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袋提高丰水梨果品质量的试验初报(论文文献综述)
孙璐阳[1](2018)在《套袋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在我国,火龙果是一种新兴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主要产地集中于华南地区。火龙果的产期可从夏季持续到冬季,在高温多雨季节,潮湿的环境极易滋生病菌,此时成熟的火龙果病害严重。在秋冬季,火龙果果实成熟期较长,易招鸟害和鼠害,且着色不良。套袋技术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栽培手段,既可以为火龙果提供一层物理屏障,减少病、虫、鼠、鸟对火龙果果实的危害,又可以提高火龙果的果实品质。本研究以‘红冠1号’(红皮红肉)火龙果和‘红宝石’(红皮白肉)火龙果为试验材料,对白色尼龙网袋(白色网袋)、黑色尼龙网袋(黑色网袋)、营养用无纺布袋(营养袋)、荔枝专用无纺布袋、黑色无纺布袋、白色蜡纸袋、黄色蜡纸袋、外黄内黑双层袋(双层袋)、葡萄专用纸袋、硫酸纸袋10种果袋材料进行初步筛选,得到3种适宜于火龙果的果袋(黑色无纺布袋、黄色蜡纸袋与黑色网袋),并测定了这3种套袋处理后果肉中甜菜素、总酚、总黄酮、有机酸的含量,以及套袋后在果实贮藏过程中果实品质的变化,获得的主要结果如下:1、用双层袋和黑色无纺布袋进行套袋处理的果皮亮度较高,用黄色蜡纸袋进行套袋处理的果皮最红,色泽最佳。除白色网袋、营养袋与双层袋外,其余果袋均能有效减少果实虫害发生。研究发现用黄色蜡纸袋与营养袋进行套袋处理可使‘红宝石’火龙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升高,且显着高于对照;用黄色蜡纸袋与黑色网袋进行套袋处理可轻微提高‘红冠1号’火龙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但无显着差异。综合10种套袋材料处理后对火龙果果实外观、食用品质及田间表现分析,发现黑色无纺布袋、黄色蜡纸袋与黑色网袋对火龙果品质有改善作用。2、对优选出的三种果袋进行比较试验,发现用黑色无纺布袋和黄色蜡纸袋进行套袋处理可提高果肉中总抗氧化活性、甜菜素和总酚含量,且显着高于对照(P<0.05);用黑色无纺布袋与黄色蜡纸袋进行套袋处理,可显着提高‘红冠1号’火龙果果肉中柠苹酸含量(P<0.05);用黑色无纺布袋对‘红宝石’火龙果进行套袋处理,苹果酸含量、Vc含量和柠檬酸含量均显着高于对照,而用黄色蜡纸袋进行套袋处理仅使得柠檬酸含量显着高于对照;用黑色网袋进行套袋处理可以提高果苹果酸的含量(P<0.05)。3、在冬季,火龙果套黑色无纺布袋和黄色蜡纸袋后,果实着色和成熟期明显提前,果实外观显着改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4、贮藏实验表明,不套袋果实的硬度下降速度比套袋果实更快。贮藏前期(0-28d),用黄色蜡纸袋与黑色网袋进行套袋处理的火龙果果肉Vc含量高于对照。
高永彬[2](2018)在《贵州水晶葡萄常温贮藏保鲜技术及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水晶葡萄是贵州黔南州三都县特色主栽水果,香气独特,果皮薄且果肉柔软,水份含量高。由于水晶葡萄果皮较薄,果实水分含量高,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容易损伤、腐烂和变质。贵州三都县是贫困山区,葡萄保鲜技术落后,缺乏冷链物流设备,目前葡萄运输流通基本上采用常温贮运流通,采后损失更为严重。因此,研发水晶葡萄常温贮运保鲜关键技术,对减少贵州三都葡萄采后损失和提高葡萄产业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是广州市科创委科技对口贵州科技帮扶项目的内容之一,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采前套袋对葡萄采后病害发生、葡萄采后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二是研究SO2保鲜材料对防止葡萄采后病害及耐贮性的影响;三是筛选适用于水晶葡萄贮藏运输和销售的包装材料,研究不同包装对葡萄常温贮藏保鲜效果及其生理生化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贵州水晶葡萄采后贮藏病害主要有黑斑病(Alternaria spp.)、炭疽病(Collectotrichum gloeosporioid Penz.)、黑痘病(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 Pers.)、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和白粉病(Unecinula necator)。2.葡萄采前套袋对采后常温保鲜效果因套袋的袋子种类不同而异。采前套白袋的保鲜效果比套黄袋的保鲜效果好,但在贮藏后期脱粒情况较为严重。而采前套黄袋能使水晶葡萄色泽变得鲜黄,增加了果粒通透度。贮藏10 d时,套白袋组的葡萄腐烂率、脱粒率、失重率分别为20.2%、14.1%、2.9%,低于黄袋组的腐烂率(28.4%)、脱粒率(32.5%)和失重率(3.6%);套白袋组的商品率为73.0%,高于黄袋组(64.2%),但低于光果组(84.7%)。采前套黄袋可显着减轻果梗褐变,贮藏第6 d时,套黄袋的果梗褐变等级仅为12级,低于套白袋组(23级)与对照组(23级)。采前套白袋果实葡萄糖、果糖、蔗糖的含量分别比光果组高0.3 mg·g-12.5 mg·g-1、0.2 mg·g-13.0 mg·g-1和1.0 mg·g-1。而套黄袋果实的上述三种糖分含量下降,使其葡萄糖含量降低0.9 mg·g-12.0 mg·g-1、果糖含量降低1.0 mg·g-12.0 mg·g-1、蔗糖含量升高0.2 mg·g-10.5 mg·g-1。套白袋能显着降低果实与苦味相关的氨基酸含量,而套黄袋组处理虽也能显着降低与苦味、酸味相关的氨基酸含量,但与甜味、鲜味相关的氨基酸含量显着下降。3.三种SO2缓释保鲜纸处理均能有效降低水晶葡萄常温贮藏的病情指数、失重率、脱粒率,保持较高的商品率,其中以“翠绿”保鲜纸的效果最优。贮藏14 d时,翠绿组的病情指数、失重率、脱粒率分别为0.13、7.8%和47.9%,低于其它牌子保鲜纸处理的病情指数(0.160.19)、失重率(8.7%9.2%)和脱粒率(58.658.7%),显着低于对照组的病情指数(0.26)、失重率(10.3%)和脱粒率(83.2%)。此外,贮藏14 d时,“翠绿”组的商品率仍保持在62.4%,高于其它处理组(50.360.8%),且显着高于对照组的20.0%。“翠绿”保鲜纸能有效延缓贮藏前中期(前8 d)果糖与葡萄糖含量的下降,并保持贮藏期较高的蔗糖含量。有效保持贮藏前期(前6 d)较高的Vc含量,并降低贮藏后期(第8 d14 d)丙二醛含量。贮藏第10 d时,“翠绿”保鲜纸处理能延缓与甜味、酸味、苦味、鲜味等有关的氨基酸含量的下降。三种SO2缓释保鲜纸均能显着防止果梗褐变,效果最好的是“格瑞德药包”。SO2缓释保鲜纸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经农业部蔬菜水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以上三种SO2缓释保鲜纸常温下保鲜10d的葡萄的SO2残留量均为“未检测出”的水平。4.适宜的包装可有效提高水晶葡萄的保鲜效果。塑料盒与无孔OPP袋包装的减少腐烂的效果优于其它包装,在贮藏10 d时腐烂率为17.18%17.20%,低于其它处理组(22.6%28.3%)。塑料盒、PE防雾袋减少葡萄脱粒的效果优于其它处理组,贮藏6 d开始达到差异显着,贮藏10 d时,其控制脱粒率17.2%19.6%,低于其它处理组(27.8%37.2%)以及对照组(57.4%)的脱粒率。塑料盒、有孔OPP袋包装防止果实失重的效果较好,贮藏10 d失重率2.5%2.9%,低于其它包装(4.6%10.8%)以及对照组(11.2%)的失重率。塑料盒包装保持葡萄商品率的效果最好,贮藏第10 d其保持商品率在78.6%,高于其它包装商品率(64.4%)以及对照组(62.8%)的商品率。各组包装均能有效延缓果梗褐变,其中以有孔OPP袋包装组的效果最好,在贮藏后期(6 d8 d)差异较为明显,OPP袋包装的葡萄褐变为23级,低于其它包装。综合上述,塑料盒包装的保鲜效果最好,优于其它包装及对照。
孙志鹏[3](2017)在《授粉、田间施肥和套袋处理对新梨7号梨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提高新梨7号果实的果品质量和等级果比率,2015年至2016年在河北省漳河林场梨园研究了几种不同栽培措施对新梨7号果品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梨品种授粉,田间施肥和套袋处理对新梨7号梨品质的影响,测定了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点密度、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得出结论如下:(1)新梨7号比较合适的授粉品种是鸭梨和黄冠。鸭梨授粉既可以显着提高单果重,较雪青和红香酥分别高3.34%和10.34%,又具有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比雪青和红香酥分别高5.25%和5.88%。黄冠梨授粉具有较高的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果实硬度较雪青梨和红香酥梨授粉果实分别高9.51%和10.1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红香酥授粉果实高21.44%;维生素C含量较雪青梨和红香酥梨分别提高了9.54%和42.97%。(2)花后施尿素(NS)和史丹利复合肥(F)都显着提高了果实的单果重。施史丹利复合肥中,果实最大的处理是F200g/株,高于CK12.14%;尿素处理中NS150g/株,高于CK4.31%。史丹利复合肥和尿素对于梨果形指数,果点密度,可溶性固形物没有显着性影响。尿素四个处理都可以显着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的处理是NS100g/株。史丹利复合肥F200g可以显着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尿素处理中NS100g/株和NS150g/株的处理可以显着提高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施史丹利复合肥的四个处理F50g/株、F100g/株、F150g/株和F200g/株的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显着低于CK。复合肥和氮肥所有处理的维生素C含量显着低于CK。随施氮肥量的增加果实维生素C含量逐渐降低。(3)新梨7号套单层纸袋可以显着提高果实的单果重,高于CK15.60%;显着降低可溶性糖含量、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和果点密度,分别较CK降低低于CK为2.35%,22.29%,5.75%,15.84%。套两层纸袋可以显着提高单果重和硬度,分别高于CK为23.96%和14.42%。显着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点密度、维生素C含量,分别较CK降低了27.31%,6.94%,15.84%,6.95%。套三层纸袋可以显着提高单果重,较CK提高了11.75%。显着降低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点密度、维生素C含量,分别低于CK为3.11%,18.13%,28.22%,12.88%。膜袋可以显着降低单果重,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分别较CK降低6.25%,3.54%,13.24%。套透光袋可以显着提高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高于CK13.39%,1.01%。显着降低果实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点密度,分别低于CK5.93%,8.04%,9.23%。综上所述,新梨7号不适合套纸袋,套纸袋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果实外观品质,但是会降低果实的内在品质,使果品质量下降。
金建芳[4](2016)在《不同果袋及疏果次数对桃采前落果及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果实的疏花疏果及套袋是生产优质、高档果品的重要措施,已在桃、苹果、梨、葡萄等生产中得到广泛运用。但由于品种、地域、栽培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缺乏与品种相配套的科学规范的操作管理,从而造成采前落果、果实商品性和营养品质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本文以浙江省嘉兴市近几年新引进的桃品种‘赤月’和‘迟湖景’为试验材料,分别采用一次性、二次性、三次性三种不同疏果次数,白色、黄色、报纸三种不同纸质果袋套袋,结合果实生长发育进程监测,研究不同处理对两个桃品种采前生理落果、成熟期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本地桃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如下:1、在不同果袋使用上,三种套袋果实均无裂果,都表现为套报纸袋单果重略大,但含可溶性固形物低、色泽差、成熟晚,落果率高。‘赤月’套黄袋落果率最低,且果实综合品质优,成熟早,推荐使用黄色果袋。‘迟湖景’套白袋落果率最低,果实综合品质优,成熟略早于报纸袋,推荐使用白色果袋。2、在疏果次数上,认为三次疏果较为合适。‘赤月’疏果时间分别在花后38天、47天、55天左右,‘迟湖景’疏果时间分别在花后40天、49天、60天左右。3、桃果实发育过程中采前落果的趋势逐渐加重,进入成熟期后表现明显,特别是‘赤月’品种尤为显着。建议‘赤月’7月上中旬完成果实采收(盛花期后107天左右),‘迟湖景’8月上中旬完成果实采收(盛花期后140天左右)。
鲍荣粉[5](2013)在《川早枇杷生物学特性调查及疏果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川早枇杷是由早钟6号自然芽变枝条嫁接扩繁选育而来,经在汉源县小关村栽培多年观察,早熟性及果实品质明显优于原母树早钟6号。本试验以汉源县小关村枇杷园的4年生川早枇杷为试验材料,进行生物学特征调查和物候期观察,并与同区域的早钟6号枇杷对比,比较川早枇杷的变异特征;通过试验分析不同果袋套袋及疏果处理下川早枇杷果实品质、产量的差异,提出与川早枇杷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栽培措施。论文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川早枇杷的生物学性状。树势旺,树姿较直立,枝条粗壮,春梢和夏梢为主要的结果母枝,叶片大,叶脉明显,圆锥状混合花序,自花结实率为53.4%,座果率为11.4%;大果,单果重45g-80g,甜味浓,可溶性固形物在13%-15%,最高达17%以上,含酸量0.2%-0.5%,糖酸比为25.49,维生素C含量为7.0-10.8mg/100g,可食率66%-73.6%,种子2-5粒,成熟期从12月下旬到次年4月中旬。2、川早枇杷的物候期。在汉源地区川早枇杷一年可抽梢4次,春梢萌发期一般在2月中旬,夏梢萌发期在5月上旬,秋梢在9月下旬萌发,营养充足的树体在12月上旬有少量冬梢萌发。花期持续时间长,明显的花期间隔将川早枇杷开花分为三个批次,第一批花在7月中下旬开放,因高温干燥天气,座果率低,产量低,果实在1月上中旬成熟;川早枇杷的果实产量以第二批花为主,在9月中下旬开放,花量大,果实在2月底至3月上旬成熟;第三批花在11月中下旬开放,果实在4月上中旬成熟。3、川早枇杷花量大,疏花后的座果率较高,但受天气影响而使各批花座果率差异较大,自然座果率达11.4%-19.1%;果实生长发育分为三个时期:幼果发育期,果实迅速膨大期,成熟期。4、川早枇杷新梢萌发率、成花率高,一年生新梢总量达169-208枝,平均数为178枝,结果枝与营养枝比为3:1,第一批成花枝形成的结果母枝中以短结果母枝为主,后续形成的结果母枝中多由侧枝形成。生产上可根据枝条组成结构疏枝疏穗,控制叶果比。5、川早枇杷与早钟6号在树性、叶片、花穗、果实等性状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叶片和花穗的差异显着。与早钟6号相比较,川早枇杷的树势、分枝力较弱,叶片狭长,颜色更深,而花穗变短,更加粗壮,果实更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提高,品质更佳。川早枇杷的枝叶萌发、开花期、果实成熟期均早于早钟6号15-20天,在汉源地区川早枇杷比早钟6号提前20-50天上市。6、川早枇杷的第一批果实售价最高,但产量和好果率低;第二批果实个大、味浓,占单株产量的64.43%,好果率高达84.95%,经济效益最好;第三批果形指数变化大,果实偏圆球形。7、套袋使川早枇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降低了含糖量,改善了川早枇杷清甜的口感,使口感更好;套袋明显改善了果实的外观品质,提高了商品性;透光率低的厚果袋比透光率好的果袋更利于提高果实品质。8、川早枇杷单果重随留果数量增加而显着降低,留果2个时平均单果重达55.32g,优果率大88.13%,但单株产量低;留果三个时产量和果实品质较好,经济效益最高;留果量4个以上对果实大小影响较大,商品性降低。综合看,在管理精细,水肥条件好的果园,以留果3个能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杜会香[6](2010)在《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为指导枇杷生产、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率、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理论技术依据,本试验以福建省宁德市解放钟枇杷果实为试材,探讨不同时期套袋对果实外观及内在品质的影响,通过综合分析,评定出最佳套袋时间。本论文试验研究结果如下:1.套袋降低了各时期套袋处理果皮色素:花青苷,类黄酮、总酚、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且套袋时期越早,含量越低;2.各时期套袋处理显着减少了果实锈斑等非侵染性病害及虫害的发生率,越早套袋,效果越明显。果实套袋后单果重下降,且越早套袋,单果重越小。3.套袋降低了解放钟枇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套袋时期越早,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越低,糖酸比及固酸比越低,果实风味随之变差。4.套袋提高了果实中Vc和氨基酸含量且越早套袋,含量越高。套袋处理提高了果实中多种氨基酸含量,且越早套袋,含量越高。套袋时期影响果实中矿质元素含量。套袋时间越早,果肉中磷含量越高,而钙、铁、锌、铜、锰含量越低。5.套袋处理降低了果实耐贮性,越早套袋,果实贮后品质越差。6.套袋处理果实挥发性物质中烷烃、酚类、酯类化合物的含量显着降低,而芳烃类化合物的含量显着提高。7.套袋处理改变了果实的微域环境,降低了果实PPO、POD酶活性,且套袋时期越早,果实酶活性越低,而这些变化有利于改善果实的外观品质。综合考虑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外观、内在品质等的影响,本研究认为,花后70d至花后80d为宁德地区解放钟枇杷果实套袋的最佳时期。此时期套袋果实果面洁净,氨基酸含量高,糖酸比高,风味好。
冯先橘[7](2009)在《大棚栽培条件下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文中认为本课题于2006年~2008年在浙江温岭3个农业示范区进行,分别以梨(Pyruspyrifolia(Burm.)Nakai‘Cuiguan’,‘Xueqing’,‘Qiurong’,‘Yuanhuang’)、早熟油桃(Amygdalus persica vat.nectariana Maxim‘Huyou 018’)和巨峰葡萄(Vitis viniferaL×V.labrusca L.)为试材,研究了在大棚栽培特定环境下,套袋栽培对水果果皮色素、品质性状及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拟为进一步推广早熟梨、油桃、葡萄等大棚和套袋栽培技术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1.套袋对大棚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套袋梨果实果皮颜色发生明显变化,果面更光亮,果点趋于不明显,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和固酸比无显着变化。褐皮梨(秋荣和圆黄)套袋后果面黄润,光亮美观,改善了果实外观品质,对内在品质影响不大,可以提高果实商品性。在大棚栽培中可以继续推广套袋栽培,果袋种类则以普通双层果袋为佳。翠冠经套袋处理后反导致锈斑发生增多,尤以普通双层果袋最为显着,在雪青上也有相同的表现。在大棚栽培条件下,翠冠、雪青等绿皮梨以不套袋栽培较为理想。2.套袋对大棚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套袋无论是双层单色纸袋还是双层双色纸袋,均能提高沪油018油桃的外观质量,果皮细嫩、果面洁净。沪油018油桃经套袋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有机酸含量减少,固酸比增加,Vc和其它矿质营养元素也不受影响。可以在大棚栽培中继续推广套袋栽培,果袋种类则以小林1-KK和普通双层果袋为佳。3.套袋对大棚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表明:套袋巨峰葡萄果皮颜色与不套袋果接近,但果面的果粉保持完整,厚而均匀,葡萄的品相大大提高。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滴定酸含量、固酸比无显着变化,套袋处理对果品的内在品质没有提高作用,无需套袋处理。
林媚[8](2009)在《温岭高橙果实品质评价和套袋与大棚栽培的影响》文中指出本论文以温岭高橙(Citrus hybrid)为试材,通过对温岭高橙与几种杂柑品种甜夏橙(Citrus natsudaidai Hayata)、宫内伊予柑(Citrus iyo Hort.ex Tanaka)及胡柚(Citrus paradise Macf.cv.Changshanhuyou)的果实进行品质分析,研究了温岭高橙果实发育中品质的动态变化、套袋及大棚栽培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高橙果实品质总体为果面较为粗糙,色泽较好,理化指标反映出风味最浓,TSS、总糖、还原糖及有机酸含量均为最高,总黄酮含量达1513mg/kg。高橙果实综合指标较好。2.对高橙果实发育过程中单果重与生长速率的变化研究表明,果实的发育出现两次生长高峰,生长曲线呈双S型;高橙果实发育过程中TSS、总糖含量前期呈上升趋势而还原糖变化较缓,果实发育膨大期以积累蔗糖为主,成熟果实的还原糖含量占总糖的45%,而蔗糖含量占总糖达50%。3.四种套袋处理在采收时对果面的光亮度L均有效;套袋处理对果皮类胡萝卜素存在一定的影响,果皮橙色着色以不套袋为最好。大棚栽培对果皮中类胡萝卜素同一时间三个处理均比CK高,高橙果实的外观品质在大棚栽培下明显得到提高。4.套袋处理对温岭高橙果实有机酸和VC均有较大影响,四个套袋处理与CK间均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三种套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处理均较CK处理的有机酸和VC含量低;处理间对有机酸含量的影响也存在显着性差异,双层袋处理降酸效果优于单层袋,双层袋处理套袋时间越迟,有机酸含量越低。5.大棚栽培下三个处理温岭高橙果实中总糖含量均较CK高且存在显着性差异;而果实中VC含量较CK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有显着性差异,大棚栽培下的套单层袋及不套袋处理对高橙果实有机酸降酸效果较为显着。
高文胜[9](2009)在《有袋栽培体系下苹果果实品质发育及其相关因子研究》文中指出苹果生产中,果实套袋栽培可以促进果实着色、提高果面光洁度、降低农药残留率,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因此已成为生产优质、无公害苹果和促进苹果出口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套袋同时也带来了果实内在品质下降、部分病虫害加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有袋栽培是现在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生产无公害高档果品的重要技术措施,因此进一步研究有袋栽培体系下果实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和栽培技术,并以此提出适宜、量化的技术措施去指导生产,对促进我国苹果生产健康、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我国苹果主栽品种红富士等为试材,研究了有袋栽培微域环境下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果皮发育进程、果实糖代谢及果实内在品质对不同栽培措施(包括育果袋种类、套摘袋时间、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外源糖、叶面喷肥、修剪、促色措施等)的响应。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苹果套袋微域环境下,不同育果袋、果实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真菌主要是链格孢霉(Alternaria),且在套袋后的整个生长季均可分离到;青霉(Penicillium)为第二大真菌,在7月份后均可分离到,在非皮孔部位的出现要早于内果袋和皮孔部位;8月份后在内袋红色涂蜡的育果袋上分离出了木霉(Trichoderma),其先出现在非皮孔处和内果袋,然后出现在皮孔处;曲霉(Aspergillus)和镰刀菌(Fusarium)仅在内袋红色涂蜡的“小林”袋的非皮孔部位和皮孔部位于摘袋后分离出;在内袋为黑色且未涂蜡的育果袋和未套袋果上仅仅分离出链格孢霉和青霉,且青霉分离出的时期要比套袋果晚45d。高温天气下,套袋和未套袋处理果实表面真菌种群结构并无差异;阴雨条件下,套袋果实表面鉴定出的真菌要多于未套袋处理。有袋栽培下可分离的主要放线菌是烬灰类群(Cinereus),另外还分离出白色类群(Albosporus)、绿色类群(Viridis)和黄色类群(Flavus)等。2.不同种类育果纸袋内果实果皮角质层、表皮细胞大小及排列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果实发育中后期,套“小林”袋角质层出现较浅“V”型凹陷,套“前卫”袋出现较深“V”型凹陷,未套袋果实出现极少数“V”型凹陷;果实发育中后期,套袋果实果皮机械组织为1~2层,低于未套袋的2~3层。3.套袋降低了果实的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提高了山梨醇含量。套袋降低了果实山梨醇脱氢酶、中性转化酶和酸性转化酶活性,提高了山梨醇氧化酶、蔗糖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蔗糖含量和山梨醇含量均与果糖、葡萄糖含量呈极显着正相关,套袋后蔗糖含量与葡萄糖相关性略有升高,与果糖相关性降低;套袋后山梨醇含量与葡萄糖相关性降低,与果糖相关性升高。4.不同种类育果袋对果实各项指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综合各项指标,符合《苹果育果纸袋》规定值果袋的应用效果(着色指数、光洁度指数、病果率、果袋破损率等)明显优于规定值以下的果袋。5.套袋越早,光洁度指数、可溶性固形物越高;套袋晚,果实硬度增加且苦痘病发生程度减轻;早套袋和晚套袋都不利于果实着色:不同套袋时间对单果重影响不大。除袋越早,着色指数和可溶性固形物越高;除袋越晚,果实光洁度越高,果肉硬度、单果重、苦痘病发生情况与除袋时间关系不明显;综合考虑果品质量的主要指标,认为红富士苹果落花后40d左右套袋、采果前14d左右除袋较为适宜。6.GA3处理以除袋后果面喷施100mg·L-1、果柄涂抹100mg·L-1和果台副梢喷施60mg·L-1对套袋果实的增糖效果较好;除袋后果面喷施100mg·L-1IAA、果柄涂抹20mg·L-1的IAA,种子喙变褐时期果台副梢喷施100mg·L-1的IAA对提高果实糖含量效果较为显着;套袋前果面喷施20mg·L-1的6-BA、种子喙变褐时期果台副梢喷施100mg·L-1的6-BA最有利于提高套袋果实的含糖量。7.苹果果面喷施外源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果实内在品质,山梨醇喷施浓度以2%为佳,果糖、蔗糖和葡萄糖喷施浓度以5%为佳。8.拉枝、扭梢和摘心处理均有效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和糖酸比,均降低了淀粉和有机酸含量;二次摘心处理对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Vc含量、糖酸比和降低淀粉和有机酸含量效果较一次摘心处理明显。9.叶面喷施0.4%~0.5%的KH2PO4、0.4%的Ca(NO3)2和800倍微量元素综合肥对提高果实内在品质的效果显着。10.不同促色措施对红富士果实着色起到了不同程度的促进效果,“摘叶+转果+铺反光膜”处理明显优于“摘叶+转果”、“铺反光膜”、“摘叶”、“转果”,各处理均降低了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蔡忠民[10](2009)在《黄金梨棚架栽培及其光合作用变化规律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黄金梨(Pyrus Pyrifolia Nakai.cv.Whangkeumbae)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黄金梨棚架栽培关键技术研究,并进一步研究棚架树形与纺锤树形以及棚架栽培技术措施对黄金梨果实品质、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以期为黄金梨棚架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指导。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棚架黄金梨枝条电解质渗透率在-25℃~-30℃温度之间变化显着。2、黄金梨棚架栽培采用简易式水泥立柱设计成本低于钢管式棚架建设成本。3、黄金梨棚架建园应配置授粉树,授粉品种可以选择爱宕梨、丰水梨、二十世纪梨、甜梨等品种。4、不同树形对黄金梨叶片本身固有的光合特性影响差异不显着,长枝叶片光合能力高于短枝叶片,有果短枝叶片光合能力强于无果短枝叶片;黄金梨棚架结构从树冠内膛到外围的光照分布具有一致性特点,其对光能利用率强于纺锤形树形;棚架树形长、中、短枝比例为1:0.5:9,纺锤形树形长、中、短枝比例为1:0.4:6;棚架树形对光能利用率高,果实重量均匀,优质果率比纺锤形高。5、棚架修剪主枝留量以3个最好;冬季修剪措施对黄金梨新梢叶片光合性能有一定影响;保留棚架架面徒长枝显着提高果实品质,夏剪应保留一定数量的徒长枝;棚架主枝头生长与拉枝角度有一定关系,生长量与拉直角度负相关,叶片光合性能与拉枝角度正相关;棚架主枝延长头竞争枝对主枝头生长有抑制作用,但是与延长头新梢叶片光合速率正相关。6、棚架栽培果实管理方面负载量以留果间距为指标,最好的留果间距为15cm,负载量以枝果比为指标,枝果比3:1与4:1较为合适;果实套袋显着改善果实外观品质,本试验中采用的山东果树所生产的单层复合灰色袋效果好;果实套袋后显着影响棚架有果短枝叶片的光合特性。
二、套袋提高丰水梨果品质量的试验初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套袋提高丰水梨果品质量的试验初报(论文提纲范文)
(1)套袋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1.2 套袋技术的应用情况 |
1.2.1 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1.2.2 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1.2.3 套袋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 |
1.2.4 不同果袋材料的影响 |
1.2.5 不同套袋时间的影响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2.1 果实发育环境测定 |
2.2.2 果实外观品质 |
2.2.3 果实内在品质 |
2.2.4 总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2.2.5 病、虫果分级与统计 |
2.2.6 数据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套袋材料的初步筛选 |
3.1.1 各果袋透光率比较 |
3.1.2 夏季套袋果实外观品质 |
3.1.3 夏季套袋果实内在品质 |
3.1.4 田间表现 |
3.2 三种果袋对果实生长品质的影响 |
3.2.1 对生长过程的影响 |
3.2.2 果实外观品质 |
3.2.3 果实内在品质 |
3.3 三种果袋微域环境比较 |
3.4 贮藏果实外观品质变化 |
3.4.1 转色情况统计 |
3.4.2 贮藏果实的色泽变化 |
3.4.3 贮藏果实内在品质变化 |
4 讨论与结论 |
4.1 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4.1.1 套袋对果实着色的影响 |
4.1.2 套袋对病、虫等危害的影响 |
4.1.3 套袋对果实大小及单果重的影响 |
4.2 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4.3 套袋对贮藏品质的影响 |
4.4 火龙果套袋经济效益的评价 |
致谢 |
参考文献 |
(2)贵州水晶葡萄常温贮藏保鲜技术及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1 前言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1.2.1 采前套袋技术在水果保鲜中的作用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2 SO_2处理技术在水果保鲜中的作用研究及应用现状 |
1.2.3 包装处理技术在水果保鲜中的作用研究及应用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2.1 供试材料 |
2.2 试验处理和取样方法 |
2.2.1 采前套袋保鲜葡萄的技术研究 |
2.2.2 SO_2缓释材料保鲜葡萄的技术研究 |
2.2.3 包装材料保鲜葡萄的技术研究 |
2.2.4 葡萄取样 |
2.3 葡萄表型观察和生理指标测定方法 |
2.3.1 果实失重率的测定 |
2.3.2 果实腐烂率的测定 |
2.3.3 果实病情指数的测定 |
2.3.4 果实脱粒率的测定 |
2.3.5 果实商品率的测定 |
2.3.6 果实果梗褐变等级的测定 |
2.3.7 果实色度的测定 |
2.3.8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 |
2.3.9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
2.3.10 果实Vc含量的测定 |
2.3.11 果实乙烯释放量的测定 |
2.3.12 果实呼吸速率的测定 |
2.4 葡萄果实品质的测定 |
2.4.1 果实糖种类和含量的测定 |
2.4.2 果实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的测定 |
2.4.3 感官品质分析方法 |
2.4.4 果实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2.4.5 果实主要病害种类的调查 |
2.5 主要实验仪器和试剂来源 |
2.6 数据分析与作图 |
3 结果与分析 |
3.1 黔南州水晶葡萄采后病害调查 |
3.2 采前套袋对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
3.2.1 采前套袋对葡萄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 |
3.2.2 采前套袋对葡萄色度的影响 |
3.2.3 采前套袋对葡萄腐烂率的影响 |
3.2.4 采前套袋对葡萄失重率的影响 |
3.2.5 采前套袋对葡萄脱粒率的影响 |
3.2.6 采前套袋对葡萄商品率的影响 |
3.2.7 采前套袋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3.2.8 采前套袋对葡萄果实糖分的影响 |
3.2.9 采前套袋对葡萄可滴定酸的影响 |
3.2.10 采前套袋对葡萄固酸比的影响 |
3.2.11 采前套袋对葡萄品质评价的影响 |
3.2.12 采前套袋对葡萄Vc的影响 |
3.2.13 采前套袋对葡萄氨基酸的影响 |
3.2.14 采前套袋对葡萄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2.15 采前套袋对葡萄乙烯释放量的影响 |
3.2.16 采前套袋对葡萄呼吸速率的影响 |
3.2.17 采前套袋对葡萄果梗褐变的影响 |
3.3 SO_2缓释保鲜纸对葡萄常温贮藏期间保鲜及耐贮性的影响 |
3.3.1 不同SO_2缓释保鲜纸对葡萄保鲜的影响 |
3.3.2 不同SO_2缓释保鲜纸对葡萄病情指数的影响 |
3.3.3 不同SO_2缓释保鲜纸对葡萄脱粒率的影响 |
3.3.4 不同SO_2缓释保鲜纸对葡萄商品率的影响 |
3.3.5 不同SO_2缓释保鲜纸对葡萄失重率的影响 |
3.3.6 不同SO_2缓释保鲜纸对葡萄果梗褐变的影响 |
3.3.7 “翠绿”保鲜纸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3.3.8 “翠绿”保鲜纸对葡萄可滴定酸的影响 |
3.3.9 “翠绿”保鲜纸对葡萄固酸比的影响 |
3.3.10 “翠绿”保鲜纸对葡萄果实糖分的影响 |
3.3.11 “翠绿”保鲜纸对葡萄Vc含量的影响 |
3.3.12 “翠绿”保鲜纸对葡萄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3.3.13 “翠绿”保鲜纸对葡萄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3.4 包装对葡萄常温贮藏保鲜的效果及生理变化的影响 |
3.4.1 不同包装对葡萄保鲜的影响 |
3.4.2 不同包装处理对葡萄腐烂率的影响 |
3.4.3 不同包装处理对葡萄脱粒率的影响 |
3.4.4 不同包装处理对葡萄失重率的影响 |
3.4.5 不同包装处理对葡萄商品率的影响 |
3.4.6 不同包装处理对葡萄果梗褐变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采前套袋(白袋、黄袋)对水晶葡萄采后品质和耐贮性的影响 |
4.2 SO_2缓释保鲜纸对水晶葡萄常温贮藏期间品质及耐贮性的影响 |
4.3 不同包装对葡萄常温贮藏保鲜的效果比较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授粉、田间施肥和套袋处理对新梨7号梨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章综述 |
1.1 研究现状 |
1.1.1 梨的发展现状 |
1.1.2 不同梨果品种的果品品质 |
1.1.3 授粉对果品品质的影响 |
1.1.4 施肥对梨果品品质的影响 |
1.1.5 套袋对梨果品品质的影响 |
1.2 目的意义 |
1.3 技术路线 |
第2章 不同授粉对果实品质影响 |
2.1 材料和方法 |
2.1.1 试验地概况 |
2.1.2 试验材料 |
2.1.3 试验设计与方法 |
2.1.4 果品品质测定方法 |
2.1.5 果品品质测定仪器和药品 |
2.1.6 数据分析 |
2.2 结果分析 |
2.2.1 不同授粉品种对单果重的影响 |
2.2.2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果实果形指数的影响 |
2.2.3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果实果点密度的影响 |
2.2.4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果实硬度的影响 |
2.2.5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2.2.6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果实可溶性糖的影响 |
2.2.7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果实可滴定酸的影响 |
2.2.8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果实维生素C的影响 |
2.2.9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座果率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梨外在品质影响 |
2.3.2 不同授粉品种对新梨7号梨内在品质影响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花后追肥对果实品质影响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试验地点 |
3.1.2 试验材料 |
3.1.3 试验设计 |
3.1.6 试验方法 |
3.1.7 数据分析 |
3.2 结果分析 |
3.2.1 花后追肥对新梨7号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
3.2.2 花后追肥对新梨7号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3.3 讨论 |
3.3.1 花后追肥对新梨7号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
3.3.2 花后追肥对新梨7号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
3.3.3 花后追肥对新梨7号翌年果实品质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套袋对果品品质的影响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试验地点 |
4.1.2 试验材料 |
4.1.3 试验设计 |
4.1.4 采取果样 |
4.1.5 试验方法 |
4.1.6 数据分析 |
4.2 结果分析 |
4.2.1 不同套袋处理对新梨7号果实外在品质影响 |
4.2.2 不同套袋处理对新梨7号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4.3 讨论 |
4.3.1 花后追肥对新梨7号果实外在品质的影响 |
4.3.2 花后追肥对新梨7号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
硕士期间参与的项目 |
(4)不同果袋及疏果次数对桃采前落果及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 桃疏花疏果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
1.1 日本桃疏花疏果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
1.2 我国桃疏花疏果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
1.3 桃疏花疏果研究进展 |
2 桃果实套袋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
2.1 日本桃果实套袋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
2.2 我国桃套袋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
2.3 桃果实套袋的研究进展 |
2.3.1 套袋对果实着色的影响 |
2.3.2 套袋对果面光洁度的影响 |
2.3.3 套袋对果实大小的影响 |
2.3.4 套袋对果实糖酸等含量的影响 |
2.3.5 套袋对果实香味的影响 |
2.3.6 套袋对果实硬度的影响 |
2.3.7 果实套袋对防病虫害效果及农药残留的影响 |
2.3.8 套袋对桃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的影响 |
2.3.9 套袋对桃果实采前落果的影响 |
3 研究目的与内容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第二章 不同类型果袋对桃品质及采前生理落果的影响 |
1 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类型果袋对‘赤月’和‘迟湖景’桃果实外观质量的影响 |
2.2. 不同类型果袋对‘赤月’和‘迟湖景’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
2.3 不同类型果袋对‘赤月’和‘迟湖景’桃果实成熟度的影响 |
2.4 不同类型果袋和疏果次数对‘赤月’、‘迟湖景’桃果实采前生理落果的影响 |
3 小结 |
第三章 桃果实发育进程中采前生理落果规律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设计 |
1.2 测定指标与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疏果次数和疏果率对桃采前生理落果的影响 |
2.2 ‘赤月’和‘迟湖景’桃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落果规律 |
2.3 ‘赤月’和‘迟湖景’果实落果趋势 |
3 小结 |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
1 不同种类果袋对‘赤月’和‘迟湖景’桃果实的的品质影响 |
2 不同种类果袋对‘赤月’和‘迟湖景’桃采前生理落果的影响 |
3 不同疏果次数和疏果率对桃采前落果的影响 |
4 ‘赤月’和‘晚湖景’桃果实生长发育进程中采前落果趋势 |
5 展望 |
附图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5)川早枇杷生物学特性调查及疏果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文献综述 |
2.1 枇杷生产和栽培现状 |
2.1.1 国外枇杷生产与栽培现状 |
2.1.2 我国枇杷栽培分布和发展现状 |
2.1.3 我国枇杷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
2.2 我国早熟枇杷栽培现状及经济效益 |
2.2.1 早熟枇杷的定义 |
2.2.2 我国早熟枇杷栽培品种 |
2.2.3 早钟6号枇杷 |
2.2.4 早熟枇杷的经济效益 |
2.3 枇杷栽培技术研究概况 |
2.3.1 枇杷栽培技术的发展和改进 |
2.3.2 疏果在枇杷栽培中的应用 |
2.3.3 套袋技术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
3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
3.1 试验材料 |
3.2 试验地概况 |
3.3 试验方法 |
3.3.1 生物学性状调查 |
3.3.2 物候期观测 |
3.3.3 不同批次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对比试验 |
3.3.4 果实套袋试验 |
3.3.5 留果量试验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川早枇杷生物学性状 |
4.1.1 川早枇杷植物学性状 |
4.1.2 物候期观察 |
4.1.3 川早枇杷果实发育规律 |
4.1.4 花序和座果率 |
4.1.5 川早枇杷枝条组成调查 |
4.1.6 川早枇杷不同批次果实品质、产量分析 |
4.2 川早枇杷与早钟6号的性状比较 |
4.2.1 早钟六号枇杷的特征特性 |
4.2.2 川早枇杷的特征特性 |
4.2.3 川早枇杷与早钟6号枇杷树体基本性状比较 |
4.2.4 川早枇杷与早钟6号枇杷物候期比较 |
4.2.5 川早枇杷与早钟6号枇杷果实品质比较 |
4.3 套袋疏果措施对枇杷果实品质影响分析 |
4.3.1 不同套袋处理对枇杷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4.3.2 不同套袋处理对枇杷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4.3.3 不同留果量对川早枇杷果实品质影响 |
5 讨论与小结 |
5.1 根据川早枇杷生物学特性提出的栽培管理要点 |
5.2 川早枇杷分批开花成熟的特性 |
5.3 川早枇杷的变异性状 |
5.4 川早枇杷的早花早熟性 |
5.5 套袋对枇杷品质的影响 |
5.6 留果量对枇杷品质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文章 |
(6)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
2 实套袋研究进展 |
2.1 品质的影响 |
2.1.1 套袋对果实色泽的影响 |
2.1.2 套袋对果皮结构的影响 |
2.1.3 套袋对果实大小和果形指数的影响 |
2.1.4 套袋对果实果锈的影响 |
2.1.5 套袋对果实日灼的影响 |
2.1.6 套袋对一些病害的引发 |
2.2 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2.2.1 套袋对果实糖、酸等含量的影响 |
2.2.2 套袋对果实硬度的影响 |
2.2.3 套袋对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2.2.4 套袋对果实芳香物质的影响 |
2.2.5 套袋对果实耐贮性的影响 |
2.2.6 套袋对果实残毒的影响 |
第二章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地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内容 |
1.4.1 果皮茸毛及厚度的测定 |
1.4.2 锈斑、栓皮、萎蔫、裂果、日灼、虫果及好果率的测定 |
1.4.3 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测定 |
1.4.4 果实单果重的测定 |
1.4.5 果皮色素的测定 |
1.4.5.1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 |
1.4.5.2 花青素、类黄酮、总酚相对含量的测定 |
1.5 评分标准的确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面茸毛的影响 |
2.2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皮颜色的影响 |
2.3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皮厚度的影响 |
2.4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剥皮难易的影响 |
2.5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锈斑果率的影响 |
2.6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栓皮果率的影响 |
2.7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萎蔫果率的影响 |
2.8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裂果率的影响 |
2.9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日灼果率的影响 |
2.10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虫果率的影响 |
2.11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好果率的影响 |
2.12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纵径的影响 |
2.13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横径的影响 |
2.14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形的影响 |
2.15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单果重的影响 |
2.16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皮色素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地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4 测定内容 |
1.4.1 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测定 |
1.4.2 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测定 |
1.4.3 果实山梨醇、葡萄糖、果糖、蔗糖、总糖含量的测定 |
1.4.4 果实果胶含量的测定 |
1.4.5 果实硬度的测定 |
1.4.6 果实可食率的测定 |
1.4.7 果实含水量测定 |
1.4.8 果实维生素C 含量的测定 |
1.4.9 果实各种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
1.4.10 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测定 |
1.4.11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1.4.12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1.5 评分标准的确定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总糖、总酸、固酸比、糖酸比的影响 |
2.2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各种糖含量的影响 |
2.3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硬度、果胶、原果胶的影响 |
2.4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可食率、含水量、抗坏血酸含量及氨基酸总量的影响 |
2.5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各种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
2.6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
2.6.1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磷含量的影响 |
2.6.2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钾含量的影响 |
2.6.3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钙含量的影响 |
2.6.4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镁含量的影响 |
2.6.5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铁含量的影响 |
2.6.6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锌含量的影响 |
2.6.7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铜含量的影响 |
2.6.8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锰含量的影响 |
2.7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耐贮性的影响 |
2.7.1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贮后硬度的影响 |
2.7.2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贮后SSC 的影响 |
2.7.3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贮后酸含量的影响 |
2.7.4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贮后固酸比的影响 |
2.7.5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贮后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
2.8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生长过程中酶活性的影响 |
2.8.1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
2.8.2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3. 讨论 |
3.1 不同时期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3.2 不同时期套袋对果实酶活性的影响 |
3.3 果实最佳套袋时期 |
第四章 套袋对果实挥发性芳香物质的影响 |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
1.1 试验地 |
1.2 试验材料 |
1.3 试验方法 |
1.4 果实挥发性气体成分测定 |
1.4.1 样品处理 |
1.4.2 仪器及工作条件 |
2 结果与分析 |
2.1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的影响 |
2.2 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挥发性物质成分相对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大棚栽培条件下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课题的提出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国内外果树设施栽培的技术进展 |
2.2 国内外果实套袋栽培技术对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
2.2.1 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2.2.2 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2.2.3 套袋对果实食用安全性的影响 |
2.3 果树设施栽培和套袋技术存在的问题 |
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套袋对大棚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套袋对大棚梨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2.2 套袋对大棚梨果实单果重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二章 套袋对大棚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套袋对大棚油桃外观品质的影响 |
2.2 套袋对大棚油桃单果重和内在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三章 套袋对大棚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套袋对大棚巨峰葡萄外观品质的影响 |
2.2 套袋对大棚巨峰葡萄内在品质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温岭高橙果实品质评价和套袋与大棚栽培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 课题的提出 |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2.1 温岭高橙的特征特性 |
2.1.1 形态特征 |
2.1.2 生物学特性 |
2.2 果实发育动态与质量控制 |
2.2.1 柑桔果实发育动态 |
2.2.2 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 |
2.3 套袋果树栽培的研究进展 |
2.3.1 果实套袋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 |
2.3.2 套袋对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2.3.3 套袋对果面光洁度的影响 |
2.3.4 套袋对果皮色素、色泽的影响 |
2.3.5 套袋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2.4 设施果树栽培的研究进展 |
2.4.1 设施果树栽培发展现状 |
2.4.2 柑桔设施栽培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二章 温岭高橙的果实品质评价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外观评价 |
2.2 内质评价 |
3 讨论 |
第三章 温岭高橙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 |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处理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果实重量与生长速率的变化 |
2.2 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色度的变化 |
2.3 果实发育过程中可食率的变化 |
2.4 果实发育过程中TSS和糖含量的变化 |
2.5 果实发育中有机酸含量的变化 |
2.6 果实发育中VC含量的动态变化 |
3 讨论 |
第四章 套袋对温岭高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与处理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套袋对温岭高橙果皮色度的影响 |
2.2 套袋对温岭高橙果皮色素的影响 |
2.3 套袋对温岭高橙单果重及可食率的影响 |
2.4 套袋对温岭高橙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影响 |
2.5 套袋对温岭高橙果实总糖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2.6 套袋对温岭高橙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2.7 套袋对温岭高橙果实VC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第五章 大棚栽培对温岭高橙果实品质的影响 |
1 供试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材料与处理 |
1.2 试验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大棚栽培对温岭高橙果实果皮色素的影响 |
2.2 大棚栽培对温岭高橙单果重及可食率的影响 |
2.3 大棚栽培对温岭高橙果实TSS及糖含量的影响 |
2.4 大棚栽培对温岭高橙果实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
2.5 大棚栽培对温岭高橙果实VC含量的影响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有袋栽培体系下苹果果实品质发育及其相关因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有袋栽培的背景 |
1.1.1 我国苹果生产发展 |
1.1.2 国内外套袋技术发展 |
1.1.3 有袋栽培的提出 |
1.2 育果袋种类研究 |
1.2.1 发展历程 |
1.2.2 育果袋类型 |
1.2.3 纸种类及加工工艺 |
1.2.4 袋加工工艺 |
1.3 有袋栽培对苹果果实外观品质的影响 |
1.3.1 果实着色 |
1.3.2 果面光洁度 |
1.3.3 果皮结构 |
1.3.4 果实大小与果形指数 |
1.4 有袋栽培对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1.4.1 果实糖、酸等内含物含量 |
1.4.2 芳香物质 |
1.4.3 矿质元素 |
1.4.4 果实硬度和耐贮性 |
1.4.5 果实安全性 |
1.5 微生物种群结构研究 |
1.6 套袋技术研究 |
1.6.1 套袋时期及技术 |
1.6.2 摘袋时期及技术 |
1.6.3 配套栽培技术 |
1.7 有袋栽培对病虫害发生的影响 |
1.7.1 生长期病害 |
1.7.2 生长期虫害 |
1.7.3 贮藏期病虫害 |
1.7.4 对病虫害防治体系的影响 |
1.8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二章 有袋栽培下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及果皮发育进程研究 |
2.1 材料与方法 |
2.1.1 供试材料 |
2.1.2 试验设计 |
2.1.3 培养基配制和培养条件 |
2.1.4 鉴定内容及方法 |
2.1.5 果皮结构测定方法 |
2.2 结果与分析 |
2.2.1 有袋栽培对果实真菌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 |
2.2.2 有袋栽培对果实不同部位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 |
2.2.3 有袋栽培对不同时期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变化的影响 |
2.2.4 不同种类育果袋内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 |
2.2.5 有袋栽培对不同时期不同气象条件下袋内温度、湿度及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
2.2.6 有袋栽培对果实果皮发育进程的影响 |
2.3 讨论 |
2.3.1 不同种类育果袋对果实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
2.3.2 有袋栽培下不同时期真菌种群结构 |
2.3.3 不同气象条件对真菌种群结构的影响 |
2.3.4 有袋栽培下微生物对果实安全性的影响 |
2.3.5 有袋栽培与果实果皮发育进程 |
2.4 小结 |
第三章 有袋栽培下苹果果实中主要糖代谢及相关酶的活性 |
3.1 材料与方法 |
3.1.1 供试材料 |
3.1.2 试验设计 |
3.1.3 测定内容及方法 |
3.1.4 数据调查与统计分析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苹果果实糖含量的变化 |
3.2.2 苹果果实糖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 |
3.2.3 相关性分析 |
3.3 讨论 |
3.3.1 有袋栽培体系下育果袋对苹果果实糖代谢的调控机制 |
3.3.2 有袋栽培体系下提高苹果果实糖含量的措施 |
3.4 小结 |
第四章 有袋栽培下果实品质发育调控技术 |
4.1 材料与方法 |
4.1.1 供试材料 |
4.1.2 试验设计 |
4.1.3 测定方法 |
4.2 结果与分析 |
4.2.1 不同种类育果袋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
4.2.2 不同套(摘)袋时期对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 |
4.2.3 外源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
4.2.4 外源糖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
4.2.5 叶面喷肥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
4.2.6 修剪对寒富苹果内在品质的影响 |
4.2.7 不同促色措施对套袋红富士苹果品质影响 |
4.3 讨论 |
4.3.1 有袋栽培育果袋种类的选择 |
4.3.2 适宜的套(摘)袋时期 |
4.3.3 外源物质对套袋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4.3.4 修剪对套袋苹果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
4.3.5 有袋栽培体系的建立 |
4.4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及创新点 |
5.1 结论 |
5.2 创新点 |
5.3 下一步研究设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10)黄金梨棚架栽培及其光合作用变化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材料与方法 |
2.1 试验材料 |
2.2 试验方法 |
2.2.1 黄金梨枝条抗寒性鉴定 |
2.2.2 棚架设计 |
2.2.3 授粉品种筛选 |
2.2.4 不同树形栽培方式树体结构对黄金梨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2.2.5 黄金梨棚架栽培修剪反应及修剪技术对叶片光合的影响 |
2.2.6 黄金梨棚架栽培果实管理试验 |
3 结果与分析 |
3.1 棚架黄金梨枝条抗寒性鉴定 |
3.2 黄金梨棚架建设成本分析 |
3.3 不同授粉品种对棚架黄金梨的影响 |
3.3.1 不同授粉品种与黄金梨的亲和性 |
3.3.2 不同授粉品种对棚架黄金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
3.3.3 不同授粉品种对黄金梨果皮的影响 |
3.4 不同树形栽培方式树体结构对黄金梨叶片光合作用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3.4.1 不同树形不同枝类的叶片光合特性比较 |
3.4.2 不同树形树冠叶幕不同层次、不同部位的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 |
3.4.3 棚架与纺锤形树形黄金梨不同类枝条空间分布 |
3.4.4 黄金梨不同树形不同区域内的果实分布及果实品质 |
3.5 黄金梨棚架栽培修剪反应及修剪措施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3.5.1 不同主枝留量对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
3.5.2 黄金梨棚架冬剪修剪反应及其叶片的光合作用 |
3.5.3 黄金梨棚架架面徒长枝修剪反应及其叶片光合作用 |
3.5.4 主枝拉枝角度对棚架黄金梨主枝延长头新梢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3.5.5 棚架主枝延长头竞争枝对黄金梨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3.6 黄金梨棚架果实管理对黄金梨果实品质及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
3.6.1 黄金梨棚架栽培不同负载量留果间距对黄金梨果实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
3.6.2 不同枝果比对棚架黄金梨果实品质的影响 |
3.6.3 果实套袋对棚架黄金梨果实品质及有果短枝叶片光合的影响 |
4 讨论 |
4.1 黄金梨的抗寒性 |
4.2 授粉品种选择 |
4.3 不同树形叶片光合能力差异 |
4.4 棚架黄金梨不同栽培技术措施 |
4.5 栽培技术措施与叶片光合作用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四、套袋提高丰水梨果品质量的试验初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套袋对火龙果果实品质的影响[D]. 孙璐阳.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2]贵州水晶葡萄常温贮藏保鲜技术及机理研究[D]. 高永彬.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3]授粉、田间施肥和套袋处理对新梨7号梨果实品质的影响[D]. 孙志鹏. 河北工程大学, 2017(06)
- [4]不同果袋及疏果次数对桃采前落果及品质的影响[D]. 金建芳. 浙江大学, 2016(09)
- [5]川早枇杷生物学特性调查及疏果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D]. 鲍荣粉. 四川农业大学, 2013(03)
- [6]不同时期套袋对解放钟枇杷果实品质的影响[D]. 杜会香. 福建农林大学, 2010(04)
- [7]大棚栽培条件下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D]. 冯先橘.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8]温岭高橙果实品质评价和套袋与大棚栽培的影响[D]. 林媚. 华中农业大学, 2009(07)
- [9]有袋栽培体系下苹果果实品质发育及其相关因子研究[D]. 高文胜. 沈阳农业大学, 2009(12)
- [10]黄金梨棚架栽培及其光合作用变化规律研究[D]. 蔡忠民.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