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冷轧不锈钢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的系统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谢晋[1](2020)在《辊模与固定模结合式轧丝机设计研究》文中认为最近十几年,随着汽车、电力、煤炭、矿山、港口、石油等诸多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经济型钢材的需求大幅提高,同时在质量上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不锈钢异型丝作为经济型钢材的一种,由于采用了非机械式的加工程序,很大程度的降低了制造成本,提高了金属的利用率。目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异型钢丝生产技术已经进入一个非常成熟的发展阶段,我国异型钢丝的生产行业起步相对国外较晚。在众多的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制丝设备简单、落后和老化的问题,这不仅导致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大、安全存在隐患,而且产品的质量不易保证,生产的效率低、能耗大。比较突出的问题有辊模轧丝机上下辊模缝隙的调节方法以及多电机传动时前后轧机的协调联动控制系统的设计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中小企业不锈钢异型丝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力求制丝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更加灵活、实用。目前在传统的螺丝杆下压机构调节筛缝的方法基础上,创新采用涡轮蜗杆传动原理和偏心圆调节法,增加了辊模传动过程的稳定性,减少了噪音,增强了设备机构的刚度。伺服电机的引入,让辊模缝隙的调节更加方便、可靠、准确。为了保证中间环节金属丝张力的最大稳定,避免金属线材的粗细不均匀,甚至断丝,引入了PLC和变频技术,同时实现了拉拔速度的在线设定,电动机转速的调节,系统操作的自动化,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通过研究不锈钢异型丝的分类、特点和对原材料的要求以及生产成型方法和加工工艺,对不锈钢异型丝的生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的了解,为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奠定基础。查阅相关的资料文献,对辊模轧丝机即短应力线轧机的结构和原理进行充分的认识、了解,结合现阶段主流筛分设备常用的不锈钢异型筛丝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对辊模以及固定模孔型进行设计,建立轧制力、固定模拉拔变形与力的关系以及张力机构的计算。根据实际应用工况,对轧制力矩和功率以及速度进行计算和校核。结合相关轧制力参数的计算,结合目前市场上主流振动筛分设备常用的异型不锈钢筛丝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轴承座、轧辊轴等关键部位进行创新设计改进。参照实际使用情况,确定设备的工况具体参数,基于Creo软件对关键机械受力元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将理论计算出来的结果和通过有限元分析出来的结果进行全面对比,校验设计的强度和刚度能否满足实际使用要求。根据实际应用工况,开展对辊模与固定模拉拔工序同步装备整体设计方案的分析研究,并对其中相应的机械部分、控制电气部分方案进行简要叙述以及对样机展开调试试用,通过试验验证其可行性。本文有图45幅,表5个,参考文献92篇。
陈金山[2](2015)在《带钢冷连轧过程数学模型与控制系统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不锈钢/碳钢混合冷连轧生产线为背景,针对该生产线目前存在的数学模型、控制系统、带钢表面热滑伤缺陷以及极限厚度高精度精冲钢生产等关键问题,开展了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工作,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工艺润滑实验深入地研究并分析了轧辊粗糙度对冷连轧工艺过程和带钢表面质量的影响,基于实验和理论分析方法,建立了冷连轧生产过程中的变形抗力模型、摩擦系数模型、轧辊表面粗糙度模型、带钢表面粗糙度模型、变形区温度模型、变形区油膜厚度模型、乳化液粘度模型等关键工艺模型,为实现其在线工业应用、丰富和完善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模型库奠定理论基础。(2)针对冷连轧具体控制和工艺要求,研究并开发了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设计了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结构框架及功能,实现了模型设定计算、跟踪、通讯、数据处理与管理、实时HMI监控和日志等系统功能,同时,进行了冷连轧多目标轧制规程优化设计与研究,基于NMS法给出了冷连轧轧制规程的优化方法,该过程控制系统运行稳定、模型设定计算精度高,满足了高速冷连轧自动化控制的需求。(3)进行轧制润滑实验研究,分析了冷轧过程中压下量、乳化液浓度、温度和乳辊表面粗糙度等工艺参数对热滑伤缺陷的影响规律,探索了热滑伤缺陷的产生机理,研究并分析了冷轧过程变形区内油膜厚度分布规律,建立了冷轧过程高精度油膜厚度数学模型,采用统计学原理分析并研究热滑伤缺陷的数据规律,建立了热滑伤临界函数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比厚度法和比温度法两种热滑伤缺陷判定准则,为热滑伤缺陷的预报与控制解决核心技术问题。(4)联合应用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Oracle 10g 和 MFC 技术进行带钢冷连轧表面热滑伤预报与控制软件的开发,并将开发的软件成功嵌入过程控制系统应用于冷连轧生产实践,在线实现了表面热滑伤缺陷的高精度预报,并通过调整速度分配、压下分配、乳化液参数、粗糙度参数等有效策略,很好地避免和控制了热滑伤缺陷的产生,最终实现热滑伤预报与控制数学模型的在线功能。(5)开发了五机架冷连轧极限厚度精冲钢板带的轧制工艺技术,通过实验室轧制润滑实验,研究张力、速度、润滑、压下分配条件下的极限厚度精冲钢轧制工艺特点,制定出1750mm冷连轧生产精冲钢板带的轧制工艺规程,突破了冷连轧卷取技术的瓶颈,有效地提高和改善卡罗塞尔卷取机卷取能力,在保证精冲钢尺寸精度和进行合理变形分配的基础上,探讨了退火工艺对实验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有效的热处理制度,为改善精冲钢产品组织和力学性能提供工艺指导及理论依据。
刘国强[3](2015)在《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计划系统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不锈钢冷轧生产系统在钢铁企业生产系统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不锈钢冷轧生产系统具有产品多品种、多规格;生产加工工序复杂;生产工艺、生产流程交叉的特性。生产系统的复杂性,为生产计划的编制及执行带来较多的约束。本课题对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实际的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得到适用于企业生产运营的生产计划方案,达到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企业库存,提升企业效益的目的。本文首先对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能力、生产流程等生产计划编制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生产系统中存在的装备能力约束、库存约束、生产调度约束、交货期约束等进行定义,并最终找到生产计划的核心约束:生产调度约束。针对此约束,论文提出“核心工序生产计划拉动”的方法,对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计划系统进行优化。通过机组机时产能标定、生产订单匹配机组能力等计算,做到各工序的物流平衡,并以成品退火酸洗工序生产计划为核心,向前、向后递推整个生产系统各工序的生产计划及在制品库存水平,最终形成新的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计划方案。生产实践效果表明:优化后的生产计划系统可以有效提升不锈冷轧厂生产运营效率,达到课题的研究目的。
戴祥琥[4](2012)在《攀钢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钢铁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是我国钢铁企业普遍存在着管理水平低下、信息化水平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等落后状况,严重制约了钢铁企业的发展,通过对钢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讨论怎样通过信息化建设促进钢铁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是以攀钢集团为对象,针对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研究怎样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的程序化水平、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攀钢集团的销售管理主要存在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下、管理分散、市场与生产能力矛盾突出等问题,销售管理信息化水平低下已经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笔者于2011年参与建设攀钢集团销售管理信息系统,以此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我国钢铁企业现状、攀钢集团的现状、攀钢集团销售管理的重点与难点进行分析,总结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解决攀钢集团销售管理的分散性、资源管理不合理、高库存等问题,要求系统能够满足支持多法人多组织的销售业务管理体系、规范内外设计业务及系统衔接,适应未来攀钢购并扩张、实现订单生命周期的全程管理、实现订单异议周期的全程管理的需求。基于上述,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有关企业信息化建设、EPR、销售管理理论等资料的基础上,主要侧重于从系统的功能需求、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实现与测试、优化建议四个角度着手,重点分析研究该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并且通过总体设计和优化建议讨论企业信息化系统对企业发展带来的影响。攀钢集团销售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营后,实现了企业数据的共享性、电子交互性、系统数据稳定、安全、满足各子公司业务需求,提高了销售管理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库存,使资源得到的巨大的优化,确实提高了攀钢集团的管理水平。
刘心灵[5](2011)在《冷连轧系统中飞剪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飞剪控制是冷连轧带钢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控制环节,飞剪的正常运行对减少生产设备事故、提高生产率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剪切控制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产品尺寸精度与成材率,为提高产品的质量,本文以“唐山春兴1450mm八辊五机架冷连轧机组”项目为依托,对飞剪控制系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论文首先综述了飞剪控制在带钢冷连轧中的研究现状,结合具体工程项目,设计冷连轧控制系统的飞剪自动控制方案,采用6RA70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作为本系统的传动控制方式,进行相应的电控装置设计,并以飞剪的剪切工艺为基础编写控制算法,结合算法,应用STEP7软件进行焊缝跟踪和飞剪控制的程序编制,实现飞剪剪刃的速度、位置闭环控制,使之能够达到生产要求。其次,使用WINCC组态软件设计飞剪控制系统的HMI人机监控界面,采用以太网和Profibus-DP总线实现现场传动设备与PC机及监控画面的通讯连接,实现了对飞剪的远程操作控制,及时排除故障,确保飞剪剪刃的正常运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较以往生产项目,该控制系统改进性地应用了焊缝跟踪控制环节,通过PLC编程控制,使得飞剪的剪切位置更为准确,通过对现场被控对象具体操作并进行多次调试,实现了该系统的控制精度高,故障率低的良好效果,验证了该设计的正确性。
刘玉栋[6](2008)在《太钢不锈钢冷轧厂ERP/MES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不锈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生产呈现多品种小批量的趋势,同时客户对产品质量要求特殊化、交货准时,并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太钢不锈钢冷轧厂作为全球最大的不锈钢冷轧专业生产厂,只有具备顺畅灵活的流程、敏捷的市场反应能力、出色的产品设计能力、满意的客户服务、有效的成本控制、科学的生产、销售计划、均衡的作业安排,以及仓库的合理管理和设备的充分利用等,才能赢得市场。本论文针对以上问题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工作:1.在对钢铁行业信息化体系结构及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等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ERP/MES相结合的先进的钢铁行业生产信息管理模式,采用有效的计划功能,实现全局优化。2.利用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构建了面向太钢上层管理ERP和下层执行MES的集成化生产管理解决方案。该方案实现了企业管理层与生产底层的集成,体现了生产计划与调度的整体优化,达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3.将生产管理软件系统应用于实际,在对冷轧厂进行详细调研后,作出了需求分析,同时结合冷轧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开发完成了不锈钢冷轧厂生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分析。4、对冷轧厂信息化系统的构成、实现的功能、数据的处理和接口等进行了详细的设计研究。本论文所研究开发的面向ERP/EMS的钢铁行业集成化生产管理系统,以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为指导,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调度模型,实现了企业管理层与生产现场的集成,达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构造出生产计划和调度整体优化的钢铁企业生产管理系统。通过对本系统的使用,实现整个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层层优化,最终达到缩短生产周期、加快资金周转、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服务水平、追求最佳经济效益的目标。
吴勤元[7](2008)在《供应链管理下的宝钢股份战略性采购流程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着缩短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和改进服务的压力,用户已不满足于从市场上买到标准化生产的产品,他们希望得到能满足自己要求的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这使得作为生产前提的物料供应难度不断加大。过去被忽视的采购管理正可以成为企业的一个重要的竞争武器,目前包括宝钢在内的国内大多数大中型国有企业特别是钢铁企业仍延用着比较传统的采购供应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经济活动的快速变化,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优化宝钢采购业务流程和采购方式,深化供应商管理,提高战略性采购比例,降低采购综合成本,以期达到同行业中领先的地位。本文首先综述了供应链管理理论,分析了供应链采购环境下的采购管理,强调了供应链合作关系选择和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阐明了战略性采购的概念、原则、主要方式和基本步骤。其次对宝钢股份采购供应现状进行了分析,内容包括宝钢采购物料的种类、采购资金和采购渠道的分析;对采购管理现状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现行采购组织机构,采购供应流程、供应商管理和采购方式等等,研究了世界先进钢铁企业韩国浦项和日本新日铁的采购管理,总结出他们普遍采用物料策略分类、战略性采购和IT支持的电子采购,指出了宝钢在采购供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中间环节多、响应能力差,供需双方的关系不稳固,采购渠道太多,采购方式比较传统,缺乏战略性采购的管理。物料的策略分类是战略性采购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但鉴于宝钢目前还没有建立明确的物料策略分类,本文建立了采购物料种类矩阵,并按此矩阵对宝钢进行物料分析和策略分类;设计物料分类评分表,用打分法初步分析出宝钢的战略、杠杆、瓶颈、常规四大类物料,并指出各分类物料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同时研究构建了宝钢股份采购KPI,制定了部门KPI的考核指标。最后,运用战略性采购理论,设计了宝钢战略性采购流程,提出了宝钢采购管理业务流程再造方案,建立了采购系统业务模型、KPI目标值、采购业务再造流程、组织机构重组方案、IT支持系统解决方案等等;指出只有在战略性采购管理思想下,与供应商建立一种双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才能真正实现“总成本”最低的准时化采购。
李志刚[8](2007)在《1200mm2剪切-闪光对焊机控制系统设计与控制算法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对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控制精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液压系统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仿真技术不仅可以预测系统性能,减少设计时间,还可以对所涉及的系统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估,从而达到优化系统、缩短设计周期和提高系统稳定性的目的。本文研究了剪切-闪光对焊机的工作原理,对主要液压元件的原理、特性及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了剪切—闪光对焊机液压控制系统二次型最优控制器设计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剪切-闪光对焊机的机电液一体化模型;在AMESim环境下对液压控制系统二次型最优控制器的参数进行了仿真;设计并组装了基于康泰克工控机的微机控制系统并进行了控制程序的测试。仿真结果结果表明:计算机数字仿真技术是分析和设计液压系统的有效方法。应用该方法的得到的控制器参数具有良好的动态品质。程序运行结果表明:设计的微机控制系统运行灵活可靠,达到了预期的设计目的。
高伟[9](2002)在《炼钢厂ERP—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晶,通过ERP系统的实施可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上获得优势,并获取最大的利润。本文对炼钢企业实施ERP的物流管理部分进行了研究。论文从ERP的定义、发展和应用入手,逐步阐述了炼钢厂生产管理的现状、炼钢厂ERP的架构、炼钢厂物流管理的定义、功能、具体实现。分析指出炼钢厂ERP包括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物流是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基础,是炼钢厂ERP从管理到设备控制的承上启下的必须环节,从而提出了炼钢厂ERP的建设应从物流开始,逐步实现整个ERP的思想。论文对炼钢厂物流管理的实现做出了具体的方案,部分功能已完成了软件编程和实验室调试,并准备在2003年上半年建成的江西新余钢铁公司炼钢厂工程中投入使用。论文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问题:①阐述了ERP作为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基本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历史,根据炼钢厂的实际情况,从炼钢厂的信息系统构成和软件系统构成两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炼钢厂建立ERP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定了炼钢厂ERP-物流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②结合炼钢厂ERP-物流管理系统的功能和计算机应用的现状和发展,综合可靠性、先进性、可扩展性等多方面因素,通过多方案的比较,确定了炼钢厂物流管理系统的硬件结构网络设计和软件设计。③在江西新余钢厂的炼钢厂建设中,本课题的炼钢厂物流管理系统的网络设计和软件设计都得到了具体应用。课题研究的成果和设计思路及方法对炼钢厂ERP实施具有很好的指导和借鉴意义,研制的炼钢厂ERP-物流管理系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钱向东[10](2000)在《冷轧不锈钢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的系统设计》文中认为介绍了冷轧不锈钢生产过程中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配置及系统集成方案。该系统对冷轧不锈钢生产过程当中的所有生产、物流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二、冷轧不锈钢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的系统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冷轧不锈钢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的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辊模与固定模结合式轧丝机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变量注释表 |
1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轧丝机的概述 |
1.3 国内外辊模与固定模结合式轧丝机发展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概述 |
1.5 论文章节安排 |
2 异型截面钢丝的生产和成型方法 |
2.1 异型截面钢丝的分类 |
2.2 异型截面钢丝的特征 |
2.3 异型截面钢丝对原料的要求 |
2.4 异型截面钢丝的生产方法 |
2.5 异型截面钢丝的生产工艺 |
2.6 本章小结 |
3 结合式轧丝机方案的设计以及轧制变形与力的关系 |
3.1 结合式轧丝机系统的组成 |
3.2 结合式轧丝机工艺设计 |
3.3 结合式轧丝机轧制变形与力的关系 |
3.4 本章小结 |
4 结合式轧丝机系统关键部件的有限元分析 |
4.1 有限元分析法的简介 |
4.2 结合式轧丝机关键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5 辊模与固定模拉拔同步技术整体设计方案验证分析 |
5.1 整体设计方案中的机械装置部分验证分析以及样机试制 |
5.2 整体设计方案中的控制电气部分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带钢冷连轧过程数学模型与控制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冷连轧生产技术及特点 |
1.2.1 带钢冷连轧生产的特点 |
1.2.2 冷连轧生产装备及发展 |
1.2.3 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发展 |
1.2.4 冷连轧过程的技术发展 |
1.3 冷连轧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
1.3.1 轧辊粗糙度对不锈钢板带表面和工艺参数的影响 |
1.3.2 不锈钢冷连轧板带的表面粗糙度模型 |
1.3.3 不锈钢板带冷连轧变形区油膜厚度数学模型 |
1.3.4 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负荷分配算法 |
1.4 冷连轧生产关键工艺技术的研究现状 |
1.4.1 带钢表面热滑伤缺陷研究及表面质量控制 |
1.4.2 冷连轧极限厚度轧制工艺技术的研究 |
1.5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1.6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1.6.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1.6.2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1.6.3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冷连轧过程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 |
2.1 冷连轧基础工艺模型 |
2.1.1 轧辊压扁模型 |
2.1.2 变形抗力模型 |
2.1.3 摩擦系数模型 |
2.1.4 张力模型 |
2.1.5 轧制力模型 |
2.1.6 前滑模型 |
2.1.7 电机扭矩及电机功率模型 |
2.1.8 轧制速度模型 |
2.1.9 流量方程 |
2.1.10 辊缝设定模型 |
2.1.11 自适应计算模型 |
2.1.12 轧制参数反馈计算模型 |
2.2 冷连轧温度计算模型 |
2.2.1 变形区温度计算经典模型 |
2.2.2 改进型温度计算模型 |
2.3 乳化液粘度计算模型 |
2.3.1 乳化液浓度对动力粘度的影响 |
2.3.2 乳化液流量对动力粘度的影响 |
2.3.3 乳化液动力粘度模型 |
2.3.4 乳化液实际粘度计算模型 |
2.4 轧辊表面粗糙度研究与建模 |
2.4.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4.2 结果与讨论 |
2.4.3 轧辊表面粗糙度模型 |
2.5 带钢表面粗糙度建模 |
2.5.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2.5.2 末道次轧前带钢表面粗糙度模型 |
2.5.3 带钢表面粗糙度理论模型 |
2.5.4 带钢表面粗糙度实用模型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研究 |
3.1 冷连轧过程控制系统建构 |
3.1.1 系统硬件与网络结构 |
3.1.2 系统开发平台 |
3.2 过程控制系统的功能开发 |
3.2.1 系统目标 |
3.2.2 系统进程与线程设计 |
3.2.3 系统应用策略 |
3.3 冷连轧高效轧制的跟踪实现 |
3.3.1 跟踪的功能与作用 |
3.3.2 跟踪模块设计 |
3.3.3 跟踪数据处理 |
3.3.4 应用效果 |
3.4 系统数据处理与数据管理 |
3.4.1 数据采集 |
3.4.2 数据管理 |
3.5 人机界面(HMI)的实时监控 |
3.6 日志功能与系统维护 |
3.6.1 日志模块架构 |
3.6.2 日志功能实现 |
3.6.3 日志输出 |
3.6.4 日志数据处理 |
3.6.5 系统维护 |
3.6.6 应用效果 |
3.7 过程控制系统通讯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
3.7.1 通讯功能架构 |
3.7.2 进程间通讯设计 |
3.7.3 系统间通讯设计 |
3.7.4 应用效果 |
3.8 模型系统的设定计算 |
3.8.1 预设定计算 |
3.8.2 基本设定计算 |
3.8.3 动态设定计算 |
3.8.4 自适应计算 |
3.8.5 应用效果 |
3.9 冷连轧多目标轧制规程优化设计与研究 |
3.9.1 轧制规程总体设计 |
3.9.2 优化对象的成本函数模型 |
3.9.3 多目标轧制规程优化程序 |
3.9.4 实例计算与分析 |
3.10 本章小结 |
第4章 铁素体不锈钢表面热滑伤缺陷机理及控制研究 |
4.1 冷轧带钢表面热滑伤缺陷实验研究 |
4.1.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4.1.2 结果与讨论 |
4.1.3 热滑伤缺陷的工艺控制建议 |
4.2 冷轧带钢变形区油膜厚度模型 |
4.2.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4.2.2 结果与分析 |
4.2.3 变形区油膜厚度实验模型 |
4.2.4 变形区油膜厚度实用模型 |
4.3 变形区临界油膜厚度模型 |
4.3.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4.3.2 热滑伤临界函数模型 |
4.4 热滑伤缺陷的预报与控制 |
4.4.1 热滑伤缺陷的判定准则 |
4.4.2 热滑伤缺陷的判定流程 |
4.4.3 热滑伤缺陷预报与控制软件开发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极限规格精冲钢冷连轧工艺技术研究 |
5.1 实验室热处理制度的建立 |
5.1.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5.1.2 结果与分析 |
5.1.3 性能检测 |
5.2 卷取能力研究及分析 |
5.2.1 带钢卷取状态分析 |
5.2.2 冷轧态变形抗力模型建立 |
5.2.3 卷取能力计算与分析 |
5.2.4 卷取能力改善措施 |
5.3 精冲钢冷连轧实用工艺研究 |
5.3.1 实用冷连轧轧制规程设定 |
5.3.2 实用热处理制度制定 |
5.4 应用效果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工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3)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计划系统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1 太钢不锈冷轧厂概述 |
1.1.2 不锈钢行业及市场 |
1.1.3 太钢不锈冷轧厂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结构与研究内容 |
1.4 本章小结 |
第2章 钢铁企业生产计划现状研究及理论概述 |
2.1 生产计划理论概述 |
2.1.1 生产计划理论方法发展 |
2.1.2 生产计划的内容 |
2.1.3 生产计划的指标 |
2.1.4 生产计划的分类 |
2.1.5 生产计划编制的方法 |
2.2 钢铁企业生产计划现状分析 |
2.2.1 钢铁企业生产计划特殊性 |
2.2.2 钢铁企业生产计划问题 |
2.2.3 钢铁企业生产计划理论研究 |
2.2.4 钢铁企业生产计划方法应用实例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系统约束条件分析 |
3.1 生产系统外部约束条件分析 |
3.1.1 流程能力约束 |
3.1.2 生产订单约束 |
3.2 生产系统内部约束条件分析 |
3.2.1 装备能力约束 |
3.2.1.1 工序能力分析 |
3.2.1.2 机组能力分析 |
3.2.1.3 机组能力优化 |
3.2.1.4 机组能力平衡 |
3.2.2 库存约束 |
3.2.3 生产调度约束 |
3.2.3.1 不锈冷轧厂生产流程分析 |
3.2.3.2 不锈冷轧厂工序能力分配分析 |
3.2.4 交货期约束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计划系统优化方案 |
4.1 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计划系统现状 |
4.2 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调度优化 |
4.2.1 生产流程优化 |
4.2.2 机组机时产能校订 |
4.2.3 工序能力分配 |
4.3 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计划系统优化 |
4.3.1 生产计划编制原则 |
4.3.2 核心工序生产计划拉动生产计划法 |
4.3.3 不锈冷轧厂生产系统核心工序 |
4.3.4 生产计划系统编制流程优化 |
4.3.5 优化后生产计划编制过程 |
4.4 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系统优化方案效果验证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 |
5.1 课题研究总结 |
5.2 课题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4)攀钢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论文选题背景 |
1.1.1 公司背景 |
1.1.2 公司内外环境因素分析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相关研究 |
2.1 管理信息概述 |
2.2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
2.2.1 实施销售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
2.2.2 系统用户与系统功能 |
2.2.3 系统结构模式评价 |
2.3 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司管理现状与需求分析 |
3.1 公司管理现状 |
3.2 业务流程分析 |
3.2.1 销售业务流程分析 |
3.2.2 生产流程分析 |
3.2.3 物流业务流程分析 |
3.2.4 外销单证业务流程分析 |
3.2.5 其他信息流程分析 |
3.2.6 业务流程特点分析 |
3.3 需求分析与角色设计 |
3.3.1 需求分析 |
3.3.2 角色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2 系统特征分析 |
4.3 系统的结构设计 |
4.4 数据分类设计 |
4.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5.1 用户界面 |
4.5.2 销售计划管理模块 |
4.5.3 销售业务管理模块 |
4.5.4 物流模块 |
4.5.5 外销单证模块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实现与测试 |
5.1 系统实现 |
5.1.1 逻辑层的实现 |
5.1.2 数据层的实现 |
5.2 系统运行环境 |
5.3 系统测试 |
5.3.1 系统测试的目标 |
5.3.2 系统测试内容 |
5.3.3 系统测试流程 |
5.3.4 系统测试方法 |
5.3.5 系统测试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系统评价与优化 |
6.1 系统评价 |
6.2 系统优化 |
第七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5)冷连轧系统中飞剪控制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概述 |
§1-2 国内外发展情况 |
1-2-1 国内外轧钢的发展状况 |
1-2-2 国内外飞剪的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1-3-1 课题研究对象 |
1-3-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1-3-3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二章 多机架冷连轧工艺流程及设备参数 |
§2-1 五机架冷连轧机组设备 |
2-1-1 主要在线单体设备及其性能 |
2-1-2 主要辅助设备及其功能 |
§2-2 多机架冷连轧机组设备参数及特点 |
2-2-1 入口钢卷参数 |
2-2-2 出口钢卷参数 |
2-2-3 飞剪设备参数 |
2-2-4 机组性能参数 |
2-2-5 全连续八辊机组功能特点 |
2-2-6 轧机区域划分特点 |
§2-3 多机架冷连轧机组生产工艺流程 |
第三章 飞剪自动控制方案的设计 |
§3-1 自动化系统配置设计 |
§3-2 传动系统设计 |
3-2-1 传动装置选型 |
3-2-2 6RA70 全数字直流传速装置 |
3-2-3 传动装置电路设计 |
§3-3 飞剪工艺控制方案设计 |
第四章 飞剪软硬件控制系统的设计 |
§4-1 飞剪控制设备配置 |
4-1-1 飞剪控制系统中的硬件介绍 |
4-1-2 飞剪设备结构组成 |
§4-2 飞剪软件控制系统的设计 |
4-2-1 焊缝跟踪距离的计算 |
4-2-2 飞剪控制算法的计算 |
§4-3 软件编程 |
4-3-1 编程设备STEP 7 |
4-3-2 焊缝跟踪及飞剪控制程序 |
第五章 飞剪控制系统监控界面的设计与调试 |
§5-1 WINCC 软件介绍 |
§5-2 HMI 监控界面的设计 |
5-2-1:飞剪工艺界面的设计 |
5-2-2:飞剪运行条件的设计 |
5-2-3:报警画面的设计 |
5-2-4:飞剪和剪前夹送辊的趋势图的设计 |
§5-3 飞剪现场应用及调试结果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6)太钢不锈钢冷轧厂ERP/MES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其生产管理特点 |
1.1.2 钢铁行业的信息化发展 |
1.1.3 钢铁行业生产管理技术的新需求 |
1.2 论文研究背景及主要内容 |
1.2.1 论文研究背景 |
1.2.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面向钢铁行业ERP/MES 的理论基础 |
2.1 ERP 理论 |
2.1.1 ERP 的基本概念 |
2.1.2 ERP 系统的管理思想 |
2.1.3 ERP 系统的核心内容 |
2.1.4 ERP 理论的形成与原理 |
2.2 MES 制造执行系统的理论 |
2.2.1 MES 的定义 |
2.2.2 MES 的作用 |
2.2.3 MES 的功能模块 |
2.3 ERP 与MES 的系统集成 |
2.3.1 ERP 和MES 系统集成的发展 |
2.3.2 ERP/MES 系统集成中的功能区别 |
2.3.3 企业信息化集成系统 |
2.3.4 系统集成的优点 |
第三章 太钢ERP/MES 生产系统的分析研究 |
3.1 太钢和太钢不锈钢冷轧厂概述 |
3.1.1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
3.1.2 太钢不锈钢冷轧厂简介 |
3.2 太钢信息化现状分析 |
3.2.1 太钢面临的竞争及信息化背景 |
3.2.2 太钢信息化面临的契机 |
3.2.3 太钢实施信息化的现状及难点 |
3.2.4 太钢信息化的规划思想 |
3.3 钢铁行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研究 |
3.3.1 钢铁行业经营环境的新特点 |
3.3.2 钢铁行业信息化现状及其特点 |
3.3.3 对太钢信息化项目总体定位的理解 |
3.4 钢铁行业信息化结构分析 |
3.4.1 钢铁行业四层系统结构分析 |
3.4.2 ERP 与MES 在钢铁信息化中的作用 |
3.5 太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选择 |
3.5.1 太钢生产管理系统四级ERP 系统主要功能 |
3.5.2 太钢生产管理系统三级MES 系统主要功能 |
3.5.3 系统软件 |
第四章 太钢冷轧厂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
4.1 太钢冷轧厂工艺流程简介 |
4.2 冷轧厂信息化系统总体设计 |
4.2.1 冷轧厂信息化系统的构成 |
4.2.2 冷轧厂信息化系统覆盖的范围 |
4.2.3 冷轧厂MES 系统的总体拓扑结构 |
4.2.4 不锈钢冷轧厂信息化系统与周边系统关联图 |
4.3 冷轧厂PSImetalMES 三级生产管理和执行系统设计 |
4.3.1 PSImetalMES 三级生产管理和执行系统构成 |
4.3.2 PSImetalMES 的功能 |
4.3.3 MES 系统生产管理的数据库设计 |
4.4 各功能模块系统的应用设计 |
4.4.1 生产计划模块 |
4.4.2 冷轧厂生产组织 |
4.4.3 生产调度管理子系统 |
4.4.4 执行跟踪子系统 |
4.4.5 质量管理模块 |
4.4.6 轧辊管理模块 |
4.4.7 库存管理模块 |
4.4.8 与其它系统接口说明 |
4.5 MES 数据的处理和查询 |
4.5.1 数据存储 |
4.5.2 文件归档 |
4.5.3 数据备份 |
4.5.4 数据查询和分析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工作总结 |
5.2 产生的效益分析 |
5.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供应链管理下的宝钢股份战略性采购流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2 研究的意义 |
1.3 预期达到的目标 |
1.4 研究的方法 |
第二章 供应链管理及采购相关理论概述 |
2.1 供应链理论基础 |
2.1.1 供应链的概念 |
2.1.2 供应链管理及其发展 |
2.1.3 供应链管理的特点 |
2.1.4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 |
2.1.5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 |
2.1.6 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和运行机制 |
2.2 采购概念及采购模式概述 |
2.2.1 采购的概念与内涵 |
2.2.2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 |
2.2.3 采购的重要性分析 |
2.2.4 供应链环境下的采购管理的内容 |
2.2.5 制造业常用的采购模式 |
2.2.6 企业采购模式的选择 |
2.3 战略性采购理论 |
2.3.1 战略性采购的概念 |
2.3.2 战略性采购的原则和主要方式 |
2.4 合作伙伴的选择评价及供应商管理 |
2.4.1 供应链合作关系的选择和评价 |
2.4.2 供应商的管理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宝钢股份采购管理现状的分析 |
3.1 宝钢股份采购部门概况与采购物料现状分析 |
3.1.1 宝钢股份公司概况 |
3.1.2 宝钢股份采购部门概况 |
3.1.3 宝钢股份采购物料现状分析 |
3.2 宝钢采购管理现行模式分析 |
3.2.1 宝钢现行的采购流程分析 |
3.2.2 宝钢现行的供应商管理分析 |
3.2.3 宝钢现行的采购方式分析 |
3.3 宝钢股份与日韩先进钢铁企业采购管理比较分析 |
3.3.1 日韩先进钢铁企业采购管理概述 |
3.3.2 宝钢采购管理中存在的差距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宝钢股份物料策略分类和KPI构建 |
4.1 宝钢股份物料策略分类分析 |
4.2 宝钢股份物料策略分类采购的目标 |
4.3 宝钢股份采购物料的策略分类研究 |
4.3.1 物料策略分类研究的方法 |
4.3.2 物料策略分类研究的结果 |
4.3.3 物料分类对应的采购策略 |
4.4 宝钢股份采购KPI的构建 |
4.4.1 建立宝钢股份采购KPI的方法与过程 |
4.4.2 建立KPI价值树 |
4.4.3 制定采购部门KPI指标 |
4.4.4 制定分类物料的KPI指标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宝钢股份战略性采购流程方案设计 |
5.1 战略性采购系统业务模型和KPI值设计 |
5.2 战略性采购流程设计框架 |
5.2.1 第一层采购流程设计 |
5.2.2 第二层采购流程设计 |
5.2.3 第三层采购流程设计 |
5.3 战略性采购流程设计方案描述 |
5.3.1 战略性采购管理业务流程 |
5.3.2 采购决策流程 |
5.4 采购部门机构重组方案设计 |
5.4.1 采购部门机构重组设计的原则 |
5.4.2 采购部门机构设置 |
5.5 采购IT系统解决方案设计 |
5.5.1 IT系统的十二大功能模块 |
5.5.2 模块的功能描述 |
5.6 采购流程再造实施方案设计 |
5.6.1 采购流程再造总体步骤 |
5.6.2 采购流程再造具体实施方案 |
5.7 服务性采购流程设计 |
5.7.1 服务采购现状分析 |
5.7.2 服务性采购再造设想 |
5.7.3 服务性采购流程制定 |
5.8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研究结果 |
6.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1200mm2剪切-闪光对焊机控制系统设计与控制算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意义 |
§1-2 液压系统仿真技术 |
§1-3 近代控制策略在液压伺服控制的应用概述 |
1-3-1 近代 PID 控制 |
1-3-2 自适应控制(AC) |
1-3-3 鲁棒控制 |
1-3-4 非连续系统控制 |
1-3-5 智能控制 |
第二章 剪切-闪光对焊机系统分析和设计 |
§2-1 剪切-闪光对焊机系统结构 |
§2-2 剪切—闪光对焊机工作过程分析 |
2-2-1 预热阶段 |
2-2-2 闪光阶段 |
2-2-3 顶锻阶段 |
2-2-4 焊前准备 |
2-2-5 焊后加工 |
§2-3 焊接工艺 |
2-3-1 焊接工艺描述 |
2-3-2 焊接参数选择 |
第三章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
§3-1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概述 |
3-1-1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 |
3-1-2 三级电液伺服阀 |
§3-2 三级电液伺服阀主要性能 |
3-2-1 静态特性 |
3-2-2 动态特性 |
3-2-3 动态指标 |
3-2-4 其他因素 |
§3-3 4WSE3EE 系列三级电液伺服阀 |
3-3-1 结构与性能 |
3-3-2 电液伺服系统的位置控制回路 |
第四章 二次型最优控制在剪切-闪光对焊机中的应用 |
§4-1 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概述 |
4-1-1 二次型最优控制理论的发展 |
4-1-2 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基本理论 |
§4-2 二次型理论进行液压伺服系统的优化设计 |
4-2-1 采用二次型理论进行液压伺服系统的优化设计 |
4-2-2 最优二次型求解 |
第五章 AMESim 电液伺服控制系统仿真 |
§5-1 建模仿真软件AMESim 的功能 |
5-1-1 AMESim 系统建模仿真软件简介 |
5-1-2 建模仿真软件 AMESim 的基本特性 |
5-1-3 AMES i m 软件的应用方法研究 |
§5-2 电液伺服系统在AMESim 下建模 |
5-2-1 系统模型建立 |
§5-3 电液伺服系统仿真及分析 |
5-3-1 仿真参数 |
5-3-2 电液最优控制系统动态仿真 |
5-3-3 影响仿真精度的因素分析 |
第六章 微机控制系统设计 |
§6-1 焊接过程的微机控制系统 |
§6-2 焊接过程控制程序及实验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9)炼钢厂ERP—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现状综述 |
1.3 研究的任务、内容及目标 |
2 ERP基本思想及理念 |
2.1 定义 |
2.2 ERP的发展历史 |
2.3 ERP的功能模块 |
2.4 实现要点 |
2.5 小节 |
3 炼钢厂ERP构架中的物流管理系统结构 |
3.1 炼钢厂ERP系统体系结构 |
3.2 炼钢厂ERP构架中的物流管理系统 |
3.3 小节 |
4 炼钢厂ERP构架中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 |
4.1 概述 |
4.2 功能 |
4.3 小节 |
5 炼钢厂ERP构架中的物流管理系统的实现 |
5.1 概述31 |
5.2 设计思路 |
5.3 网络设计 |
5.4 网络设计实现 |
5.5 软件设计 |
5.6 软件设计实现 |
5.7 小节 |
6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程序画面示例 |
四、冷轧不锈钢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的系统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辊模与固定模结合式轧丝机设计研究[D]. 谢晋.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7)
- [2]带钢冷连轧过程数学模型与控制系统研究[D]. 陈金山. 东北大学, 2015(07)
- [3]太钢不锈冷轧厂生产计划系统的优化研究[D]. 刘国强.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4)
- [4]攀钢销售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研究[D]. 戴祥琥. 电子科技大学, 2012(06)
- [5]冷连轧系统中飞剪控制的研究与应用[D]. 刘心灵. 河北工业大学, 2011(05)
- [6]太钢不锈钢冷轧厂ERP/MES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D]. 刘玉栋. 天津大学, 2008(09)
- [7]供应链管理下的宝钢股份战略性采购流程设计[D]. 吴勤元. 东北大学, 2008(03)
- [8]1200mm2剪切-闪光对焊机控制系统设计与控制算法的研究[D]. 李志刚. 河北工业大学, 2007(11)
- [9]炼钢厂ERP—物流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高伟. 重庆大学, 2002(02)
- [10]冷轧不锈钢计算机集成生产系统的系统设计[J]. 钱向东. 自动化博览, 2000(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