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邗江水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水利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非常关键,实践中因施工环境条件、材料、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处理不好,则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稳定性,以至于水利工程难以有效发挥其作用。本文将对水利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裂缝病害成因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有效防范、处理,谈一下个人的几点认识,仅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处理方法;研究
水利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关系重大,其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对整个工程结构安全稳定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因此应当加以重视。
一、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
1.1成因一:温差型裂缝
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凝固时,水化热现象非常普遍,以至于其内、外部产生的温差非常的大,容易造成混凝土结构出现裂隙或者裂缝,如下图所示。
水利工程混凝土内、外温差产生的原因非常的多,比如因施工降温环境条件不足、内部温度较高以及水分蒸发过快,而产生裂缝;此外,还可能因寒冷天气施工条件下,混凝土内部水分温度非常的低,产生渗透压力,导致裂缝病害。
1.2成因二:外力失衡型裂缝
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需对混凝土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在混凝土表面受力不均匀时,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实践中可以看到,因水利工程多为大型建筑项目,所以混凝土分析难度随之加大,要求施工之前需对建材受力情况以及水利结构进行详解。比如,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需对堤坝上层加固处理,如果处理不当或者技术到位,则会导致堤坝受力超标,以至于混凝土结构表面因受力不均匀而产生裂缝。
1.3成因三:凝固收缩或者干裂型裂缝
据调查发现,造成水利工程混凝土凝固收缩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凝固过程中散热、蒸发,特别大体积混凝土更为明显。当混凝土因凝固而出现散热或者蒸发现象时,就会发生收缩现象,加之外界作用,会产生收缩压力;当收缩力直接作用到混凝土时,如果收缩压力远超过混凝土抗压极限,则必然会产生裂缝。
对于干裂型裂缝而言,与混凝土自身的含水量存在着直接的关联性,该种裂缝病害主要是因养护不当、养护过程中受自然环境的影响造成的,混凝土严重失水,以至于其抗压能力急剧下降,最终发生干裂。
1.4地形地质型裂缝
水利工程项目多处于远离城市中心以及人流密集地区,相对而言地形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尤其在特定的环境天气条件下,可能会发生变化。比如,降水量相对较大时,因地下水循环加速而导致建筑结构受到强大冲击,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下沉性裂缝。
二、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处理方法
基于以上对水利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混凝土裂缝类型及其成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想有效控制和处理裂缝,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思想上应当加强重视,严把材料质量关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防止混凝土裂缝病害产生,应当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能只顾施工进度而放松施工质量管理。为了能够有效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应当坚持施工进度、质量两条腿走路,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之所以会出现施工裂缝病害,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施工建材,材料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水利工程施工之前,应当重视材料优选。材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如果施工建材存在质量问题,再好的技术工艺也没有意义。材料选购过程中,需充分了解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项目特点、环境条件,以此来提高所选建材的适用性。同时,还要严把施工材料入场关,对于运入施工现场的施工建材,应当进行严格的检查,必要时还要进行抽检,待调查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这也是防治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2.2几种典型裂缝病害防治方法
对于干缩型裂缝而言,在防治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方法。优选施工建材,以干缩值相对较小、强度较好的水泥为宜,比如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
在水灰配比设计过程中,应当对水灰配置比例进行严格控制,并掺加适量的高效减水剂,以减少水、水泥比重,确保混凝土强度。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当事先将水浇在基层和模板上,均匀湿透以后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操作。在此过程中,为确保混凝土的湿度,建议用薄膜覆盖在其表面、喷洒养护剂;如果温度过高,风比较大,则需采取防风、遮阳措施,以此来确保混凝土结构完整性,避免出现干缩型裂缝。
对于温度型裂缝而言,为防治裂缝病害发生,应当尽可能地减少混凝土发热量。混凝土之所以会发热,主要是因为水泥发热造成的,为减少混凝土发热量,不仅要优选发热量相对较少的材料(水泥),而且还要减少水泥比重。对于该种裂缝,需对骨料级配进行重新调整,选取骨料粒径相对较大的材料。同时,还要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加入高效减水剂,不仅要减少水泥的实际用量,而且还要确保混凝土强度。实践中,还要尽可能减少混凝土入仓温度,严把浇筑时间关。春季、秋季施工时,需多浇筑,尤其是正午时分一定要避免浇筑。在具体浇筑施工过程中,应当加入适量的冰、冰水,以免骨料温度太高。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建议采用薄层浇筑法来增大其散热面积,在合理范围内适当延长时间,以免产生温度型裂缝。
除以上两种较为典型的混凝土裂缝病害外,还可采用其他方法来有效防止裂缝病害的产生。比如混凝土配比一定要严格的控制,可事先进行实验,最大限度地减少水泥占比。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可以有效增强混凝土自身的抗腐蚀性,这样可以确保混凝土强度。针对已经出现裂缝的位置,建议适当增加斜筋,通过添加一定量的钢筋,可提高混凝土承载力。通过该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加混凝土抗拉强度,以免裂缝因承受的作用力过大而不断扩大。同时,还要对混凝土加强养护,即混凝土浇注过程中,需先把水浇在基层、模板上,均匀湿透。为确保混凝土湿度适宜,建议用薄膜覆、稻草等覆盖在混凝土表面,严格控制时间和拆模顺序。此外,还要做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工作,尽可能减小结构产生的约束度,有效较小混凝土内部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以免产生混凝土裂缝。实践中,为了能够有效预防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裂缝问题,养护人员应当做好前期养护工作。在此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湿润度,并在混凝土表面适当涂抹防腐层,优选抗防腐性能比较好的钢筋、混凝土材料,以此来促进水利建设项目施工质量。
2.3对地形地质详细勘探
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一般拟建工程所处的地区地质环境条件非常的复杂,很可能会引发混凝土结构裂缝病害。对此,施工人员应当对水利工程施工条件进行全面了解和把握,在实地考察以后,采用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对该地质地形进行评测;同时,还要制定因地质地形条件而造成的混凝土裂缝病害应对措施和方法,以确保水利工程施工建设顺利进行。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加强混凝土裂缝及其成因分析,只有准确了解和把握混凝土裂缝成因,才能使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防治工作有的放矢。在此过程中,应当优选施工材料,对施工程序严格把控,并且加大施工勘查力度,以免出现裂缝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詹大海.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防治对策探析[J]建材与装饰,2013(02):34-36.
[2]庄丽华.试析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2,4(10):71-73.
[3]陈国群.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技术的运用分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4(08):159-160.
[4]柴琦.水利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5):170.
[5]林寿勇.水利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珠江水运,2014(18):49-50.
论文作者:蔡同颖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1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水利论文; 过程中论文; 病害论文; 成因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5年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