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分类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问题_社会结构论文

社会阶层分类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问题_社会结构论文

建构社会阶层分类体系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社会阶层论文,体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建构阶层分类体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为什么要在一个社会中进行阶层划分?提出阶层分类框架的目的是什么?划分出阶层用来做什么?这是我们在进行社会分层研究时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国内一些从事阶级阶层研究的专家学者认为,目前更为重要的是对导致社会分层或社会分化的机制及其变化进行深入研究,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构建一个不知道是否真正存在的阶层结构是不值得的。然而,根据我们的理解,阶层划分至少有下述几方面的意义:

1.阶层划分对当代社会结构具有一定的解释力。阶级现象或阶层现象被认为是当代社会(工业化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这也就是为什么社会学家对此问题保持着长久的强烈关注的原因。自马克思以来的许多社会理论家和社会学家的大量分析研究说明,阶级机制或阶层分化机制在当代社会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结构性因素,基于阶层分类而建构的阶层结构对于整个社会结构的运作过程和特征有一定的解释力,这也适用于对当前中国社会结构及变迁的解释。

2.阶层分类可以反映出社会经济不平等的综合布局。进行阶层划分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人们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进行系统分析并解释导致差异的原因,这种分析不仅有利于深化对社会不平等问题研究,对于社会政策制定也是十分必要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出来的一些阶层分类框架对社会经济不平等有较充分的反映。

3.阶层划分对群体及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差异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大量的研究证实,阶层位置对人们的社会态度和行为有显著影响,因而,阶层分类对于解释态度和行为差异、导致差异的原因、差异所可能产生的后果是有意义的。一些政治家、革命家和社会分析家也曾基于这种分析来预期可能的社会经济变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这对于分析当前中国社会政治问题也是有价值的。

上述三点仅列举了阶层划分在理论解释方面的主要意义,然而,就当前来说,进行阶层分类的重要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实际应用方面:

1.阶层划分在广泛的社会分析领域中是一个有效的分类工具。当前,由社会学家提出的阶层分类框架被广泛地、成功地应用于社会问题研究、市场分析、预测分析、政策研究领域,某些国家的政府统计部门试图把相应的分类指标纳入人口普查。当然,其前提是阶层分类体系必须具有解释力、概念清楚、操作简易。

2.阶层划分是推进阶级阶层研究发展所需的工具,这对于当前中国阶级阶层研究尤其迫切和必要。系统的阶层划分是伴随着计算机统计技术和社会调查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发展的,而阶层分类体系的精密化和普遍应用对于阶级阶层研究的研究模式和研究视野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过大规模的抽样调查数据来描述和分析整个国家的社会构成情况在阶级阶层研究领域中十分流行。这种研究模式的兴起既是社会阶层研究本身的发展结果,也是计算机技术及统计分析方法在社会学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引发的。与此同时,这种研究也推进了阶级阶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其中一个最显著的后果是对宏观社会结构进行国际比较和历时性比较得以广泛开展。要把国与国之间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以分析各个社会的阶层结构特征,以及要把不同年代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以分析阶层结构的变迁过程,首要的一个前提就是得有一个相互可以沟通的分类框架。经过多年的发展修正,有几种分类框架为各国的研究者普遍加以借鉴采用。虽然这几种分类框架是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提出的,但在操作层面上又是可以相互兼容的,而且目前的发展趋势是,这几种以不同理论流派为基础的分类框架在理论上和操作指标上日益趋同。随着相同或类似的阶层分类框架的普遍应用,与此有关的概念界定也逐步稳定下来并取得研究者的共识。

中国的阶级阶层研究自80年代以来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至今在宏观结构分析中还没有提出获得广泛认同的阶层分类框架。分类框架的不确定给我们的研究至少带来了三个方面的障碍。首先,它使国内各项阶级阶层调查研究之间的比较产生了困难,一项研究的数据与另一项研究的数据进行对比时常常带来混乱,而不同年代的研究进行比较则更为困难。其次,由于分类框架的混乱和不稳定,影响了我们与国外同类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比较研究,同时也使国外学者难以引用我们国内的调查数据和分析结论,从而影响到我们与国际社会分层研究领域的交流沟通。第三,宏观结构层面上的阶层分类框架的不确定,给与此有关的一些专题研究造成了困难。例如,社会流动研究必须基于某种阶层分类,由于缺乏现成的、可供选择的分类框架,研究者只能随意进行分类,而不同的分类会得出相当不同的流动率以及对社会结构特性的判断。在有关收入分配或社会态度等方面的研究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上述几点说明,建构中国社会阶层分类框架对于推进国内阶级阶层研究领域的学术发展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深入理解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变迁,有助于推动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策研究。

二、建构什么样的阶层分类体系及其可行性

进行社会阶层的分类虽然必要,但是,在目前阶段是否能够提出一个在理论上站得住脚、对社会现实具有解释力的阶层分类框架呢?有些学者对此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急剧变迁的时期,社会分化加速,各社会阶层的特征或形态都处于不确定之中,难以对其进行归类和定位。还有学者指出,当前中国社会不存在阶级或阶层,或者还未形成阶级或阶层,因而也就根本不可能进行阶层划分。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太大,发展不平衡,无法建构全国统一的阶层分类框架。应该说,这些学者指出的上述社会变迁和地区差异现象都是存在的,它们使系统的阶层划分变得十分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法做到。这里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理解划分出的阶层这一概念,以及划分出的阶层在解释社会现象时的适用范围。

我们是这样来理解我们所建构的分类体系中的阶层概念的:

1.阶层是分享着共同的社会经济状态和利益的社会群体,阶层分类是要反映出人们在社会和经济权力、文化价值规范和行为及其他方面的系统差异,但这并不意味着同一阶层的人必须在任何方面都保持一致。长期以来,理论家们对阶级或阶层这种分类概念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解。在古典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阶级以及阶级结构在现实社会中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阶级在一定程度上是实体,其成员有着共同的集体意识,可以采取集体行动,可以形成自己的领导组织(政党)。要在当前中国社会中划分出这种意义上的阶级或阶层的确是不太可能的。与此完全相反的另一种理解是,阶级或阶层只不过是学者按照某种划分标准而做出的统计上的分类,韦伯在某种程度上有类似的看法,他认为阶级就是分享着共同社会经济特征的个人的群体组合,而不是马克思所说的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实体。不过现今可能很少有人会真正采取这两种极端的观点,多数社会学家所说的阶级或阶层往往是介于两者之间的某种东西,它既是按照某种社会经济指标(这些指标是研究者根据他们对社会结构特性的判断而选择的)所做出的分类概念,它也有可能带来确定的社会的、政治的、文化的后果。如果这样相对地来理解阶层这一概念,我们就不会要求在阶层分类框架中划分出的阶层必定具有高度一致的认同意识,必定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完全同质。

2.阶层分类体系中划分出的阶层有可能发展集体意识或采取集体行动,但这种情况也可以不发生。是不是社会群体必须发展群体认同意识达到某种程度才能成为阶层或阶级,从而阶层划分才有意义?如果从吉登斯的阶级结构化理论来理解现实社会中的阶级或阶层现象,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看待阶层分类框架中的阶层概念:在分类框架中划分出的阶层反映的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这种位置状态被结构化为有着认同意识和采取集体行动可能性的阶级或阶层要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有可能结构化程度高,也有可能结构化程度低。阶级或阶层划分不一定要等到这个结构化最终完成时才能做出,正是存在着结构化的可能性,阶级或阶层的分类才具有现实的社会政治意义。

3.阶层分类体系中划分出的阶层有其静态特征。快速的社会经济变迁给阶层分类带来了困难。在制度和结构的变动过程中,个人或群体可能正在各种交错复杂的结构位置之间游离移动,一些个人往往承担着多重职业身份和社会身份,这的确给阶层位置的确定增加了难度,使确定的阶层分类的解释力度受到了局限。一些学者指出,可能你刚刚验证了划分出的阶层分类,实际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然而我们应该注意到,结构分析的一个特点就是在确定的时空范围内进行静态的系统描述,这既是它的长处也是它的不足。我们依据确定的定义指标、根据在某一时刻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所做出的阶层分类,只能反映出这一时间的人们的阶层构成情况。

4.阶层分类体系中划分的阶层可以包含有等级含义,也可以不包含等级含义,并非所有的阶层分类都必须按等级来加以排列。许多社会学家在进行阶层划分时都有一种等级分类的强烈愿望,从而可以验证当代社会等级构造的假设,因此,许多阶级阶层分类体系都包含有等级分类的倾向。例如,英国全国人口普查所划分的社会阶级分类是:社会阶级Ⅰ比社会阶级Ⅱ等级高,社会阶级Ⅱ比社会阶级Ⅲ等级高,这种等级排列反映的是某一阶级拥有的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权力或资源比另一阶级多。国内的一些阶级阶层研究学者认为,目前中国的社会分化正在进行之中,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资源的配置等级排列出现了极大的不一致性,某一阶级占有最多的经济资源但可能拥有极少的政治权力和较低的社会地位,因此,目前不可能进行阶层的划分。实际上,在当代社会中,很少有哪个社会群体在所有种类的资源占有中都排列在第一位,不同种类资源拥有量排列的不一致性是当代社会结构的特征之一。把社会的所有成员排列为上层阶级、中层阶级和下层阶级只是一种简略的归类和描述方式,现实的社会结构远比这种归类错综复杂得多。社会学家们意识到,完全按等级排列的阶层分类对社会结构的解释力是极其有限的,目前最为流行的几种阶层分类体系虽然反映出资源拥有量的差异,但都不是严格按照等级来进行排列的。我们所要建构的阶层分类体系是要反映出社会成员在社会、经济、政治及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差异,但并不必定要把划分出的每一个阶层按惟一的系列排出个高低上下。

5.阶层分类体系可以考虑到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这个问题是个理论问题,但更大程度上是个操作性问题,处理的好不好会影响到阶层分类的解释力,但是,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阶层划分。

基于对上述问题的理解,我们希望我们所提出的阶层分类框架既要有解释力又要有操作的可行性。改革开放以来,主要有来自两方面的结构性变动引发了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工业化和都市化的推进)导致了产业、行业、职业构成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体制改革导致了所有制成分(经济部门构成)的变化,这两个结构动因对人口的社会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考虑到中国在体制变迁过程中的特殊性,我们认为采取新韦伯主义理论取向及Goldthorpe的分类框架进行阶层划分具有某些优势,因为:Goldthorpe分类框架的阶级划分指标与宏观结构因素——如产业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职业结构等有较密切的关联,由此而划分出的阶级结构易于反映出上述结构因素变动所导致的人口社会构成的变化。这一分析框架既能反映出中国社会经济差异的综合情况,同时也便于与国内外同类研究进行比较。从长远来考虑,当阶层结构发生变化时,这种分类体系也可以通过操作手段来适应变化,与未来的调查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当然,必须强调的是,阶层分类是为了系统分析某一或某些确定的问题而采用的分类工具,任何一种阶层分类框架都不可能对所有问题具有解释力。

标签:;  ;  ;  ;  ;  

社会阶层分类体系建设中的几个问题_社会结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