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25400
【摘 要】目的 对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和用药管理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统计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例数,对其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结果 我院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00例,发生率为12.50%(100/800);女性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男性患者;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年轻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老年患者和女性的发生率要高于其他人,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该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剂量,在此基础上,需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关键词】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监测;用药管理
中药制剂是指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方法提取的有效中药成分的药品,常见的有口服片剂、散剂、颗粒剂、丸剂和口服液等,近年来,中药制剂凭借使用便捷、疗效显著的优点取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药物使用数量的增加,其不良反应发生也在逐渐增多,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及治疗效果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研究就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与用药管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现报告整理完毕,具体陈述如下。
1 基线资料和临床方法
1.1 基线资料
统计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例数,对其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
共有800例使用中药制剂药物的患者,其中有男性患者403例,女性患者397例,年龄在1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1±10.32)岁,其中年龄范围在18-30岁之间的患者有142例,年龄范围在31-40岁之间的患者有127例,年龄范围在41-50岁之间的患者有118例,年龄范围在51-60岁之间的患者203例,大于60岁以上的患者有210例。
按照给药途径划分,静脉滴注给药的患者共258例,口服给药的患者有213例,肌内注射给药的患者共150例,外用给药的患者179例。
1.2 方法
对所有使用中药制剂药物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药物类型、年龄、性别等,应用统计学知识,统计患者的总不良反应率,并分析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相关的用药管理方法。
1.3 观察指标
对参与本次研究的8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
1.4 数据处理
对参与本次研究的8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95%作为可信区,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计数资料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若数据间的P值小于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我院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00例,发生率为12.50%(100/800);女性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男性患者;老年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年轻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详情如表1所示。
3 讨论
导致患者出现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的因素和药物因素。通过本研究发现,女性发生不良情况的例数要明显高于男性患者,这主要是因为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别较大,女性患者整体的生理素质弱于男性,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差,易导致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1]。老年患者的不良反应率高于年轻患者,这主要是因为,老年患者通常伴有其他类型的疾病,并且服用的药物类型和数量较多,再加上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不足,易导致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2]。
药物本身的因素也会导致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因为中药制剂往往为复方类型,成分较为复杂,且目前的提取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药物成分可能含有大量的杂质,例如淀粉、蛋白质等,会导致患者的机体产生抗体,从而发生各种不良反应,例如双黄连就是高致敏药物的一种。除以上因素外,药物的使用方法不当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例如注射速度过快、药物使用剂量过多等等[3]。
为了进一步减少中药制剂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应该采取科学合理的用药管理方法,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4-5]:(1)密切关注患者的体征变化,并在药物治疗前,主动了解患者的药物禁忌情况,并建立相关的信息档案,在用药处方中作出说明;(2)加强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采取全程监控的手段,确保中药制剂安全,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对于注射类药物,应该注意其滴注速度;(3)药师及医生应该遵循中医辨证治疗原则,合理用药,把握患者的适应证,不可随意用药,对于疗程较长、用药剂量较大的患者,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用药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4)制定科学合理用药惩奖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相关工作人员的用药行为,例如对于不按照医嘱错误给药、不合理给药及给药过量的药师给予处罚,情节严重者,可在全院通报批评,对于表现优秀,职业素养较高的药师则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本研究结果表明,我院发生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患者共100例,发生率为12.50%,但女性患者的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老年患者的发生率高于年轻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故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应该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及剂量,在此基础上,需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参考文献:
[1]彭宣文.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分析和用药管理对策探讨[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6):97-98.
[2]李育民.中药制剂不良反应的监测结果分析和用药管理对策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3):79-80.
[3]吴剑宏,石坚如,陈慧谊等.112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2,34(2):109-112.
[4]张冬梅.我院293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12):1136-1137.
[5]杨秀萍,吴军,宋辉等.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8):11-12.
论文作者:封玉艳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8
标签: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制剂论文; 中药论文; 发生论文; 药物论文; 高于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