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合流制河道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郭荣荣

城镇合流制河道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郭荣荣

北京正和恒基国际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摘要:本文以七里河道污水处理项目为例,通过调查总结当前该河道面临的水质问题,重点介绍了污水处理环节应用的生态修复技术、水质改善技术、水质监测技术,有效改善河道水体水质以及水体景观,完成了污水治理的工作目标。

关键词:合流制;污水处理;生态治理;技术

引言:

城镇当中,合流制的污水系统主要是使用同一管道统一输送城镇废水、污水的雨水等。处理过程合理运用处理技术可保证城镇水资源安全,快速恢复水生态,进而提升城镇环境品质,因此探究合流制污水处理环节的技术应用意义重大。

一、项目介绍

(一)项目概况

七里街河道是合流制污水排放口,不但具备排涝功能,还具有景观作用。在城镇化以及工业化进程逐渐加快的背景下,导致河道出现污染物累积,水质变差,治理工作严峻。该项目治理段位于红旗桥~九龙桥的西侧,总长度约为1.1km,总体水域面积为42540m2,河道水质属于劣V类地表水。干旱季节,七里街承接秦淮河的外来水,汛期时承接秦淮河内来水,泄水路线为建造白鹭洲泵站将水向公园中排放。经勘查,综合测量资料可以看出七里街的沿岸排口、溢流口相对较多,因此,当雨量较大时,可能会导致部分溢流口出现溢流问题,污水将进入到河道当中为其中的水体造成污染,调查显示,红旗桥至长乐路溢流现象最明显。

(二)水质现状

经监测不同时间段内监测点,在内河段水仙鹤桥中溶氧量为0.98mg/L、外河道上方门桥测点氨氮含量4.99mg/L、七桥瓮测点氨氮含量为3.92mg/L、仙鹤桥段河水氨氮含量5.24mg/L。分析以上数据,确定外秦淮河内水体氨氮含量超标;内秦淮河南段的溶氧量和氨氮含量数据和标准相差较大,为劣V类水质。主要的污染源为来自内源、周边面源、上游河道、溢流口等。

(三)污水处理过程面临的关键问题

在污水处理时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第一,水质现状较差,河道北部的水体出现“黑臭”现象;第二,上游河道来水中氨氮含量过高,水质透明度较低;第三,河道两岸存在大量溢流口,导致降雨发生时污染物流入河道当中,污染水体;第四,河道的生态失衡,在内部没有沉水植物,水体自净能力缺乏,导致河道内部生态受到破坏。因此,污水处理过程需要对源头加以控制,进而重建内部生态系统,才能解决河道面临的问题。

二、城镇合流制排放口污水处理技术应用

(一)生态修复技术

使用生态修复污水处理工艺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三点:第一,水质、环境的前期调查,对项目水体受污染程度展开详细勘察,具体包括水质、污染源、污染现状、底泥等,同时掌握周围生态情况,找出致使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制定出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案。第二,向水体内投放“大型浮游动物”,摄食其中有机物和藻类等污染物,提升水体的透明程度,进而改善水下的光照条件,加速沉水植物生长,快速恢复生态系统。之后,种植“水下森林”,使用绿矮苦草和红线草等沉水植物,借助其光合作用,将水体内的DO含量增加,吸收水体内Cr、Pb、Ni、Cd、Mn等各类污染物。建设“栖息群落”工程,利用大型的底栖动物在生态系统内的作用,促使水体生态逐渐稳定,提升净化效果。打造“食物链”工程,调控鱼种类,构建健康食物网,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在水中投放肉食鱼类,维持生态稳定和平衡。第三,使用异养微生物,摄取污水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酶促反应下合成微生物所需的功能物质。通常微生物净化水体效率可达65%~70%。但是当水体溶氧量降低时,就会导致厌氧菌数量增加,加速含硫代谢物质的产生,致使水质变差,在种植水下森林的过程中,可为水中微生物提供氧气,促使有益微生物快速繁殖,提升水体净化效果[1]。

(二)水质改善技术

1.清理河道

当河道内存在野生杂鱼时,不利于水草生长,清理过程搅动底泥,使其上浮造成水体浑浊。对此,在清理之前应转移水中鱼类,防止其对处理施工造成影响。施工前,先将施工区域内的杂鱼进行转移,控制鱼类数量,并将表面垃圾、水生植物等进行清理,提升生态可控性。

2.预处理来水

处理系统由生物膜、钢丝绳等组成,以水草挂膜材料的特有结构以及填料作为载体,生物膜上附着大量微生物,应用过程主要利用填料的吸附和促沉等作用,使用生物膜将水体内的COD和SS等物质进行降解。使用人工水草处理水体时,会在挂膜外表形成好氧、厌氧、兼性好氧、兼性厌氧菌群,和藻类组成A/O复合系统。同时选择此技术处理污水不影响景观,占用土地面积少、维护便利、成本低。不同的挂膜材质对于处理效果有不同影响。经各项数据对比分析之后,该项目选择10cm细绳水草挂膜,由聚丙烯和维尼纶等材质组成,颜色为茶色或者白色。这种水草挂膜时间8d、对于COD的去除率可达85.5%、氨氮去除率可达69.8%、总氮去除率为23.76%、总硫去除率为67.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在内部增加浮力体,表面积可达2.10 m2/m,抗拉强度>500kg,同时不会影响河道的泄洪。在河道、外副支的连接位置设置2层围隔,其中外层孔径为1~2cm,内层使用20目的小孔软围隔[2]。

为保证对于持续对来水进行预处理,使用钢管桩加固处理系统,分析作用于钢管位置水流,计算出系统抗冲击性能。根据水流力标准计算公式 ,公式中, 代表水流力的标准值,单位kN; 代表水流的设计流速,按1m/s计算; 代表水流的阻力系数,取值为0.91; 为水密度,按照1.0t/m3计算; 为投影面积,经计算投影面积为0.12m2。按照水流力计算标准,计算结果为0.0546kN。该处理系统钢管柱深入泥面下方1m,外露3m,经计算,单独钢管的受力为54.6N,处于钢管抗弯极限之内,此系统可承受来水冲击。

3.预处理溢流口

该项目抗洪标准暴雨重现期20年,将降雨持续5min定义为最大降雨量,按照汇水区地面、混凝土路面等情况,拟定径流系数0.9,项目所在区域城镇建设相对密集,因此径流系数拟定0.5,从而计算出汇水流量3957L/s、雨水在溢流口的设计存留时间1min,最高蓄水量237.44m3,结合上述数据,计算项目规模为140m×2.5m×2m,蓄水层主要为砾石层、挺水植物层。该预处理系统的底部使用袋装土进行堆叠,高度约为0.5~1.0m,具体可按照现场情况灵活调整。在土堆上方覆盖高度1m的砾石,保证砾石的孔隙度0.484、粒径为10~20mm,上方种植鸢尾、美人蕉和芦苇等挺水植物,使用PVC围堰和铁丝网等作为挡板,在系统的北段约40m处设置“类长城型”的缺口当作溢流口,保证底板低于砾石表20cm,底板的高低差为30cm,流入系统的水体在挡板位置溢流出去。将溢流口设置在河道西侧位置长乐路沿岸位置,并在溢流口的外侧设置规格为140m×2.5m×2m预处理系统,系统外侧使用钢管进行固定,将钢管延竖直方向打入河道的底部,进入污泥深度为1.0m~10.5m,保证钢管相邻间距0.5m,使用钢丝绳连接钢管,保证系统稳定,在系统西侧、南侧靠墙建设。

由于溢流水体受到的污染较严重,在非雨季,系统类似表流湿地。其中的挺水植物具有净化能力,但是不能完全将污染物消解。对此,该方案在系统设计在植物带的中间位置,并在外围河道增设曝气系统,提升系统对污染物的消除能力。从水质情况、生态系统稳定等角度考虑,设置1套功率为2.2kW管道曝气系统。

4.景观提升

七里街沿岸对景观要求较高,同时河滨属于混凝土结构,因此,在治理过程设计“浮岛”、“花箱截留带”等,降低面源污染。在生态浮岛的打造过程,使用雨水箱涵,改造成规格为2.4m×1.5m的浮岛,在上方种植鸢尾、美人蕉等挺水植物,在下方进行挂膜。使用PVC材质的花箱以及仿木围堰,在底部预留通气孔,将箱体从下至上配置土、碎石等,保证挺水植物的生长。在植物品种的选择方面,遵循优美性、协调性、安全性、维护便利等原则,保证各种植物的花期互补,和周围景观协调,优先选择本土类品种,防止出现“生态入侵”类问题,减少维护工量。

5.曝气增氧

七里街水体动力不足,导致自然复氧率较低,生态系统内部的好氧高于复氧,导致水体出现黑臭现象。根据项目治理需求,以及河道功能、污染源特征等之间的差异,选择“固定充氧站”以及“移动充氧平台”等。结合七里街水体的功能、容量、环境现状等,因地制宜,设计使用“管式微孔”的曝气方式,增加水体复氧量,在其中设置6套功率3.0kW的双排曝气系统。该系统使用聚乙烯材质管,单位通气量为5~25m3/个 h,范围作用面积为3.0m2/m,氧利用率达22.0%~28.0%,气泡直径在2.8mm~3.1mm之间,阻力损失为1500Pa~2500Pa,为水体曝气增氧,提高复氧能力,解决当前水体动力不足以及复氧率低等现状问题。与此同时,还可增强水体的氧化还原的电位,将好氧类物质进行消耗,提升水体自身净化功能,降低污染负荷,快速恢复生态[3]。

(三)水质监测技术

对该项目进行污水处理之后,使用水质监测系统,选取2个监测点,对水质定期采样和监测和分析,根据水体内TP含量、NH3-N含量、DO含量、高锰酸盐CODMn含量等富营养指标,制定水质监测指标,完善追踪监测制度,按照水质各项指标的变化,制定出污水的处理措施,保证水体中各项指标达到治理要求。在监测期间,还应制定出水体透明度相关指标,按照其变化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制定检测方案,保证水体透明度和治理指标要求相符。此外,还需定期对水体周边环境进行检查,重点对污水排放情况进行检查,排查潜在污染源,针对污染源对水体产生的影响,制定处理措施。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合流制排放口的污水处理项目中,需要结合水体现状以及治理要求,遵循因地制宜原则,合理选择技术类型,提高污水综合治理质量,提升城镇河道水质,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施朱峰,邹志国,王小寅.江苏沿海地区村镇生活污水微动力生物生态治理技术研究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12):121+123.

[2]王小中,马祎萱.城市河道污水生态治理的应用与进展[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9,37(11):38-41.

[3]兰罡.就污水生态治理的技术设计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06):164-165.

论文作者:郭荣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  ;  ;  ;  ;  ;  ;  ;  

城镇合流制河道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论文_郭荣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