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论文_孙俊花 左俊珂 陈艳

孙俊花 左俊珂 陈艳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河南 471000)

【摘要】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在失血性患者护理工作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30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与优质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救治后,甲组好转率为80%,同乙组的100%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乙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6.67%,且显著高于甲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针对临床失血性休克患者,结合情况给予其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优质护理;抢救

一般来讲,失血性休克时,机体由于急性微循环的不足,使得有效循环骤然减少,造成全身组织出现血流灌注不足,且细胞缺氧,并累及到多器官,加之患者本身基础疾病也比较复杂,存在较多并发症,从而大大加大了该病症的死亡率[1]。而我院给予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优质护理干预,结果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40例,女20例,年龄均在20~70岁间,平均年龄为(38±6)岁,均满足临床上关于“失血性休克”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多表现为冷汗、面色苍白、肢端湿冷等,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无重要脏器功能障碍。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各30例,且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甲组被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有:①维持呼吸通畅,避免窒息,给予患者呼吸与给氧支持,尽量减少外人探视,避免患者搬动;②快速建立静脉输液通道,结合患者情况立即给予其相关抢救药物注入,帮助其有效扩充血容量;③及时帮助处理伤口,做好止血工作;④动态观察患者表情、意识状态与体温、肤色、血压以及呼吸频率、尿量、脉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一但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⑤做好患者原发病症的及时救治工作。而乙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被给予优质护理干预,主要有:

(1)心理诱导。因失血性休克患者在出现大量失血情况的时候,多半会产生心理恐惧、焦躁等不良情绪,同时可能伴有精神紧张、缺氧等症状,对此,护士护理中就需在科学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具体结合情况给予其心理疏导,耐心对待患者,主动同其沟通交流,安慰患者,告知患者病症的相关情况与注意事项,让患者对病症能有个基本了解,形成信任感,配合医务人员展开对应的治疗护理工作[2]。

(2)体位护理。引导患者保持仰卧位,适当抬高其下肢,以增加心脏血液流会量;适当抬高患者头部与胸部,让膈肌下降,以有效改善患者呼吸状况,以免因呼吸不畅而造成窒息[3];避免患者头部太低,以免造成颅内静脉回流,增加颅内压,阻碍脑部供血,引发脑部血管破裂,甚至死亡。

(3)优化病房环境。在给予急诊护理中,护士还需营造一个良好的急诊抢救室环境,让室温保持在50%~60%,而温度保持在18~22℃,做好病房通风工作,每次通风15~30min,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

(4)预防低体温。对于那些病情较危重患者,低体温的出现极易引发低血压、凝血功能紊乱与酸中毒等情况,严重时甚至引发死亡,故护理中,护士需通过采取帮助患者脱去湿衣服、保持衣服干燥清洁,加盖被褥,减少身体体热散失,相对调高室温,进行空气加热,采用液体加热疗法,如有必要应用体外加热设备等措施来有效预防患者低体温的出现,有效控制病情[4]。

1.3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对其护理救治结果加以判定,患者血压、呼吸与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或显著恢复,则为好转,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无明显变化,则为无变化[5]。同时采取统一问卷调查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处理。其中采用 (±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6.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经护理救治后,甲组好转率为80%,同乙组的100%相比,差异显著(P<0.05),且乙组护理满意度高达96.67%,且显著高于甲组的73.3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表1。

7. 讨论

在临床上,失血性休克,多见于外伤、妇产科疾病与消化性溃疡出血、试管曲张静脉破裂等病症中,而患者是否会出现休克情况,不仅仅取决于其失血量的多少,而受失血速度的较大影响,假如失血时间太长,且失血量较大,极易导致患者死亡,为此,给予该类患者综合救治与护理,意义重大。同时,伴随现代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其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优质护理模式的出现,则能较好的满足患者。本次研究中,甲组患者均被给予了失血性休克常规护理,而乙组更是在此基础上被给予了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显示,乙组患者好转率显著高于甲组,且护理满意度高达96.67%,也显著高于甲组的73.33%。可见,针对临床失血性休克患者,在给予其常规护理基础上,具体结合患者情况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改善临床救治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童丽灵,林白浪,张玉娟,等.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7):2328-2330.

[2]陈燕.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抢救护理措施及效果[J].中国农村卫生,2015,11(03):40-41.

[3]刘莉梅.优质护理模式在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4(3):147-148.

[4]周伟,朱月兰.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规和优质急诊护理干预对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5):1684-1685.

[5]叶雪霞,巫建英,李春霞,等.优质护理服务在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J].安徽医药,2014,18(1):188-191.

论文作者:孙俊花 左俊珂 陈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6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效果论文_孙俊花 左俊珂 陈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