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把握与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执政党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自身建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史时期,总是根据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中心任务,针对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党的自身建设的工作目标和重点,扎实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历史方位,抓住党建科学化的本质,遵循政党执政和建设的客观规律,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总要求,部署了党的建设八个方面的重要任务,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行动纲领。
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必须要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重要论断的内涵要求。什么是党的建设科学化?科学是反映事物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化归根到底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用在党的建设上,就是指党的建设符合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特别是符合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长期执政的党自身建设的客观规律。因此,党建科学化的基本精神就是要按照规律来建设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说到底就是要不断探索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是长期任务,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就是永恒课题。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把握的程度和运用的水准,决定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水平。全面认识和自觉探索、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全面探索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之后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必须遵循的、反映执政党建设本质和必然性的法则和客观要求,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方面。只有认识规律、遵循规律,运用规律,才能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
(一)认识和探求执政党建设规律是准确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所作出的战略决策
我们党今天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早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就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大变化使认识和探求执政党建设规律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
第一,执政党地位和环境发生变化。正是这种变化使党的功能、目标和任务与执政以前相比,有着根本的不同。执政党是掌握国家政权的党,这是执政与没有执政的最基本的区别。党执政以前的首要目标是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夺取政权,主要任务是破坏旧世界、打碎旧制度;而执政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党的任务的这种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努力掌握领导国家建设和管理的新知识、新本领。
第二,党的活动方式不同。执政党如何正确地开展活动,如何正确地利用自身优势,以及如何在政党和公共权力之间建立科学的互动机制,一直是各国执政党都在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执政后,党与国家法律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依法执政、依法治国。
第三,党执政后权力面临考验。党执政以后,一方面有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同时面临着被权力腐蚀的危险。因此,对于执政党来说,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至关重要。
第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既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客观上要求党具有更高的领导水平和更强的执政能力,要求进一步认识和探求执政党建设规律。
第五,党的社会基础不同。执政党为了巩固执政地位,不仅要代表所属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同时还必须兼顾不同阶层群众的利益、愿望和要求,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和拥护。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深刻认识执政党的特点,不断探求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而不能沿用革命战争年代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对待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
(二)认识和探求执政党建设规律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内在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1]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治国理政的长期实践中,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总体上是相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在科学化水平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完善,从体制层面上制约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提高。党政机关职能交叉,领导成员分工重叠,副职、虚职过多,民主权力过分集中而又缺乏有效监督。二是一些地方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党的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国企改制,企业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机制还不健全,对群众凝聚力下降;在一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党建工作严重滞后;一些基层党组织长期处于软弱涣散状态。三是有些党员、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驾驭全局能力不强等问题比较突出。四是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呈现多发高发势头,涉案金额不断上升,领导干部腐败数量增长迅速,串案、窝案、案中案明显增多,吏治腐败和司法腐败比较严重,查处与反查处、腐蚀与反腐蚀的斗争比较激烈。要切实解决好这些问题,只有根据执政党建设的特点,运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理来研究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只有不断深化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才能切实解决党自身面临的各种问题,确保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
(三)认识和探求执政党建设规律是如期完成艰巨繁重的执政使命的迫切要求
执政使命是党在执政时期的奋斗目标,是党向历史和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能不能团结带领人民实现自己的执政使命,关系党的兴衰,关系人民幸福,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历史赋予了我们党。只有认识和探求执政党建设规律,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才能切实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从而更好地凝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党的执政使命不懈奋斗。
同时还要看到,当前,我国发展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面对国内外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能不能把握机遇、战胜挑战,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关键在党。我们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更好地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党的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就必须进一步认真探求和研究执政党建设规律,推进党的各项工作始终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有效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科学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团结带领人民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攻坚克难中奋力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四)认识和探求执政党建设规律是深刻总结世界执政党教训得出的必然结论
从世界范围来看,党的执政环境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包括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相继失去执政地位。这些执政党丧失政权的原因尽管十分复杂,情况各不相同,但不重视研究和探求执政党建设规律,对执政党的特点缺乏认识,沿用革命战争年代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对待执政条件下的党的建设问题,力图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去解决执政后党在自身建设和执政实践中发生的问题,进而不能正确应对国内外、党内外形势变化和有效解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则是共同的。这些执政党兴衰成败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认真汲取。同时,世界上还有一些政党通过认识和探求执政党建设规律,科学总结世界执政党治国理政的实践与经验,执政地位不断巩固,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其成功的经验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二、中国共产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历程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过程中,既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有惨痛教训。回顾和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
1.强调人民监督政府,指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民主新路。1945年7月,褚辅成、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员应邀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回答黄炎培关于中共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时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所讲的民主新路,是指建立人民民主政治制度,其实质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新中国成立后,是因为有了这条“民主新路”,一直保持着党、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并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2.提出“两个务必”,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新中国成立前夕,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在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1949年3月,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这是对执政党建设面临考验的科学预见和高度警觉。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七届二中全会作出决定:禁止给党的领导人祝寿;禁止用党的领导人的名字作城市或街道的名字;禁止把中国党的领导人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并列。新中国成立初期,清正廉洁的党风的形成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远见和率先垂范是分不开的。
3.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社会主义条件下党对执政规律的探索,首先是围绕着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的。这是任何执政党执政后都必须面对并且必须处理好的问题。为此,1956年毛泽东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对于如何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济、政治以及对外关系等提出了重要见解。1957年毛泽东在汲取波兰匈牙利事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于如何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极大地丰富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然而,从1958年的“大跃进”到长达十年的“文革”,中国共产党在执政理论与执政实践上进行了艰辛曲折的探索,党在指导思想上出现失误,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陷于歧途。“这反映了党在探索执政规律方面的曲折性和复杂性,也说明了党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执政规律的认识还处在不清醒、不成熟的阶段。”[3]
(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
1.必须时刻注意执政党的特点。在1956年党的八大上,邓小平鲜明地指出:“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4]他指出,执政党能否防止和克服脱离群众的危险倾向,永远保持同人民的紧密联系,这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1980年邓小平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5j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始终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结合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明确指出:要“把我们党坚持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6]正确回答和解决了党在新时期建设目标上的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在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领导全党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他反复强调:“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7]“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8]他进一步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党的建设与党的政治路线的内在联系,明确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党的工作与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
3.共产党是人民实现自己利益的工具,是人民的服务者。邓小平在党的八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同资产阶级的政党相反,工人阶级的政党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工具,而是自觉地认定自己是人民群众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为完成特定的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共产党“之所以成为先进部队,它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群众,正因为,而且仅仅因为,它是人民群众的全心全意的服务者,它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并且努力帮助人民群众组织起来,为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斗争。”[9]确立这个理念,是摆正和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思想基础,极大地丰富了执政党建设的理论。
4.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党的目标的关键,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核心内容。邓小平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1980年邓小平明确提出了选拔接班人的标准,必须是“德才兼备”,要求“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四化”方针,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党的组织建设的重大贡献。
5.执政党要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从党的历史上看,邓小平关于执政党监督问题思考得最多,论述得最完善,贡献也最大。早在党的八大上他就强调党要受监督,党员要受监督的思想。邓小平认为,所谓监督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党的监督。第二,群众的监督。第三,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监督。有了这几方面的监督,我们就会谨慎一些,我们的消息就会灵通一些,我们的脑子就不会僵死起来,看问题就会少一些片面性。
6.加强执政党的制度建设,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重视制度建党是邓小平党建思想中极具特色的内容之一。邓小平在总结“文革”教训时说:单单讲毛泽东同志本人的错误不能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一个制度问题。“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0]在一定意义上说,党的制度建设就是民主集中制在党内生活和工作中的具体化和制度化。邓小平深刻指出:“民主集中制是党和国家的最根本的制度,也是我们传统的制度。坚持这个传统的制度,并且使它更加完善起来,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的事情。”[11]邓小平认为:“如果搞不好,特别是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12]这一深刻论述为我们党日后进一步健全和发展民主集中制提供了重要借鉴与启示。
(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
1.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这就把对发展的认识提到执政规律的高度上。江泽民指出:“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这表明我们党深化了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执政思想。
2.提出治国必须治党、治党务必从严。2000年,江泽民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当今中国的事情办得怎么样,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纪律、组织状况和战斗能力、领导水平。党的性质、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党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江泽民从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联系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必要性、紧迫性和重大意义。
3.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联系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借鉴其他大党老党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把执政党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赋予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指导思想和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给予创造性的回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为新时期党的建设与时俱进指明了前进方向。
(四)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
1.在思想建设方面,胡锦涛同志强调了思想理论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首要地位。他提出“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伟大号召,创造性地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学习教育活动,将执政党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创造性地提出了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新的发展理念和要求。党的十八大首次确立“科学发展观”为党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在组织建设方面,胡锦涛同志坚持从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加强与改进基层组织的党建工作等三个层面将党的组织建设全面引向深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13]
3.在作风建设方面,胡锦涛把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摆在显要的突出位置。胡锦涛强调了执政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14]
4.在反腐倡廉建设方面,胡锦涛强调反腐败斗争必须深入开展,必须贯穿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密结合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改革创新精神,从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处六个方面整体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各项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15]
5.在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方面,胡锦涛赋予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新的时代内涵,并将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升到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永恒课题的高度加以强调,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深入开展。他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这就决定了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并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总体目标、根本指针和主要任务、工作重点和重要保证作了具体部署。”[16]2012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的讲话中,向全党发出了“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号召,并对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作了深刻阐述,为进一步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丰富和发展执政党建设规律开辟了道路。
(五)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
1.铁腕反腐不手软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大显著特色。2012年11月15日,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外媒体的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打铁还需自身硬”,表明了党中央反腐的坚定决心。两天后,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更以“亡党亡国”来警示腐败滋生的危险,以“物必先腐,而后虫生”来提醒全党反腐的深远意义。11月1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也强调将反腐工作引向深入。同月底,王岐山在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学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中央纪委还印发了《关于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通知》。通知指出,要高度重视查办案件工作,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任何人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决不姑息,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中央高层厉声反腐之际,各地方“一把手”也纷纷表态,呼应来自高层这股“反腐新风”。从中央到地方,一场反腐治贪的风暴已在中国掀起,顺应了公众的反腐期待,折射出高调反腐的民心所向,让人听之振奋,闻之感慨。
2.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党的十八大后改进党风成为新一届中央领导开局的另一个突破口。2012年12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并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包括:(1)中央政治局全体同志要改进调查研究,到基层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总结经验、研究问题、解决困难、指导工作,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2)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严格控制以中央名义召开的各类全国性会议和举行的重大活动,不开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会,未经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类剪彩、奠基活动和庆祝会、纪念会、表彰会、博览会、研讨会及各类论坛;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3)要精简文件简报,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4)要规范出访活动,从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发合理安排出访活动,严格控制出访随行人员,严格按照规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资机构、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等到机场迎送。(5)要改进警卫工作,坚持有利于联系群众的原则,减少交通管制,一般情况下不得封路、不清场闭馆。(6)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7)要严格文稿发表,除中央统一安排外,个人不公开出版著作、讲话单行本,不发贺信、贺电,不题词、题字。(8)要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住房、车辆配备等有关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规定。八项规定涉及范围广,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和针对性都很强,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举措,充分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倡导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的坚定决心。
综上所述,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就是因为认真探索革命和建设条件下党的建设规律,并自觉按规律办事。今后,要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仍然必须继续深化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在把握和运用规律上下功夫,把党的建设搞得更好。
三、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促进科学发展
中国共产党是在中国的土壤里产生、成长和走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执政与自身建设,既要始终遵循政党政治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工人阶级政党的特殊性,自觉运用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的自身建设规律。
(一)自觉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必须坚持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执政党建设的首位,是我们党的一条极为宝贵的经验,是重要的思想优势。我们党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正如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反复强调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17]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任何一种力量观点,无论它曾经创造过怎样的辉煌,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前都无法以不变应万变,也无法一劳永逸地赢得群众。谁固步自封,停滞不前,不再反映时代要求,不去吸收自身以外的文明成果,不能历史地、批判地对待自身,自觉地、主动地实现自我扬弃、自我超越,谁就会失去生机活力,甚至失去存在的理由。”[18]因此,我们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努力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认真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执政党建设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种制度和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各项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并用理论创新来推进制度创新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二)自觉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则,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根本规律。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探索执政规律,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保证党能够科学执政、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在新形势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必须体现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把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第一目标;必须落实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实际行动中去,时时处处重实际、办实事、说实话、求实效;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自觉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始终保持和不断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个最大的政治优势。
(三)自觉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执政党建设的基本规律要求执政党必须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因为“人民群众总是以执政党能否代表、满足利益需要以及在多大程度上体系和满足利益需要,来决定对执政党的认同和支持的。”[19]发展才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执政党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要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思路、发展的眼光、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有了可靠保证;只要我们切实把党的先进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我们党长期执政就有了坚实基础。
(四)自觉运用执政党建设规律,必须坚持从严治党,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对执政党来说,清正廉洁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个最重要的执政形象。党执政的时间越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深入,越要抓好执政党的自身建设,越要管好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体现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落实到对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实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执纪的各个环节中去。一是坚定决心,加大反腐败的力度,领导带头,特别是防止党内形成既得利益集团。在各国拒腐防变的实践中,执政党反腐败的决心,关系到反腐败的政策选择和实际行动。二是实行从严治党,加大监督和惩治力度。监督要覆盖领导干部的社交圈子、工作圈子、生活圈子,做到领导权力行使到哪里,干部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工作就跟随到哪里。对少数腐败分子和腐败行为,要坚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和法律制裁,决不允许腐败分子在党内有藏身之地。三是制度创新,消除腐败的土壤和条件。根据人类反腐败的经验,反腐败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最根本的是建立权力的制约机制。只有权力受到制约的时候,腐败现象才能降到最低的程度。
标签:党建论文; 党的十八大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党建标语论文; 社会主义制度论文; 国家社会主义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 历史规律论文; 历史主义论文; 科学论文; 时政论文; 反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