓励采取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资助等方法,推动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公益性文化活动。
论文作者:雷金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文化论文; 文化产业论文; 北大荒论文; 一是论文; 文化建设论文; 三是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