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科技学院 辽宁大连 116052
摘要:为提升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本文系统阐述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流程的三个阶段;构建基于作业流程的安全链条模型;初步分析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流程中的安全风险,为实际运输生产过程的安全预警提供依据,进一步促进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
关键词:铁路 危险货物运输 作业流程 安全链条
0 引言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是一种动态危险源,危险货物种类繁杂、性质各异,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一旦稍有不慎、发生事故,不仅仅会造成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还会给社会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甚至导致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社会安全问题。因此,系统分析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流程,构建清晰、简洁的安全链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将事故防患于未然,这对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危险货物运输理论
1.1危险货物概念及分类
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的定义,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特性,在运输、储存、生产、经营、使用和处置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和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
铁路运输的危险货物按其主要特性以及运输要求被划分为九个大类,其具体分类为:第一类:爆炸品;第二类:气体;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第五类: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第六类:毒性物质和感染性物质;第七类:放射性物质;第八类:腐蚀性物质;第九类:杂项危险物质和物品。
1.2危险货物的危险性
危险货物所涵盖的种类复杂并具有不同的危险特性,通过对危险货物种类的分析,总结出如下几点危险性:
(1)爆炸危险性。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货物一旦发生爆炸将会释放出巨大能量,加大事故的严重性。
(2)燃烧危险性。危险货物在可燃物、助燃物和火源3个要素同时处于合适状态的条件下便会发生燃烧。
(3)毒害危险性。毒害品主要包括氰化物、砷类等,毒性大且易造成群死群伤。
(4)放射危险性。放射性物质均具有放射危险性。
(5)腐蚀危险性。腐蚀性物质均具有腐蚀危险性,该此类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激烈化学反应的条件下,能够在接触人体等物品时造成较强烈的损害。
2基于作业流程的安全链条构建
2.1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流程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流程主要包括发送作业、途中作业和到达作业。
(1)发送作业
发送作业主要包括承运受理、制票缴费、货物暂时保管以及装车作业等。
(2)途中作业
危险货物在运输途中也应进行相关技术作业,主要包括中转作业和安全检查作业。货运检查一般实行区段负责制,在中间站进行停车和摘挂的危险货物列车,应该由该站工作人员负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到达交付作业。
危险货物到达作业主要包括卸车作业、货物保管、货票交付等环节。
2.2安全链条构建
根据上述对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流程的详细分析,可以初步分析得到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关键安全风险节点,主要包括受理、安检、保管、装车、在途、检查、卸车以及交付等。进一步根据整个作业流程构建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链条,如图1所示。其中加粗下划线表示的即为关键安全风险节点。
图1 基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流程的安全链条模型
基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流程的安全链条模型中详尽表示出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每个环节中涉及到的铁路工作人员及票据等,其中关键安全风险节点为模型的重点内容,具体节点描述如下:
(1)发送作业各节点:
1)填单托运。客户到铁路相关部门提出运输要求、填写运单。
2)受理。工作人员根据客户的具体托运要求,着手办理业务。
3)安检称重。对货物进行安全检查并称重,以确保货物安全。
4)进库保管。货物运输进专用仓库交由铁路系统进行保管。
5)包装检查。包装货物并检查包装质量。
6)装车。对货物进行装车作业。
(2)途中作业各节点:
7)在途。货物运输途中。
8)交接检查。货物到达中途车站时,要进行安全检查。
9)障碍处理。出现故障及风险时,采取措施扫除障碍。
(3)到达作业各节点:
10)卸车核对。货物到达目的地,核对后卸车。
11)入库保管。在卸车后领货前,货物暂时入库保管。
12)交付取货。货主取货,货物交付。
3 安全风险分析
根据上述安全链条模型的构建以及对模型中关键安全风险节点的进一步分析,可进行如下安全风险分析,且此分析适用于全部类型的危险货物。
(1)在受理承运环节,受理人员需要对托运人的危险货物运输资格进行详细审查,同时要确定危险货物运输类型,到站是否为危险货物专办站等,然而,在该环节中,某些不具备托运人资格的人员通过非正常途径进行危险货物办理,易造成危险货物事故。同时,某些托运人因为利益管理,匿报品名,致使危险货物包装不合格或车辆使用不当而造成危险货物事故。
(2)在货物保管环节,也十分容易发生危险货物事故,主要包括仓库管理混乱和包装不当等。
(3)货物装车作业过程中,涉及的危险源最多,也最易发生事故,主要包括:运输车辆使用不正确;设备运用不当,主要包括装载工具使用错误和装载容器使用错误;危险货物超重装载;车站人员违规操作。
(4)途中运输过程中,需要对危险货物以及运输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在该环节中,涉及的安全风险因子主要包括:押运人脱岗;押运人监督力度不足,造成扒乘者中毒;货物安全保障不足,致使危险货物遗失、泄露等。
(5)卸车环节相较于装车环节,危险源较少,主要包括卸车设备使用不当和卸车违规操作。
(6)对于货物交付环节,需要确定领货人身份,确保货物交接安全。
4 总结
本文全面介绍了危险货物的相关理论,包括危险货物概念、分类以及其危险性等;详细阐述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流程的三个阶段,即:发送作业、途中作业以及到达作业的具体作业流程;构建基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流程的安全链条模型,初步进行了关键安全风险节点分析以及整个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作业流程的安全风险分析。
参考文献:
[1] 余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的相关问题研究[J].价值工程.2012:56-62
[2] 高跃.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性综合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3
[3] 张乃禄,刘灿.安全评价技术[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4] 高永鑫.铁路危险货物罐车运输安全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论文作者:边可,康宸语,徐浩博,刘砚耕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作业论文; 危险论文; 货物论文; 货物运输论文; 铁路论文; 流程论文; 链条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论文;